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引熱議,陪伴父母就能理直氣壯啃老嗎?

李劍


其實我前幾天才追完所有劇,看完後真的看到相關討論,都忍不住來留言。

說實話,這部劇很真實,裡面對於養老這些話題和子女的做法我現在暫時沒遇到,但是看到很多。

我覺得這部劇寫的有些太過於現實,整部劇感覺都是圍繞著錢在轉。當然現在的人都想搞錢也是事實。但整部劇沒有一點溫情的部分。一開始蘇母死了,然後就圍繞著蘇父的養老問題。老二推老大,老大推老二,最後蘇父老年痴呆了,推給了最有錢有閒的老么女兒。不知道是不是為了相應最火熱的人口老齡化問題這樣寫。反正我沒看出一點溫情,包括蘇父記賬,還有大家所說的最孝順的兒媳麗麗。麗麗我感覺根本不喜歡蘇家老二,一點爭執就離婚了,當然打人是不對。然後離婚就賣房子,還錢給老二,知道蘇父記賬後也努力還錢給蘇父。反正整部劇除了錢沒別的。裡面人物時時刻刻就在強調錢,還錢,算錢。說實話真正的一家人走到這種地步,就很陌生了,哪還像一家人。

所以現在再來說你提的問題,現在說實話一般子女買房大部分都是父母掏錢的,年輕人哪來的錢買房子?至於蘇父記的那些生活帳,我身邊大部分工作後或多或少都會找家裡拿點錢吧,買點衣服什麼的,家人不也支持嗎?如果看電影買點衣服這些錢也要記個賬以後秋後算賬,還是一家人嗎?

有些人分手後要分手費有些人覺得奇葩,那父母願意給自己花點錢怎麼了?還要記賬,這不不分手要分手費更奇葩嗎?

說實話,個個家庭都像蘇大強那樣算賬那這個家就完了,生兒育女本來就是一種傳承,你啃父母,你的孩子啃你,本來就是代代如此,只要不是打父母或者欠一屁股債,這些家庭賬誰會去真的記賬來算?

劇裡蘇父記的是8萬吧,現在幾萬算什麼呀?我們養孩子一年誰不花幾萬?但我作為父母不會認為自己孩子是啃我,只要他有正當工作,到了年紀正常結婚生子,我偶爾補貼他一下我也願意,我覺得沒什麼。

所以蘇大強那種奇葩,說實話,誰家有這麼個老人也不會太平,天天算錢,估計天天都要吵架。


瞪眼章魚


當今社會年輕人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壓力也不小,如果父母條件好手頭又比較富餘,適當貼補點子女也無可厚非。比如兒子兒媳和公婆住一起的,公婆平時買點菜肉生活用品等貼補家用也很正常。但是貼補和啃老性質不一樣,啃老更直白點就是寄生蟲,整天無所事事,就靠父母養著。所以陪伴父母就理所當然的啃老顯然是不對的。

那麼父母還年輕身體力行的時候,希望的是子女事業有成,對於子女陪伴的要求還不是很強烈。我舉個身邊真實的例子:我鄰居家兒子每天遊手好閒,在家裡不是玩手機就是上網,父母每天愁眉不展。前陣子去外地廠裡找了個工作,倆人立馬心情變好了,笑逐顏開的。所以大部分父母其實對子女並沒有多少要求,子女能找個好工作,生活穩定遠遠比陪伴更重要。從這個意義上的陪伴父母不是真正意義的陪伴和孝順,而是自甘墮落,沒有進取心,借所謂的陪伴順理成章的啃老和壓榨父母。

如果父母年紀大了生活上需要人照顧和陪伴,就更沒有理由啃老。因為父母的積蓄是為了以備不時之需和養老。父母將我們含辛茹苦的養大,對父母的陪伴,照顧和贍養是我們作為子女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因為陪伴,所以啃老是徹頭徹尾錯誤的觀念和思想。

作為子女應該靠自己努力打拼擁有更好的生活,靠搜刮盤削父母不是真本事,也不是這個社會所倡導的。





魚娛愚


“啃”的程度在哪裡?

蘇明成在戲劇中是人民口中的一個巨大嬰兒,他得到了父母的大量經濟支持。 “在成年期,使用父母的錢是錯誤的,但這是不對的。”下沙代表朱女士表達了這一觀點。

然而,有些人認為今天對年輕人的壓力越來越大。許多父母都對自己的孩子感到苦惱。給予一些財政支持是可以理解的。

“只要孩子努力工作,生活艱苦,家庭就能支持一點,不能算是老了。” 67歲的周先生是十年前定居河邊板塊的新下沙人。他和他的妻子有一個獨生子,現在他們結婚生子了。

幾年前,他給孩子們在金沙湖附近的一所房子裡作為他們孩子的婚禮室。當時,周先生不僅支付了首付款,還負責每個月的月供應。從那時起已經有5年了。 “我是一個獨生子,讓孩子們多活一點,我也很開心。”周先生說,他的兒子是一名普通的白領,單位經常加班,月薪約七八千元。通常頭頂也很大,通常是月光。周先生回憶說,有一個為期一年的“十一”假期,他的兒子有五個同學要結婚,禮金超過一萬元。 “如果你不補貼他買房,你肯定不會回家。”

現在,他們的日常生活是這樣的:每週一到週五,周先生和他的妻子都有責任帶孫子上幼兒園。星期五,這對年輕夫婦過來吃飯,帶孩子們回家度週末。

當然,資金應該得到很好的控制。有些孩子可以安心地尋找父母的積蓄,最終他們會成為他們四肢的“廢木”。

30歲的下沙小趙和他的妻子有一個可愛的女兒。經過這些年的搬遷,小趙的家庭被分為四個房子。其中一個,小趙和他的妻子住在一起,他的一對父母住在這裡。另外兩套租金賺錢。由於條件好,小趙的父母不僅承擔了孫女的所有費用,還承擔了每日的上下班任務。小趙經常換工作,收入不穩定,父母每個月都會給他額外的零用錢。

