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蓋不想讓宋江當接班人,宋江是如何坐上梁山第一把交椅的?

用戶5547786683


晁蓋和宋江的關係,其實是經歷了幾次大的變化的,直到中箭彌留之時,晁蓋才下定了不把水泊梁山頭把交椅交給宋江的決心。

說起來,晁蓋和宋江先後上水泊梁山落草為寇都是因為同一件事,就是晁蓋吳用等人劫取了大名府梁中書給他的老丈人蔡京的生日禮物——價值十萬貫的“生辰綱”。

晁蓋等人劫取生辰綱之後本以為是按照吳用的計謀“智取”可以做到神不知鬼不覺,其實,事實證明,吳用的計謀往往是有漏洞的,天衣無縫的計謀除了害人的陰謀之外,幾乎都是漏洞很多,遺患無窮。

“智取生辰綱”這個籌劃也是一樣。百密一疏的是白勝被人認了出來,而白勝被捕之後很快就交代出了晁蓋,晁蓋等人危在旦夕,如果不是宋江冒著“血海般的干係”給晁蓋通風報信的話,晁蓋吳用一夥能否有活著的就不好說了。

所以在宋江上梁山之前,在晁蓋等人眼裡,宋江就是他們的救命恩人。晁蓋的唯一心思就是如何報答宋江的救命之恩。

這算是晁蓋和宋江的關係的第一階段。這個階段是他們之間的關係的蜜月期。在這個期間,晁蓋對宋江的核心想法就是想方設法的報答宋江。

宋江雖說給晁蓋一夥通風報信是冒著生命危險的,但是隨著晁蓋一夥的成功逃脫並在水泊梁山站穩腳跟之時,宋江的危險應該就算徹底解除了。

宋江也是這麼想的,他儘管冒著殺頭的風險給晁蓋通風報信,但是他自己卻從來沒有半點念頭和晁蓋一樣落草為寇。

宋江最終落草為寇是因為晁蓋的報答加上自己的一時疏忽。

晁蓋在水泊梁山通過林沖火拼王倫坐上了第一把交椅,成了水泊梁山的的“大掌櫃”之後,感念宋江的“義舉”,隨派劉唐到鄆城面見宋江表達晁蓋一夥的感恩之情,並奉上黃金一百兩表示謝意。

表達感恩之情的是晁蓋的一封親筆信,表達謝意的一百兩黃金宋江只收下了十兩。但是這兩個宋江私通梁山賊寇證據,由於宋江的一時疏忽,落在了他養的那個外宅閻婆惜的手裡。

面對閻婆惜拿著晁蓋的信作為威脅條件獅子大開口訛詐宋江的時候,被逼無奈的宋江生怕暴露,情急之下殺了閻婆惜。

.事實上當宋江殺了閻婆惜之時,就已經知道這意味著什麼——自己的仕途理想在那一刻基本破滅了。

但是,在發配和落草為寇之間選擇的話,宋江還是選擇了投案自首發配江州,他非常堅決的拒絕了晁蓋等人請他上山的美意,一方面是宋江心裡的那個“家國情懷”還未破滅,另外他還是對自己在主流社會爭得一席之地“光宗耀祖”抱有希望,他相信他可以“從頭再來”,另一方面宋江深知,假如他獨自一人投奔水泊梁山的話,他在水泊梁山的地位不可能牢固。

但是,他的這些夢想和希望被他自己親手毀滅了。宋江在江州潯陽樓上酒後大發感慨題詩兩首,既暴露了自己盼望“出人頭地”的野心也流露出對朝廷的“怨恨與不滿”。這兩首反詩招來的是“殺身之禍”。

晁蓋得知宋江在江州即將被開刀問斬,便傾巢出動,奔江州劫法場救宋江以報宋江的救命之恩。

宋江被救上水泊梁山,坐了第二把交椅,當時晁蓋是請宋江坐第一把交椅的,儘管客氣的成分偏重,但是此時宋江在水泊梁山已經有了以花榮王英為首的清風寨清風山的好漢們和以李逵,李俊,穆氏兩兄弟為代表的江州以及揭陽嶺派,他的實力其實已經超過了晁蓋,所以晁蓋的客氣也不全是虛情假意。

