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華傳 第五章:冰封400天

“⋯⋯公司想跟我續一份5年合約,問我有沒有問題,我說有問題,大大的問題!

5年,5年並不是一個短的日子。

我不想為遙不可及的將來訂下任何承諾。

我要求公司將年期縮短,我才會考慮。

但公司態度強硬,並無這個打算。

兩方面都沒有讓步之意。⋯⋯”

一部接一部電視連續劇的上映,使劉德華的知名度在香港一路飆升。

他開始設計自己走紅熒屏後的路子:是就這樣把電視劇一直拍下去,還是把人生目標定得再高遠一些,來一個電視電影兼顧,成為對熒屏和銀幕藝術都能駕馭的雙棲演員呢?

權衡再三,他認為自己的未來前途光明,應該給自己施加一點壓力。

同時,他以年輕人敢於挑戰自我的豪邁,對做好一個電影演員充滿著信心。

他訂下“現在,我的目標是希望電視電影兩者兼顧”的目標,並憧憬著有朝一日自己能飛得更加高遠。

許多人都認為,拍電視劇比拍電影容易得多,假如拿兩者相比,那前者無論在對導演、演員、攝影等諸多方面的要求上,都要遜於後者。

不是有好些著名電影演員不屑於拍電視劇的例子嗎?

劉德華傳 第五章:冰封400天

因此,已經在電視劇的拍攝中過了一把癮的劉德華,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就不難理解了。

就在劉德華充滿自信地為繪製自己的人生藍圖做準備時,無線電視臺也在為本臺這個正當紅的青年演員制定一個規劃長遠的新方案。

他們要求劉德華儘快與臺裡簽署一個續約5年的合同,以期達到人更“紅”,臺更“火”的雙贏效果。

然而,少年得志的劉德華不想在續約5年的合同上簽字。

他認為,續約5年,這簡直是在用繩索把自己放飛的心綁住。

如果簽下這份約,那自己的計劃還怎麼實行?

或許,他已經預感到在這5年中自己的事業會有一個大的飛越;或許,他不願意讓“無線”用長線拴住自己的命運,總之,年輕人的心高氣傲使劉德華不管不顧一意孤行,他沒有去考慮、也考慮不到“不聽使喚”會給自己帶來什麼樣的後果。

初生牛犢不畏虎,他態度強硬地拒絕了簽署那份合同。

“所有拍電視劇的都是‘無線’的固定長工!”

“無線”被激怒了。

自己臺裡一手培養出來的人才不肯與臺裡簽約,這豈不是恩將仇報?

他們使出了對付不聽使喚的藝員的殺手鐧:“雪藏”!

早先,戲劇團體有一種對付不聽話的演員的辦法,叫“坐廂角”。

即不給戲演,不給你在舞臺上露面的機會,讓你坐冷板凳。

後來,我們也曾聽到過遭到央視“封殺”的傳聞。

想必香港演藝圈裡的“雪藏”,就是和“坐廂角”、“封殺”類似的一種懲罰吧。

“雪藏”這種懲罰對藝員來說是十分殘酷的。

無論是誰,一旦遭遇“雪藏”,好日子便算到頭了。

劉德華傳 第五章:冰封400天

沒有了戲拍,沒有了在新聞媒體露臉的機會,一切有關該演員的信息都會在一夜間銷聲匿跡,似乎他已經在人間蒸發。

即使有天大本事的演員,“雪藏”個一年半載,也就被觀眾淡忘了,使這個人在時間的流逝中徹底消失。

剛剛在熒屏上嶄露頭角的劉德華,一出道就被“雪藏”,這無疑是對他藝術生命的毀滅性打擊。

就像一隻正在飛翔的鳥兒突然折斷了翅膀,從空中狠狠地摔落在地。

他心裡很清楚,“雪藏”的時間一久,自己將面臨被觀眾棄之腦後的境地。

果然,為了讓劉德華嚐到不聽話的厲害,無線電視臺的態度比劉德華還要強硬:原定劉德華《博愛歡樂傳萬家》的演出被取消;劉德華《勁歌金曲》唱片及宣傳片,不能在無線音樂節目中出現;電視劇《香港八五》有關劉德華出演的部分被刪改;⋯⋯

那段日子,劉德華被完全擱置一邊,除了偶爾參與郵政、體育、兒童聯歡會之類的活動,便整日無所事事。

在人們眼裡,一顆剛剛升起的光彩之星,還沒閃爍幾下就消失得了無蹤跡。

劉德華惶惑了。

這種“雪藏”要“藏”到什麼時候?

