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南人有那麼多姓阮的?

FarewellNovember


越南阮姓是越南的第一大姓,阮姓幾乎佔了越南總人口的40%,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大姓。那麼越南阮姓為什麼會這麼多呢,要比排第二的陳姓和黎姓多了近30%的人口,這裡面其實有很大的淵源。阮姓一部分法國殖民地之前的阮姓,這部分人基本都是從中國遷過去繁衍生息而來的;另一部分是法國殖民地時期好多平民改成的阮姓。

殖民地之前的阮姓

根據我們的《千家姓查源》記載,阮姓是皋陶氏後裔,以國為姓,阮國(據說在甘肅涇川一帶)是當時的一個諸侯國,後來國滅阮國後人就以阮為姓。再後來阮氏東遷,在陳留(今河南開封)成為當地望族。五胡亂華時期,阮氏開始南遷,分佈在湖南、江西、安徽、浙江,其中最遠的一支就遷到了現在越南北部,於是阮姓就開始在越南生活繁衍。

越南歷史上後來發生幾次重大事件,對阮姓有很大的影響:

1226年越南陳煚取代李氏王朝建立“陳朝”,當時越南國王為了防止國內人民懷念李姓王朝,就下令國內姓李的都改姓阮。

1400年越南胡季耗篡位滅了陳朝建立“胡朝”,當時明軍派兵征討滅了胡朝,並將其納入明朝版圖,就把越南境內的胡姓改為阮姓。

1527年當時權臣莫登庸篡位建立“莫朝”,莫朝後期王室衰微,其權力逐漸有鄭、阮、黎取代,因此為了能夠在幾個集團鬥爭中生存下去,有大批莫姓改姓阮氏。

經過與當時鄭氏集團多年的鬥爭中,阮氏終於勝出。1802年,阮富映建立阮朝,將當時的鄭姓也改為阮姓。


這是殖民地之前阮姓的發展,其實當時越南人口好多都是從中國遷過去並在那邊繁衍生息的,歷史上的好多王朝都是當時國內遷過去的後人建立的,比如吳朝的吳權(今河北人)、丁朝的丁部領(今廣東人)、前黎朝的黎桓(今四川人)、李朝的李公蘊(今福建人)、陳朝的陳日煚(今福建人)(煚讀jiong3聲)、胡朝的胡季犛(今浙江人)、莫朝的莫登庸(今廣東人)、後黎朝的黎利(今福建人)、鄭朝的鄭檢(今福建人)、阮朝的阮福映(今福建人)。

殖民地之後阮姓的發展

19世紀後期法國勢力開始侵入越南,當時的清朝為了保護自己西南屏障也和法國開戰打了一系列的仗,但最終法國還是將越南納入自己的殖民地。1887年法屬印度支那建立,當時阮氏王朝就成了傀儡政權。

當時越南早期底層的百姓都沒有姓氏,只有貴族階級才有姓。到法國殖民時期法國人發現這一現象感覺不利於管理。因此就要求底層百姓也要有姓氏,這樣一來當時好多人都姓了阮氏。

總之,越南阮姓起源也是中國阮姓遷徙發展的一支,後來由於王朝更替和殖民時期政策使得大量人口改成了阮姓,使得阮氏成為越南第一大姓。我們熟知的越南共產黨創始人之一胡志明本名也姓阮,叫阮必成。因為早期進行革命活動在中國被捕入獄,判處死刑,當時的中國獄友胡志明放棄出獄機會,替他受死,他因此而改名胡志明。這也看出越南人民其實和中國關係密切,不管是文化上還是革命上都深受中國的影響。


山中茅店


世界上有幾個國家和地區是擁有著和我們一樣姓氏的,這些國家地區分別就是韓國、朝鮮、越南、日本沖繩。

在歷史中,韓國、朝鮮一直受到中華文化的薰陶,不僅是各種朝廷制度、生活方式和我們的中原王朝差不多,就連姓氏也是和我們一樣的。

而日本沖繩在古代被稱之為琉球王國,在清朝末期之前一直是我們的附屬國,他們擁有著和我們一樣的姓氏自然也是不奇怪的。

至於越南的姓氏之所以和我們相同,則是因為他們在歷史中曾和我們有過一段緊密相連的時代。


如果不是五代十國時期我們中原王朝的力量分散、不是明朝時期的得而復失,那可能今天是沒有越南這個國家的,越南的中部和北部在今天可能就會如同我們的廣西和雲南一樣,作為我們的一個南方省份存在著。

