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中信:黎鐵梅一演成名,一夜之間紅透通江縣城

《文學天空》網刊首發原創優秀作品,是文學雙月刊《琴臺文藝》及其他雜誌的選稿基地,主發青春、情懷、鄉土、都市、親情、留守題材的小說、散文和詩歌類作品。

張中信:黎鐵梅一演成名,一夜之間紅透通江縣城 | 小說


小說天地:

張中信:黎鐵梅一演成名,一夜之間紅透通江縣城 | 小說

黎鐵梅沒有料到,自己的命運居然會與她飾演的《紅燈記》中的李鐵梅一樣,最終變得孤苦無依。

黎鐵梅並非本名。本名乃一個十分帶有時代烙印的名字:俊英。改為鐵梅,是因為她後來進縣川劇團,出演《紅燈記》女主角李鐵梅名聲大噪之故。因為鐵梅這一角色,讓她紅遍大巴山,她也因此被很多戲迷呼為鐵梅。後來,乾脆改名為黎鐵梅,這一叫便是30多年。甚至連身份證、戶口本都改了。

出名之前,黎鐵梅只是野茶灞的一個農家女兒。打小便和很多山裡女子一樣割草、拾柴、幹農活。七歲進鄉村小學讀書。一切順其自然,一切都很隨緣。直到她讀到初中三年級的時候,命運才離奇的發生變化。

那年,縣川劇團杜團長帶隊來闆闆橋選拔川劇苗子。一行人在闆闆橋場鎮轉悠了好幾天,一連目測、面試了好幾十個由公杜推薦,或由杜團長現場發現的初選人員。雖說這些苗子都還有些潛質,總體感覺卻似乎缺了些什麼。到了第五天,杜團長懷著有些失望的心情,準備帶人撤回縣城時,卻在不經意中發現了黎鐵梅。

那天,杜團長正在闆闆橋的水巷子溜達,忽然看見一個身穿紅衫的少女在面前一晃而過。杜團長追蹤過去,卻只看見那個紅衫少女飄逸的背影。不知為什麼,杜團長居然被這個一閃而過的少女背影吸引了。當時的黎鐵梅正跟幾個女同學從水巷子碼頭洗頭回來。那時候,學校的條件很差,學生們,尤其是女生們要想把頭髮梳洗光亮,一般都要在放學後,結隊去水巷子碼頭的諾水河畔梳洗。洗完頭髮後沒有吹風設備,便只好用毛巾簡單擦拭後,披著半乾的長髮飄回校。水巷子碼頭到學校至少有半里多路。夏天天氣炎熱,一路飄灑回校,頭髮也就全乾了。

也許,正是那一頭飄飄灑灑的長髮,瀑布一般的在黎鐵梅的背影中流瀉,最終進入杜團長的視線。杜團長心中呯然一動,直覺告訴他,這個長髮飄逸的女孩,似乎有戲。於是,他便追著脫兔般跳躍的長髮女孩背影,一直到闆闆橋中心校。

黎鐵梅壓根不知道,她的背後還有一雙追蹤她的眼睛。因為沒有任何心理負擔,她一蹦一跳,在水巷子通往學校的路上自由奔走著。

當杜團長敲開校長辦公室,說明他的來意時,校長也大吃一驚。那些年代,通江縣川劇團名聲響徹大巴山,縣川劇團挑選演員雖說不上千裡挑一,至少各方面都要惹人矚目才成。而杜團長從背影上追蹤的女孩,根本不算是學校的“校花”級人選。杜團長一再強調自己的藝術直覺,非要見見那個長髮飄飛的背影女孩。校長也只好順水推舟,安排班主任叫來黎鐵梅。

黎鐵梅莫名其妙地被校長召喚,她心裡一直髮怵。當她怯生生的出現在校長辦公室時,杜團長第一眼有些失望了。眼前的這個女孩,算不上漂亮,而且臉蛋有些偏圓,與舞臺上要求橢圓形臉蛋的女孩有一些差距。可人都被他叫來了,不管咋樣也得談點什麼,也才好打發她走。

於是,杜團長跟面前這個臉帶紅暈的女孩拉開了家常。其實,說拉家常也談不上,因為基本上都是杜團長提一些問題,而黎鐵梅只是“嗯啦”或“就是”之類的簡單回答。直到杜團長問她母親和父親的情況時,黎鐵梅的眼睛開始發光了。