從宋江上梁山到三打祝家莊之後,是晁蓋和宋江關係的第二個階段,在這個階段,由於劫取生辰綱而產生的兩人之間的“恩情”已經翻篇,宋江開啟了架空晁蓋的行為,他用一句“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輕動”,就基本上隔斷了晁蓋與眾兄弟之間的聯繫,並且宋江和吳用逐漸形成了聯盟。在宋江的帶領和親自指揮下,水泊梁山的勢力不斷壯大,而晁蓋的影響力卻在不斷減弱。被實質架空的局面基本形成。

三打祝家莊是宋江和晁蓋的關係走向崩潰的分水嶺。

楊雄,石秀和時遷投奔水泊梁山的途中,借宿祝家莊,時遷這個“樑上君子”賊性不改,偷了店家的報曉公雞,三個人給燉著吃了。

這三位的行為,惹惱了本來就對水泊梁山的這夥打家劫舍的強人們不滿的祝家莊祝莊主和他的三個兒子 ,他們發誓要踏平水泊梁山“為民除害”。

當楊雄石秀跑到水泊梁山投奔的時候,晁蓋聽說他們三個在祝家莊的所作所為之後,勃然大怒,下令把楊雄石秀推出去“斬訖報來”!

晁蓋的意思是,這三位的“偷偷摸摸”的行為,實在是給水泊梁山丟臉,水泊梁山的主業是“搶”,好漢們是不屑於幹“偷雞摸狗”的勾當的。殺了這兩個(時遷已經被祝家莊抓獲了)敗壞了水泊梁山名聲的“盜賊”,然後我帶人再把祝家莊給滅了!

但此時的宋江卻站出來反對晁蓋殺楊雄和石秀。他的理由是殺了這兩個投奔而來的好漢會斷了水泊梁山的才路,天下好漢都會對水泊梁山有看法。同時殺了這兩位就會失去剿滅祝家莊的“師出有名”的正義性。

更嚴重的是,晁蓋發現和他一起搶劫起家的軍師吳用,居然站在了松江一邊:公明哥哥說的對!

核心班子出現了二比一的局面,晁蓋發現,自己真的是被這個嘴裡一直掛著“哥哥是山寨之主”的好兄弟宋江給徹底架空了。

宋江帶著水泊梁山的眾兄弟三打祝家莊,蕩平了祝家莊,李家莊和扈家莊,搶劫的財物和糧食夠水泊梁山吃用三年,通過三打祝家莊,又聚集了二十多條好漢,宋江在水泊梁山的威望如日中天。

宋江的眼睛開始盯著頭把交椅了。

晁蓋和宋江之間的矛盾開始浮出水面,已經成了公開的秘密,但此時晁蓋的勢力已經基本上不足以和宋江抗衡了。

換句話說,他幾乎已經沒有能力阻止宋江把他徹底架空之後成為水泊梁山的實際控制者了。

晁蓋是真的不甘心,所以才有宋江用曾頭市搶了盜馬賊段景住給水泊梁山的見面禮“玉照獅子”馬這件事刺激晁蓋的時候,晁蓋一下子就爆發了,這個時候宋江再用那句“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輕動”就不好使了。

晁蓋想通過攻打曾頭市做一次努力,也算是一次宣示:我晁蓋還是有能力坐頭把交椅的!

他下山的時候,沒有帶任何一個他認為是宋江的心腹,甚至沒有要求吳用一同前往,而吳用居然就順水推舟沒有跟隨晁蓋一起去攻打曾頭市。

可是宋江每次下山行動吳用都是跟隨左右的。

晁蓋攻打曾頭市中了大獎,一隻毒箭正中面門,晁蓋死期將至。此時的晁蓋才下定決心不把水泊梁山的頭把交椅交給宋江。他知道,宋江這個人“太壞了”。

為此,在彌留之際,他給宋江設置了一個似乎是無法破解的難題和障礙,那就是著名的“晁蓋遺言”:

捉得射殺我的可做山寨之主!

