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华传 第五章:冰封400天

“⋯⋯公司想跟我续一份5年合约,问我有没有问题,我说有问题,大大的问题!

5年,5年并不是一个短的日子。

我不想为遥不可及的将来订下任何承诺。

我要求公司将年期缩短,我才会考虑。

但公司态度强硬,并无这个打算。

两方面都没有让步之意。⋯⋯”

一部接一部电视连续剧的上映,使刘德华的知名度在香港一路飙升。

他开始设计自己走红荧屏后的路子:是就这样把电视剧一直拍下去,还是把人生目标定得再高远一些,来一个电视电影兼顾,成为对荧屏和银幕艺术都能驾驭的双栖演员呢?

权衡再三,他认为自己的未来前途光明,应该给自己施加一点压力。

同时,他以年轻人敢于挑战自我的豪迈,对做好一个电影演员充满着信心。

他订下“现在,我的目标是希望电视电影两者兼顾”的目标,并憧憬着有朝一日自己能飞得更加高远。

许多人都认为,拍电视剧比拍电影容易得多,假如拿两者相比,那前者无论在对导演、演员、摄影等诸多方面的要求上,都要逊于后者。

不是有好些著名电影演员不屑于拍电视剧的例子吗?

刘德华传 第五章:冰封400天

因此,已经在电视剧的拍摄中过了一把瘾的刘德华,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就不难理解了。

就在刘德华充满自信地为绘制自己的人生蓝图做准备时,无线电视台也在为本台这个正当红的青年演员制定一个规划长远的新方案。

他们要求刘德华尽快与台里签署一个续约5年的合同,以期达到人更“红”,台更“火”的双赢效果。

然而,少年得志的刘德华不想在续约5年的合同上签字。

他认为,续约5年,这简直是在用绳索把自己放飞的心绑住。

如果签下这份约,那自己的计划还怎么实行?

或许,他已经预感到在这5年中自己的事业会有一个大的飞越;或许,他不愿意让“无线”用长线拴住自己的命运,总之,年轻人的心高气傲使刘德华不管不顾一意孤行,他没有去考虑、也考虑不到“不听使唤”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初生牛犊不畏虎,他态度强硬地拒绝了签署那份合同。

“所有拍电视剧的都是‘无线’的固定长工!”

“无线”被激怒了。

自己台里一手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肯与台里签约,这岂不是恩将仇报?

他们使出了对付不听使唤的艺员的杀手锏:“雪藏”!

早先,戏剧团体有一种对付不听话的演员的办法,叫“坐厢角”。

即不给戏演,不给你在舞台上露面的机会,让你坐冷板凳。

后来,我们也曾听到过遭到央视“封杀”的传闻。

想必香港演艺圈里的“雪藏”,就是和“坐厢角”、“封杀”类似的一种惩罚吧。

“雪藏”这种惩罚对艺员来说是十分残酷的。

无论是谁,一旦遭遇“雪藏”,好日子便算到头了。

刘德华传 第五章:冰封400天

没有了戏拍,没有了在新闻媒体露脸的机会,一切有关该演员的信息都会在一夜间销声匿迹,似乎他已经在人间蒸发。

即使有天大本事的演员,“雪藏”个一年半载,也就被观众淡忘了,使这个人在时间的流逝中彻底消失。

刚刚在荧屏上崭露头角的刘德华,一出道就被“雪藏”,这无疑是对他艺术生命的毁灭性打击。

就像一只正在飞翔的鸟儿突然折断了翅膀,从空中狠狠地摔落在地。

他心里很清楚,“雪藏”的时间一久,自己将面临被观众弃之脑后的境地。

果然,为了让刘德华尝到不听话的厉害,无线电视台的态度比刘德华还要强硬:原定刘德华《博爱欢乐传万家》的演出被取消;刘德华《劲歌金曲》唱片及宣传片,不能在无线音乐节目中出现;电视剧《香港八五》有关刘德华出演的部分被删改;⋯⋯

那段日子,刘德华被完全搁置一边,除了偶尔参与邮政、体育、儿童联欢会之类的活动,便整日无所事事。

在人们眼里,一颗刚刚升起的光彩之星,还没闪烁几下就消失得了无踪迹。

刘德华惶惑了。

这种“雪藏”要“藏”到什么时候?

