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婆婆受累了也不討好?3個界限上別討嫌,兒媳才是正主

婆媳相處是中國關係最為複雜的一部分,如果處理好了,家裡和和順順,如果處理不好,無異於後院起火,老人和年輕人心裡都不舒服,還能嚴重影響生活,比如我聽很多婆婆抱怨,自己任勞任怨地,卻不被兒媳婦感恩,還裡外挑理,委屈得不行,可是兒媳婦卻也能說出婆婆的一大堆不是,自己的各種遷就和忍讓,這裡就要說到婆媳相處的一個界限問題,婆婆們可別受累不討好呢。

為什麼有的婆婆受累了也不討好?3個界限上別討嫌,兒媳才是正主

兒媳婦隱私的界限

有個寶媽,婆婆的確非常能幹,家裡的家務活她全包了,裡裡外外一把手,還做得一手好菜,寶媽頭幾年確實很慶幸,攤上這麼一個能幹的婆婆,可是後倆兩家卻鬧了矛盾,為啥呢?婆婆太能幹了,看到寶媽屋子裡亂也收拾,經常把東西不知道收拾到了什麼地方,找起來特別麻煩,寶媽抽屜裡的錢,婆婆也知道,有時候問都不問就自己拿了,有一次小姑子來了,還翻開她的首飾盒,拿出一條項鍊來看,她回去一看,項鍊的扣子都扭變形了,才知道事情的原委,很生氣,有時候婆婆進門還不敲門,寶媽也不敢睡懶覺,總感覺婆婆這麼勤快,把自己映射得很懶,這個婆婆是吃虧不落好的典型。

為什麼有的婆婆受累了也不討好?3個界限上別討嫌,兒媳才是正主

可能婆婆非常委屈和費解,自己這麼對兒媳婦,為啥討嫌?這就是沒有尊重兒媳的隱私,太不把自己當外人了,婆婆再好不是親媽,兒媳婦再好也不是女兒,界限感尤其重要,距離近了,美感沒了,只剩下了提防和不顧忌。

照顧孩子的界限

在照顧孩子方面,婆婆的確出了很大的力,可是很多婆婆得到了兒媳的感激,很多婆婆卻跟兒媳婦結了仇,這個就要著重說一說,孩子是兒子和兒媳的,婆婆只是協助照顧,這個主次的界限很重要,所以婆婆不要越俎代庖,不要跟兒媳婦硬碰硬,孩子的教育主體是父母,不是爺爺奶奶,一個媽媽管教孩子,奶奶看不慣去幫腔,兒媳婦衝著婆婆就急了,婆婆很委屈,對於兒媳婦而言,管教孩子的時候,家人不要插嘴,不然媽媽沒有了權威,孩子也趁機找幫手,孩子養不成好習慣,最後買單的是父母,奶奶一年老一年,哪裡管得了以後的事,想明白這一點,才能跟兒媳婦好好配合。

為什麼有的婆婆受累了也不討好?3個界限上別討嫌,兒媳才是正主

支使老公的界限

很多婆婆很勤快,兒媳婦很高興,可是也有的寶媽抱怨,自從婆婆來了,老公飯也不做了,地也不拖了,孩子更是大撒手,躺在沙發上養大爺,還有的寶爸,看到老人這麼忙活,對妻子心生抱怨,我媽是你的保姆啊?兩口子因為這個還打起來,還有的婆婆,看到兒媳婦支使老公幹活,也不高興,我從來不讓兒子幹活,你倒使喚起來了?也會故意找兒媳婦的茬,其實,一個家是兩個人的,婆婆勤快歸勤快,但卻不能阻止兒媳婦使喚老公,這個界限把握不好,不但影響夫妻感情,還會影響婆媳感情,兒媳婦永遠覺得自己是外人,婆婆這是在縱容兒子。

為什麼有的婆婆受累了也不討好?3個界限上別討嫌,兒媳才是正主

很多婆婆到了兒媳婦家,雖然勤快,可是指手畫腳,換位思考一下,如果兒媳婦跑到婆婆家,對婆婆的一切都指指點點,這裡不行,那裡不對,婆婆是不是也有被侵犯的感覺?家是女人最有歸屬感的地方,女人的心就這麼大,容不下第二個人,還是她的地盤她做主,婆婆要尊重這位正主兒才是,您說對不對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