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十二帝之皇太極

滿清十二帝之皇太極

皇太極

愛新覺羅·皇太極(1592年-1643年),大清王朝締造者努爾哈赤的第八子,其母為葉赫那拉氏。對!你猜對了,慈禧她們家族。這哥們感覺比他爹老哈更有官癮,於1626年在瀋陽即汗位後,次年就改元天聰,十年後改國號為“大清”,正式稱帝。

提到皇太極,就不得不提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

這個男人就是其弟多爾袞。長期以來,一些史學磚家和歷史愛好者都宣稱,皇太極的汗位是從其幼弟多爾袞手中篡奪來的。清人蔣良騏的《東華錄》記錄,順治八年二月己亥詔內載:“太宗文皇帝(皇太極)之位原系奪立”,暗示皇太極篡奪汗位。

滿清十二帝之皇太極

多爾袞

至於民間的流傳那就更廣了,在努爾哈赤晚年,看清了大貝勒代善的庸弱無志,識破了皇太極的“綠帽子”計,開始倚重阿巴亥的三個兒子,尤其是有勇有謀的多爾袞。寧遠戰敗後,努爾哈赤開始籌謀後金大汗的即位問題,正式冊立多爾袞為嗣子。但是,無奈時日不久,小貝勒多爾袞的實力還不足以抗衡以代善和皇太極為首的幾大勢力。最終在汗位的鬥爭中敗下陣來,皇太極在代善與其子嶽託等勢力的支持下即位可汗。而這只不過是大多數人認為,沒有歷史證據,皇太極繼位之謎仍舊沒有答案。

另一種說法,努爾哈赤寵愛多爾袞生母阿巴亥到無以復加的程度,傳位皇太極的同時秘密立囑要求阿巴亥殉葬。當時的多爾袞才十五歲,既無功業,亦無威望,對幾大貝勒幾乎不構成威脅。皇太極即位後,對多爾袞“特加愛重”,大力培養提拔並授予軍權。而多爾袞也對皇太極的恩育萬分感念,盡心盡力輔佐皇太極,勳勞卓著,成為皇太極最得力的干將。

還有一些學者經過長期的考證,認為皇太極汗位並非傳立,更非奪立,而是由諸貝勒依據當時的實力和威望推舉產生。太祖努爾哈赤生前未立嗣子,而是確立了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的制度,繼任大汗者須請各貝勒推舉產生。當時諸貝勒中,數皇太極實力最強,在諸貝勒大臣聚於朝時,代善提議舉皇太極為汗,請貝勒“皆喜曰善。議遂定,乃合詞請上即位”。這與貫穿歷史的清初最高權力之爭形成強烈反差,令人難以置信。但按當時情況,民主推舉皇太極為汗,還是有可能的。

因為,當時後金部族相當崇尚武功,而皇太極的武功和勢力遠遠超過其他人;此外,在政治見識、軍事才能和個人威望上,皇太極都高出諸貝勒一籌,由於封建的君主專制制度尚未在落後的後金部落發展完善,遇大事須協商辦理,因而推舉即位更加比較可信。

皇太極一生中不得不提的女人就是孝莊。

滿清十二帝之皇太極

孝莊

孝莊,博爾濟吉特氏,原名布木布泰,蒙古科爾沁部(在今通遼)貝勒寨桑之次女。清太宗皇太極之妃,順治帝福臨的生母。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女性,長期活躍於各個影視和文學作品中,絕對是婦孺皆知的話題人物,尤其是關於她和皇太極、多爾袞的愛恨糾葛,讓人擔心的廢寢忘食。

滿清十二帝之皇太極

我是孝莊

滿清十二帝之皇太極

我是孝莊

滿清十二帝之皇太極

我是孝莊

滿清十二帝之皇太極

我是孝莊

滿清十二帝之皇太極

我是孝莊

滿清十二帝之皇太極

我是孝莊

《孝莊秘史》、《孝莊軼事》、《一代皇后大玉兒》、《江山風雨情》、《大清風雲》、《康熙王朝》、《少年天子》、《誰主沉浮》……,她長期盤踞各大電臺衛視,加班加點,白夜無休,這身後的工作可比她身前累多了。

孝莊身前是清朝歷史上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前後影響到幾代君主。在明末關外各族各部的混戰中,她作為滿蒙政治聯姻的紐帶,嫁給崛起於白山黑水的後金之主努爾哈赤的第八個兒子皇太極為妻,時年十三歲。

孝莊聰明睿智、頗有謀略,在一場又一場政治鬥爭的漩渦中,她不斷展示出卓越的政治才華和外交手腕,關鍵時期,扶大廈於將傾、挽狂瀾於既倒。逐步確立了自身穩固的地位並對大清朝統一華夏的進程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皇太極統治時期,她就助夫承位。接著“贊助內政,越既有年”,“佐太宗文皇帝肇造丕基”。1643年,皇太極沒有安排即位之君便暴疾身亡,各方勢力蠢蠢欲動,大清的內亂一觸即發。在此危難之際,她洞觀朝局,以退為進、權謀其中,以忍辱下嫁多爾袞為代價換取了兒子福臨的即位,換取朝政的安穩,換取了天下的一統。

皇太極在位時間不長。其一生,可以總結為政治、文化和軍事三個方面:政治上,完善了後金內部的一系列體制和政策,進一步加強了封建的君主集權,進一步加強了滿蒙之間的聯盟。文化上,對先進的華夏文明持積極和學習的態度,重視革故鼎新,努力嘗試不同文化之間的融合。軍事上,明確了統一華夏的終極目標,積極進行軍事革新,吸取寧遠戰敗的教訓,將單一的八旗騎兵改為騎兵、步兵與炮兵協同作戰,為以後一統華夏鋪平了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