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滅金的時候金國為什麼往河南跑而不回自己東北老家?

guiguke


往東北老家去跑的話,再跑可就是大海了,倒不如趁著黃河以北燕雲十六州還在自己的鐵蹄之下,迅速的逃到從心理層面來說更安全的河南地,畢竟在蒙古鐵騎的不斷踐踏和壓迫下,金人的心理防線也是有限的。(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這種兵臨城下的經歷,他們是有過的,被當成是中華民族最黑暗時刻的靖康恥,則是金人在南下侵略時最得意的一筆,當年他們洗劫了北宋的都城開封,搶劫了宋朝的土地和百姓,強姦了宋朝的女人等,可以說極盡劫掠之能事。

蒙古人雖然與金人不是一支,但本質上並沒有什麼區別,都是遊牧民族崛起進而向南進攻,因此要說蒙古鐵騎,只會比金人做的更好,因為後來者想把前浪拍在沙灘上,必須付出比以前更大的成本。


因此一旦金朝都城失守,會不會發生整個王室、貴族、金銀財寶以及婦女被劫掠的事件,金朝王室的人是十分擔心的,而且金朝皇室此時並不太平,鬧內訌,在強大的外敵面前,就如當年的南宋一樣,不是一致對外,而是內部在如何應對上分歧明顯。

秦檜、宋高宗合謀殺了岳飛,輪到了金朝,則是皇帝衛紹王被殺,弄了個被人控制的金哀宗上位,但被權臣把持朝政,一切都不再由皇帝掌握,還不如當年的南宋。

當時的權臣集團也不是鐵板一塊,大家面對蒙古鐵騎的踐踏也是自顧不暇,內訌接踵而至,最後大將軍術虎高琪掌握了政權,脅迫著金哀宗一路難逃,直到定都北宋的舊都城開封,當然即使這樣也沒能苟且偷生,金國主用當年北宋對待他們的方式,把國內的好東西,比如說金銀財物和美女都送給蒙古人,當然軟弱換不來和平,更換不來安全,南逃給了南宋與蒙古合力滅亡金朝的良機!


歷史三日談


蒙古攻打金國初期,有人曾說,蒙古是一掬細沙,金朝是汪洋大海,然而結果出乎所有人意料,一掬細沙最終填平了大海。蒙古軍歷經二十三年,在成吉思汗、拖雷、窩闊臺的相繼進攻下,最後通過聯合南宋朝最終吞併金國,可以說蒙金戰爭是世界歷史上著名的小國崛起、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

至於當時蒙古攻打金國,而金國不回自己的老家東北,反而蹊蹺的往河南跑,這裡面的原因特別精彩而又十分複雜,下面我們慢慢分析。

蒙金世仇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於916年建立契丹國,在947年的時候,遼太宗耶律德光進軍中原,在開封稱帝,國號大遼,當時的遼帝國強大無比,一個北方的遊牧民族建立的政權區域面積,在鼎盛時期東到日本海,西到阿爾泰山,南至河北白溝,北到大興安嶺,可謂幅員遼闊。

但之後的遼興宗、遼道宗、遼天祚帝三朝內部的激烈權力鬥爭導致奸佞當權,政治腐敗,百姓困苦,軍隊衰弱,再加上遼朝統治者採取了對東北地區“遷人棄地”的做法,最終導致東北的女真部落無人管理,之後慢慢崛起。

1112年二月十日,天祚帝到春州(今內蒙寶石鎮)巡視,召集附近的女真酋長來朝見,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天祚帝來了興致,命令女真各個酋長為他跳舞,其他的酋長迫於遼朝的實力只能忍辱負重,只有完顏阿骨打不肯獻舞。

從此之後,完顏阿骨打領導的部落不再聽命於遼朝,1114年春,完顏阿骨打正式起兵反遼,之後一發不可收拾,完顏阿骨打率領的女真部落屢次挫敗曾強大不可一世的遼國,遼國內部開始分裂。

