刘德华传 第十九章:天王中的天王(1)

“⋯⋯像我,像学友,我们也是经过漫长的日子才冒出来啊,我在这个圈也24年了。

进无线电视,再进影圈,再唱歌。

巨星不是一天之内诞生的,是要经过磨练才会发光吧?

我并不认为香港不会再有巨星诞生⋯⋯”

前面已经介绍,在上世纪刚刚进入90年代,张学友、刘德华、黎明在香港歌坛上已形成“三剑客”之势,那么,毫无疑问,刘德华当时的“劲敌”肯定是张学友和黎明。

那两年,他们三人可谓风光占尽,几乎包揽了香港流行歌坛的所有重要奖项,似乎这些奖项就是专门为他们三人而设立的。

1991年底,“阳光小子”郭富城杀回香港,以一曲劲歌热舞《对你爱不完》迷死不少香江少年,由此,郭富城名声大振。

由于当时乐坛的许多歌星影响力衰退,而郭富城则呈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有好事者就把他与张学友、刘德华、黎明这三位正在香港走红的歌手联在了一起,于是,“四大天王”这个称呼便替代了原来的“三剑客”,很快流传开来。

1992年,“四大天王”的时代正式开始了。

没想到的是,“四大天王”竟然势头不倒,一直保持明显优势,把一些好歌都“抢”到自己口中,令其他歌手望尘莫及。

刘德华传   第十九章:天王中的天王(1)

应该说,“四大天王”最开初的时段,刘德华并没有占据最大的优势。

在有演唱实力派之誉的张学友面前,他显得稍稍有点逊色。

郭富城杀回香港后,推出了首张粤语唱片,除《第四晚心情》和《我为何让你走》分别获得“十大劲歌金曲总选”和“十大中文金曲”外,其余均未造成大的影响。

很显然,他在“四大天王”中的声势是最弱的。

刘德华在1992年跳槽“华纳”,推出《真我的风采》、《独自去偷欢》等歌,令他出尽了风头,并蝉联了“十大劲歌金曲最受欢迎男歌星奖”,可谓势头有增无减。

黎明也不简单,《我的亲爱》、《我来自北京》、《但愿不只是朋友》等获得“年度金曲”,颇受欢迎的还有《一夜倾情》、《我爱ICHIBAN》、《我会像你一样傻》等。

1992年是张学友演唱事业的巅峰之年。

无论实力和销量,他都是“四大天王”中的佼佼者。

他的《真情流露》唱片使他成为香港第三位单张专辑超越“八白金”的歌手,唱片中10首歌竟有9首成为流行榜大热;而另一首《爱·火·花》还没有面市,就已有“6白金”的订单,内中的歌曲还为张学友赢得了不少奖项。

无疑,这两张唱片至今都是香港歌坛的骄傲。

进入1993年,“四大天王”的“龙虎之战”愈演愈烈。

“阳光小子”郭富城率先进军台湾市场,他将头一年的粤语大碟《第四晚心情》中的许多歌,翻成最新国语大碟《把所有的爱都留给你》,其目的是迎合台湾歌迷的口味。

这首歌很快在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的流行歌榜上上榜,为他赢得了一定的口碑。

郭富城走红台湾,这让非常重视台湾市场的刘德华稍稍感到压力,随后不久,他在台湾发行了制作精良的新国语专辑《真情难收》。

《真情难收》是刘德华“比较有信心”的一张专辑。

果然,专辑一面市,很快进入“台湾金曲排行榜”,并久居冠军宝座;另一首专辑《一辈子的错》,也在台湾中国广播公司的“知音时间”排行榜上的重要位置上久久停留。

也就是这一年的年初,刘德华荣登台湾“1992年十大最受欢迎偶像”之首,因此,《真情难收》也可说是他对广大台湾歌迷的真情回报了。

刘德华新专辑走红台湾时,“四大天王”中惟一没有入选“十大偶像”的张学友,也毫不客气的带着自己的新国语专辑《吻别》,信心十足地向台湾歌坛进军了。

刘德华与张学友在台湾同时推出新国语专辑,新闻界不可能不盯上。

很快,华仔、学友台岛龙虎斗的消息,便见诸于港台各家报纸娱乐版的重要位置。

这场“龙虎斗”,究竟是不约而同还是“早有预谋”?

