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情緒激烈時,我們該怎麼做?

iwndl


可能有以下幾種可能性:

其一、家庭的原因:家庭不和,爆發矛盾時有激烈言行或家庭成員中有人脾氣暴躁、言行激烈,孩子在家庭環境中模仿了成人的不良行為模式。社會模仿學習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重要的學習方式之一,孩子的很多言行來自於對成人的模仿,特別是家庭中的重要他人。

其二、家庭教育的原因:家長在孩子教育上的功利心,缺乏對孩子平和心態及承受性的培養。如:孩子做得好時,獎勵並鼓勵再接再厲,孩子做不好時,懲罰或表現出失望等。這會導致孩子,自尊心脆弱,輸不起,遇到挫折,不能接受,易自我否定。

其三、刺激事件的影響。如:孩子在學校經歷因學習受到懲罰或看到小朋友受到懲罰,對學不會或作業完不成心生恐懼,因恐懼而出現極端言行。若孩子言行一貫如此,則前兩種可原因的可能性比較大。若是後來才出現這種極端言行表現,則後一種原因的可能性比較大。

給你以下幾條建議:

一、當孩子出現激烈言行時,保持平和,不指責孩子。孩子平靜下來後,和孩子溝通交流。瞭解孩子為什麼這樣做?和孩子一起溝通,這樣做並不能解決問題,只會讓爸爸媽媽擔心,心疼,讓不瞭解情況的人感到害怕,同時和孩子一起探討怎麼樣更好的解決問題。

二、瞭解一下孩子對學校及學習的感受,也和孩子老師及同學交流溝通,瞭解孩子在學校的狀態,看是不是因學校了發生了什麼事情導致如此。

三、父母以平和的心態引導、陪伴孩子一起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困擾,孩子會在父母的平和心態的感染中慢慢平和下來。

四、在日常對孩子的教育生活中,看淡成敗得失,培養孩子的參與精神及抗挫折能力。五、術業有專攻,如自我調整困難,最好及時帶孩子找一個技術好經驗豐富的心理諮詢師協助調整。這裡畢竟不是心理諮詢室面對面系統的心理諮詢調整,只希望以上分析對你有所啟發。


兒科醫生鮑秀蘭


第一呢、在這個時候不要罵他,母親或者父親罵他吧都不好,


第二呢、不要打他,你那麼老大個他那麼小,你打他不公平

第三、不要說教,因為什麼?他這兒正在鬧呢,你說什麼,在他耳邊都是噪音!你越說

他越跟你鬧。所以呢,你要安靜下來

第四呢、你不要走開,他鬧給你看的。所以,你一定要看著他鬧

做好四個不要!

您就坐在這裡,把門一關,往孩子跟前一坐。

孩子,我今天這事,不行就是不行,你鬧吧

他就會跟你哭,我的孩子小時候,要套被子,也是跟我鬧

我一句話不吭,我就坐她旁邊,她哭的累了,然後她把小被子,挪下來,看我一眼

結果一看在跟前,接著她再接著哭。

一直哭到她,精疲力盡,最後哭完了。以後呢有點時候我也講,到這個時候,孩子哭的精疲力盡了,我就講,包括腦袋磕到床角上,你都不要管她

為什麼呢?

她知道疼,她哭完以後,你問她疼不疼,不疼接著磕,他肯定不會再磕,等他哭到精疲力盡的時候。給點愛,拿熱水給擦把臉

因為孩子哭到那程度也挺難受的,
擦一把,擦完以後。|

這孩子心想,你是不是回心轉意了,然後這時候,你接著一定要跟上一句話,把毛巾網旁邊一放,往旁邊一坐:

還哭嗎?要哭接著哭?

你看,你沒有不文明,也沒有打他,也沒有罵他,你只以這種方式

告訴他:如果你鬧起來,沒道理,我不心疼,我也不讓步,我也不跟你鬧,你就鬧吧!

那麼這一次她就會知道了。以後,鬧是沒用的了。

所以,孩子越小管越好,鬧沒用以後呢

另一方面,你也不能讓她太壓抑了

那怎麼辦呢?

你跟她講:以後有什麼事啊,你能不能跟我,好好說,如果你能說服我,我沒準可以考慮你的要求。

這也是給孩子,在留一條路並且是引導孩子使用商量的方式去處理問題,表達自己的需求,而不是使用負面情緒去表達自己的需求或者威脅家長。
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育兒大師007


作為父母,肯定會遇到過上述情況。孩子情緒激烈,有時還會與父母頂上幾句,怎麼說孩子都不聽的也不往心裡進。碰到這種情況,冷靜、平靜、安靜幫助你順利化解親子難題。

第一點,冷靜。當孩子情緒不安時,父母要接納孩子的情緒,與他們進行共情,可以蹲下來,傾聽孩子的煩惱和哭泣,輕拍孩子的後背進行安撫,也可以把孩子攬入懷中,等他們的情緒逐漸平復下來。