到了1124年的時候,十年之內,天祚帝失去了遼朝的大部分土地,自己無奈退出漠外,之後於1125年3月36日被金人俘虜,這宣示著,歷經9位帝王,國祚210年的遼國覆滅,也預示著原本弱小的女真部落創建的金國開始崛起。

金國滅掉遼朝之後,隨後又南下進攻北宋,還俘虜了徽欽二帝,此時的中國北方出現了一個富庶而又強大的金朝政權。

雖然金朝經過多年發展,人口已經發展到5000萬人,是當時蒙古的40倍之多,軍隊也在百萬以上,是蒙古的十倍之多,但得了天下的金朝似乎早就忘記當年遼朝是怎麼滅亡的了,對百姓長期推行殘酷的壓迫政策。

在金熙宗時期,鐵木真的先祖俺巴孩被金人以反叛罪釘在木驢上處死。這還不算完,到了金世宗時期,金朝人看到蒙古人丁興旺,制定了一條政策,每三年就要對蒙古部落無故剿殺,這樣的政策最終導致蒙古與金朝有了不共戴天之仇。

蒙金戰爭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國之後,開啟了一系列的練兵、刺探金國情報的準備攻金計劃,金國的衛紹王本是無能庸碌之輩,在還沒即位之前就曾奉命到靜州接受蒙古的貢物,當時成吉思汗就知道他成不了氣候。

金衛紹王完顏永濟即位之後,召蒙古首領拜迎,成吉思汗得知是他為帝,厲聲道:“我以為中原的皇帝都是天子做的,沒想到是他這種無能庸碌之輩,有什麼好拜的”。從此,蒙古與金國正式絕交。


蒙古與金國的戰爭持續了23年之久,雙方互有勝負,但第一次正面的野狐嶺決戰,就預示著金國已經衰落,完全失去了當年完顏阿骨打率領的金軍原有的勇猛鬥志。

第一次正面接觸就是大決戰,當時成吉思汗親自率10萬大軍南下,金帝也舉國之力45萬兵馬應對,雙方在野狐嶺展開對決。

成吉思汗下令兵分兩路向中原進軍,其中一路由成吉思汗親自率領直取金朝中都(北京),另一路則由朮赤、察合臺、窩闊臺率領直奔金朝西京。


金帝下令完顏承裕為抗蒙主帥,但金朝士兵承平日久,畏懼術安,早年的猛安謀克已經衰落,面對蒙古的強大攻勢,只有被動防禦,處處捱打的份。

蒙古大軍在第一次大決戰中採取迂迴包圍、圍城打援、誘敵出城、力主機動的戰爭策略,最終攻破金朝中都大門,金朝朝野上下陷入混亂之中。

並且,中都守將完顏承裕戰敗後,跑到完顏永濟面前請求賜罪,完顏永濟非但沒有降罪於完顏承裕,反而給他加官進爵,這種賞罰不明的御臣方法,勢必會造成統帥內部發生嚴重分歧,結果可想而知,宮廷政變隨即而來。

完顏永濟在士兵譁變中被殺身亡,隨後金宣宗被擁立為新帝,成吉思汗率大軍攻破金朝中都以後,金宣宗被迫求和,隨後成吉思汗撤軍,但金宣宗害怕蒙古再來攻打,不顧群臣反對,決定遷都南京(開封)。

從地圖上我們可以看出,金朝從中都遷都南京,也就是從如今的北京遷到如今的河南開封,這應該算是嚴重的政策失誤,基本上被蒙軍打傻了,中都不在了,北方的屏障基本就無從談起了,金朝滅亡,危在旦夕。



成吉思汗在滅亡西夏之後,回軍途中身體不適,臨終遺言:“聯宋抗金”,窩闊臺繼位之後,蒙金戰爭進入實質性階段。在之後的六年之內,雙方你來我往,互有勝負,但總體來說,蒙古大軍處於主動進攻,而金軍處於被動防禦。

直到1234年,金朝最後一絲生機被蒙宋聯軍合手剿滅,金哀宗傳位於末帝完顏承麟以後,自縊而亡,宋軍、蒙古軍破城之後,完顏承麟被殺,至此,金朝徹底滅亡。

為何金國往河南跑而不回自己的老家?

