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為什麼把荊州讓給劉備?

鄭極夫


小小小百科全書觀點!

說道荊州的問題就不得不說孫劉聯手赤壁戰曹操的事情。歷史上曹操揮軍南下之時,荊州牧劉表已死,劉表的兒子劉琮繼任荊州牧。劉琮懦弱無能,在章陵郡太守蒯越和東曹掾傅巽等勸說下,劉琮投降曹操。當劉備知道劉琮投降後大驚失色,因為當時劉備駐守在樊城,失去了劉琮的支持,劉備就好像蜉蝣孤萍一樣。所以劉備知道危險了,帶著手下軍隊就開始逃跑。甚至連自己的老婆兒子都給丟下了。若非張飛在長板橋震懾住了曹操,曹操以為有伏兵不敢再追了。否則劉備早就被曹操生擒活捉了。


正好這個時候東吳魯肅也知道曹軍南下的消息。魯肅便率軍前來查看虛實,正好碰上了兵敗的劉備,然後魯肅就邀請劉備去東吳共同抗擊曹操。而劉備的謀士諸葛亮憑藉三寸不爛之舌給孫權講“唇亡齒寒”的事情,就是希望孫權可以起兵抗擊曹操,孫權被諸葛亮說的動心了,所以就同意聯手抗曹。而東吳的大臣都不敢和曹操敵對,所以勸孫權投降。正好這個時候曹操派人來勸降孫權。而東吳的大臣們多數都喜形於色。孫權見大臣們都想投降也猶豫了,問魯肅該怎麼辦。魯肅對孫權說,誰都能投降,但只有主公你不能投降。別人只不過是臣子,給誰賣命都一樣。但您一單投降,性命難保啊。然後魯肅又給孫權分析了一番局勢,告訴孫權也不一定會敗,有翻盤的機會。孫權聽後信心大增,用佩劍砍斷了桌角告訴大臣們,誰再敢說投降,就殺死誰。


之後東吳大將周瑜統帥三萬士兵準備迎戰曹操,而此時劉備帶著兩千多殘兵聽從周瑜指揮作戰。而來就和演義差不多了,曹操士兵都是北方人,坐不慣船,所以曹操鐵鎖連舟,而後黃蓋詐降,周瑜使用火攻一舉擊潰了曹軍。曹操南征東吳失敗,帶著殘兵馬上班師回朝不敢再戰。因為曹操怕赤壁戰敗後方不穩。所以周瑜在赤壁一戰功成擊敗了曹操。這也是歷史上最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這裡要重點說明一下。赤壁之戰是周瑜打出來的,而不是演義裡面胡編亂造說是諸葛亮打的。


戰後孫劉就開始瓜分地盤。劉備借住劉備長子劉琦的名義。迅速佔領荊州南部四郡。也就是武陵、長沙、桂陽、零陵。東吳方面孫權仼命周瑜為南郡太守,程普為冮夏太守,全柔為桂陽太守。而周瑜則分公安給劉備屯駐。後來孫劉又聯手攻破曹仁駐守的江陵。而攻佔江陵之後也是由周瑜鎮守。這個時候的荊州一分為三。魏蜀吳各佔其一。後來劉備和孫權提出要借江陵進攻曹魏在荊州的其他駐地。所以孫權才把江陵借給了劉備。所以說後世說的“劉備借荊州”其實借的只是江陵這一郡,而東吳要劉備歸還的也就是江陵郡,而不是整個荊州。


孫權之所以把江陵借給劉備,一方面是因為江陵是和曹軍緊挨著的。而劉備控制的荊州南部四郡和曹軍並不接壤。換句話說劉備正好處在東吳的保護之下。這東吳當然不可以了。畢竟孫權不是雷鋒。而正好這個時候劉備找到孫權說要進攻曹軍想要奪一塊地盤,但是必須得以江陵為後方,希望孫權可以把江陵借給他,劉備保證用完就還。而東吳這個時候正好還不願意保護劉備,當劉備和曹軍拼個你死我活也不錯。所以就借給了劉備江陵。後來劉備佔據江陵之後又依託荊南四郡不斷壓縮曹軍勢力範圍。不斷在佔領新的領地也在鞏固地盤。


大家都知道諸葛亮為劉備設計的爭奪天下的戰略部署,荊州是重中之重。而江陵又是荊州的戰略要地。所以劉備壓根兒就沒有歸還荊州的打算。最後孫權一直要,劉備一直拖。直到最後孫劉翻臉。“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就是從這裡來的。但這個荊州不是指荊州全部。而是但指江陵一郡。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多多關注轉發支持一下。歡迎大家留言探討。


