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晚清到民國,生於中國葬於中國的美國人,影響了半個世紀的中國


“在20世紀,沒有其他同類美國人像他一樣,深深捲入中國的文化和教育,在中國有著如此不可思議的影響力。”這是一位歷史學家對他的評價。

1876年6月24日,司徒雷登出生於杭州。她的父親是美國派往中國最早的傳教士,在來到中國的第八個年頭,兒子司徒雷登出生。

司徒雷登的母親也是一位自命不凡的人物,在她的傳教生涯中創辦了中國最早的大學之一——杭州女子學校

1886年,10歲的司徒雷登跟隨母親回到美國生活。在美國的日子裡,他專心學習,在六年後考入了弗吉尼亞大學。因為從小生活在中國,他在學校簡直就是一個異類。舊式的中國服裝,一口不太流利的美國話,頓時成了同學眼中的笑柄,但這些依然沒有阻擋他對學習的熱情。

1904年,28歲的司徒雷登與艾琳·羅德結為夫妻,結婚一個月後他便帶著妻子來到了中國。他曾表示:“中國是他的第一故鄉”,本著這樣夙願他再一次踏上了他心念的故土。

回國後的第二個月,他加入了杭州高等學堂的建設中,在此地作出了他為中國的第一份貢獻。

圖為在金陵大學的司徒雷登和教授WB·Pettus

與此同時,他加入了南京金陵神學院,專心研究宗教學術以及傳教工作,並且出版了眾多的書籍,最著名的有《新約希臘漢英詞典》,成為了當時中國瞭解基督教的重要參考書。

圖為宋美齡與司徒雷登合影

1919年,他受邀任命為“燕京大學”第一任校長。此後的二十年,他從教育、財務、管理等方面入手,一步步把燕京大學建設成為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大學。並且在1928年他親自去往哈佛大學,極力勸說哈佛大學的領導,最終在哈佛創辦了哈佛燕京學院。可謂是中國教育史上最光鮮的一筆。

圖為燕京大學成立時司徒雷登與其他校內成員合影

圖為出席畢業典禮的司徒雷登

1946年,他受美國政府任命,成為了美國駐華大使。在任期間,他成為中美關係友好的一道橋樑,為中美的共同發展無私的奉獻著。

圖為司徒雷登、蔣介石夫婦與美國眾議院成員合影

1962年,司徒雷登在美國因病去世,他曾在自己的遺囑中表示:自己去世後,希望家人把自己的骨灰送往中國,同自己的父母葬在一起。但是因為種種原因,他的願望始終未能實現。直到46年後的2008年,他的骨灰才有幸從華盛頓被送往杭州。就是這樣一位有著美國血統的“中國人”,用他的畢生精力為他心愛的“故鄉”無私奉獻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