前面提到了金宣宗委曲求全以後,害怕蒙古軍隊再次來襲,不顧大臣反對,執意要把中都遷到南京,下面,我們詳細說一下,為何金國往河南跑,不回自己的東北老家,難道是被打蒙了?

還真是被打蒙了,曾經那個“人一滿萬,天下無敵”的金兵與蒙古開戰以後,基本落入了被群毆的境地,為何?因為後代的金朝統治者在努力地為他們前代的領導者坑爹的治國能力買單。

金朝長期對自己治下的百姓實施嚴酷的政策,在對那些投降的原大遼子民實施兩戶女真夾一戶契丹的政策,這讓契丹降將心中頗有不滿。


在1212年的時候,金王朝的後院起火了,原本隸屬金朝的千戶耶律留哥在吉林隆安扯旗造反,當時聚集了十萬之眾,甚至重建了遼國,不過後來由於內部紛爭,加上蒙古入侵,遼國僅七年就滅亡了,其治下的土地也盡數歸於蒙古。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耶律留哥造反之初,金朝曾派遣大將蒲田萬奴平反,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蒲田萬奴被打敗之後也跟著造了金朝的反,還建立了大真國,不過日子也不好過,最終也是被蒙古大軍碾壓。

因此,有這兩位在金朝的後院折騰,再加上蒙古制定攻金的計劃中也有一條是斷金後路,所以,各方面的勢力夾雜在一起,金朝是肯定回不去東北老家了,當時的情況,往北行軍已經不可能。


那麼,曾經顯赫一時的中原正統金國,除了河南就沒地去了嗎?

確實沒地去了,金朝的東北老家已經反叛,而中原的河北山東等地爆發了紅襖軍起義,不堪忍受金朝嚴酷統治的人民紛紛起義,戰亂四起,金朝四面楚歌,想要南逃的金朝皇室只能遷都開封,從遷都的這一天起,就標誌著腐朽的金朝走上滅亡的道路。

因此,蒙古滅金的時候金國之所以往河南跑不回自己的老家,是因為金軍之前的根據地已經不復存在,早已異主,而蒙古軍隊強勢南下,再加上各地紛紛起義,具備低能應變能力的金朝皇室最終決定將國都遷往河南開封。可以說金朝的滅亡是統治者自己作出來的,就在蒙古軍攻掠金朝廣大之地時,金朝仍沒放棄對南宋的進攻,等到窩闊臺堅定執行成吉思汗的遺命,假道於宋聯宋抗金之時,金軍仍有十五萬兵力抗衡,但經歷三峰山之戰後,金軍基本上只剩下一些殘餘勢力困守汴州、蔡州兩城,雖然已經無力抗衡了,也談不上戰略戰術了,但金哀宗似乎在這麼緊急的情況下還看不清形勢,竟然派使臣向南宋借糧食,沒錯,兩軍正在交戰,對方忽然向你借糧,所有人遇到這種問題可能會很蒙,但南宋認清了形勢,頭腦很清醒地回覆道:不借。



小小嬴政


金國滅亡前夕,已經江河日下,東北老家的領土已經失去,惟有河南地區尚在掌握之中,所以無奈之下,只能選擇南遷。



金國的興起與國都南遷

金國由女真族建立,他們確實起源於東北地區。曾經在遼國統治時期,女真族佔據了鴨綠江、長白山以北,黑龍江以南的大片領土。公元1114年,金太祖起兵反抗遼國,並於次年建立金國,建都會寧府[今黑龍江哈爾濱阿城市]。

公元1125年,金國滅亡遼國。隨後金國馬不停蹄的入侵北宋,並且在1127年擒獲徽、欽二帝,滅亡了北宋。靖康之恥後,金國的威望達到了頂峰,南宋、西夏和高麗等國奉表稱臣。

金國由東北一隅發展成為稱霸東亞的政權後,在公元1153年,海陵王完顏亮遷都燕京[今北京]。海陵王遷都燕京的同時,還撤銷了上京留守衙門、取消了上京稱號,只稱會寧府。因此上京衰落,金國的整個政治中心南移至燕京,而東北地區的統治力逐漸衰弱。