宋江打死也不可能捉住那個號稱是射殺晁蓋的史文恭。

可是,晁蓋設置的這個障礙根本就沒能難住宋江——在水泊梁山,他已經做了很長時間的“實際控制者”了。這個第一把交椅已經非他莫屬了。

但是,晁蓋的遺言還是要做一些“表面文章”的,在江湖上“道義”二字宋江是不敢破壞的。

宋江坐上第一把交椅經過了三個步驟:

第一步,先做山寨的“代理寨主”。應該說算是在晁蓋屍骨未寒的時候,讓晁蓋想不到的一個人跳了出來,這個人就是林沖。

林沖帶著李逵等人找到吳用提出“山寨不可一日無主”,要求宋江立刻做山寨之主,第二天,吳用就領著林沖李逵花榮等一夥人找到宋江,要求宋江做山寨之主。

宋江表示很無奈:晁天王有遺言,只有捉住史文恭的那個人才能做山寨之主。林沖再一次提出“山寨不可一日無主”。

這個時候吳用提出來一個折中的方案:哥哥權且坐了頭把交椅,等將來哪個捉得史文恭再讓給他不遲,畢竟山寨不可一日無主。

宋江就坡下驢,權且坐了頭把交椅。成為了“代理寨主”。

第二步,宋江吳用找到了一個可以有把握捉住史文恭的理想人選,就是大名府的玉麒麟盧俊義盧員外。盧俊義武功高強槍法號稱天下第一,又是江湖名聲幾乎與宋江齊名的“義士”(山東呼保義,河北玉麒麟)。

吳用騙盧俊義上山,用的是“下三濫”的伎倆,他設計害的盧俊義“家破人亡”,盧俊義自己也莫名其妙的就成了犯了“謀反”的殺頭之罪的死刑犯。

宋江吳用然後再通過劫法場把盧俊義劫到山上,把收拾史文恭的重擔交給了武功蓋世的盧俊義。

盧俊義還就是不“浪得虛名”,他還就捉住了史文恭,但宋江並沒有讓史文恭活著,因為活著的史文恭不一定願意背“射殺晁蓋”的這個鍋。宋江的意思就是讓死了的史文恭背定這個“鍋”。

按理說,盧俊義捉住了史文恭,第一把交椅就應該他來坐,但是獨自一人,初來乍到的盧俊義無論如何也不敢坐這把燙屁股的交椅。

而劉唐此時不失時機的站出來開始以“晁蓋的親密戰友”和水泊梁山的元老的身份為晁蓋代言:當初哥哥上山時,晁天王就有意讓哥哥做第一把交椅——這相當於篡改了晁蓋的遺言。

晁蓋自認為的心腹,劉唐和林沖,怎麼看都像是“臥底”。

事已至此,原來的那些確定頭把交椅頭把交椅歸屬的條件就都不算數了,剩下的就是第三步,再玩一個遊戲,盧俊義和宋江各自領兵分別攻打東平府和西平府,誰先拿下誰坐第一把交椅。

這真的就是一個遊戲,拿“江湖道義”開玩笑的遊戲,儘管如此,大家還是要認認真真的玩。

帶著精兵強將的本身武功蓋世的盧俊義,攻打西平府累得氣喘吁吁,宋江應該說不費多大力氣就拿下了東平府,還捎帶著幫盧俊義拿下西平府。

誰厲害就一目瞭然了。宋江就理直氣壯的“轉了正”,名正言順的坐上了第一把交椅,成了名副其實的山寨之主。

論心機,晁蓋玩不過宋江,更何況宋江和吳用的聯盟。


步武堂


1.“呼保義”定基調:宋江在一百單八將中的綽號並不是“及時雨”,而是“呼保義”!這個稱號比及時雨還能說明一切,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宋江雖為一小小筆吏,卻重情重義,忠於國家又不與世俗同流合汙,他也成功幫助了一大批英雄人物脫離困境,累積了人氣,提升了在平民大眾中的地位,為日後成為梁山寨主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中庸”的性格使然:宋江還有個外號,人稱“黑孝三郎”,長的黑,但是十分孝順,長幼尊卑有序。做事成熟穩重,不慌不亂,性格屬於中興。與劉邦、劉備等似為一類人,謀略不及智多星吳用、神機軍師朱武等人,文不及聖手書生蕭讓,富不及玉麒麟盧俊義、小旋風柴進,武功幾乎沒有。但是他在各方面都還不錯,這樣的人往往會很不簡單,能夠與各型各色的人融合。