她對杜團長說,她的母親特別愛乾淨,特別喜歡客人,她對人真的好暖和!黎鐵梅這句不合語法常理,也道土不洋的話引起了杜團長的興趣。他從這個靦腆的女孩不經意的一句話中,感受到了她家庭教育的與眾不同。於是他決定去黎鐵梅家做一次家訪。

杜團長的家訪是揹著李鐵梅,在學校校長陪同下進行的。當然,結果他十分滿意,當場決定選黎鐵梅進縣川劇團。

其實,在杜團長帶隊的那次選拔中,一共選回來13個男女苗子,而黎鐵梅無論是外在形象,還是文化水平,都只是中等偏下資質的。為此,杜團長還在團務會上特別作了一些說明。他說,他有一種預感,這個形貌並不驚人的黎鐵梅,是一個可造之才。雖然團裡有些領導對杜團長的這個直覺不以為然,他是團長,他堅持的意見也不好反對。會議決定,讓黎鐵梅跟著大夥一同學習,以觀後效。

這個時候,黎鐵梅只有13歲。還是少女尚未長開的年紀。雖然看不出她有多麼的靈性,但非常誠實,肯學聽話,也能吃苦,很把自己的這次命運轉折當一回事。練功,學習,背臺詞,樣樣肯下功夫。居然學啥像啥,逐漸顯示出其獨特的靈性來。

兩年多的時間,黎鐵梅也長到16歲了,讓川劇團所有人大為吃驚的是,黎鐵梅 居然活脫脫的上演了女大十八變的戲劇一幕。她的長相、身材乃至氣質與剛進團時判若兩人。一笑一顰,宛如出水芙蓉,簡直可以用美女這個詞語來她形容了。

按照川劇團的要求,兩年多的學習期滿,他們都要在各種劇目中擔當大任。當時,最流行的只有八大樣板戲。在分配角色的時候,也很讓杜團長揪心。雖然,他憑直覺選拔了黎鐵梅,而黎鐵梅也不負所望,長成亭亭玉立的女演員。可是她究竟演什麼角色才適合呢?演《沙家浜》的阿慶嫂,她太幼稚了些,《杜鵑山》的柯湘,她又缺乏那種天生的大氣。思來想去,杜團長突然腦袋靈光閃動,讓她出演李鐵梅!《紅燈記》的女次角,也可以說是女主角,李鐵梅這個角色不正適合她嗎?說年齡正相當,論相貌也合適,講氣質也與山裡孩子出身的黎鐵梅近似。

於是,黎鐵梅被團裡內定為李鐵梅的角色扮演者。黎鐵梅沒有料到,如此重要的角色能落到她的頭上,這個突如其來的安排,讓她興奮不已。她接到這個任務後,一連幾天都恍如夢中,根本不相信自己還有這樣好的運氣。要知道,和她一起進入川劇團的13個男女演員,很多都比她的先天條件好,可是她們或他們,都只擔當了一些次要的扮角,有幾個還在演匪兵甲和匪兵乙。

眨眼間,國慶節快到了,縣川劇團照例要上演新排練的闆闆戲。而《紅燈記》又是新排劇目中的主打,因為這個劇目幾乎全部是一些新人擔綱主演。衝著這個,縣川劇團也大張旗鼓地張貼海報,進行演出前的預熱。海報上,黎鐵梅的定妝照赫然在列。《紅燈記》即將公演,一下子成了通江縣城萬眾矚目的熱門!

公演那天,縣川劇團劇場內坐無虛席。《紅燈記》作為重頭演劇目,當仁不讓的打了第一炮。黎鐵梅從頭到尾,只要是她上場的節點或背誦的臺詞,均流利順暢,她的一笑一顰,甚至把演李玉和李奶奶的兩位演員的戲都搶走不少。搞得臺上的黎鐵梅一舉一動引人關注,臺下觀眾的喝彩聲一浪高過一浪。那些狂熱的年輕人,忍不住的便喊出了聲。整個劇場不斷傳 出“李鐵梅······黎鐵梅”的呼喊聲。這一喊不打緊,把這場演出迅速推上高潮。演出結束了,黎鐵梅一連三次出場謝幕,也無法平息臺下經久不息的喝彩聲。

