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华传 第三章:生命的抉择(2)

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简称香港“无线”,位于九龙将军凹,数十年来,她以每年五六百集的自拍剧,牢牢占据港剧播出市场;以一部部精彩的作品,影响着所有港人、千万海外华人,及至亿万内地观众。

著名的香港“无线”艺员培训班开办几十年来,成为一代代香港明星的摇篮。

或许是潜意识里,儿时送外卖时看到的演员工作的多姿多彩给了他挡不住的诱惑;或许是影视艺术的神秘挑起了他青春的萌动;或许是“无线”的名望让他实在难以割舍;最终,他在“无线”艺员训练班的报名表上庄严地填上了自己的姓名⋯⋯

刘德华忐忑不安地来到父亲面前,他低着头,眼睛望着地,轻声说出了自己的选择。

他心里很清楚,父母辛辛苦苦供自己读书,希望自己能像其他人家的孩子一样读出一点名堂,可是——沉默,令人难耐的沉默⋯⋯

刘德华传 第三章:生命的抉择(2)

许久,双眉紧蹙的父亲拿眼睛盯住他问:“你肯定了?

”他不敢抬头,心里对父亲问这话的用意琢磨不透。

但他知道,自己的态度是最重要的。

于是他又勇敢地抬起脸,一脸庄重地朝着父亲把头点了点。

他看着父亲,觉得那一刻很长,很难耐——终于,父亲舒展眉头,也把头点了点。

见父亲点了头,刘德华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此刻,他激情奔涌,他感激父亲给了自己选择人生道路的权利。

因为这证明在父亲眼里,自己已经长大了,可以张开翅膀飞了。

命运向刘德华开启了一条缝。

香港“无线”艺员训练班并不是填了报名表就能进去的,那是一个淘汰率非常高的艺术培训之地。

当时,同刘德华一起报考的共有七人,只有他一人被录取。

他曾经回忆当时考试的情景:“我的个性向来活泼惯了,也皮惯了,因而在家模拟一下剧本就傻呼呼地进去试镜了。

我记得当时考的项目有主持、演戏及机智回应等,我们七个好朋友,只有我一个人考上了。”

刘德华考上了!

七取一。

刘德华传 第三章:生命的抉择(2)

这样的结果让他感到欣慰,除了庆幸,惟有珍惜。

命运开启的那条缝变成了一扇窗。

艺员训练班的学习生活紧张、活泼而又开心。

40多个青年男女怀着同一个理想相聚在这里,共同学习,互相切磋,团结得亲如兄弟姐妹。

训练班要学的课程很多,有演技训练、编剧、中国戏剧、中国舞、现代舞、摄影、灯光、欧西粤语流行曲、现场控制、市场常识等。

要想把每一项课程都学到最好,那可是需要下大力气的。

训练班的训练时间是一年,但是,每三个月都要进行一次淘汰考试,这无疑是对每一个学员或去或留的一次挑战,因此,大家都学得非常认真,不敢有半点懈怠。

由于在中学时就写过剧本,自然,刘德华对上编剧课格外偏爱,也很愿意在这方面多花费一些心血和精力。

改变这种状况是因为一次阶段性的小考:这次考试要求学员自编自导自演一段5分钟的小品。

刘德华把自己装扮成一个因犯事而受伤的抢劫犯,当罪犯逃回家,正为自己包扎伤口时,门外突然响起“砰砰”的敲门声⋯⋯

刘德华把那个罪犯演得惟妙惟肖。

这个小品的成功演绎使得指导老师对刘德华刮目相看,同时也使他本人对表演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训练班的学习虽说紧张,仍改不了刘德华活泼好动甚至有些“整蛊”的脾性。

他与梁家辉、潘宏彬是好朋友,而且都喜欢“整蛊”,时不时闹出些“冷幽默”。

一次上课,上课的老师是秃顶,他就提问:“老师,为什么你的头上不长头发?”还有一次,他们蛊惑其他同学上课戴墨镜,老师感到奇怪,问其原因,大家齐声回答说:“因为你的光头太刺眼了。”

令那位老师哭笑不得。

有时胡闹得有点过了,也给刘德华自己带来麻烦。

在一次舞蹈课的课间休息时,大家你推我搡,把刘德华推得站不住了,向一排落地镜撞去⋯⋯

镜子碎了,刘德华的鼻脊也被划了一条口子。

结果是,每人被罚70元,刘德华外加一道疤痕。

虽然有时犯“整蛊”毛病,但这并没有影响他的学业,也没有影响指导老师对他“正面小生人才”的评价(这让他在日后的许多年一直饰演正面角色,想“反串”都难)。

当然,“整蛊”归“整蛊”,对待自己所学的专业,他还是全力以赴的。

在一次又一次竞争激烈的淘汰考试中,他的成绩一直是遥遥领先。

指导老师常说:“吃这口饭的,最重要的是信心和自信,没有这些,就算本身很有才华,也无从发挥,更不会遇上伯乐!”

刘德华传 第三章:生命的抉择(2)

接受了这样的教导,刘德华对自己的前途充满着信心。

其实,表演艺术有它的特殊性,并不是光有自信就能成功的。

比如,有的学员因外形,而有的则因自身条件的局限遭到淘汰。

临到快毕业时,就像大浪淘沙一样,当初考入“无线”艺员训练班的40多名学员,走得只剩了20多名。

1981年,刘德华以甲等成绩毕业于香港“无线”艺员训练班,顺利地成为一名签约于“无线”的青年艺员。

命运之神为他开启了通向艺术殿堂的大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