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三觀不正”的電影,為何能引來眾多粉絲?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2019)

這些“三觀不正”的電影,為何能引來眾多粉絲?

觀眾反映,哭慘的,一抓一大把。

這些“三觀不正”的電影,為何能引來眾多粉絲?

不過,有喜歡的,肯定也有不喜歡的。

給差評的主要原因,還是一樣的味道——三觀不正。

歷來被人誇三觀正的派爺,這次也想聊聊這股 " 不正之風 "。

這些“三觀不正”的電影,為何能引來眾多粉絲?

首先,帶著三觀看影視劇,絕對正常。

畢竟我們每個人,都是受到家庭、社會和教育的影響,在不斷的認識和思考過程中,就會形成一套屬於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甚至可以說,只要是個人,看片必然帶三觀。

每個事件、每個人物,也必然會在每位觀眾心裡,沉澱下不同的印象。

要不然怎麼說,一千個人看《哈姆雷特》,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呢?

這些“三觀不正”的電影,為何能引來眾多粉絲?

不過,把三觀拿來當電影好壞的唯一評判標準,派爺就覺得欠妥。

第一類三觀黨,派爺想用一個比方來形容。

據說在解放前,很多部隊都會有《白毛女》的巡演。

一些文化程度低的革命戰士,每當看到惡霸黃世仁逼迫楊白勞籤賣身契的段落,都會情不自禁地想端起槍,結果了黃世仁扮演者的性命。

好多次,黃世仁的扮演者就險些喪命。

這些“三觀不正”的電影,為何能引來眾多粉絲?

這個段子的真實性咱先放一邊,但它足以說明——

許多人分不清戲劇和現實。

近的,蘇明成在《都挺好》裡是渣男一個,每天都去他微博罵上一罵。

逼得連演員郭京飛都得出來,表明友軍身份。

這些“三觀不正”的電影,為何能引來眾多粉絲?

遠的,去年的《復仇者聯盟 3》,星爵扮演者克里斯 · 普拉特,也遭遇過類似的網絡聲討。

這些“三觀不正”的電影,為何能引來眾多粉絲?

這群人,都把劇中人,跟演員本人畫上了等號。

蘇明成是個渣男,可是郭京飛,只是演了一個渣男。

他本人是不是渣男,跟蘇明成是渣男,毫無關聯。

普拉特演了一個意氣用事的星爵,但並不代表他本人,就是這樣的人。

演員如何,跟角色如何,根本就是兩碼事情

可是,就有的人看不慣吳京說 " 愛國無罪 "。

然後說他參演的《流浪地球》,就是太空戰狼。

然後,一星滿上。

這些“三觀不正”的電影,為何能引來眾多粉絲?

這些拿三觀套角色的,還算輕的。

那些重度患者,直接會拿三觀來指責劇情,進而指責創作者。

例如去年的《後來的我們》。

因為有婚後的林見清和初戀方小曉偶遇後共處一室的情節,就有三觀黨直接上升到對導演的臆測上了——

這些“三觀不正”的電影,為何能引來眾多粉絲?

導演劉若英也只能反省起自己的工作:

我一定沒完成想完成的東西,大家沒能進入角色,還可以很理智的批判,如果代入了角色,觀眾會惋惜、著急,而不是清醒地想他們三觀不正。

關於《後來的我們》,派爺並沒有覺得它有多出色。

可是這些對評價,派爺也覺得太不入流。

為了駁斥這點,咱們就先來看看,《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

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三觀

電影用臺灣唱片業的現狀開啟,勾出了一段虐心的往事。

這些“三觀不正”的電影,為何能引來眾多粉絲?

宋媛媛和張哲凱(也叫 Cream 和 K),前者因車禍失去了全家人;

後者的父親因癌症去世,自己也遺傳了癌症。

二人同病相憐,就住到了一起。

相伴十餘年,吃住在一塊,卻至死都沒有過男女之愛

純愛到這個份上,估計大家都像電影中的小貓女一樣,難以接受。

這些“三觀不正”的電影,為何能引來眾多粉絲?

但其實這裡有一處多數觀眾都誤會的地方。

稍微留意一下,就會發現 K 和 Cream其實有各自的房間。

對此編劇也做出瞭解釋:

這些“三觀不正”的電影,為何能引來眾多粉絲?

十餘年來,二人其實就是戀人未滿的狀態。

真正惹問題的在後頭——

K 和 Cream 為了讓對方幸福,不光都選擇了犧牲自己。

而且,還讓這份犧牲,對其他人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這些“三觀不正”的電影,為何能引來眾多粉絲?

時日無多的男主,最後心願是讓女主找個好歸宿。

於是,女主就順著男主的意思,開始對已然訂婚的男二表白。

最後,女主又跟男二坦白,並選擇殉情而死。

於是乎,大家站在男二的視角,開始對影片口誅筆伐。

這些“三觀不正”的電影,為何能引來眾多粉絲?

這裡同樣有一些細節,可能也被忽略了。

一次是男二給 Cream 送花時,看到 Cream 在翻看她和 K 的合照。

另一次是男二送完項鍊,看見 Cream 捏著 K 送的舊項鍊若有所思。

這些“三觀不正”的電影,為何能引來眾多粉絲?