黎鐵梅一演成名,一夜之間紅透通江縣城。一度時期,人們街頭巷尾議論的都是黎鐵梅的《紅燈記》。而《紅燈記》儼然就是為黎鐵梅量身定做的一臺大戲。縣川劇團一鼓作氣,連演十二場,居然讓通江縣城的觀眾百看不厭,場場爆滿。這種火熱場景,在通江縣川劇團的歷史上絕無僅有。

在觀眾眼裡,黎鐵梅就是李鐵梅,李鐵梅就是黎鐵梅!於是,有人建議,黎鐵梅乾脆就叫李鐵梅算了。黎鐵梅是個認死理的人,也就把自己真的當作李鐵梅的化身了。單位填表或者戶口登記,也寫成了黎鐵梅。從此,不在使用原來的名字。

這期間,黎鐵梅的內心開始出現一些細微的變化。只不過這個變化,始終沒有人知道。她暗暗喜歡上了一個人!那個人就是出演《智取威虎山》的打虎英雄楊子榮。楊子榮的扮演者是縣川劇團的資深演員,已經30歲出頭,而且有了家室。不知為什麼,黎鐵梅心中老是出現或閃動,他英姿颯爽上山打虎的英雄形象!

其實,黎鐵梅心中也明白,自己的這種喜歡幾乎是不可能,可她就是對楊子榮揮之不去。很多時候,她都情不自禁的在睡夢中呼喊著楊子榮的名字!當然,在正常的排練時間,或演出時段,她很投入,連正眼也不敢多看楊子榮幾眼的。偶爾與楊子榮單獨相處,居然臉紅心跳,心中揣著小鹿樣惴惴不安。

如果按照這樣的勢頭髮展下去,那黎鐵梅的演藝生涯,絕對是前途無量的。可是,世界上的事情,往往捉弄人,正當黎鐵梅大紅大紫的時候,樣板戲被叫停了。

隨之而來的,便是文化市場的百花齊放。縣川劇團因為一直都是圍繞著樣板戲而量身定做的演出。面對忽如一夜春風來的市場經濟大潮,措手不及。之前演出的節目要出現一百八十度的大反轉,劇團的編劇和導演使出渾身解數,排練了好些傳統劇目和時代特色的新編川劇,可就是叫好不叫座。原來場場滿座的劇場往往人丁稀少,有時候臺下觀眾的還沒有臺上的演員人氣旺。

剛剛紅透半邊天的黎鐵梅,滿以為自己已經叫座了,換了角色照樣能搶眼球。縣川劇團為她定做了好幾個劇目,廣告海報打得漫天飛,到頭來也輝煌不再,時運不來!

縣川劇團雜七雜八的人員加起來上百號。演出業務不景氣了,財政方面又一直按差額預算撥款。這樣撐持了不到兩年,縣川劇團已經奄奄一息。杜老團長眼看自己苦心經營的劇團落得如此下場,氣得一病不起,再也無法勝任團長的職務。

縣上只好改組了縣川劇團的領導班子。新領導班子上任後,痛下決心順應時代潮流,一夜之間把縣川劇院改成了歌舞廳。所有的器樂人員一律成為歌舞廳的專業伴奏,而演員們,也只能成為歌舞廳的專業歌手了。歌手們做了什麼呢?每天晚上固定出場,為前來跳舞找樂子的人們現場演唱流行歌曲。作為歌手,當然只能掙一些微薄的薪水。除非現場有人肯出錢點歌,點名由哪位歌手演唱,那當然可以獲得加分和一定比例的分成。

按理說,黎鐵梅已經是當紅演員了,她出任歌手,應該是會有人捧場的。可那個時代,人們都追捧港臺歌星以及他們演唱的流行歌曲。特別是鄧麗君的歌曲,以及她磁性十足的聲音讓小城人想入非非。如果翻唱鄧麗君 歌曲,可以獲得更高的人氣,甚至可觀的收入。

可是,唱慣了川劇的演員, 跟風唱鄧麗君的流行歌曲,實在是有些難為她們。黎鐵梅就是這樣一個頭腦不開竅,而且也的確唱不出那種青純韻味的歌手。要讓她在臺上演唱流行歌曲,有時候簡直比哭都難聽,她的賣力演唱,甚至連自己都無法感動。

