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很多媽媽說,“自從做了媽媽,就忘記了自己是誰。”
的確,有了孩子,最受影響,變化最大的人就是媽媽。
不僅僅是角色身份的變化,還有看不見的內心變化。
生活也翻天覆地的變了樣。
嬌弱的女孩,慢慢變成了鐵娘子。
那個手機不離手的姑娘,已經孩子不離手了。
那些精神抖擻熬夜的日子,變成了只要有時間就補覺。
……
而且媽媽是沒有假期的,特別是在孩子小的時候。
全年無休,24小時待命。
我們常常期待,孩子會長成什麼模樣。
卻也會憂心,自己變成什麼樣的母親,會不會因為自己的無知和犯錯傷害孩子?
其實,“恰到好處”的母愛,就是你幸福的樣子。
因為在愛孩子之前,一定要先好好愛自己。
這樣,孩子才能坦然、快樂地接受你的愛。
你快樂,孩子才快樂。
你開心,這個家,才開心。
2
要有一個快樂的家,需要先有一個快樂的媽媽。
媽媽的表情,是孩子心情的晴雨表。
而且情緒是會傳染的。
面對滿面愁容的母親,孩子的內心是不會平靜安詳的。
他們會想著,是什麼讓媽媽不高興了,是不是自己的緣故,媽媽會不會對自己發脾氣?
你會發現,自己越在乎的人,越能影響自己的情緒。
所以,媽媽的情緒,對孩子的影響可想而知。
科學家斯蒂芬•格倫回憶自己的母親時,提及了一件事。有一天,他試圖從冰箱裡取出一瓶牛奶,取出後剛走出幾步,就失手將牛奶瓶掉落在地上,頓時廚房裡一片狼藉。他的母親聞聲而至,然而她沒有發火,沒有說教,更沒有處罰他。她說:"哦,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多牛奶灑在地上,真有意思啊!好了,反正已經灑在地上了,在我們收拾乾淨之前,你想玩一會兒嗎?我想,玩牛奶說不定也是很有意思的。"他真的就玩起了牛奶。幾分鐘過後,他的母親說:"牛奶是你灑在地上的,也應該由你來收拾乾淨。現在,我這兒有海綿、抹布和拖把,你想用什麼?"他選擇了海綿。然後一起將地上收拾得乾乾淨淨。這個經歷給了他非常深刻的記憶。後來他回憶說,正是從那個時候起,他明白了無須害怕犯錯誤,錯誤往往是學習新知識的開始。
一個恰到好處的媽媽,會寬容而耐心地對待犯錯的孩子。
而不會只是打擊孩子,責罵孩子笨手笨腳。
在養育小小魚的過程中,我也常常遇到這樣的時刻。
遇到他犯了錯,就急不可耐地想去糾正他。
或者對他指指點點,責備他的不是。
我知道我愛孩子,可我還是會傷害他。
蒙臺梭利說:成人雖然非常熱愛兒童,但在他的內心仍然會產生一種強有力的防禦本能,總擔心自己的安寧生活和財產被弄髒或打碎、被下一代破壞,所以會不自覺地阻攔兒童的活動,責罰孩子的糾纏或者過錯,這種防禦本能是一種缺乏理性和貪婪感的結合。
所以,我們常常責備孩子,並非孩子的錯誤。
而僅僅是孩子激怒了我們而已。
3
做了媽媽,不要將自己跟孩子綁在了一起。
過度的愛,只會讓彼此有一種窒息的感覺。
恰到好處的媽媽會懂得放手,得體的退出。
在面臨孩子分睡和入學這樣的時刻。
很多母親就會心軟,看到孩子哭鬧,立馬就心軟了。
甚至比孩子還要先落淚,緊緊抱著孩子不撒手。
結果把孩子弄得不知所措,以為分開就見不到了。
記得小小魚跟我們分睡,起初最大的阻力就是來自魚媽。
她覺得孩子小,會踢被子。
又覺得陪孩子的時間本來不多,看著看著就長大了,能不能多陪陪。
我苦口婆心地勸說,最後還當狠心人拆散他們。