小小小百科全書


中國民間有句歇後語: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而事實上,劉備借荊州是子虛烏有的事情。東漢時期的荊州包括今天湖北、湖南全境和河南、廣東、廣西、貴州的部分,據《後漢書·郡國志》記載,當時的荊州分為七個郡,以長江為界,南陽郡在江北,南郡、江夏郡大部在江北,兩郡的其餘部分和長沙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陽郡四郡在江南。公元200年,在北方站不住腳跟的劉備投奔了荊州軍閥劉表,被安置在南陽郡的新野縣,長期寄人籬下。208年,曹操率大軍南下,劉表驚死,次子劉琮投降。劉備只得撤往南郡的江陵(今湖北荊州市),在當陽長坂被曹操的騎兵追及,劉備倉皇南逃,一直退到了江夏郡的夏口(今湖北武昌),和劉表的長子劉琦合兵一處,水陸之軍大約兩萬,這就是他的全部家底。在隨後的赤壁大戰中,窮途末路的劉備和江東的孫權聯合起來,以少勝多,擊敗曹操。曹操一路敗逃,孫劉聯軍窮追不捨,從江夏直追到南郡。此時,荊州七郡的形勢是:曹操仍據南陽全郡和江夏一小部,劉備佔有江夏、南郡的江南部分,孫權攻佔了江夏的江北剩餘部分,並在南郡的江北部分同曹軍展開拉鋸戰,江南四郡則抱觀望態度。在三國尚未出現的時候,三方先在荊州搞了個小三國。劉備是赤壁大戰最大的收益者和戰後最大的暴發戶。大戰過後的劉備實際上已經和曹軍脫離接觸,利用孫權和曹操在南郡曠日持久大戰的大好時機,他率師南下,攻取了江南四郡,終於有了一塊立足之地。經過一年的血戰,孫權佔領了南郡的江北部分,曹操僅領有南郡的襄陽(今湖北襄陽)一地。這時候,在長江中下游千里戰線上,曹操孫權全面對峙。曹操在赤壁之戰失利後,在西線的江漢平原和東線的淮南留下了兩個戰略兵團,其中坐鎮淮南的是曹營最傑出的將領張遼。在張遼的指揮下,孫權在淮南屢戰不利,東西不能兼顧,縮短戰線是孫權唯一的選擇。此時的劉備由於地盤太小,也一籌莫展,他希望能從孫權那裡得到南郡的江北部分。此時,孫權的謀士魯肅提出了一個主意:把孫權佔有的南郡讓給劉備,讓劉備在西線對付曹操。這個建議立刻付諸實施,劉備進入江陵後,把行政中心設在了這裡。這是一個雙贏的買賣:孫權一方得以收縮兵力,拱衛江浙的核心區域,同時也給了劉備一個人情;劉備雖然不得不再次面對曹操這個讓人頭疼的老對手,但卻得到了南郡大部,尤其是南郡的軍事要塞江陵,東可以抑制孫權的勢力逆江而上,北可以最近距離地威脅中原,向西攻擊益州



孫先森SUNYX


赤壁之戰,孫劉聯合將曹操打敗,曹操退回北方,派了曹仁,徐晃,樂進分別留守江陵和襄陽。此時,劉備趁機佔領荊州南方四郡,和江夏一部,南郡一部。劉備就提出用江夏一部換南郡一部!這就是所謂的借荊州。南郡是戰略要地,按說孫權周瑜是不能答應的。但是當時,東吳勢小,剛與劉備合作打敗了曹操。魯肅極力成全,要保住孫劉聯合的成果,更主要的是,南郡的對面就是曹操的勢力範圍襄陽,孫權答應將南郡給劉備,是為了讓劉備時刻為自己看住曹操!這就是赤壁之戰後,三國鼎立的局勢基本形成的過程。孫權把荊州一部讓給劉備,是為了自己的安全著想! 有句話叫做,老不看三國,三國演義裡面,充滿了人與人,集團與集團之間的互相利用,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




路遙lgy


歷史上,孫權借荊州(南郡)是雙贏。

209年1月曹操退回北方後,佔有荊州南陽郡及江夏郡北方、南郡。周瑜進攻南郡,逼迫曹仁退到襄樊,所以江東佔有荊州江夏郡的江南地區,南郡大部分。劉備乘機佔領荊州南部四郡及原本屬於劉琦的江夏郡夏口地區。

如圖1局勢。

此時,曹操主要精力在馬超及淮南地區,曹仁時刻準備南攻南郡,江東在南郡的勢力就被曹操、劉備、劉璋三面包圍,長江水道還被劉備夏口控制著,而以江東力量又無力北上,也無力西進益州,後勤保障困難。