黎鐵梅的當紅演員形象,就因為這個可惡的流行歌曲毀了。毀了形象的黎鐵梅有時候連當個正常的歌手也十分勉強。因為觀眾不買賬,只要她出場演唱流行歌曲,下面便喝倒彩。這與幾年前她上臺演出時,臺下觀眾排山倒海的喝彩聲相比,何其天壤有別。

可是,莫斯科不相信眼淚。縣川劇團沒有人同情她。黎鐵梅的演藝生涯到此出現逆轉。她開始變得喜怒無常,甚至有些歇斯底里了。

無法演唱好流行歌曲, 黎鐵梅變得十分沮喪。可是,按照團裡的規定,她每天晚上都還得到歌舞廳值守。看著之前遠不如自己的姐妹們,在舞臺上搔首弄姿演唱流行歌曲,居然贏得觀眾的不斷喝彩,黎鐵梅心中五味雜陳。

直到有一天,一個衣冠楚楚的男人出現在她的視線,她才覺得自己似乎還沒有被世人遺忘。

那個自稱是黎鐵梅忠實觀眾的男人,很快便闖進了黎鐵梅的私人世界。他一擲千金,給黎鐵梅辦個人派對,為黎鐵錄製專場《紅燈記》,帶黎鐵梅去小城的河灘散步,陪黎鐵梅在川劇團的舞廳翩翩起舞……

黎鐵梅醉了。她被這個世界冷漠得太久太久了。好不容易遇到一個肯為她和她的藝術痴迷的男人,她不得不陶醉。

不出半年,黎鐵梅嫁人了。嫁給這個衣冠楚楚的男人。出嫁時,很多人都以為,黎鐵梅雖然在藝術上失去了大紅大紫的機會,可她找到一個好男人。這一輩子似乎也值了。

黎鐵梅出嫁這一年,才22歲,正是一個從事藝術演出的人最黃金的年華。可是,她卻為尋找自己的幸福,離開了這個舞臺。可骨子裡,黎鐵梅的心,始終在那個演繹人生百態的舞臺上旋轉。

不知為何,那個對她一見鍾情的男人,卻始終無法走進她的世界。因為此時此刻,她已經生活在了一種虛幻的世界。

無論那個男人怎樣的為她付出,怎樣為她尋找舞臺上的感覺,她的腦海裡始終還糾結著楊子榮的形象。好多次她跟自己的丈夫睡在一張床上,甚至夫妻琴琴合鳴的時候,她也會情不自禁的突然大聲驚叫,口中喃喃嘮叨著楊子榮的名字。活生生的把一場好好的夫妻生活攪得味同嚼蠟。

丈夫為了讓她擺脫那個舞臺上虛幻的世界,剛剛度完蜜月,便不得不與她分居。他希望能夠用時間驅趕黎鐵梅心頭的幻影。然而,很多時候,她都會被自己的惡夢驚醒,一個人在屋子裡拿腔捏調,手舞足蹈。

不到半年時間,那個當初對黎鐵梅一往情深的男人,已被黎鐵梅這種莫名其妙的半夜驚魂,折騰得神形俱變。一個月黑之夜,他選擇了不辭而別。

男人的不辭而別,黎鐵梅似乎對此毫不在意。她依然生活在自己虛幻的世界。那個世界有她心中的白馬王子,打虎上山的楊子榮,還有她嘻笑怒罵的舞臺……

後來,黎鐵梅從通江縣城消逝了。有人曾在成都的街頭遠遠的看見過她,一身白衣裝扮,風擺楊柳狀,孑孓在人頭攢動的紅塵之中。

張中信:黎鐵梅一演成名,一夜之間紅透通江縣城 | 小說



作家簡介:

張中信:黎鐵梅一演成名,一夜之間紅透通江縣城 | 小說

作家張中信近照

張中信,字峰源,四川通江人,經濟學研究生。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成都市微型小說學會會長、成都市青羊區文聯副主席、《琴臺文藝》執行主編。曾榮獲“全國優秀讀書家庭”“四川省優秀青年”稱號。出版《風流闆闆橋》《匪妻》《失語的村莊》《哦,野茶灞那些事兒》《成都書》等著作25部。作品入選多種選本,榮獲四川文學獎和冰心散文獎等多種獎項。


審稿:張學文

插圖:圖蟲創意


合作單位:


成都市微型小說學會

成都市青羊區文聯、作協主辦文學雙月刊《琴臺文藝》


關注 ,閱讀更多精彩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