3.他的招安思想雖然令多位英雄不滿,包括托塔天王晁蓋,臨死之前信任宋江為人,但是很擔心他會投奔朝廷。看似宋江的想法會有多人反對,然而最重要的軍師吳用卻支持宋江之舉,這讓宋江行事方便,招安計劃穩步進行。同時,宋江會安穩人心,用道理說服他人,善良正義,不濫殺無辜,這樣的他,在梁山中很有威信。而且他是在穩固好領導權後,才徹底公佈招安之事,此時,就算有反對,也為時已晚。

4.如果迴歸到歷史中來,這是作者的特意安排,畢竟這是部實虛結合得小說,作者不能篡改歷史,如果晁蓋未亡,或者盧俊義、林沖等人不拒絕宋江做了梁山霸主,那麼水滸大軍勢必反抗朝廷到底,而另外所謂的三寇,尤其方臘,勢力不弱於梁山好漢,按照局勢勢必推翻北宋王朝。如此一來,不就是篡改歷史了!

總而言之,宋江的梁山第一把交椅是在自然而然,特定狀況下坐上的。書中除了他,怕無第二個人能夠坐穩,只不過後來人對其褒貶不一,那就是另一話了。






猴王五行hang說


別的先不說,咱們只分析一下,梁山“老大”晁蓋死了之後,究竟有誰有能力蓋壓四十幾名梁山英雄,誰能能安穩坐上梁山第一把金交椅?

有人說,除了宋江,林沖也可以啊!要武功當時無人能敵,論聲威,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他為什麼不能坐頭把交椅呢?

咱們再轉回來,仔細照應一下宋江上山的前前後後,我們會發現其實晁蓋是並不願意讓宋江接他的班,坐頭條交椅的。他心許的估計也是林沖這一人選。這又是為什麼呢?咱們慢慢看來。


一、首先,梁山早早的“老大”是王倫。只可惜王倫這個人心胸狹隘,容不得人。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守住自己的地盤。王倫不惜拒絕人才上山落草,寧願梁山保持現在 規模。讓林沖不憤給“咔嚓”了。

二、梁山第二代領導人晁蓋。晁蓋這人沒有王倫的那些缺點,反而能力強,更有情有義。是一個標準的“江湖大哥”。但晁蓋卻有一個缺點,以致於最後的失控:人才的籠絡與對暗勢力的制衡是晁蓋欠缺的。以至於最後也因此而最終失去了性命 與老大的寶座。

三、晁蓋臨死之前,似乎也突然明白了其中的關竅。更明白了宋江早有”招安“之意。所以他才會對宋江說:“賢弟莫怪我說:若那個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為什麼說晁蓋明白了嗎?按常理說,老大不在了,老二就繼承。當時宋江是梁山二號人物。論情論理,宋理也是毫無疑問地能當上老大,為何晁蓋卻留下這個奇怪的遺囑。這不是明顯給林沖挪開了一條路嗎?


要說明宋江這個人,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長期沉溺於官場,混跡於江湖之中,既有江湖之氣,又有官場權鬥經驗。

這從剛上山時就可以看出:在宋江剛上山後,晁蓋就當著眾英雄的面說出讓出首領之位,自己甘居第二座次的話。可是宋江面對這不勞而獲的條件卻拒絕了。他深深知道頭一把交椅並不是那麼好坐的。自己一勢力二無武功。即使坐上最後的下場估計也會和王倫一樣落得身首兩處。

於是宋江就推辭了,但卻在話語之間打下一個伏筆:不是因為大哥晁蓋能力強,也不是因為大哥晁蓋功勞大,而是因為晁蓋比“我”虛長了十歲。這樣說其實就暴露了宋江其實還是有野心的!但他沒有急於一時,放長線釣大魚。


宋江和梁山一哥的距離,只差一步之遙。但就這一步,也耗費著宋江無數的心血與心計。

首先,對外他極力拉籠了一大批新上山的好漢,可以說是好壞通吃,沒有底限:馬上有盧俊義、林沖。步下有武松魯智深\\還有天下第一的神箭手花榮,天下第一的暗器高手張清、天下第一莽李逵.....這樣宋江的周圍便有了一群”鐵桿“粉絲。

對梁山的層級建設:老宋又提議梁山不要按功勞排位先後,而是以新舊主。以主、客兩邊就坐。日後再按按各人的貢獻多少來排高下。這樣一來,宋江及其派系便有了極大的升遷通道了,再也不會因時間短而被晁蓋的勢力壓在底下。