越南和我們關係的斷絕

在成為我們的藩屬國之前,越南曾有很長一段時間受到過我們的統治。

那段時期在越南國內的歷史學界中,被稱之為北屬時期。

北屬時期的源頭是秦末漢初時出現的南越國,在趙佗奪取了廣東、廣西等地方的郡縣建立了南越國後,他也隨之把越南的中北部地區奪取到了手中,對這裡進行了有效的統治。

但南越國終究不是大漢王朝的對手,在漢武帝的雄兵逼迫下,南越國最終消失在了歷史洪流中,南越國原本統治的越南中北部也自此成為了大漢帝國南方疆域的一個小尾巴,開始成為了我們中原王朝的一部分。

然後從漢朝開始,我們的中原王朝向越南派出了大量的官員或者因戰火蔓延向越南遷去了大量百姓。

唐代著名詩人王勃就是在去越南看望父親的時候,在歸途中淹死於南海的。

而北屬時期的結束是從五代十國時期開始的,在脫離了當時的南漢國後,他們建立了自己的國家,然後從宋朝開始,開始成為了我們的藩屬國。

在明朝朱棣年間,朱棣也曾收回過越南一段時間,只不過後來因為一些事情的發生,又把越南給丟掉了。

越南阮姓人口龐大的原因

越南和我們一般無二的姓氏,就是在那段和我們緊密相連的時代裡受到我們的影響出現的。

在和我們接觸之前,越南的姓氏並不是現如今這樣跟我們差不多的漢姓,他們是在南越國、漢朝時期受到了我們的統治開始,才採用了和我們相同的姓氏。

在越南的諸多姓氏中,有一個姓氏的人口是最為龐大的,這個姓氏就是越南的阮姓,越南現如今人口多達9000多萬人,而在這9000萬人口中,阮姓佔據到了40%的規模比例,可見其規模的龐大。

而這個越南阮姓,同樣是在受到我們影響下出現的。


在原本的歷史中,越南阮姓的人口並不是特別多,根本無法佔據到現如今多達40%的巨大份額。

一切的改變我們要從越南的一次改朝換代說起,在越南影響力頗大的李朝被陳朝給取代後,陳朝皇帝因為顧及到各方面的影響,就把越南所有姓李的人都改姓成了阮。

在陳朝之前,姓李的人口是數量最龐大的,但是在他們都把姓氏改成了阮姓之後,阮開始成為了越南的第一大姓,並通過多年的歷史發展,擁有了至今這般龐大的規模。

當然我們要清楚,越南其他姓氏與阮姓的大部分人口來源是他們的土著人口,他們只不過是用了和我們相同的姓氏或者是夾雜了一部分我們遷移過去的人口,並不是說所有使用和我們相同姓氏的人,都是我們移民的後代。

所以說這就是越南之所以有那麼多人姓阮的原因,主要是歷史中的集體改姓事件導致的。


孤客生


越南阮姓最早可追溯至中國的南朝時期,在越南平均每五個人中就有二個阮姓族人,所以阮姓是越南歷史最為悠久,人口最多的一個大姓。除了歷史悠久、人口眾多以外,阮氏族人在越南歷史上也是能人輩出,各領時代風騷。

根據越南史籍記載,在越南於968年擺脫中央王朝的統治,開始成為獨立的封建國家前,曾長期被十二個封建領主割據統治。而在這十二個封建領主中,就有阮氏族人五個。隨後無論是李朝時期還是陳朝時期,阮氏族人都成為了朝廷的支柱力量。

1527年左右,阮潢自立為王,標誌著阮氏開始登上越南政治的最高舞臺。1802年阮福藉助法國力量,推翻了由阮文嶽、阮文惠、阮文侶三兄弟建立的西山王朝,建立阮朝,並獲得嘉慶帝賜名國號越南。1945年,阮朝末代皇帝保大宣佈退位。同年,越盟領導人胡志明(原名阮愛國)宣佈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國。

縱觀越南歷史,阮氏族人基本上都是唱主角的那個,尤其是到了近代,這種趨勢變得越來越強大。那麼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越南有如此多的阮姓族人,他們從何而來?