局外人自然难以分析。

不过,从两人不相上下的销量来看,似乎打了个平手,但从电视排行榜来看,刘德华仍小胜一筹。

1993—1994年,刘德华再次连续蝉联十大偶像冠军,成为在台湾歌坛举足轻重的“三连冠”,其歌界“天王”的地位更加稳固。

刘德华传   第十九章:天王中的天王(1)

黎明是“四大天王”中在台湾歌坛成绩欠佳的一位。

但在内地市场,他的影响力不可小觑。

1992年,黎明在红馆举办个人演唱会获得成功后,趁势挥师北上,成为首位问鼎首都体育馆的香港男歌星。

“黎明1992北京演唱会”,震动了内地歌坛,《我来自北京》的歌声,唱响了北京夜空。

与黎明相比,刘德华对进军内地市场明显信心不足。

除在“金鸡、百花奖颁奖晚会”等义演中有过几次露面,在内地歌坛基本上看不到他的身影。

但,刘德华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自己虽然在内地鲜有露面,可受欢迎的程度却不比黎明逊色。

1992年,内地歌迷把“全中国最受欢迎歌星奖”颁给了刘德华,毫无疑问的证明了他在内地的影响力;大江南北,海疆边陲,到处都是喜欢他的歌迷。

据说,上世纪90年代初期,偌大的内蒙古仅有一家卡拉OK歌厅,那里仅有的一张卡拉OK歌碟,就是刘德华的《一起走过的日子》。

这让刘德华深感震惊,朋友们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和他开玩笑说,刘德华真是幸运,一曲走天涯,红遍全中国。

刘德华心想,如果真的能够红遍全中国,那才称得上是最大的成功,因为中国的听众群是全球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相比的。

1993年,刘德华推出日文细碟《再一次拥抱》;1994年,《忘情水》引起轰动。

1995年,刘德华从飞碟跳槽“艺能动音”,国语专辑《真永远》就是他在新公司推出的第一部作品。

刘德华的加盟,令“艺能动音”欣喜万分,新唱片发行时,他们特意邀请了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等国的100多位新闻记者与发行商,到香港召开记者招待会,场面热烈而隆重。

次日,几乎全世界的华文报纸都同时刊载了刘德华推出新专辑的消息。

而此时,黎明的新专辑《爱难求》也已推出,宝丽金公司并为他安排了强劲的宣传攻势。

因此有记者问刘德华,对比黎明,他是否感到有些失意?

刘德华大度地淡然一笑说,从艺多年来,总希望每一张新专辑推出时都能得到有效的宣传,但一定要有精良的制作和听众喜闻乐见的主打歌曲,这才是最重要的。

因此,歌手在对专辑的制作时应该投入全部的精力。

再说,他与其他歌手的近距离比拼已不是一次两次,面对同样的问题,刘德华的回答平静如水:“如果和我一起发片有好处的话,尽管利用我,没关系。”

在记者“如此比拼,有没有压力?”的追问面前,华仔答道:“我感觉无所谓了!

我总不能人家发,我就不发?

或是我发,就不希望人家发,不会啦!

各做各的,不需要你打我,我就跑,我不会跑到另一边的啦!”

刘德华传   第十九章:天王中的天王(1)

《真永远》的首批定单突破60万,开创了台湾开埠以来的最高纪录。

在《忘情水》和《天意》都缔造了不错的销售纪录后,《真永远》又有如此好的销售势头,刘德华自然很高兴“果真如此,连续三张卖座的话,我就可以跻身为实力派歌手之林了。”

刘德华认为自己当下还是一名偶像型的歌手,能够成为偶像歌手,当然也不容易,对自己的成绩,他还是比较满意的。

但他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实力派”歌手,因为“实力派”才是对一名歌手演唱功力的最好肯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