最重要的就是對”大哥“晁蓋的態度:每當晁蓋想親自領隊下山時,就會被宋江來上一句“哥哥山寨之主,不可輕動也”給阻攔住。表面看來,是兄弟之間關愛的友情,但背後卻是殘酷的事實:以至以後來上梁山的人,都只知老二宋江,而不知老大晁蓋。


晁蓋不是”傻缺“!他也查覺出了危險的味道。以至於最後堅持要親身攻打史文恭,奪回自己的聲威。無奈身中毒箭,壯志未籌身先死。在臨死之際,才留下那句遺言:誰搞翻史文恭,誰就當老大!

其實宋江早早就看透了這個關鍵問題。為了不讓林沖拿住史文恭。搶了頭牌寶座。他便想了一計:將武功能抗衡林沖的盧俊義賺上山來。讓林沖把守山寨,而叫盧俊義去攻打史文恭。結果就是盧俊義將史文恭斬於陣前。

而盧俊義更不是”傻波依“了!新來乍到,給他一百個膽子也不敢坐這梁山第一把交椅。不如做個順水人情,讓給宋江。晁蓋臨死前的心思便這樣被宋江給土消瓦解了!


恆實說


當看到梁山初建時的配置,便知道除了宋江沒人能坐上這把交椅,也就是這第一把交椅非他不可了。

早期梁山的配置就旗鼓相當:晁蓋元老(吳用、林沖等)的人有11人,宋江干系的有9人

大概捋一下宋江開始時的履歷便知一二。

宋江一路上先到柴進家認識了武松,然後投到了孔明、孔亮家裡,在莊上再次遇到武松。

(《水滸傳》兩個巨頭的特寫很經典)

之後去了清風寨投奔花榮,未到時被清風山上的燕順、王英、鄭天壽捉了,通報姓名大團圓後又引發了花榮被陷害,秦明被智賺,黃信被勸服的事件。以上“清風”事件參與者(除了武松、孔明、孔亮)向梁山(此時梁山只有三五千人算是剛剛起步)進發的途中又遇到了呂方和郭盛這兩位各自做買賣折了本歸鄉不得的綠林漢子。隨後宋江吃酒時又遇到了以放賭為生,後殺了人先投柴進、後尋宋江的石勇(這位江湖上只服柴進、宋江)。

(宋江和吳用兩個人才是心意相投的人)

投奔梁山後的配置:晁蓋元老的人(除了晁蓋)有11人,宋江干系的(宋江沒去)有9人,用數字告訴大家宋江的底氣有多大。

大偽似真

宋江人脈廣,越廣的人就越廣,以上人馬全憑宋江的一封書信和宋江救晁蓋的交情得以順利上山。好漢依附宋江以圖營生,投奔梁山大山寨處也自感激宋江。宋江為人仗義疏財,但凡能用錢的地方絕不動感情。有人要問宋江拿來的那些錢?都是那些地頭蛇通過手段得到了錢財(比如揭陽鎮三霸、晁蓋)。

花榮劫宋江時,要求公人除枷。宋江前頭說朝廷法度不能除枷鎖便是演給花榮看,到了揭陽嶺地面就把枷摘了,往復幾次,可知他的權詐。此等手段除了他就是吳用,但是吳用卻沒他的號召力。

(《水滸傳》盧俊義和燕青就是外來者,外來者入核心就是權術了)

立威立信

宋江上了梁山後,和他有關係的人就超過了晁蓋,宋江還表示“按功排座次”,這顯然讓晁蓋丟了一招,新來的和宋江有關係的更信服宋江。之後宋江一次一個“山寨之主不可輕動”和梁山眾人建立聯繫樹立威信,晁蓋急了,急的那次也就死了。

最後的遺言

晁蓋希望能報仇者當老大。可宋江不僅改了遺囑的話頭,還弄出個盧俊義。當能者居之變成了宋、盧選一個時,那不可能選個河北的盧俊義。宋江不當老大還能誰當?話說,晁蓋到底是不是宋江安排死的?