中國有阮姓,而且中國的阮氏族譜,有許多關於阮姓舉族遷往越南的記載。阮姓源自我國北方地區,阮氏族人的身影最早出現涇渭之間(陝甘地區)。西周末年,阮氏一族跟隨周平王東遷。東周滅亡後,阮氏一族再次東遷至陳留(今河南開封一帶)。其後,歷史更迭,滄海桑田,陳留阮氏又大舉南遷。期間有三次大遷徙至交州。




第一次:554年,梁朝阮太后被西魏攻滅,沒了庇護的湖北阮氏先向湖南遷移,其後分兩支繼續南遷,一支遷入閩粵,另一支從廣西入交州。

第二次:陳朝時期,閩粵阮氏開始從事海上貿易,從而與南朝時就已經遷入交州的阮氏發生往來。隋朝建立前後,阮氏被當作前朝餘孽遭到嚴厲鎮壓。生活在長江流域的一些阮氏族人遷回陳留老家,而閩粵阮氏則開始遷入交州。


第三次:1127年前後,正值金兵犯宋,陳留阮氏被迫再次南遷。一支跟隨康王趙構遷往杭州、紹興等地,另一支遷往江西贛州。南宋末年,蒙元鐵騎南下,都城杭州(舊稱臨安)危在旦夕。剛遷到杭州、紹興等地不久的阮氏族人只能再次南遷。其中又有部分阮氏族人輾轉遷往交趾、安南。



一般來說,阮氏作為越南的一個外姓,如果不能獲得當地百姓的支持,是很難登上越南本土的政治舞臺的。故中原阮氏在越南的開枝散葉,實非一日之功,必然經歷了長期的艱難發展。中國和越南的有關歷史也證明,越南阮氏源遠流長,不是當地其他姓氏所能比擬的。

陳留阮氏在交州有著長久的仕官曆史。西晉末年,部分阮氏族人隨晉元帝南下,其中最遠的遷入了交州,開始了阮氏在交州仕官的歷史。東晉初期到北宋初期,南越刺史、節度使等地方最高官職,一般都由阮氏擔任。

有唐一代,阮氏族人遍及安南全境,且大多掌握地方政權。北宋初年,交州由我們上面提到的十二位封建領主割據統治,其中阮姓領主就佔五位之多。其後一直到清初,阮氏雖然沒有建立政權,但一直都是交州(後稱安南、越南)數一數二的世家大族。有清一代,阮氏開始在越南大放光芒,曾三度建立阮氏王朝,統治越南近數百年之久。近代,領導越南人民獲得民族獨立,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國的越南“國父”胡志明(原名阮愛國),也是阮氏族人。

為什麼陳留阮氏部分族人要南遷交州?

首先,從中原到偏於一隅的交州,路程何其遙遠,加上古代交通工具落後,可想而知陳留阮氏的南遷交州之路會是多麼的艱難。其次,交州在中原人的心目中自古便是南蠻之地,甚至到明清時期也仍然屬於一片尚待開發的處女地,不可謂不落後。根據史籍記載,讓陳留阮氏如此不畏艱險地南遷交州的緣由就是,交州阮氏在當地的雄厚實力。

因為同宗同源,較先一步在交州經營的阮氏還是挺樂意接濟中原阮氏的。同時,大量陳留阮氏的遷入,也壯大了交州阮氏的經濟、政治實力。

陳留阮氏南遷交州大致有兩條幹線可循:一是以官吏身份走陸路。而往往這種情況多發生於戰亂時期。比如五胡亂華、隋代楊素大軍平百越。而且在戰亂時期,由於糧食短缺,官吏遷入交州的成功率更高。

