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須有,女兒可無,娶媳婦負擔這麼大,農村的生育觀咋還不變?

現在農村男孩娶媳婦的壓力可想而知,不但要應付日益增多的彩禮,還要準備房子車子等,成為了眾多家庭的沉重負擔。一些年輕的小兩口看到這樣的情況確實是很為以後擔憂,紛紛表示喜歡女孩這輩子不想要兒子。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雖然有這樣的言語,但是多數人真實的想法卻恰恰相反,在他們看來“兒子是必須要有的,女兒則可有可無”。

兒子須有,女兒可無,娶媳婦負擔這麼大,農村的生育觀咋還不變?

難道如今的娶媳婦形勢還不足以讓他們改變生育觀嗎?為啥還這麼一心想要兒子?村裡的一位老農蹲在村口抽菸的時候,聊起了這個事情,卻和我們一直聽到的諸如“農村傳宗接代的封建思想使然”“需要兒子養老”等原因大不相同,老農說出了農民心裡的“小算盤”,聽起來很稀奇卻又那麼合理,一起來聽聽看。兒子須有,女兒可無,娶媳婦負擔這麼大,農村的生育觀咋還不變?

兒子須有,女兒可無,娶媳婦負擔這麼大,農村的生育觀咋還不變?

1、需要兒子改變自己家庭的命運。

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裡,農民沒有打工這條路可以走,通常想要擺脫“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考上大學是唯一的出路。但是由於當時各種條件的限制,很多父輩們都沒有如願,只能在農村繼續著自己的人生,等有了下一代之後,他們把全部的希望寄託在子女的身上,希望子女能夠通過上學或者打工來改變自己的命運,從而改變自己家庭的命運。不要像父輩那樣在自己那一畝三分地上討生活了。因為女兒遲早是要嫁出去的,所以多數人希望有兒子來承擔自己的寄託,想要兒子的心態可想而知。

兒子須有,女兒可無,娶媳婦負擔這麼大,農村的生育觀咋還不變?

2、需要讓兒子來增加自己奮鬥的動力。

農村一直以來有兒子的家庭都要給孩子娶媳婦、蓋房子、攢彩禮,一直以來兒子都是家庭的負擔,但是對於很多人來說何嘗不是動力呢?筆者從小生活在農村,見到過很多家中沒有兒子的“絕戶”,和有兒子的家庭相比他們一般過著比較輕鬆的生活,但是大多數人也逐漸失去了積極進取的動力,也不攢錢通常是掙一點花一點,過著平淡的生活。

雖然說平淡一些沒有什麼不好,但是年紀輕輕的就是因為自己沒有兒子便不再奮鬥了,可太可惜了遲早日子要過得不如別人的。反觀哪些家庭有兒子的家庭,變壓力為動力積極進取,用自己的汗水解決自己肩上的負擔,很多人由於一直努力過上了小康的生活,以後兒子繼承了家業之後,繼續努力日子蒸蒸日上,很是讓人羨慕,這才是人生的價值所在。

兒子須有,女兒可無,娶媳婦負擔這麼大,農村的生育觀咋還不變?

3、不想讓自己晚年孤單。

家裡有了兒子,雖然說買房子娶媳婦是很大的負擔,但是兒子娶媳婦生孩子為家裡增加了家庭成員,等到年紀大的時候還可以抱孫子,不至於太孤單。而一般女兒的話20多歲就要嫁出去了,雖然說也有外孫,但是畢竟是外孫不在家裡常住陪伴自己的時間有限。所以很多夫妻為了自己以後著想,也願意要個兒子,當然再有個女兒更好,沒有也無所謂。

兒子須有,女兒可無,娶媳婦負擔這麼大,農村的生育觀咋還不變?

老農的這一番話說的還是挺在理的,一直以來“封建思想”“養老”等原因充斥著各大新聞,但是今天老農說的這話讓人從人性方面瞭解到了,農村生育觀念遲遲沒有改變的原因,讓人對農村的生育觀多了一些理解。大家覺得老農說的這幾個理由有道理嗎?兒子須有,女兒可無,娶媳婦負擔這麼大,農村的生育觀咋還不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