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週歲的孩子還不會正常說話,這正常嗎?

雪絨花75799


謝謝提問。

我是靈動育兒,從事過十多年的0-3歲兒童早期教育工作,見證過許多孩子在科學的引導下學會說話,愛說話的。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給你一些啟發和幫助。



女孩和男孩的區別

  • 女孩

如果你的孩子是女孩,兩歲還不會說話那就有些滯後了,大部分女孩一歲多就可以開口說單個名詞、動詞或形容詞了,一歲半可以簡單地表達內心的需求。

不開口說話可能的原因:

1、檢查寶寶的發音器官是否有異常。

2、語言環境不夠豐富,缺少語境。

3、缺少親子閱讀和陪伴。

4、包辦太多,很少給寶寶表達的機會。

5、家裡方言太多,各有各的方言和孩子交流,導致孩子不知道該說哪一種。

方言原本沒什麼問題,大人們之間說方言無大礙,如果跟孩子交流也說不同的方言就會影響孩子的語言發展。所以,最好家人們統一跟孩子說普通話。

男孩

由於生理因素,男孩語言發育會比女孩晚些,兩歲還不開口說話是很正常的,所以不必擔心。

孩子語言的爆發期大概在19個月左右,在寶寶出生後,給予足夠的陪伴同時,創造豐富的語言環境尤為重要。


如何幫助寶寶提早開口說話?把握好這三個關鍵期的階段

一、0-1歲:語言的感知階段

二、1-2歲:語言的理解階段

三、2-3歲:語言的表達階段

具體方法:

  • 多和寶寶說高頻字。

  • 養成親子閱讀的習慣,寶寶6歲前建議父母大聲給孩子朗讀故事。

  • 通過遊戲發展語言,豐富詞彙量。例如:律動遊戲,可以邊唱邊做動作。

  • 先從模仿開始,學習動物的叫聲。
  • 多說正面語言,少說“不”語言。例如:“不要看電視”,可以改成“你可以玩積木”。
  • 詞語接龍游戲,例如“小鳥在天上------飛”,飛字讓寶寶說出來,不會說的可以做飛的動作。

  • 先學說單個動詞、名詞開始。


    每個孩子都不同,有早也有晚,爸爸媽媽們先努力幫助寶寶,學會耐心等待,靜待花開哦!


    祝寶寶早日開口!


我是靈動育兒,專注於0-18歲孩子家庭教育、婚姻成長、鼓勵成長工作。歡迎大家留言、轉發,謝謝!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靈動育兒


兩週歲孩子還不會正常說話,基本上可以判定為不正常。但是如果能偶爾說一、二、三和a、0、e以及媽媽,可以初步描述為語言發展相對遲緩,但是到底什麼原因所導致,我給家長提供一些檢查的建議:

第一,從寶寶生理發展上查找原因。從寶寶說話的機理上,需要眼、耳、口、舌、大腦幾者協調配合才能正常說話。

1、檢查寶寶視覺專注情況。不妨先觀察寶寶眼睛在關注某個目標時,是否能保持一定的專注,如用一個彩色氣球在寶寶眼前慢慢搖動,看寶寶是否目光能否盯著看氣球。或者用一個帶發條的微型小汽車在寶寶面前的床上、桌上、地上跑動,看寶寶目光能否伴著小汽車運動而跟隨。

2、檢查寶寶耳朵聽覺專注情況。如用搖鈴在寶寶面前輕晃,讓寶寶眼睛先看到,這時會引起他的注意,媽媽再把搖鈴放在背後再搖動,看看寶寶會不會找聲音。如果寶寶能找聲音,說明耳朵聽力沒有問題。同樣的方法,可以換多種帶有聲音的玩具來檢查,增強寶寶耳朵聽覺的敏銳性。

3、檢查寶寶舌下的繫帶。有些寶寶胎裡發育時,會有舌下繫帶過寬的現象,導致寶寶舌頭被繫帶固定過死,說話時不能靈活翹舌尖或自由伸縮。如果有這種現象需要找兒科醫生做檢查,必要時要做一個小手術,把舌下繫帶要切開,從而讓寶寶舌頭更靈活。

4、檢查寶寶大腦反應的速度。有些小寶寶大腦接受視覺和聽覺信號時,會出現不同步的現象,這主要是缺乏專注力,即無意識去捕捉場景或聲音。但也有些孩子大腦反應就是遲鈍,可能與大腦發育情況有關係,需要找兒科醫生做徹底檢查,反應遲鈍的寶寶會在說話時有困難,具體情況需要有經驗的兒科專家做具體診斷。