蒙古的崛起與東北丟失

金國稱霸東亞後,曾經不斷地對周圍的政權武力征伐,而且對於蒙古地區更是殘忍的實行減丁政策,並且不斷地挑撥蒙古各部族之間的爭鬥。這也激起了周邊大部分國家對金國的反感。

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並且準備並且攻打金國。當時成吉思汗為了消除後顧之憂,所以率先攻打西夏。西夏不敵蒙古,所以向金國求援,金帝完顏永濟竟然坐視不理。最終西夏倒向蒙古,成吉思汗消除了後顧之憂,準備全力攻打金國。

公元1211年,成吉思汗發動蒙古十萬鐵騎攻打金國,金國以四十萬大軍迎擊。最終金國軍隊大敗於野狐嶺,蒙古大軍兵圍中都[北京]。幸虧中都城堅固,蒙古大軍無法攻破,所以退軍。



公元1212年蒙古軍隊再次南下,包圍金西京大同府。此時金國國內又爆發嚴重的叛亂,契丹人耶律留哥在東北叛金附蒙,東北地區的金兵一敗再敗。無奈之下,金宣宗繼位後,選擇向蒙古求和,蒙金和議達成後,蒙古退兵。

蒙古退去之後,金宣宗想要將都城遷往開封府。不過此舉遭到了金國國內有識之士的強烈反對,他們認為都城南遷,必定會引起北方領土更大的混亂,甚至蒙古也會以此為藉口重新南下。但金宣宗已經被蒙古打怕了,惶惶不安之下,根本不考慮北方領土的得失,最終不顧眾人勸阻,選擇遷都開封。

金宣宗遷都後,東北局勢再次驟變,原本派去鎮壓耶律留哥的蒲鮮萬奴叛變,在遼東自立,建東真國,至此金國的勢力基本上退出了東北地區。



金國結怨南宋與滅亡

金宣宗南遷,不僅僅丟失了東北老家,就連山東與河北一帶的統治也岌岌可危,此時的金國能夠有效統治的地區僅限於河南和關中地帶。而當時的黃河改道,金國的實際統治區域災害頻發,國力因此一落千丈。

國力日衰的金國在蒙古的連續打擊下處於崩潰的邊緣,無奈之下準備採取“北失南補”的政策,即丟失給蒙古的土地,從南宋手中掠奪。

此時的南宋朝廷內部針對蒙古的崛起也在制定相應的政策。所有人都認為蒙古的崛起相比於金國更加可怕,所以都認為不應該聯蒙抗金,而應該聯金抗蒙,不過南宋方面先停止了歲幣。



此時金國窮兇極惡,根本不考慮南宋國內支援金國的聲音,開始以最後的國力攻打南宋,結果碰了一鼻子灰。導致南宋徹底倒向蒙古,並且聯合蒙古攻打金國。

1232年年底,金哀宗放棄汴京,東遷歸德府,由於蒙古軍隊窮追不捨,金哀宗逃往蔡州。蔡州城被攻陷前一個時辰,金哀宗傳位於金末帝,之後兩人都被處死,金國宣告滅亡。【金末帝也成為了歷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帝王】



從金國興起與滅亡歷程來看,金國之所以南遷,一來是因為定都燕京後,對東北地區的管理逐漸放鬆,導致了東北地區局勢混亂。二來是因為南方距離蒙古較遠,可以短暫的避開蒙古的攻擊。最後就是金國還計劃攻打南宋,企圖依靠“北失南補”的政策延續政權。結果也正是北失南補的政策加速了滅亡。


我是越關


金國倒是想回到東北老家呢,但是實力不允許啊。國史君(國史通論)認為,其中有三個重要的原因:第一、東北雖然是金國的龍興之地,但是在金國後期已經失去了對東北的控制;第二、金國入主中原之後迅速漢化並採用了女真、奚、契丹與漢人雜居的措施,導致女真人雜處中原,東北女真人稀少,他們沒有機會再組織大規模正規軍向北進軍。第三、蒙古攻打西夏時金國作壁上觀,後來又採取了“北失南補”的錯誤戰略,導致金國失去了所有盟友。