同時,阮姓官吏往往是舉族南遷交州;二是以商人身份走海路。南北朝時期遷入閩粵的阮氏,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逐漸在當地紮根,並開始從事海上貿易,逐漸形成廣南封建集團。但由於宋元時期的戰亂、明清兩代“閉關鎖關”的國策,廣南商人集團不得不分批次南遷。其中大部分最後遷入了越南南部地區。

據越南史籍記載,歷代阮氏王朝一般都是在越南南部發跡,而後以武力逐漸向北部推進。資料也顯示,這些皇族、世家往往都是由海路遷入越南南部的廣南封建集團的後裔。近代以來,南遷越南的中國華僑、華人也大多僑居於南部地區。

從中央王朝的藩屬國到獨立建國,越南人民與中國人民都時刻保持著密切的往來,即便是偶有摩擦,也切斷不了血緣上的緊密聯繫。1885年,清王朝與法國簽訂的《中法會訂越南條約》,標誌著中國對越南宗主權的放棄,中越兩國正式結束“藩屬”關係。

但政治隸屬關係的分離,並不意味著中越兩國人民的分離。近代以來,中越兩國依然保持著緊密的聯繫,尤其是在民間,兩國人民互相留籍的例子也不在少數。越南阮姓源於中國,是兩國人民世代友好、淵源相近的最好證明之一。


夏目歷史君


越南阮姓沒有一半那麼誇張,網上有一個數字好像是38%。

越南阮姓為越南第一大姓原因如下:

其一,越南阮氏有一部分是來自中國,並在很長一段時間部分領土屬於中國,所以有阮姓等姓氏南遷。越南在968年丁朝建立時,才算正式獨立,在此之前,今越南中北部地區一直為中國領土,故在此期間,有不少阮氏南遷,並在當地發展成為望族。如晉成帝時,阮放為交州刺史,穆帝時阮敷為交州刺史等,故有部分阮氏族人亦隨從定居在交州,並且有部分當地人隨其姓。越南正式建國之後,阮姓名人輩出,越南第一個王朝丁朝的建立,即由阮姓阮匐因輔助有功而被封為定國公(也有文獻稱其為阮朝先祖,待考),此後歷朝皆有名人。

其二,政治原因等導致的其他姓氏改姓阮。在中國歷史上也不少見,如明末李自成叛亂,傳言只要改姓李就能免遭殺害,所以有不少姓氏改姓李等。越南阮姓即由一部分是由李姓改姓而來,據《四庫全書提要》記載:“黎崱《安南志略》稱陳氏代立,凡李氏宗族與齊民姓李者,皆令更為阮,以絕民望。”越南李朝建立於1010年,1225年為陳朝所滅,陳朝為絕民望,遂將無論李朝宗室還是平民李氏均改為阮氏,所以在陳朝史籍中,李姓均為阮姓,這也是阮姓的一個重要來源。這裡還需要注意的是,黎崱也自稱為阮敷的後裔,因為過繼給舅父黎琫遂改黎姓。

其三,越南有一支阮氏逐漸從地方望族發展起來,最終建立起國家,從廣南阮氏算起,統治越南將近四百年。在統治期間,宗室人口就是一個龐大的數字,如阮朝第二位君主明命皇帝阮福晈,其本身有兄弟十二人(一人早殤),另有子七十八人(早殤者十餘人),遠比中國任何一個皇帝子嗣多,再加上君主給大臣賜國姓等,經過四百多年的繁衍,所以實際數量並不少。

越南阮朝國姓阮福

最後再補充兩點,一是越南的起名規則,中國起名通常是姓氏加字派再加名字,越南也與此類似,但是又有些不同,越南起名是姓氏+墊名+名字,傳統的墊名只有兩個字,即“文”和“氏”,其中“文”代表男性,而“氏”代表女性,不過,在以後墊名又出現多種,如男孩以父親名字為墊名,女孩以母親名字為墊名。