第二,從家庭查找寶寶語言發展環境。寶寶出生後的家庭語言環境如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寶寶語言發展的進程。

1、看護人是否寡言少語。在一些家庭裡,在寶寶出生後,會受家庭成員性格內向的影響,缺乏語言環境,少了語音刺激的寶寶,在大腦語言神經區就始終得不到激活。因此家長必須要重點檢查一下看護和照料寶寶的大人,是否在照看寶寶時很少對寶寶說話。

2、看護人是否性格暴躁。照看寶寶的人是否性格急躁,語速過快,或者總是嫌寶寶煩人而不接納寶寶的行為,這些都會嚴重影響寶寶語言發展進程。如經常斥責寶寶,或者大聲吼叫,很容易讓寶寶缺乏心理安全感,不敢大膽嘗試說話或做某些肢體動作。

3、看護人是否會引導。有些家長在寶寶滿一週歲後就出去工作,或者在外地打工,結果就把寶寶交給家中老人,或者請保姆來照看寶寶。而看護人不僅是為照料寶寶的安全和飲食睡眠,還有教寶寶說話的責任,而教寶寶說話則需要藉助眼前的場景,或者玩具,或者通過面部表情的變化來引導寶寶,這樣有利於寶寶模仿語言和學習語言。

基於題主提供的信息非常有限,只能給你以上建議,如果你感覺對你有參考價值,不妨去做認真的對比檢查,哪做的不夠好,重點在哪加強就行了。最後可以請家長放心的是,只要寶寶語言生理沒有問題,能說清楚話有早有晚。就如我兒子兩週歲九個月,我都聽不懂他說的是什麼,但是靠我的堅持,到了三週歲半時,孩子就完全說清楚了。


寒石冷月


2週歲的孩子一般能說3-4個字詞的短句,如果達不到這個標準家長一定要高度重視,最有可能的幾種情況:

1.發育指標/里程碑延遲:也就是是單純性語言發育遲緩,其他發育正常。多見於遺傳性因素差異,比如父母兒時說話晚。也常見於環境剝奪,多是由於隔輩老人帶孩子溝通少所致。男孩比女孩多見。

2.全面性發育遲緩:除了語言之外,運動、認知、社交都發育遲緩,這樣的孩子預後最多為智力發育障礙(智力低下),也可能是孤獨症。

3.孤獨症譜系障礙:除了語言發育障礙,還有社交障礙,重複刻板行為和興趣狹窄等問題同時存在。如果早期比如一歲叫名反應差,表達要求時目光對視少,總是玩玩具車、看動畫片等並且打斷不了,要高度重視。

如果語言發育落後,怎麼辦?

1.智力/發育商評估、語言發育水平評估、孤獨症篩查;

2.首診還應完成顱腦核磁、腦電圖等相關檢查。


哈爾濱兒童康復呂智海


  眾所周知,正常孩子7、8個月左右就開始發音,到2歲能說些簡單的話。那麼,二週歲的孩子還不會正常說話,應該是存在一些問題的。

  一、兩週歲的孩子還不會正常說話,首先應排除某些疾患。建議到正規醫院就診,為孩子做全面檢查,包括孤獨症檢查、智力測試、聽力檢查、腦電圖、核磁共振、舌系檢查以及抽血化驗遺傳因素等。如確診病因,遵醫囑積極治療。

  二、智力發育遲緩。如果經查各項檢查均正常,那麼,應當是智力發育遲緩,可以結合醫生建議服用智力口服液、五維賴氨酸等,並配合給孩子做語音訓練。

  三、缺乏語言刺激環境。絕大部分孩子都是不存在發育障礙的,說話遲多半是缺乏語言刺激環境導致。家長不必太擔心,也可以通過一些方法來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讓孩子早說話:

