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影響了世界 向世界舞臺講述中國故事

【歐洲時報特約記者萬淑豔3月31日北京報道】在“世界因你而美麗——2018-2019影響世界華人盛典”獲獎嘉賓中,有的大家耳熟能詳,有的卻有著不為人知的奮鬥歷程,這些華人影響了世界,在世界舞臺上展現華人風采,透過他們豐富多彩的人生努力,講述了一個又一個精彩的中國故事。

他们影响了世界 向世界舞台讲述中国故事

獲得“終生成就獎”的著名數學家、哈佛大學教授、清華大學丘成桐(左一)發表獲獎感言。(圖片來源:本文圖片均由歐洲時報特約記者王駿 攝)

獲得“終生成就獎”的丘成桐,是美籍華人,1949年出生於廣東汕頭,同年隨父母移居香港,1969年留學美國,師從知名華人數學家陳省身。丘成桐是公認的當代最具影響力的數學家之一,他27歲證明卡拉比猜想,攻克世界數學難題,33歲獲得“數學界的諾貝爾獎”菲爾茲獎,61歲獲得沃爾夫數學獎,2018年又被授予“馬塞爾·格羅斯曼獎”,被譽為“數學界的國王”。

他的成就舉世矚目,卻從未忘記家國情懷。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陳旭在給丘成桐的頒獎詞中說,他全力地推動祖(籍)國的數學教育,在兩岸三地先後創辦了多個數學研究中心,他還設立了一系列科學獎項,挖掘人才、提攜後輩,他心心念唸的是怎麼樣使華人在世界數學界乃至整個科學界能夠大放異彩、揚眉吐氣,做出一流的學問和一流的貢獻。

出生於1949年,與新中國同齡的丘成桐在獲獎後說,“我對中國有很深的情懷,希望中國能夠強大起來。小時候父親便開始教我學哲學和中國古代歷史。1979年我第一次踏上中國的土地,到了北京機場我很激動,我將手放在土地上,覺著我終於回到祖(籍)國來了,我願意用我畢生的力量幫助祖(籍)國的發展,我的心願是中國文化能夠帶領世界文化發展,我願意將我一生的研究貢獻給祖國。”

他们影响了世界 向世界舞台讲述中国故事

獲得“終生成就獎”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平藝術家、清華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韓美林(左一)發表獲獎感言。

另一位獲得“終生成就獎”的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平藝術家、清華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韓美林,他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吉祥物福娃的設計者,2018年4月24日,在瑞士洛桑總部,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托馬斯·巴赫為中國藝術家韓美林頒發了“顧拜旦獎章”,在中國美術界,韓美林是獲此殊榮的第一人。同年10月,韓國政府為表彰他在中韓文化藝術交流領域的突出貢獻,特授予他“韓國文化勳章”。

韓美林對記者說:“我今年83歲,但是有38歲的幹勁,我的動力從土地從人民而來,繼而走向世界,2016年我被意大利威尼斯大學授予榮譽院士,意大利是世界上藝術造詣很高的國家,我感覺要盡很多努力和成就才能為祖國掙得這點榮譽,我要繼續努力繼續為祖國爭光。”

他们影响了世界 向世界舞台讲述中国故事

中國新聞社總編輯王曉(左一)為在第69屆柏林電影節上一舉獲得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銀熊獎的《地久天長》導演王小帥(左二)、演員王景春(左三)、演員詠梅頒獎。

在文化藝術領域,《地久天長》導演王小帥、演員王景春、演員詠梅獲獎,這部電影用三小時講述了兩個中國家庭三十年的生活變遷,在第69屆柏林電影節上斬獲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銀熊獎。

中國新聞社總編輯王曉暉在給《地久天長》團隊頒獎時說,怎麼樣面向世界講述好中國故事是一門大學問和大課題,近年來出現了很多講述中國故事的國產電影,他們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和認可,王景春和詠梅在國際舞臺上同時折冠,讓中國的業界和觀眾深受鼓舞,王小帥導演則一直用剋制和細膩的筆調用心地描摹中國人的內心和中國人的生活,他在向世界成功地講述中國故事的同時,也讓國人看到了自己的堅韌和包容。

他们影响了世界 向世界舞台讲述中国故事

國際排球聯合會終身名譽主席、亞奧理事會終身名譽副主席魏紀中(左)為登頂珠峰年齡最大的殘疾人、勞倫斯世界體育獎獲得者夏伯渝頒獎。

在體育競技領域,2019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女子雙打冠軍、中國著名網球運動員張帥,登山家、登頂珠峰年齡最大的殘疾人、勞倫斯世界體育獎獲得者夏伯渝獲得“影響世界華人大獎”。2019年2月18日,夏伯渝獲得2019年勞倫斯世界體育獎年度最佳體育時刻獎。夏伯渝說,他這一生都在登山、接受挑戰,他希望能接受新的挑戰,給自己制定了“7+2“(七大洲最高峰+南北極)的目標,人有目標才能向前,才能奮進。“我從來沒有放棄的念頭,我是殘疾人,但我要自信自強、挑戰自我,要與命運抗爭。”

他们影响了世界 向世界舞台讲述中国故事

獲得“希望之星”獎項的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砌築項目冠軍梁智濱(左)與鳳凰衛視主持人萬俊亮相紅毯儀式。

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砌築項目冠軍梁智濱獲得了“希望之星”大獎。2017年,在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上,19歲少年梁智濱以不超1毫米誤差的垂直度、平整度、清潔的牆面外觀以及對時間的準確把握,砌出了三堵“高顏值”牆,為中國選手在世界技能大賽砌築項目上首次奪金。

梁智濱獲獎歸來,有公司提出以“100萬+一套房子+落戶廣州”的優厚待遇聘請他,但他選擇的是留在母校——廣州市建築工程職業學校,一邊當教練,一邊繼續深造。他說:“以前我的目標是學好技術,親手為爸媽蓋別墅,現在我要留下來回報母校,為祖國培養更多‘世界級’的建築高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