再者是越南阮朝皇室的姓名。越南皇室在廣南阮氏阮福源時期,“始稱國姓,為阮福氏”,即將阮姓更名為阮福姓。阮朝明命皇帝阮福晈將廣南阮氏阮淦至阮福淳時期的旁系子弟全部改姓為宗室氏,但實際上仍稱阮福氏後裔。明命皇帝又仿照朱元璋,將自己的直系後裔欽定字派,即“綿洪膺寶永,保貴定隆長,賢能堪繼述,世瑞國嘉昌”,並規定名字的偏旁,與字派相對即為“綿+宀、洪+亻、膺+礻、寶+山、永+玉、保+阜、貴+亻、定+言、隆+扌、長+禾、賢+貝、能+力、堪+扌、繼+言、述+心、世+玉、瑞+石、國+大、嘉+禾、昌+小”,此外,還要求歷任皇帝取仲諱,其定的仲諱為“暶時升昊明、昪昭晃晙晪、智暄暕晅㬏、晊晢曣曦㫟”,其實就是給皇帝單獨起個名字,避諱時就要避仲諱,這樣有加強皇權的意思。20世紀越南獨立以後,阮朝多數皇室都將複姓“阮福”改為單姓“阮”。


楚邾


越南主體民族是京族,其中四大姓是阮、陳、吳、黎。還有一部分姓李、張的。其中阮姓人口又達到了三千五百多萬,而越南人口才僅僅是九千萬左右。所以阮姓確實是越南第一大姓,而這其中有何歷史緣由,或許和越南歷史上的阮朝有關聯。

越南阮朝以大國自居,一直不服從清政府的藩屬關係。但是迫於清政府的壓力,阮朝又從表面上臣服於清政府。並且當時的越南領土還不包括現在的部分地區,例如水舍和火舍這兩個部落當時就不屬於越南阮朝,他們之間的關係是一種藩屬關係。而水舍和火舍當時的文明程度非常低,類似於這種原始部落的狀態。



到了1884年,隨著中法戰爭的結束,越南成為了法國的殖民地,阮朝名存實亡。法國開始經營越南,法國人開發了西原高原,將水舍和火舍這兩個所謂的越南藩屬給劃分到越南,並且還逼迫這兩個部落的人內遷到越南,幫助法國開發殖民地。


1897年左右,法國在殖民地越南進行了人口統計,發現這兩個部落的很多人都沒有名字,於是便叫他們自己定一個姓,這時這群人選擇了越南當時的大宗阮姓,這樣一來極大的擴充了阮姓。後來加上越南百年戰爭,男性人口下降不少,保留下來的人口包含大量阮姓。經過長達幾十年的變遷,就形成了今天越南的姓氏結構。


小司馬遷論史


儘管一百零八條梁山好漢中有三個姓阮(自然是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兄弟三個),僅次於李、張、楊、朱,和宋並列第五位,儘管建安七子中有一個阮(阮籍的老爸阮禹),竹林七賢有兩個阮(阮籍和他的侄子阮咸),但阮姓在中國的姓氏裡絕對算不上大姓,並不能躋身前一百名。

但是,在同屬儒家文化圈的鄰國越南,阮姓卻是第一大姓,佔了越南總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強,也就是說,越南足足有三千五百六十萬阮姓人口。

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這和越南上一千年的兩個重大歷史事件有關。

越南的阮姓是從中國傳入的,時間應該是在三國兩晉南北朝那個大分裂大戰亂時期,其中就包括阮籍家族的後人。

公元1232年,越南李朝滅亡,陳朝建立。當時的國王陳守度,為了防止國民懷念李朝,強迫所有姓李的人都改姓阮。陳守度選擇阮姓的原因已不可考,也許是“阮”和“軟蛋”的“阮”諧音。這是讓阮姓大量增加的第一個歷史事件。

1887年,法屬印度支那正式形成。法國人進行第一次人口普查時,發現很多老百姓沒有姓,統計起來很麻煩,於是就給所有沒姓的越南人加了當時最常見的姓之一------阮。法國人選擇阮姓可能是因為覺得這個發音很好玩。這個歷史事件使得阮姓人數獲得了井噴式增長。