因為孩子已經可以獨立的時候,父母就要學會放開。
當然,在孩子還在嬰兒期時,我們要給予孩子親密的肌膚接觸和抱抱。
在孩子(無論男孩女孩)1歲半之前,怎麼寵愛都是不過分的,特別對於男孩,因為他們跟成人對視的時間更短,父母要特別注意多抱男孩,讓他們的肌膚得到觸摸滿足,獲得足夠的安全感。
可是孩子成長到大約2歲,就開始了獨立的第一步。
從這時開始,父母要有意識地給他創造適當的獨立空間。
比如讓他們單獨玩一會,不要去打擾。
學會讓他們更其他的親屬單獨相處一段時間。
這些都需要父母的支持,特別是媽媽要放下心,而不要時時刻刻都圍著孩子。
而到了3-5歲,孩子會越來越多地顯露自己的個性。
他們的情緒迅速發展,脾氣也會越來越大。
媽媽不要過多壓制孩子,而要多理解他們的情緒,學會接納。
否則可能會阻礙他內在自我的發展,破壞他一生的性格。
當然,在媽媽退出的時候,爸爸的作用很大。
能起到一個過渡的作用,讓孩子有一個相對獨立又安全的空間。
能隔遠一點感受自己的母親,並且習慣這種分離的感覺。
當分離的時候,內心還是滿滿的安全感,就不會那麼粘著媽媽了。
4
好好愛自己,做一個精緻的媽媽。
很多媽媽覺得自己都做了媽媽,就可以隨便穿。
甚至穿著睡衣去接送孩子,也不梳洗就參加家長會。
當然這樣的隨心所欲可以體現本真和自我。
可是在公共場合畢竟不同於在家裡。
孩子們都看著呢。
比如我每次去幼兒園接小小魚。
發現孩子們都會興奮地叫喚,“某某的爸爸來啦!”、“某某的媽媽來啦!”
然後孩子就會從教室裡朝我們撲來。
我沒必要穿著時髦昂貴,但我還是希望自己能展示一個乾淨得體的形象。
所以在出門前,我會換下自己的居家服,然後洗把臉,整理一下再出發。
而且我覺得衣著得體,也是給孩子一個好的榜樣。
因為我常常跟小小魚說在公共場合,禮貌和乾淨得體的著裝是對他人的尊重。
所以自己就要先做好。
“成人的氣質是由兒童期間的審美導致的,童年的審美奠定了人一生的審美傾向和生活品質。”
而媽媽的精緻得體,比爸爸們更重要。
因為敏感而聰明的孩子們,也會將目光更多地聚焦在美麗的媽媽身上。
孩子們不會去掙所謂的“面子”,可他們知道好看或者不好看。
在孩子的心裡,自己的媽媽都是最漂亮的,就好比在媽媽們心裡,自己的孩子都是最可愛的。
所以即使家務纏身,被瑣事牽絆的媽媽們外出還是要好好梳妝打扮,不僅僅是為了孩子,更是為了自己。
因為,孩子說你是最漂亮的媽媽,就好比老公說你很瘦不用減肥那樣,有些話聽著心裡美美的,卻別忘隨時充電,做個元氣滿滿的媽媽。
從小培養孩子的審美,應該也是我們家庭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吧。
穿著得體,是一種教養,讓人覺得舒服。
所以記得給自己買點好的,好好打扮打扮自己吧。
5
最後,將這首魚爸寫的小詩送給每一位媽媽:
媽媽,我做孩子的時間不長不經意就會長大可我知道,在你眼裡我永遠是你的孩子 媽媽,你做媽媽的時間很長很長那是一輩子一輩子都是我的媽媽在愛我的時候,請先愛自己
弗洛伊德說:"童年的經驗影響人的一生。"
而每個人的經驗最初來自自己的母親。
嬰兒時,媽媽用乳汁哺育孩子。
而媽媽對待生活的態度和為人處世的方式,影響孩子的一生。
一個好孩子,會成為媽媽的驕傲。
而擁有一位好媽媽,又何嘗不是孩子一生的驕傲呢!
閱讀更多 名校家長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