  1、和孩子多聊天。

  研究發現,父母和孩子交談越多,這些孩子們的詞彙量就越大。寶爸寶媽們,和孩子在車裡也好,在公園或者在洗澡時都可以聊天,而且是非常重要的。

  2、注意力放在孩子的興趣上。

  孩子會通過他的動作、表情和語言讓你知道他在關注著什麼。當他指著窗外或者給你一個疑問的眼神時,寶爸寶媽們可以用語言表達當時場景,例如:是的,那是一隻小鳥。

  3、和寶寶交談時多使用新詞。

  比如形容食物時,可以說:好的、健康的、美味的、脆脆的、圓的等,或者告訴寶寶你在做什麼,比如我在擦桌子上的麵包屑。

  4、寶寶說話時不要對他的錯誤大談意見。

  沒有必要一直糾正孩子的發音錯誤,你只需要重複正確的發音就可以。極力糾正孩子會使他不太願意嘗試說新單詞。

  5、跟著孩子的喜好走。

  幼兒有強烈的好惡,跟著你孩子的方向走,不要強迫孩子聽你要講的故事,孩子愛好什麼,就談論什麼。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還算正常,根據嬰兒專家得出結果:寶寶語言發展的年齡各有不同,有的在8個月齡就能開始說單個的詞,不到1歲就能說簡單的句子,也有些智力正常的兒童到3、4歲才會說話,個別兒童5歲才會說話。與生俱來就已具備了一套完整的發音器官,然而對於嬰幼兒而言並不會馬上應用它,語言的發展要經過一個較長的過程。此時我們最重要注意的事一些外在因素,才能有效提高嬰兒發音器官能力。

父母要給孩子提供良好的語言環境



不管是爸爸媽媽還親戚朋友,需要每天同孩子進行日常交流,最好用完整的話,當然也要普通話來交流,也不要用方言拉。此時如果家裡有的人說普通話有的人說方言,那麼孩子在學說話上就比較困難。同時還要注意,大人在教孩子說話的時候一定要用慢一點的語速,要對孩子有耐心,多跟孩子們說話,正常情況下,即使孩子不說也是將詞彙量積攢在腦袋裡的,自然就會水到渠成的過程。

正確的引導方式



我們在照顧一個孩子的時候,總是關心太多,照顧的太好,孩子需要什麼大人馬上就能領會到,就是在溫室裡生長的孩子,例如孩子伸手一指,大人就把東西遞給孩子面前,所以我們一定要注意,在孩子需要什麼的時候,盡一切可能引導孩子通過說話來表達意願,減少肢體語言,這對孩子日後語言的發育有極大的幫助。

我們要多多陪伴孩子們


家長在工作之餘,要多花點時間陪伴孩子,多多與孩子們交流溝通,培養一個好的家庭環鏡。我們在和孩子做遊戲時,無論是外出活動,日常飲食等等,家長都要積極的對孩子進行溝通,正確引導孩子去了解不同的事物和人。一定不要看到孩子安靜的玩,大人就去忙自己的事情了。一定要和孩子們一起玩,讓家裡充滿歡笑和互動,孩子更想和你互動,這樣才有助於語言的發育。

謝謝大家觀看,以上為筆者觀點,有更好的想法可以在留言去與我交流,樂意交流。


皓說史


不能說不正常,科學的說法是發育遲緩。這種情況的孩子最近幾年爆發式的增加,主要是家庭成長環境和帶養方式導致的。

首先排除生理原因,那麼剩餘的就是家庭環境因素了:

1、家庭語言環境雜亂,帶養人過多,而且每個人語言不一樣,有的東北話,有的廣東話,容易造成語言混亂,孩子會懵,不知道如何說話,

2、老人帶養,部分老人喜歡安靜,為安撫孩子會使用電子產品,缺少和孩子的語言溝通。

3、語言是思維的外衣,有可能是思維能力跟不上。

4、缺少社交環境,孩子膽小怕生不願意說。

孩子的語言能力從第一次說爸爸媽媽開始,每個月齡都是有語言發展判斷標準的,稍許滯後問題不大,滯後超過3個月就必須引起重視了。

培養語言能力的最好辦法:

1、親子閱讀,3歲前由家長給孩子講繪本,3歲以後讓孩子給家長講。

2、到集體的環境中在社交中鍛鍊。

3、如果有疑似自閉,那麼必須進行感統訓練。


永州樂寶教育機構


小孩講話早和遲與家庭基因有關,如果小孩的爸媽或者是祖父祖母也有一定的關係。一個是隔代移傳也是。就拿我們的家族移傳來講。我的父親是個文化人。講話口才非常流利。開口成章。而到我們這一代也不例外。現在到我們的孫子更是青出於藍勝於藍羅。兩週歲。己經會讀十多首唐詩,唱十幾首兒歌。從1數到20個數。單詞4到10個連續詞語都能講得非常流利。而且還經常用反問詞語跟我們大人講話,不過,作父母和爺爺奶奶要多跟小孩用日常生活中的語言與他們說話和講故事。,用這種方式來培養和訓練小孩的講話 。