泊圖泊途


第一階段:宋江上梁山到晁蓋去世

1、破格局。宋江深知晁蓋享有一定的威望。他上得山來,便故作謙讓,賭咒發誓,說自己決不做山寨之主,同時提出暫時“休分功勞高下”,不排座次,先上山的在左邊,後上山的在右邊,“待日後出力多寡,那時另行定奪”。這種做法,徹底打亂了梁山原有的權力格局。因為此時,雖然40位好漢中的27位是他的嫡系,但他們與宋江一樣,寸功未立,只是人數佔優。假如晁蓋開口排座次,他們絕大多數會在原有的梁山12人之下。這種座位的左右分立,一方面是拉起了他自己的山頭,避免新上山的被晁蓋逐步融合;另一方面,又使梁山新舊兩個集團形成了權利競爭的形勢,而他無疑樹立了新集團領頭人的地位。

2、抓實權。每次梁山一遇戰事,宋江就說:”哥哥乃山寨之主,不可輕動。”宋江不知不覺間,將軍權、人事權抓到了自己手裡。隨著戰事的增多,宋江的威信越來越高,手下的嫡系越來越多(每打一仗,就有一批新人讓他山來,都屬於新人集團),勢力越來越強。而晁蓋卻向相反的方向發展,以至於江湖上只知有宋江,不知有晁蓋。

3、挖牆腳。晁蓋當初的12人,人數本就不佔優,且只有吳用、公孫勝、劉唐、三阮、白勝7人是他的心腹,林沖、杜遷、宋萬、朱貴是王倫的部下。可就是這樣,宋江還藉著下山征討的機會,不斷挖牆腳。最成功的就是把吳用徹底變成了自己的鐵桿,到了打曾頭市的時候,吳用都不陪著晁蓋下山了。

4、養槍手。宋江的最大的槍手,就是李逵了。這廝動不動就跳出來,掄著板斧,維護宋江,充當宋的槍手、急先鋒。

5、指方向。宋江上山不久,就打出了受招安的旗幟。這對於梁山這個成員來源、成分複雜的農民組織來說,對相當一部分人還是很有誘惑力的。這在當時,確實也是這些人認知中最好的一條出路了,也指明瞭梁山的發展方向,那就是,把梁山做大做強,拿到和朝廷討價還價的最大籌碼。而晁蓋雖然反對招安,卻開不出藥方,指不出方向。

至此,宋江獲得了路線、組織、軍事的領導權,成為了實際上的梁山領導人。而且隨著矛盾的激化,晁蓋如果不死,弄不好也會是一個王倫的下場。因此,有人認為,晁蓋之死充滿疑點,沒準就是宋江的第六條措施“下黑手”。

第二階段:從晁蓋之死到排座次

1、扶持外來二把手。晁蓋死時,沒有將權力正常移交給宋江,而是說:“若那個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晁蓋明知宋江身無絕技,不能捉得武藝高強的史文恭。這個遺囑表明他不立宋江的意願,這是徹底把他和宋江的矛盾公開化了。

那麼,當時梁山內有沒有能夠捉住史文恭的人呢?當然有,林沖就是一個。而且林沖是梁山三朝元老,鬥爭意識堅決。從威望、武功、人品等方面來說,林沖都是一個強有力的候選人。但是,宋江偏偏費盡周折,找來了盧俊義,讓他來殺了史文恭。盧俊義一個外來戶,哪裡有做第一把交椅的膽量和實力。於是,宋江非常“不情願”的當了一把手,順便把盧俊義這個毫無根基的外來戶封為了二把手。他當二把手時架空一把手,當一把手時又架空了二把手。他這種做法,就更容易讓人產生疑惑,他的第一把交椅來的是否正當?

2、換思想。他一上任,就把聚義廳改成了忠義堂。這是徹底的否定了晁蓋的思想路線,亮出了“將招安進行到底”的架勢。從而進一步加強了對眾好漢的思想控制。

3、排座次。到了第七十一回《忠義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宋江已完成了對梁山從思想到組織的全面控制,於是開始按照自己的意志大封群雄,把嫡系安排到關鍵位置,而最初跟隨晁蓋的12條好漢,大部分都邊緣化了。

