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藉助多攝像頭技術實現了拍照性能大幅提升,為什麼卡片相機不借鑑多攝像頭技術?

十年守望


關於這個問題,簡單的聊幾句:

1、所謂的“多攝像頭技術”讓手機拍照提高了,只是小白用戶表象的理解。

最近幾年手機的拍照性能大幅提升的主要動力是CMOS傳感器的尺寸普遍加大,例如華為P9、mate10那一代,宣傳上吹歸吹,拿出來的圖片都是各種“重口味後期”,到了P20pro這一代換用了IMX600傳感器,這才是畫質的爆發點。

而且手機的拍照性能提高還與cmos傳感器的技術、手機AI拍照、新的圖像合併算法(例如手持夜景)之類的發展綜合決定的。

2、你要弄明白“多攝技術”究竟給手機提升了什麼?

早期的雙攝方案多半是為了“模擬虛化”,副攝為景深鏡頭,日常拍攝不參與成像。也就是說,假如你不需要用那個“假得要命”的“模擬虛化”模式,那麼副攝像頭你直接砸掉也不影響你使用。

而現在新的多攝方案則以多焦段鏡頭為主。能給手機提供不同的視角鏡頭,也是蠻不錯的功能。但有一點必須指出,目前多攝手機裡面,只有主攝像頭有條件搭配高端大尺寸的CMOS,而長焦鏡頭、廣角鏡頭由於鏡頭結構相對複雜,是很難在有限厚度內採用較大的CMOS傳感器。

所以即便是高端的三攝手機,副攝像頭的畫質也是差強人意,遠不如主攝像頭的。例如我的P20pro,主攝的畫質跟長焦副攝比較,簡直就是一個天一個地的差距……

3、你的方案對卡片機沒有任何意義:

a、鏡頭焦距的問題對於卡片相機而言並不是很大的挑戰。例如RX100m6就做到了24mm-200mm的鏡頭。而且這種光學變焦是不損失畫質的,而手機的長焦鏡頭水平普遍就是“戰五渣”的水準,完全沒法比。

b、RX100小黑卡這類相機本來就是緊湊設計,鏡頭直徑都佔機身1/2的長寬尺寸了,你搞個雙攝、三攝,這相機還怎麼設計?做成下面這鬼樣子,你覺得好嗎?

c、相機再小巧也是相機,它永遠無法跟手機競爭便攜性。

這句話就不用解釋了,相機你做再小巧,也不如手機方便,這是無疑的。所以現有的相機系統都是追求專業性,而不是跟手機拼小巧。(換句話講,假如真的有技術可以讓卡片機畫質大幅提高,那麼按照現在的市場情況,這項技術也會被手機廠家買走,用於提高手機拍攝性能。)


從耗子胖成豬


相機的邏輯是什麼呢?是用更大的感光底來採得更多的光線。通過更加優質的鏡頭得到更加清晰的畫面。所以相機一直是以感光底的大小,還有鏡頭的質量,決定了整個相機的一些基本的畫質。至於對焦點快門拍攝速度。這些都是在高畫質的基礎上提升相機的適應性的。相機要考慮的是在任何情況下,通過調節參數,能夠得到想要的畫面。

手機的邏輯是什麼?用不大的感光底。一個定焦的鏡頭。拍攝出來手機屏幕大小的照片。顯然,這裡面得到的照片的質量並不是第一訴求。而是照片必須非常討好人們的普遍的審美觀點。說的好看也就是好看。那麼另外一個重點就是,兩張模糊的照片重疊在一起,並不能變得更加清晰。所以小的底下的鏡頭拍出來的,手機的照片是沒有辦法和相機所追求的相片的要求相比的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手機制造商家也發現了這個問題。那麼剛剛開始使用雙攝像頭的想法是一個彩色的正常取景攝像頭和一個黑白的攝像頭。通過他們兩個攝像頭產生的照片進行數碼的合成,使得照片的質感。寬容度得到提升。那麼其中也引用了一些相機的拍攝後期的方法。比如索尼的黑卡的手持夜景,就是穩定住,不要過多的移動,連續的拍6張照片,相機自動合成一張。手機的夜景模式差不多也是這樣的一個拍攝邏輯。

最後一點是單張照片可以追求清晰度。就算兩個鏡頭同時拍出兩張清晰的照片,把它們重疊在一起的話,也會變得越來越模糊,這個和相機所要生成的照片的邏輯是不符合的。所以相機是不會採用多鏡頭。多感光底這樣的做法的。

手機拍照其實已經融合了部分的自動的後期。沈晨的照片直接能夠和朋友分享。普及性和便攜性,這個手機是不可替代的。看你平時拍照啥用,就是拍的玩玩的手機就夠了。


雲遊輕攝


卡片機市場近年來一直被壓縮,專業人士直接選擇單反或微單(可換鏡頭),業餘玩家也更喜歡用手機直接拍(手機硬件越做越好,市場上也越來越多的手機拍攝培訓,以及教程),個人推測,只有拍攝功能且不能更換鏡頭的卡片機,會逐步被市場淘汰,廠家也不願意在這方面多費精力了


多彩製片


手機厚度決定了手機無法裝備體積碩大的光學變焦鏡頭,這樣只能用多個不同焦距的定焦鏡頭來適應不同的拍攝環境。(數碼變焦會損失畫質)

卡片機都有光學變焦鏡頭,少則3倍,多則十倍,幾十倍。不需要考慮厚度問題。變焦鏡頭誕生的初衷就是為了可以替代多個不同焦段的定焦鏡頭。

因此,現在手機和卡片機都能在不同環境下有更好的拍照效果,只是適應不同環境的手段不同罷了。


傲林霹客MW


多攝像頭的存在,是為了彌補手機單一攝像頭因受體積的大小的限制而妥協的產物,每個攝像頭都有自己的工作範圍,如有的負責微距,有的負責長距,有的負責虛化。當然在特定的手機拍照功能下他們也會利用各自的長處相互配合合作,但是卡片機鏡頭調焦範圍較大,和更大的光圈,這時候卡片機再使用更多攝像頭無外乎添加雞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