老戴鏡645


一般孩子在兩週歲的時候,可以說一些簡單的句子,完美的表達自己的意思了,如果孩子這個時候還不會說話,那確實是晚了一些,可能是由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導致的,家長需對症下藥。

現在隨著視聽設備的普及和廣泛應用,很多的孩子都有語言發育遲緩的現象出現,如果是單純的語言發育遲緩(智力或者其他方面正常),那麼需要對孩子進行適當的語言刺激,訓練孩子的模仿,記憶等方面的能力。

有的孩子不說話,不是不會說,而是聽力方面存在著問題,一般孩子出生後大一點的醫院都會進行聽力的篩查,如果當時沒有做的話,可以帶孩子檢查一下聽力或者腦發育的問題。

如果生活中缺少必要的語言刺激因素。這也是導致孩子不說話的因素,有的家長比較喜歡玩手機,在家裡的時候缺少雙向的互動和交流,讓孩子感受不到語言的氛圍,也是會導致孩子的語言問題的,所以,必要的時候給孩子增加一些語言環境的因素。

最後也不能排除自閉症。這幾個字說起來比較的沉重,很多的家長也都不會往這方面想,總覺得離孩子太過遙遠,其實,孤獨症的很多孩子的早期表現就是語言問題,因為在三歲之前很難確診,只能通過孩子的表達問題來直觀的判斷,但是孤獨症的核心障礙是溝通方面的障礙。如果孩子除了語言之外,還存在著無目光交流,不分享互動,對家人沒有依戀等症狀,那麼家長就一定要高度重視了。


育兒伐木累


首選這和同齡的孩子比起來肯定是與眾不同的。一般的孩子15-17個月就開口說話了。

語言發育遲緩並不是一種病,而是個症狀,找到病因才是關鍵。造成語言發育遲緩的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聽覺障礙,語言是需要不斷的接受語言刺激才能促進語言的正常發育,因此聽覺必須正常。因聾致啞就是這個道理。


2、表達性語言障礙,就是能理解語言但不會表達,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說話晚的孩子”,這種情況很大程度上是環境因素造成的,許多被隔代撫養的孩子存在這種情況,老人對孩子過分溺愛,孩子不需要說出自己的需求,一個眼神或用手一指想要的東西就到眼前了,因此也就失去了表達的需求和慾望。這種情況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緩解,一般小學前語言能力就和大家一樣了。

3、感受性語言障礙兩種,直白講就是對語言的理解和表達都受限制。這種需要到醫院做智力測試,以確定孩子智力發育狀況。


4、孤獨症,一般這樣的孩子2-3歲時還不會說話,也會表現的行為刻板,不與人交流。

如果孩子能明確表現出對語言理解,那平時就要多和孩子說話。如果存在理解障礙,那做好去醫院做全面的檢查,以免錯過了最佳的干預時期。


靜待花開的時間


是不會說較長的話,還是爸爸、媽媽這種都不能說?

如果是隻能說兩個字這種,就不是什麼問題,我女兒都兩歲半多快三歲了才能說兩個字以上的話。

語言神經的發育和運動神經的發育有時是相反的,我女兒就是運動神經發育特別早,游泳、羽毛球、足球這些早早就願意接觸。但是說話就特別晚。我和爸爸看她正常的“爸爸、媽媽、奶奶、姥姥”這些都可以說就沒太緊張。後來到幼兒園以後,跟小朋友接觸多了,慢慢會說的話也就多了。

現在的孩子接觸的人太少了,再加上老人溺愛,不用說話,一個動作孩子要的就到手啦,導致孩子懶於多說。平時跟老人在一起,孩子喜歡的遊戲爺爺、奶奶有時候融入不進去,孩子就會選擇自己玩,這就是為什麼孩子一出去玩就不願意回家。爸爸媽媽下班多數捧個手機,扔給孩子一個玩具。或者什麼只能機器人,講個故事,唱個歌都不用親自出馬,造成與孩子之間的交流變少,孩子漸漸習慣,就更不愛說話了。

孩子說話晚家長要多關心,帶孩子出去跟小朋友多交流。只要不是不能說話就不要過於擔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