同時,劉備集團被隔離在曹操之外。缺乏人口錢糧,無法發展。

看清楚局面的劉備在娶孫夫人後大搖大擺去見孫權,要求借南郡養兵,以承擔盟友義務,共同分擔曹軍的壓力。

孫權想同意,但周瑜堅決拒絕,還建議孫權將劉備扣留,多送財物女子,自己徵調關羽張飛趙雲去打曹操,隔離劉備與手下。但孫權當時不敢這麼做,所以劉備順利回家了。

210年周瑜死。繼任大都督魯肅同意了這個方案,所以劉備接管江東的大部分南郡,作為補償,夏口交付江東。如圖2。

這就是借荊州(南郡)的由來。




四川達州


孫權為什麼甘心借荊州給劉備?首先不是孫權借荊州給劉備,而是諸葛亮以經算計到曹操要兵敗,事先就把伏兵埋伏在荊州城周圍,等到曹操兵敗,一聲號角伏兵齊出,佔領了荊州,劉備大軍進了荊州,當時周瑜緊趕快走,趕到荊州,見荊州城門四閉,還以為是座空城,催著人馬進城 ,突然間,一聲鑼鼓,城牆豎起劉備的旗幟,關羽威風凜凜的站在城頭!周瑜那個氣憤啊,哇哇大叫,口吐鮮血,扶鞍而逃,這就叫做諸葛妙計安天下,氣的周瑜扶鞍逃!以後幾經周折,諸葛亮才給東吳說,我們是暫借荊州,以後當還,這才有借荊州之說!謝謝大家!





張思遠33


赤壁之戰結束後,趁周瑜和曹仁在南郡,打得不可開交之際,劉備順勢取下經濟相對落後的零陵、桂陽、武陵、長沙四郡而這時周瑜用詐死之計擊敗曹仁奪下南郡,孫劉完成第一次對荊州的分割。

劉備的戰略方針隆中對就明確指出取下荊州在圖益州,而南郡荊州就擋在進兵益州的路線上,然而東吳大都周瑜心裡根本沒有把劉備放在眼裡,正盤算著和曹操二分天下。借荊州根本無望要是憑武力拿下又實力不夠,然而一個大餡餅砸在了劉備的頭上,就是東吳大都周瑜箭瘡發作英年早逝

,魯肅接任東吳大都才讓借荊州有了可能性,接下來說東吳為什麼要將荊州借給劉備。


早在諸葛亮的隆中對之前魯肅在踏上對中,就提出應和劉備同心一意,共同對付勢力強大的曹操,眼下劉備雖有荊南四郡,但實力遠遠不夠三分天下,只有把荊州暫借劉備讓他取下益州,後在將荊州歸還東吳這樣才能三國並立,所以基於這個戰略東吳將要地荊州借與劉備並約定取下益州便還。至此孫劉完成第二次對荊州的分割。


小穎說


1.從理論上來講,劉備是替劉表的大兒子看管荊州的,是合法的。

2.從實際控制上來說,劉備對荊州已經有了相當程度的掌控力,不是孫權不想給就那麼輕易能拿的回來的。

3.只有和劉備聯合,孫劉兩家才能才曹操的眼皮子底下活下來,如果不然兩家翻臉了必定被各個擊破,這也不是孫權願意看到的。

綜上所述,孫權給不給,這荊州已經在劉備手裡了,自己也只能吃下這啞巴虧。


知否青史


1、東吳當時的實力,不足以佔據那麼大的地盤,讓曹操佔據,還不如讓給劉備,戰略上更安全;

2、讓曹操攻打劉備,可以保障東吳的戰略安全,三國相持的局面才得以形成;

3、捨得荊州,換得東吳幾十年的平安。這是大智慧。袁紹佔領了那麼多地方,最終敗給了曹操。

4、周瑜爭的是城池,孫權要的是政權的穩固。出發點不同,做出不同的決策。

5、這個事上,魯肅起了很大的作用。符合孫權的想法。


韜說


三國演義說赤壁之戰後期,諸葛亮識破曹操退軍套路,在東吳與曹操周旋過程中,巧妙地佔領荊州四郡,孫權不甘,派魯肅討還,劉備依諸葛亮的“哭喪計”,說荊州是劉表的,其子劉琦尚在而且有重病,日後一定歸還。才合法地賴在荊州。


興海亭


周瑜死後,孫權這時江陵和兩淮陷入兩線作戰,再說孫權大後方也不太平,時常在不斷地出現叛亂。這時魯肅提出把江陵讓給劉備,因為劉備就到了最前線了。就在這時其他南方四郡劉備就是收入囊中。就在這時候孫權如果跟劉備搶地盤,勢必會造成曹魏坐收漁人之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