因為他不花錢,小趙根本無所事事,當他有時間時,他可以和朋友一起玩遊戲或去酒吧。妻子多次和他爭吵。在過去的兩年裡,這兩個人與父母離婚。在此之後,小趙愛上了網上賭博並欠下了債務。為此,這個家庭不僅賣掉了兩個小房子,而且小趙的父母不得不出去工作以償還這筆錢。 “如果在那個時候,給孩子一些壓力,讓他肩負一些負擔。也許我們每天都可以生活和跳舞,然後去退休。”小趙的父親懊悔地說道。今天,他打破了小趙的零用錢,並要求他每月支付部分生活費。 “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孩子將承擔他應得的責任。”

什麼是真正的伴侶?

在戲劇中,蘇明成可以說是他自己的“老人”的正當理由。他認為這是他應該放棄過去幾年並放棄自己的未來。

那麼,父母需要的伴侶到底是什麼?值得思考孩子。

下沙的楊女士可能代表一種觀點。

楊女士今年38歲,單身。平日,中午,晚上在餐廳吃飯,父母的衣服也由父母洗。月薪不是買新衣服,也不是開新餐館。去旅行購買奢侈品。有時單位同事建議她在需要的時候管理她的財務,但她不同意。 “我住在家裡,如果我不用這筆錢,最好快樂。”

關鍵是楊女士認為這種方式也是她父母的陪伴。 “他們在家裡退休時非常無聊。我對我的公司更加滿意。如果和平時期有什麼東西,我可以第一時間給你幫助。”

有些孩子更加成熟和獨立,他們的陪伴比精神層面更重要。

住在頭飾社區的林女士幾年前在這個城市結婚,婚禮房在西湖區。懷孕後,她回到了她的家庭。 “我的父母已經退休,他們仍然在家裡閒著。最好幫我帶孩子,所以我可以花一些時間。”孩子剛結束滿月後不久,有一天,爸爸悄悄地告訴她:“你母親最近經常失眠。它已經消失了,我無法入睡。”原來,林女士的母親害怕拋她的孩子,蹲著,太緊張,過於焦慮。後來,林女士還了解到,為了照顧寶寶,母親取消了長時間準備的旅行計劃,並沒有參加在小姐妹的聚會中。

在得知此事後,林女士採取主動,搬回了家,並要求保姆照顧孩子。現在,她每週帶她的孩子回沙子看我的父母。在假期,只要有可能,她會盡可能安排與父母一起旅行。林女士說:“尊重他們生活的節奏,照顧他們的情感需求,並感到他們的父母越來越年輕。我認為這就是陪伴的意義。”





逍遙娛樂君


看到題主這個問題,我必須要說兩句。陪伴父母,顯然不能作為啃老的藉口。父母需要陪伴,但絕對不需要啃老。父母一輩子不容易,到老了就應該好好放鬆放鬆,享受享受生活。我們做子女的正身強力壯,又怎麼能去啃老呢?

陪伴本身是一個比較深層次的詞彙。它不是一起坐著一起待著的意思。他是要從心靈上對老人發出呵護和關愛。我們提到陪伴,往往已經高於物質的需求,往往指的是父母已經有比較豐厚的物質條件,父母缺少的是心靈的陪伴。然而事實上有很多父母物質條件也並不豐富,陪伴同樣缺少。在這種情況下與陪伴為藉口去啃老,這非常殘忍的行為。

父母辛苦一輩子不容易,到老年,沒有時間和體力,再去賺錢營生。有的父母就算有一些退休金,但是也僅夠雙方的基本生活。根本沒有辦法滿足年輕人的生活需求。而且年輕人身強力壯,精力旺盛,正是拼搏奮鬥的大好時光。去咱那父母懷裡啃老,不僅愧對父母的養育之恩,也愧對國家社會的培養。如果再以陪伴作為啃老的藉口,以陪伴之名行啃老之實,一定會遭人恥笑和唾棄。

這就是我的看法,歡迎大家一起探討交流。





扒片一哥


首先從電視劇的角度,給我們呈現了這個有點悲傷又有點氣憤還有點發人深思的這麼一個劇情。從理性的角度來講肯定是不對的,所謂的理直氣壯的去啃老,一個是父母從小縱容使其,養成了這個不好的性格,讓他覺得父母就應該寵著他,不管多大。

另一個就是這個給人本身的一個社會面貌就是自私的,不會有同理心去思考問題,覺得我就是對的,就是真理,你們不管誰都得按照我的想法來,違抗我的命令就得接受暴力的懲罰,大家都知道這樣是不對的,但是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人卻比比皆是。

另外說點題外話,父母年邁的話,的確是需要陪伴的,我是一個90後,我的父母是一個60後,他們只有我一個孩子,在他們父母年邁的時候,也會出現電視劇裡的情形,一家好幾個孩子卻照顧不好一個父親或者母親。等到了我這輩,就真的指望不上了,一家就一個孩子,等我結婚後還要面對4個老人,壓力會更大。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俊朗大弟


想到以前賣保健品的,噓寒問暖,老人願意花錢,還是多陪陪老人吧


A蝸居2


啃老是當今中國社會普遍存在的,房價如此之高,試問現在二十多歲就有車有房的人有幾個是真正靠自己的努力得來的。我國傳統觀念就決定了大部分父母會盡自己所有去貼補孩子,陪伴決不是孩子理所當然啃老的理由,但絕對是對父母最長情的告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