他可不想就此退出演藝圈,早早地結束自己的藝術生命。

於是,他主動來到“無線”,希望通過談判來化解自己和公司的矛盾。

然而,在與公司主管藝員事務的劉天賜的面談中,相互間終因原則問題的分歧不歡而散。

這一來,弄得劉德華很傷腦筋,心裡多少有了一點怨氣。

因而,當他聽到有人說自己曾不止一次的希望與“無線”和解時,堅決否認道:“我連返無線都不大想,又怎麼會貿然衝上去找賜官(劉天賜)商量呢?

”談判沒有達成協議,劉德華的日子更難捱了:所有的片約被無線回絕;所有的鏡頭被剪掉;所有的外出演藝活動被阻擋;所有⋯⋯

更讓劉德華扼腕頓足的是,因為無線的封殺,致使他失去一次極好的拍攝電影的機會。

由於《投奔怒海》的成功,名導許鞍華有意與劉德華再度合作,邀請他在電影《書劍恩仇錄》中出演紅花會總舵主陳家洛一角。

劉德華傳 第五章:冰封400天

劉德華已經出演過金庸先生的《神鵰俠侶》和《鹿鼎記》,但兩部都是電視劇。

這次如能在金庸先生的成名作——電影《書劍恩仇錄》中出演角色並獲成功,那麼,劉德華衝出熒屏登上銀幕的願望就能大大提前。

千載難逢的絕好機會呀!

唉,就這樣被“雪藏”給“藏”掉了。

劉德華被無線“雪藏”了13個月。

整整400天!

在那令人難耐的400天裡,他猶如被人硬塞進冰櫃強凍,冷,沁入骨髓般的冷!

這樣的冷,讓他初嚐到人間的世態炎涼,也懂得了一些凡事不可太任性的做人道理。

其實,對於劉德華的“雪藏”,“無線”也有自己的說法。

面對劉德華的強硬,他們也感到十分遺憾。

因為站在公司的角度,當然希望自己臺裡花了心血培養出來的好演員,成名後能為自己臺裡帶來大的影響和好的效應。

當年無線電視藝員經理馮美基就曾說:“想起當年的‘雪藏’事件,我和華仔都十分無奈,工作上,我代表一間電視臺,但私底下,亦覺得當時電影圈正青黃不接,以華仔的條件及基礎,往外闖應該有機會的。”

“我們為了挽留他,傾談過無數次,條件不斷提高遷就,並動用了全臺所有人力,如增勵珍、劉天賜,或其他與華仔友好的監製去做說客。”

“談判的日子很長,有時他會動心,但他又堅持往外闖,可見他亦是心高。”

“一天,華仔在我的辦公室,我們又談合約問題,他仍不肯接受,我也沒好氣地說:‘你那麼硬頸,是否屬牛的?

’他卻說:‘是,我是屬牛的。

’當下,我們相視而笑。”

總之,“雪藏”事件是劉德華出道以來遭受的最大打擊,新星黯淡,落寞無比。

不過,一個人有過痛苦的經歷並不全是壞事,因為痛苦的經歷雖然折磨人,卻也鍛鍊人。

在遭遇“雪藏”的400天裡,劉德華如同被困在鳥籠裡,想飛也飛不起來。

開始,他對這樣的冷遇一籌莫展,不知怎樣去面對“雪藏”給自己帶來的“寒冷”。

慢慢地,他冷靜下來,一方面尋求與無線和解的方法,一方面端正心態,在悠閒中放開了吃,放平了睡,把因前段時間拼命拍戲而消瘦的身體養得結實了許多,體重增加了30多斤;另一方面,他把自己以前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做的一件事彌補起來:他找來自己以前演的電視錄像帶,一部一部、一集一集地反覆觀看,找出自己的不足之處,並一一記下,再觀看別人的片子,把別人的長處也一一記下,然後思索、琢磨、改進。

漸漸地,他似乎從中悟出了一些表演方面的藝術內涵,自己對藝術的悟性亦在日積月累中大大提高,為他後來的事業輝煌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儘管如此,“雪藏”一事對劉德華來說還是埋下了很深的陰影的。

在後來的歲月中,每當談到個人經歷時,他總是會有意無意地提到被“無線”“雪藏”的那件事。

有一次,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這樣解釋道:“《神鵰俠侶》之後,公司開拍《鹿鼎記》,我是‘韋小寶’的人選之一。

公司想跟我續一份5年合約,問我有沒有問題,我說當然有問題,大大的問題!

5年,5年並不是一個短日子。

我不想為遙不可及的將來訂下任何承諾。

我要求公司將年期縮短,我才會考慮。

但公司態度強硬,並無這個打算。

兩方面都沒有讓步之意。

或許我真的有點藝術家的脾氣吧,不喜歡被束縛,更不想凡事為名為利。

我不想因為錢、因為利而強迫自己做一些不願意的事情。

當然這樣的灑脫得付出一點點代價。”

這何止是一點點代價,這可是讓人永遠刻骨銘心的代價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