他可不想就此退出演艺圈,早早地结束自己的艺术生命。

于是,他主动来到“无线”,希望通过谈判来化解自己和公司的矛盾。

然而,在与公司主管艺员事务的刘天赐的面谈中,相互间终因原则问题的分歧不欢而散。

这一来,弄得刘德华很伤脑筋,心里多少有了一点怨气。

因而,当他听到有人说自己曾不止一次的希望与“无线”和解时,坚决否认道:“我连返无线都不大想,又怎么会贸然冲上去找赐官(刘天赐)商量呢?

”谈判没有达成协议,刘德华的日子更难捱了:所有的片约被无线回绝;所有的镜头被剪掉;所有的外出演艺活动被阻挡;所有⋯⋯

更让刘德华扼腕顿足的是,因为无线的封杀,致使他失去一次极好的拍摄电影的机会。

由于《投奔怒海》的成功,名导许鞍华有意与刘德华再度合作,邀请他在电影《书剑恩仇录》中出演红花会总舵主陈家洛一角。

刘德华传 第五章:冰封400天

刘德华已经出演过金庸先生的《神雕侠侣》和《鹿鼎记》,但两部都是电视剧。

这次如能在金庸先生的成名作——电影《书剑恩仇录》中出演角色并获成功,那么,刘德华冲出荧屏登上银幕的愿望就能大大提前。

千载难逢的绝好机会呀!

唉,就这样被“雪藏”给“藏”掉了。

刘德华被无线“雪藏”了13个月。

整整400天!

在那令人难耐的400天里,他犹如被人硬塞进冰柜强冻,冷,沁入骨髓般的冷!

这样的冷,让他初尝到人间的世态炎凉,也懂得了一些凡事不可太任性的做人道理。

其实,对于刘德华的“雪藏”,“无线”也有自己的说法。

面对刘德华的强硬,他们也感到十分遗憾。

因为站在公司的角度,当然希望自己台里花了心血培养出来的好演员,成名后能为自己台里带来大的影响和好的效应。

当年无线电视艺员经理冯美基就曾说:“想起当年的‘雪藏’事件,我和华仔都十分无奈,工作上,我代表一间电视台,但私底下,亦觉得当时电影圈正青黄不接,以华仔的条件及基础,往外闯应该有机会的。”

“我们为了挽留他,倾谈过无数次,条件不断提高迁就,并动用了全台所有人力,如增励珍、刘天赐,或其他与华仔友好的监制去做说客。”

“谈判的日子很长,有时他会动心,但他又坚持往外闯,可见他亦是心高。”

“一天,华仔在我的办公室,我们又谈合约问题,他仍不肯接受,我也没好气地说:‘你那么硬颈,是否属牛的?

’他却说:‘是,我是属牛的。

’当下,我们相视而笑。”

总之,“雪藏”事件是刘德华出道以来遭受的最大打击,新星黯淡,落寞无比。

不过,一个人有过痛苦的经历并不全是坏事,因为痛苦的经历虽然折磨人,却也锻炼人。

在遭遇“雪藏”的400天里,刘德华如同被困在鸟笼里,想飞也飞不起来。

开始,他对这样的冷遇一筹莫展,不知怎样去面对“雪藏”给自己带来的“寒冷”。

慢慢地,他冷静下来,一方面寻求与无线和解的方法,一方面端正心态,在悠闲中放开了吃,放平了睡,把因前段时间拼命拍戏而消瘦的身体养得结实了许多,体重增加了30多斤;另一方面,他把自己以前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的一件事弥补起来:他找来自己以前演的电视录像带,一部一部、一集一集地反复观看,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一一记下,再观看别人的片子,把别人的长处也一一记下,然后思索、琢磨、改进。

渐渐地,他似乎从中悟出了一些表演方面的艺术内涵,自己对艺术的悟性亦在日积月累中大大提高,为他后来的事业辉煌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尽管如此,“雪藏”一事对刘德华来说还是埋下了很深的阴影的。

在后来的岁月中,每当谈到个人经历时,他总是会有意无意地提到被“无线”“雪藏”的那件事。

有一次,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解释道:“《神雕侠侣》之后,公司开拍《鹿鼎记》,我是‘韦小宝’的人选之一。

公司想跟我续一份5年合约,问我有没有问题,我说当然有问题,大大的问题!

5年,5年并不是一个短日子。

我不想为遥不可及的将来订下任何承诺。

我要求公司将年期缩短,我才会考虑。

但公司态度强硬,并无这个打算。

两方面都没有让步之意。

或许我真的有点艺术家的脾气吧,不喜欢被束缚,更不想凡事为名为利。

我不想因为钱、因为利而强迫自己做一些不愿意的事情。

当然这样的洒脱得付出一点点代价。”

这何止是一点点代价,这可是让人永远刻骨铭心的代价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