這些伏筆,都暗示了男二很可能清楚 Cream 並不愛自己。

但他愛上了 Cream。

派爺大膽地猜測,男二同樣在為愛犧牲自己

,陪 Cream 演了下去。

這些“三觀不正”的電影,為何能引來眾多粉絲?

而 Cream 對於利用男二,亦不是沒有愧疚之意。

她看到 K 暈倒後,去找男二說可不可以快點結婚;

就有類似 "K 的時間所剩無幾,她沒法再多考慮了 " 的意思。

這些“三觀不正”的電影,為何能引來眾多粉絲?

只是這些細節處理的不太明顯,意思沒能很好地傳達。

關於這點,咱當然可以提出批評。

可不該看到有人看哭就貼上標籤,「跟電影一樣三觀不正」。

這些“三觀不正”的電影,為何能引來眾多粉絲?

因為對電影如何解讀、能感悟到什麼,是多種多樣的。

不少人看得痛苦流涕,只是覺得:情緒得到了釋放。

這些“三觀不正”的電影,為何能引來眾多粉絲?

因為大家都是在愛情故事中,尋找自己對於愛情的期待。

有的人,可能從中看到了默默付出的自己。

這些“三觀不正”的電影,為何能引來眾多粉絲?

有的人,會想起那些說不出口的愛,和那些生命中已經劃掉的名字。

這些“三觀不正”的電影,為何能引來眾多粉絲?

影片中的愛情,歸根結底,也和其他愛情片沒啥兩樣。

都是互相為對方考慮,雖然錯過,卻收穫了更多的感動

這種東西,叫

普世情感,也叫人之常情

古今中外所有的同類電影,說來說去,無非就那幾件事——

愛、人性,還有夢想。

這些“三觀不正”的電影,為何能引來眾多粉絲?

只是,這種愛,在幾個人之間成了隱瞞。

K 愛著 Cream,隱瞞病情,甚至多年來拒絕身體接觸。

只是 K 介意自己的絕症就由家族遺傳而來的事實。

這些“三觀不正”的電影,為何能引來眾多粉絲?

Cream 也愛著 K,但明知二人沒有結果,她更想讓 K 安心;

於是也隱瞞了自己的感情,選擇跟別人結婚。

這些“三觀不正”的電影,為何能引來眾多粉絲?

影片只是向我們,客觀呈現了這個現象,並未作出道德判定。

整部電影唯一肯定的,只是 Cream 和 K 之間的愛情。

關於這點,派爺並不覺得有什麼問題。

並沒有想給本片站臺的意思,就像派爺上次提到的《地球上最後的夜晚》一樣。

只是希望,咱們可以從更加多元的角度,去給予一部影片客觀的評價。

如果三觀不正,真的可以成為電影的原罪。

那這個世界上,大多數電影都會被拉出去槍斃。

《山河故人》裡,張到樂和米婭來了段年齡懸殊的忘年戀。

這些“三觀不正”的電影,為何能引來眾多粉絲?

連影史第一的《肖申克救贖》,都在公然教唆越獄。

這些“三觀不正”的電影,為何能引來眾多粉絲?

可這些電影,如果沒了這些三觀極度不正的呈現,故事在社會批判的力度上,可能就會失掉許多色彩。

電影,就是要把我們社會中的問題,放大到讓人深度感知。

才可以讓觀眾,有回味和思考的餘地。

只要它最終,是為了讓人體會善的美好,瞭解惡的痛楚。

那麼——

怎麼拍,是創作者的事。

怎麼看,是觀眾的事。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倘若真拿 " 三觀 " 來作為衡量所有電影好壞的唯一準繩。

這些“三觀不正”的電影,為何能引來眾多粉絲?

它的目的,不是去評價一部電影,而只是秀一種扭曲的道德優越感。

今天以「三觀不正」來給這部電影宣判死刑,明天就會有人以「三觀不正」給文學名著差評。

孫悟空,三觀不正,賈寶玉,三觀不正,李逵,三觀不正 ......

這些“三觀不正”的電影,為何能引來眾多粉絲?

這一長串的名單列下去,總有一天,

所有偉大和不偉大的作品,都會出現在這份「三觀不正」的辭典上。

我們或許也可以去想想,為何世上有那麼多「三觀不正」的作品?

因為誰也沒法否認,人所處的環境是複雜的。

特定的環境下,人的慾望也會是複雜的

露絲放棄了卡爾選擇傑克,因為是傑克讓她第一次意識到生命的樂趣;

這些“三觀不正”的電影,為何能引來眾多粉絲?

《泰坦尼克號》

小雷納多並不是真的想要佔有瑪蓮娜,只是痛惜於眾人對美的摧毀。

這些“三觀不正”的電影,為何能引來眾多粉絲?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

藝術不是不顧三觀。

而是選擇尊重人更真實的慾望,去讚美真正的生命力

況且區分出 " 三觀正 " 和 " 三觀不正 ",太過二元對立。

現實生活中人的事,一定是黑白分明的嗎

多數電影其實都在致力於消弭這種二元對立。

最後告訴我們任何人除了站在黑白兩端,更可能是站在灰色地帶。

這些“三觀不正”的電影,為何能引來眾多粉絲?

《我不是藥神》中的大忽悠,壞人?好人?

真等到市場上全是製作平庸的 " 三觀正 " 作品;

那電影藝術也好、自由表達也罷,都算是走到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