第二點,平靜。在孩子吵鬧或不安的階段,家長也要試著把心態放平和,至少要把自己平時的“暴脾氣”先收斂起來,癒合孩子促膝長談,瞭解孩子情緒激動的具體原因。如果是父母的原因,那麼大人應該表態改進;如果是孩子的問題,那也要讓孩子接受,最好等他們主動表態。

第三點,安靜。我們可以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會有心情不好的時候,父母也是一樣。遇到這種情況,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化解衝突,比如看一場搞笑電影、出去吃一頓大餐、到空氣清新的公園散散步、窩在被窩裡睡一覺等,都會是排解不良情緒的好辦法。只要我們願意去嘗試和改變,就總會找到相應的辦法。一定要鄭重其事地告訴孩子:你願意和他一起改變、共同成長!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以身作則,守護孩子的健康情緒和美好未來。


夜空中最亮的星77


我們碰到孩子情緒激烈時,自己往往也會情緒激動,指責孩子或者否定孩子的情緒,比如孩子大哭時,有些家長會指責孩子說:“你自己闖禍了,還好意思哭!”或者否定孩子的情緒,制止孩子哭。另外,還會有父母打孩子。請不要覺得自己是大人,就可以主宰孩子,就可以以暴制暴。簡單粗暴的打孩子是最不可取的做法。\n



這樣造成的結果就是孩子很容易產生對抗(哭得更厲害)或者覺得自己不夠好(有情緒憋在心裡不敢表達)。

所以,我認為,首先,家長要先穩定自己的情緒,把孩子的情緒表達當成正常的一件事。我們大人也有喜怒哀樂,孩子跟我們一樣,表達情緒是一件很正常的事。\n

然後,試著接納孩子的情緒。比如孩子在哭,可以先抱抱他,父母的擁抱會讓孩子儘快安靜下來。同時幫他認識現在的情緒,可以對他說:“寶寶現在很難過,對嗎?”然後,幫他疏導情緒:“如果難過,你可以哭一會兒,媽媽陪你。”一般孩子哭一會兒發洩出來就不會哭了。這時,再跟孩子溝通為什麼哭,或者怎麼解決問題,他會更容易接受。因為孩子覺得自己被理解了,爸爸媽媽是愛自己的,就會願意溝通交流。\n


寧媽育兒


每次孩子情緒激烈時,我首先做的就是去抱抱他。千言萬語都在這一抱中,這個時候擁抱就是給孩子充電,建立內在的安全感,與孩子連在一起。也許本來還鬧騰的孩子,當你抱住他後,總會慢慢穩定下來的,一旦情緒穩定下來了,找出問題的突破口就容易多了。



其次也是考驗媽媽耐心的時候。我自己的經驗,每次我心情平靜時,總能很好的就處理掉孩子的問題,但假如我自己內心也焦慮,直接就針尖對麥芒了,往往過後自己就會後悔莫及。所以如何學會耐心對待孩子的每個情緒也是媽媽的必修課。



第三,給孩子一個發洩情緒的時間與空間。不管成人還是孩子,有情緒了就需要發洩,這其實也是減壓的一個良方。我們得接納孩子的這個行為,得疏導孩子積累在心裡的情緒。辦法總比問題多,只有說出來我們才能幫助孩子解決。很多人總是習慣性地壓制孩子的情緒,比如孩子一哭,就緊張地說別哭別哭我給你買什麼什麼東西,或者說愛哭的寶寶不是好寶寶之類的,我其實特別反對這類做法,與其喋喋不休,不如讓孩子痛痛快快哭一場,等他哭好後再幫助他。



當我們羨慕別人家孩子大方知禮時,倒不是說那孩子就沒有情緒,只是對方有一個聰明的媽媽,知道在孩子有情緒時共情與幫助。每一個危機都是轉機,處理孩子的情緒也是我們與孩子建立聯結的最佳時機,和諧的親子關係是進行一切教育的基礎。


baby的童年足跡


我覺得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孩子情緒激烈也是分情況的。

但是最基本的,家長應該堅持原則,我們需要接受孩子的情緒,但不是放棄原則。

比如,有的孩子會摔東西,我見過一個三四歲的孩子,他發脾氣就把所有能看見的東西都扔掉,不會管那東西是不是他的,是不是易碎的,會不會傷到別人,這樣的情況,我覺得就是慣的,因為這樣之後,他的家長就滿足了他的要求。

我覺得孩子情緒激烈,哭就是比較正常的範圍,因為誰感到受了委屈或者什麼都會想大哭一場的。這時候,父母應該是可以理解的吧。雖然可能在成人眼裡只是個小事,但是孩子也許真的很在乎。


父母要接受孩子的情緒,擁抱孩子,並讓他盡情哭。這時候,千萬不要冷處理。

我們可以想一下,當我們談戀愛的時候,是不是也有情緒化的時候,男朋友還不知道怎麼惹到你,你就覺得像全世界背叛了你一樣,眼淚都止不住了。這時候是不是根本不需要別人給你講什麼大道理,哭一場就好了,可是如果男朋友轉身走了,讓你冷靜冷靜,是不是你就會更委屈?