在這兩個歷史事件的推動下,阮姓在越南成了佔有壓倒性優勢的第一姓,並且一直延續至今。

順便說一下,越南的第二大姓是陳,第三大姓是黎,都來源於古代的中國。

答疑人:今日頭條年度歷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人憶江南


夜狼文史工作室


阮姓可以算作是越南第一大姓氏,所佔人口比例40%左右,幾乎每三四個越南人中就有一人姓阮。

一般認為,越南阮氏源出中國,而且越南文的阮字讀音與漢語讀音一樣。歷史上有很多阮氏舉族遷往越南(史稱交州、安南)的史實,一些地區至今留有相關的傳說和遺蹟。據史料記載,中國歷史上有三次交州方向較大規模的集體遷徙:

第一次,554年,梁元帝蕭繹的母親文宣阮太后被西魏攻滅,湖北阮氏族人向湖南,再由湖南分兩支南遷,一支進廣西入交州,一支入閩、粵。

第二次,居住在閩廣的阮氏族以海上航貿為主要職業,與遷入交州等地的阮氏加強了聯繫。陳末隋初,隋大軍南下,阮氏被當作陳朝殘餘勢力受到鎮壓。但是居住在交州的阮氏家族,因為帶來了較先進的中原物質、精神文化,往往為當地土著所擁戴,逐漸成為擁兵握權、稱霸一方的割據勢力。

第三次,宋朝金兵入侵開封時,留居在陳留(河南開封)的阮氏族人遷往杭州、贛州等地。南宋末年,由於蒙元鐵騎南下,杭州、紹興的阮氏族人再次遷徙,其中一部分輾轉來到交趾、安南。

中國阮氏流入越南主要有兩條線:其一是以官吏的身份以及躲避內亂,合族南遷入交州;其二是以海運、商貿等方式由海路入越南,形成所謂的“廣南封建集團”。經過遷徙來到越南後,經歷漫長的歷史發展和代代相傳的家族繁衍,阮氏逐漸在越南形成割據勢力和雄厚財力,取得其他姓氏所無法比擬的強大而堅實的社會基礎。自東晉初至宋初的600多年間,阮氏在尚屬中國的交州(後稱安南、越南)地區仕官從政,成為當地握有實權的名門望族,待越南立國後,仍是越南政局中舉足輕重的力量,更三度建立阮氏王朝,統治越南數百年。


國家人文歷史


阮(Nguyen)是越南最受歡迎的姓氏,大約有30%-40%的越南人姓阮。

有一點很重要,姓氏在越南並不那麼重要,它是近代才產生的。

越南的姓氏出現源自中國統治時期,因為收稅,中國統治者給越南人指定姓氏。但姓氏有一定數量。

越南的姓氏源自中國的姓氏或者漢語姓氏的越南版本,比如越南的阮來自中國的阮。

為何越南人那麼多姓阮?

剛剛提了越南人對姓氏不重視,甚至隨意換姓氏,只為了對自己有利。他們一般的稱呼方式為名,為了表示尊重,為根據年齡,性別加上“哥哥,弟弟,姐姐,妹妹,奶奶,爺爺”等。

越南人為對自己有利,選擇姓氏必然是知名人物。最知名者莫過於皇家。越南最後一個王朝便是“阮氏家族”。

這樣的例子在韓國也有,樸姓便是新羅王朝建立者樸赫居世居西乾的姓氏。


五味社




截止2016年,阮姓在我國的排名是189位。而在越南Nguyễn姓(一做Nguyen,阮姓)排名第一位,並且佔越南人口的38%。越南姓氏前十:1阮2陳3黎4黃5範6潘7武8鄧9裴10杜。為什麼越南人有那麼多姓阮的?為更好地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先從歷史說起。



越南阮姓源自我國。阮姓出自商朝西部的阮國(甘肅省平涼市涇川一帶),為周文王所滅,遺民以國為氏。探根溯源的話,阮氏(姓)源自皋陶的偃姓。阮從阜元聲,本意土山引申為關塞。《說文解字》:五阮關,即取此意。魏晉時陳留尉氏的阮氏大放異彩: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竹林七賢之二阮籍、阮咸。



五胡亂華後衣冠南渡,阮咸家族,向蘇、浙、桂(阮孚遷入廣西合浦)遷徙。南北朝時。蕭衍的妻子阮令嬴,本姓石,蕭衍賜姓阮。在歷經侯景之亂、北周侵略及戰亂還有避難、就業等因素,蘇、浙有阮氏開始遷入越南。福垊在想阮敷與阮孚是不是同一個人呢?