蒙古崛起

遼、金、蒙古的歷史有很多相似之處,遼國崛起之後打壓女真人,女真人與北宋聯合,消滅了遼國。金國崛起之後打壓蒙古人,蒙古人與南宋聯合,消滅了金國。金國立國之後曾經非常的強大而囂張,他們消滅了北宋又逼迫南宋稱臣,同時又經常派兵去蒙古草原“打草谷”,即將身高超過車輪的兒童全部處死。另外,他們還把成吉思汗的俺巴孩釘死在木驢上,蒙古與金可謂有不共戴天之仇。

金國遷都

而在蒙古崛起之前,金國就已經開始自己折騰自己了,海陵王完顏亮上臺之後以各種理由最終將首都從上京會寧府遷到了燕京,同時又下令將會寧府完全破壞。金國內部的折騰一直在持續,從金章宗後期開始,金國的實力急轉直下,而正在此時,成吉思汗統一了蒙古草原,隨後發動對金戰爭。此時金國的戰鬥力已經完全無法與往日相比了,戰敗之後,金宣宗又遷都到了北宋的都城汴京以避其銳。他就沒想一想,當年金國長驅直入消滅北宋,不就是因為沒有北方的屏障嗎?

東北丟失

雖然多次戰敗,雖然遷都汴京,但是北方大片土地還是金國的,然而,一直處於被壓迫狀態的契丹人又乘機發動了叛亂,金國派人去鎮壓,結果這批軍隊再次叛亂。最終的局面就是契丹人耶律留哥復建遼國,女真人蒲鮮萬奴自立為東夏國王,金國的龍興之地徹底丟失了。與此同時,山東和河北的漢人組成“紅襖軍”,開始搜山檢海地屠殺猛安謀克們。金國可控制的地區便只有河南與淮北一帶了。

軍力衰退

從另一方面來說,金國算是一個爆發戶,對自己的子民(如契丹人、漢人等)充滿了不信任,所以便採取了各民族雜居,以“猛安謀克”分區域統治的政策(及得中原後,慮中原士民懷貳,始創屯田軍,凡女直、奚、契丹之人,皆自本部徙居中州,與百姓雜處,計戶授田,使自耕種,春秋給衣,若遇出兵,始給錢米。凡屯田之所,自燕南至淮、隴之北皆有之,築壘於村落間),曾經的女真精銳部隊就這麼被拆散了。經年累月之下,作為統治階級的他們學會了風花雪月,不再是戰鬥民族了,凝聚力也急速下降。

北失南補

金章宗後期,金國迫於北方蒙古的軍事壓力而一再南退,但是他們還是不把南宋放在眼裡(畢竟金國不久之前剛剛擊敗了南宋的開禧北伐),所以採取了“北失南補”的策略——北方丟失的土地要從南方找補回來。如此一來,西夏這個盟友丟失之後,最後一個可能成為盟友的南宋也與金國再次反目了。

龍興之地丟失,女真戰鬥力衰減,與所有鄰國的關係惡化,金國當然無法再重振旗鼓,保住河南之地已經不錯了,還有什麼能力向北進軍呢 ?


國史通論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蒙古滅金的時候別說往老家跑了,河南都快不是金國的了。

1115年完顏阿骨打在白山黑水之地建國大金,1125年滅了遼國,1126年滅北宋。後來和南宋時戰時和。


在12世紀末,草原上的蒙古人開始興起,金國時任皇帝為金章宗。金國人為了防止蒙古人勢力過於龐大,不定期派軍隊進入草原對蒙古部落施行減丁政策。但是收效不大,成吉思汗還是統一了草原,蒙古崛起已成定局。

金章宗死後,他兒子完顏永濟繼位,完顏永濟是個無能的貨色。可以說,金國就是在他手裡敗的。

當時蒙古已經統一,由於金國人長期的減丁政策和對蒙古人的控制,蒙古人對金國是恨之入骨。當時西夏和金國是同盟,蒙古人為了更好對付金國便先攻西夏。果然,完顏永濟絲毫不搭理被蒙古人攻打的同盟,導致西夏反水,反投蒙古。