不過像我說的第一個例子,情緒激烈和傷害別人,是兩件事,有的孩子激動了愛打人,不給他買東西,或者不滿足他的所有要求,他就摔東西甚至打人,這種情況,我覺得應該從第一次,就給他把規矩立好,如果發脾氣影響到別人不但不能滿足要求,還要讓他承擔一些範圍之內的後果,比如,摔了的東西,就不再給他買新的了,打了人之後,要去和被打的人道歉,取得原諒,等等。


十八線mama


孩子情緒激烈的時候,可以先緊緊的抱住她,這樣子有利於她的情緒比較快的穩定下來。在孩子情緒激烈的時候,和她說什麼,其實效果並不太好。他們處於自己的情緒裡,並不能顧忌言語方面的勸告。相反成人去和他們講道理,小孩子也會認為我們還是沒有理解他們,會更加著急,情緒會更加的激烈。

讓孩子先穩定下來,然後問清楚小朋友的想法,為什麼會有過激的反應。瞭解小朋友真實的想法,孩子做錯了就告訴他們錯在哪裡,如果繼續固執下去會有怎樣的後果,或者說會給別人帶來怎樣的困擾。

如果孩子受到了委屈,瞭解清楚事情的原委,必要的時候家長要出門保護孩子的權益。可以通過協商或者委婉的方式,保護孩子的個人正當利益。這其中包括保護孩子和保護孩子的玩具,物體等。

不管是哪種方式讓孩子情緒失控,一定要和小朋友實話實說,不要一位的袒護或者一位的讓自己家孩子委曲求全。這兩種方式的,對於小朋友的個人成長其實都不是有利的方式。

作為家長要教導孩子成長,也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管理。有些父母本身性格急躁,容易發脾氣,不管是什麼場合,只要孩子不聽話,就會給予訓斥甚至打罵,有時依照自己的情緒來管教孩子,時松時緊,這樣不僅對孩子的自尊心無益,而且給孩子以模仿的對象,成為情緒失控的範例。


寶貝愛吃


也許不同年齡的孩子遇到情緒激烈的情況時候,家長的處理辦法應該不同。

在孩子兩歲多的時候,發脾氣,我是等他情緒發洩完。當然兩歲的孩子鬧脾氣就是哭鬧,我會抱抱他,等他哭完。如果他不讓抱就蹲下陪在他身邊,告訴他媽媽在陪著他。等他情緒平靜了,再繼續解決引起發脾氣哭鬧的事情,可以妥協的妥協,不能妥協的就堅持原則。幾次之後一般孩子也就明白哭鬧不能解決問題。

當然我從來都是允許孩子哭鬧的,每個人都會有脾氣,發洩出來比堵到心裡好。我給羽寶買了一些關於情緒管理的繪本,希望可以通過故事引導他認識自己的情緒,並可以正確認識不排斥。比如《中國第一套情緒管理繪本》《中國第一套情緒管理圖畫書》《小象卡爾情緒管理系列》等。


羽媽幸福成長記


孩子有時候會情緒很激烈,大聲哭喊、發脾氣等等各種表現,這個時候不要對孩子大喊大叫,我們一定要有耐心的去幫助孩子梳理這些壞情緒。我們要讓孩子知道,有這些壞情緒是正常的,父母千萬不要壓制孩子,讓孩子

釋放出來這些不好的情緒。每一次孩子發脾氣,我們都要藉機幫助孩子成長。我女兒現在雖然才一歲多,有時也會大發雷霆,這時候我就要先想想是不是想要做什麼事情,自己還不會用語言表達,只能用這種方式來吸引我們的注意。等女兒長大一些肯定還是會有情緒激烈的時候,希望我那時候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我們一起努力吧!

不斷成長的安妮媽


當孩子情緒比較激烈時,咱們家長應該自己冷靜下來,不要繼續對著孩子吼叫,或者打罵或者指責孩子。畢竟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還是比較弱的,如果我們一味的用暴力或吼叫的方式來制止孩子的話,不僅解決不了問題,反而還要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

就像夫妻發生爭吵,最好的處理方式是一方保護冷靜,讓對方安靜下來。所以對待孩子也這樣的,當孩子情緒激烈時,咱們大人應該保持安靜。同時,給孩子一些時間和空間,讓孩子先冷靜下來。然後抱著孩子,耐心的溝通交流。試著瞭解孩子情緒激烈的原因,其次,幫孩子分析事情的原因,問問孩子如果我們可以換一種表達方式,也效果會更好呢。慢慢引導孩子,遇到事情不要情緒激烈,可以換種理智的處理方式。或者,可以帶子去戶外運動運動或者安靜地看書,畫畫等來發洩自己的情緒。

總之,相信理智的父母一定會引導孩子做個理智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