至此,宋江徹底坐穩了梁山的第一把交椅。


夜闌聽雨79


在攻打曾頭市的戰鬥中,天王晁蓋不幸中箭,臨死前,他交待:誰若抓住射他的人,誰就是梁山之主。當時宋江在場,宋江身為第二把金交椅,按理該代晁蓋之位,可晁蓋並沒有把權力交給他,可能是他看透了宋江並不想佔山為王的意圖。那時候,梁山的好漢中只有林沖能幫他報仇,晁蓋從心裡想讓林沖接替自己的位置。大家都知道射晁蓋的史文恭武藝超群,除了林沖還真沒人能治住他。

宋江為了坐頭把金交椅,也為了給晁蓋報仇,讓軍師吳用設計賺大名府玉麒麟盧俊義上山,擒了史文恭,報了仇,盧俊義是新人自然不能坐頭把金交椅,順利成章的讓給了宋江。


風輕雲淡75281


晁蓋勢力太小,真正忠心於他的恐怕只有阮氏三雄。開山鼻祖杜遷、宋萬後來成了擺設;早期上山的林沖、朱貴都是中立派,林沖還有被兩方爭取的價值,朱貴就是可有可無的一個人物;白勝是個廢柴;劉唐飄忽不定;吳用明顯已經被宋江爭取;公孫勝從不表明意見。其他人差不多都是宋江招攬來的,有的甚至就是衝著及時雨的大名而來,絕對的宋江死忠粉。

而且晁蓋行事又太過於江湖,楊雄石秀剛上山就差點被砍了腦袋,原因是時遷偷雞,他倆也被看成是損害梁山形象的同夥。這倆人會和晁蓋一條心?打死我我都不信。其餘兄弟一看這架勢,心裡會怎麼想?尤其是王英這樣的雜碎,不但早早就是宋江的鐵桿兄弟,而且晁蓋這麼一來,就是明擺著不讓他出去搶,出去奸,膽敢違犯梁山規矩,死路一條。這不是要把當慣了強盜的王矮虎憋死嗎?

不但王英,還有不少和他相似的弟兄,吃人心肝的燕順,無事生非的李逵等等,哪個不是惹禍精,萬人煩?本來想跟著宋大哥逍遙快活,這回愣是被你晁天王歸攏成小媳婦兒,好吧,你晁蓋比我們還招煩呢,我們憑什麼和你一夥兒?

再加上宋江處處示人以寬,優待兄弟,這份好感可是比爹媽的愛撫來得更讓人舒心。

那些佔山為王的強盜頭頭素來講究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如今一對比,晁蓋和宋江的為人高下立判。

宋江有意無意的到處拉攏,本來就對晁蓋不利,現在晁蓋又自絕於人民,可謂是幫助宋江架空了他自己。別人不說,楊雄石秀被宋江講情留下性命,還用宋江刻意拉攏嗎?這條命都是宋大哥給的,能不對宋江心存好感嗎?

本來及時雨這個名頭在江湖上就已經叫響,如今看了宋江行事,人如其名,這又要折服多少人?你晁蓋除了力能託塔,沒見你對誰施恩,人家都不欠你的,憑什麼給你賣命?既然上了梁山,那就為“有仁有義”的宋大哥賣命吧!

能坐上梁山大位,宋江的政治手腕固然重要,可晁蓋的推波助瀾也不能被輕易忽視吧?

晁蓋不想宋江當寨主,但是諷刺的是,正是他不善於經營,反而讓宋江成功。九泉之下的晁天王仔細想想,好像自己在某些方面幫了黑三郎大忙了呢!


禁街虎1


我本人雖然討厭宋江,但不得不承認地說。在當時的梁山,除了宋江之外。沒有一個人可以服眾。沒有一個壓住群雄(土匪)。這是不已晁蓋個人意志為轉移的。

不得不說,宋江面黑心也黑。作為縣府小吏的他,深知社會的黑暗,而且洞悉人性的醜惡。宋江上得梁山第一件事就是告訴晁蓋。梁山好漢分新舊排列,至此自成體系。如果當時晁蓋斷然拒絕,也許可以斷了宋江的想法。可惜寬厚的晁蓋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晁蓋待宋江一上山,就提出讓步位。應該說晁蓋的讓位是真誠的。但宋江卻沒有答應。宋江之所以拒絕,一是覺得時機不成熟。二是因為我想要的自己拿,不能你來讓。你的就是我的。也就是說,宋江上梁山就是當老大去的,要不讓,他不會上梁山。從上梁山宋江就開始逐步架空晁蓋,首先就是拉攏了吳用,他的倒戈讓晁蓋失去了最大的助力與臂膀。