金國原本有兩次聯合抗敵的機會,這是第一次,被完顏永濟浪費了。

後來蒙金大戰爆發,金國人出兵四十萬去尋找蒙古主力決戰,結果在野狐嶺被蒙古軍隊大敗。


此後他的龍興之地遼東有契丹人耶魯留哥叛變,蒙古又三番五次進攻中原地區,先後包圍金中都(今北京),西京大同府。

後來完顏永濟被手下將軍殺死,金宣宗繼位。金宣宗又是一個敗家玩意。

金宣宗時期的金國幹了不少好事,怎麼個好法呢。

當時蒙古人雖然打不過,但是蒙古攻城的能力還不強,金國完全可以通過在邊塞築堅城,和太原,中都,大同等重鎮相互為依託來抵抗蒙古人。

但是金宣宗為了防止都城再被蒙古人包圍,執意把都城遷到汴梁,想以黃河之險抵禦蒙古。但是金國的統治重心一南移,河北,山東,山西頓時就亂套了,很快就被蒙古人佔領。金國的面積大為縮水。


但是真的看不懂金國君臣的腦回路,當時金國被蒙古壓得龜縮一隅。卻絲毫不客氣的認為西夏和南宋不是自己的對手。打算通過對南宋西夏進行戰爭來取得領土,金國人甚至打算攻下四川,然後遷都成都。當時南宋朝廷已經意識到蒙古這個嚴重的問題,為了不讓當年聯金滅遼的慘禍重演,南宋朝廷很早就向金國伸出橄欖枝,提倡聯合抵抗蒙古。但是換來的卻是金國人對兩淮地區的大肆攻伐。

金國人估計活在夢裡,還以為自己的軍隊是當年被稱為“滿萬則無敵”的軍隊。在和南宋,西夏的戰爭中,不僅沒有討得便宜,自己還損兵折將,白白損耗民力財力。

更關鍵的是,金國人自己親手把原本很容易就能形成的宋金西夏三國抗元的局面給拆散了。

1230年窩闊臺三路伐金。當時金國由於連年戰爭,早就虛弱不堪。宋朝見金國已經沒有任何利用價值了,索性和蒙古聯合滅金,以期能在滅金後更多的撈取好處,以便日後抵抗蒙古。

在宋蒙聯手下,金國滅亡。

金國的老家東北地區,在金國還沒有被滅的時候就已經被耶律就和和蒲鮮萬奴給分佔了,且當時金國已經龜縮關中,河南一隅,和東北的聯繫早就斷啊。不可能返回東北。


守仁讀仁


從歷史上看,每一個大統一的王朝滅亡之後,都會出現天下混亂的局面,秦、漢、明、清莫不如此。唐朝也不例外,唐朝存在的時候,在強大的文治武功面前,各個少數民族沒有一個起來造反的。唐朝一旦衰微,群雄四起。唐朝末年,節度使的權利過大導致地方政府尾大不掉,最終,唐朝分漰離析。

在唐朝先進的文化和科技知識的澆灌之下成長起來的少數民族政權,他們的實力幾乎是和中原王朝不相上下的。這也就是為什麼北宋、南宋和遼、金、西夏大的如此艱難的原因。一個孃胎裡出來的,水平都差不多,打起仗來自然就很困難。

在趙匡胤從後周手裡結果政權建立北宋的時候,北方的契丹族迅速崛起。趙匡胤實行“先南後北”的國策,結果,南方統一完成以後,突然發現北方的遼國已經很強大了。

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國。947年,遼太宗耶律德光進攻中原,在開封稱帝,改國號為大遼。此時的遼國佔據了東到日本海,西到阿爾泰山的遼闊土地,和以前蘇聯的國土面積有一比。

遼國遷都以後,也許習慣了中原富庶的美好生活,對東北的管理日漸鬆懈,東北的女真族迅速崛起。1114年春天,金太祖完顏阿骨打起兵反遼,在會寧(今哈爾濱)建都。1125年,遼天祚帝被俘,遼國滅亡。