越南自五代十國時,脫離我國統治。在1009年越南建立李朝(Lý dynasty,括號內為越語,下同),1226年外戚權臣陳守度(Trần Thủ Độ)助其從侄陳煚(jiong,Trần Cảnh)篡位建立陳朝(Trần dynasty)。1232年為“絕民之望李氏”就以陳李(追尊陳元祖)避諱,改越南李氏為阮氏。



1400年,外戚權臣胡季犛(li,Hồ Quý Ly)以同樣手段實現篡位。七年後大明太宗將越南變成了大明的交趾省(承宣布政使司)。胡氏改為阮氏。1408年設立承宣布政使司(Thừa tuyên bố chính sứ ty ),都指揮使司(Đô chỉ huy sứ ty )、提刑按察使司(越南語:Đề hình án sát sứ ty )等“三司”,1428年再次脫離自立。1539年4月,再次屬明,設安南都統使司(An Nam Đô thống sứ ty)。1592年莫朝滅亡,莫氏改為阮氏。



1802年阮福映建阮朝(Nguyễn Dynasty),阮福映(Nguyễn Phúc Ánh)不姓阮,姓阮福,是東晉交州太守阮敷的後代。早在16世紀中葉北朝權臣阮潢因此阮敷後代而將阮改為阮福,阮福映即其後人。1955年阮福永瑞流放海外後又精簡為阮。法國統治越南時,越南民眾起初無姓,法國讓無姓的民眾都用了高貴的阮姓。這是今日越南阮氏多得重要原因,您說這是該感謝啊還是該埋怨啊?



最後整一個鮮為人知的。胡志明大家都知道吧。其實他不姓胡也不叫志明,而是姓阮名愛國。越南阮氏的根在涇川,越南民眾你們想來這裡尋根祭祖嗎?最後願中越友好萬歲!


福垊


阮、陳、吳、黎等姓是越南國內的大姓,,尤其是“阮”姓幾乎佔據了越南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在越南的9000多萬人口中,姓阮的人口就高達3000多萬,並且還在以驚人的速度增長著。而越南的第二大姓是陳,第三大姓則是黎,都來源於古代中國。



在歷史上,越南民族曾是中華民族旁支的一脈。公園前316年,秦國滅蜀。蜀國後裔南遷到今越南北部,建立了甌雒國。到了漢武帝時代,東征西討,首次將越南地區納入中國版圖。此後,歷經兩漢、魏晉南北朝、隋唐等朝共1000餘年,越南北部都一直是中原王朝領土,直到五代時期趁中原勢微才獨立成國,因此受到漢文化影響較深。


現在一般認為,古代越南的姓氏多由漢人傳入,比如阮姓、範姓、陳姓、吳姓、黎姓、鄭姓、李姓、丁姓等等。尤其在是東晉時代,由於北方戰亂,大量漢人被迫南遷。其中便有許多人逃到嶺南求生,甚至是更遠的越南。而越南歷史上的幾個主要王朝的開國君主均是漢人後裔,比如吳權是河北裔,丁部領是廣東裔,李是福建裔,黎桓是四川裔。

歷史上也有很多阮氏舉族遷往越南的史實,其中還包括晉代名人阮籍的家族後人,但當時的阮姓還沒有成為越南第一大姓。隨著朝代更替,阮姓族人逐漸在當地形成門閥望族,變成了舉足輕重的力量,曾經三次建立阮朝。這一點與東晉時代的南方漢人通過抱團取暖的方式防禦山越民族,最終變成僑民豪強的方式比較類似。

19世紀末期,法國軍隊征服了越南,將其變成自己的殖民地。公元1887年,法國殖民者將越南割為交趾支那、安南、東京三部分,並將這三個地區與柬埔寨一起歸入法屬“印度支那聯邦”。正是在法國殖民時期,為了更好的管理越南百姓,便推動了當地的阮姓改革,這個措施使得阮姓人口再度增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