宋江剛上梁山是鐵定二把手。有外出‘’打仗‘’的事,宋江一句‘’哥哥乃山寨之主。不可輕動。就徹底讓晁蓋脫離‘’群眾‘’了。再上梁山的好漢只認宋公明。不認托塔天王了。晁蓋的利益集團在逐漸減少,而宋江的卻在日益增長。此消彼長。宋江‘’登基‘’欠缺的就是一個機會。


祝家莊就是一個最好的時機,從晁蓋心腹劉唐負傷,晁蓋義憤下山。和尚引路。一步步把晁蓋帶入死亡的陷阱。暗中的毒箭(個人認為是解珍解寶所為)史文恭不過是個替死鬼而已。如果晁蓋不死,也一定會有二次‘’火併王倫‘’。因此上說,晁蓋的死是必然的。晁蓋臨終前應該是希望林沖當梁山之主。才留下殺史文恭為梁山之主。但死人無法管不了活人。晁蓋的死是必然的。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水滸傳裡,梁山經歷了三個老大,白衣秀士王倫,托塔天王晁蓋,及時雨宋江。宋江是一個書生,還有晁蓋遺言作為阻礙,他是如何成為梁山老大的。

宋江在梁山經營許久,梁山好漢們親近他,晁蓋不在,只有宋江適合做梁山老大。但是晁蓋和宋江對梁山未來的走向主張不一樣,他臨死前的遺言,就是不想讓宋江做老大。但是晁蓋低估了宋江,宋江不僅得人心,還有計謀。晁蓋的遺言,根本攔不住宋江。

晁蓋的遺言本是:誰捉住射死我的,誰就是梁山之主。但宋江和吳用告訴眾好漢的是:誰捉住史文恭,誰就是梁山之主。晁蓋到底是被誰射殺的,並不確定。宋江改了晁蓋遺言,直接說兇手是曾頭市史文恭,就沒人再去想兇手到底是誰。

晁蓋死後,梁山上只有宋江具有當老大的條件,但晁蓋的遺言,是他做老大的唯一阻礙。宋江只要解決掉遺言的問題,他就能順理成章的做老大。宋江和吳用商議後,決定拉盧俊義上梁山,從而促成宋江成梁山之主。

因為盧俊義那個時候上梁山,有三個好處,一是盧俊義名望高,可壯大梁山聲望。二是盧俊義武藝高,絕對可以滅掉史文恭。三是盧俊義是梁山新進人員,在梁山根基未穩,沒有人脈。就算盧俊義滅掉了史文恭,梁山好漢也不會支持他當老大。

一切正如宋江和吳用所預料的,盧俊義滅了史文恭,但幾乎沒有好漢支持他當老大。盧俊義看清形勢,表示自己並不想做老大,只想輔佐宋江。宋江推辭,以晁蓋的遺言為由堅持推盧俊義為梁山之主。吳用此時心生一計,讓宋江和盧俊義分別攻打兩座城池,誰先攻下誰就做梁山新頭領。

誰能做梁山老大,就不再是晁蓋遺言說的算了,而變成了誰先攻下城池。盧俊義當然是讓宋江勝出了,宋江也跨過晁蓋遺言的這個阻礙,成功理所當然的當了梁山新老大。

己家看法,歡迎關注“寧靜影像故事”,留言討論。


寧靜影像故事


"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晁蓋之死,死於他求勝心切,急躁輕敵盲動;晁蓋死了,他死在統帥的位置上。他死在沙場上,這也應該是他理想的結局。

晁蓋不想讓宋江當接班人,也由不得他了,其實,他早早就被宋江架空了,其政治生涯已經結束,早該退出政治舞臺。宋江未上梁山之前,就是一位響噹噹的人物,天下豪傑誰人不知,誰人不曉。他仗義疏財,以"忠義"二字結識天下英雄豪傑,眾兄弟也是為了"忠義"二字而出生入死。他上了梁山之後,大部份兄弟都是為了仰慕他而來。並且在大小戰場之中,他屢建奇功,眾兄弟怎麼不服他,又怎麼不聽從他的調遣呢?個人淺見,望大家發表看法。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