滅亡遼國以後,金國又開始進攻北宋,1127年“靖康之恥”後,北宋滅亡,康王趙構“泥馬過河”在臨安稱帝,建立南宋。1153年海陵王完顏亮遷都燕京(北京),金國國力達到頂峰。這時候的政權有金、南宋、西夏、還有人口逐步增多的蒙古。

也許受夠了東北寒冷的氣候,遼國把上京——會寧的編制、人員、設施全部廢棄,造成了上京衰落,對東北的控制力大大下降。

金國軍隊殘忍,對國內的統治也非常殘暴。當他看到蒙古人口迅速增多,發現這是一個威脅,於是就提出了“打穀草”的策略,就是每隔三年對蒙古族殺一次,只要和馬腿一樣高的兒童全部殺死,這就造成了蒙古和金人之間的世仇,鐵木真的祖先俺巴孩就是在這場“打穀草中”被殺死。



最終結果就是,1206年,鐵木真統一蒙古各部,起兵反抗金國統治。在1229年,野狐嶺大戰,蒙古10萬軍隊打敗金國40萬軍隊,攻破金國首都燕京大門,乞和後,蒙古軍隊撤走,金宣宗繼位後,害怕蒙古繼續攻打燕京,把首都簽到了河南開封。這樣就把北京——燕山一代拱手讓給了蒙古,自己把回老家的路堵死了。所以說,遷都開封是極大的錯誤。

金國遷都燕京之後,對東北的控制力逐漸減弱,結果契丹人耶律留哥造反了,金國派大將莆田萬奴過去鎮壓結果戰敗了,一併跟著造反了,這樣一來,東北老家已經完全不是自己的了。



在成吉思汗滅掉西夏之後,也許和西夏王妃玩得太痛快了,回去不多久就感到身體不適,不久病逝。窩闊臺繼位後,發動了滅金之戰。

當時的主要政權有金、蒙古、和南宋。面對蒙古的崛起,南宋曾經一度認為蒙古的危害比金國更厲害,應該聯合金國抗擊蒙古,然而,在蒙古大舉進攻金國的時侯,金國無視了南宋的這種微妙的變化,實行“北失南補”的策略,他認為南宋是軟柿子,捏習慣了,這時候金國不是聯合南宋抗擊蒙古,而是繼續猛攻南宋,最終導致南宋徹底導向蒙古。



在南宋名將孟珙和蒙古軍隊的聯合打擊下,金國迅速敗亡,當時金國實際控制的地區只有河南、河北、山東這一塊。所以說金哀宗只能往河南跑。

值得一提的是孟珙是岳家軍的後代,在岳飛遇害一百多年後,岳家軍的後人替他完成了“直搗黃龍”的夙願,讓人唏噓不已!


品讀春秋001


自從完顏阿骨打率領女真部落起兵反遼,金國滅掉遼朝之後,隨後又南下進攻北宋,俘虜了徽欽二帝,製造了令中原王朝難以忍受的靖康之恥。此時的中國北方出現了一個富庶而又強大的金朝政權。

隨後與南宋形成了南北對峙的局面,再加上西北地區的西夏王朝,可以說是一個新的三國鼎立局面。

如此強盛的國家,在短短數十年時間,就因為政府腐敗,以及長期對百姓推行殘酷的壓迫政策,民怨載道,最終被蒙古取而代之。

當蒙古滅金時,金國卻往河南跑,為何不回自己的老家東北以圖發展呢?這是因為此時的金國已無路可逃,只能逃向河南。

1.金國對自己東北老家已失去控制

自從金國消滅了遼國和北宋,土地和軍事得到極大的擴張,人口猛增。

然而不到30年間,金國統治者上上下下腐化墮落,只知道享受了,喪失了遊牧民族本身的血性。

我們知道,金國祖宗起源於東北地區及遠東地區,這裡是地球上的極寒之地,歷來只有放牧民族在此生活 ,生活條件十分惡劣。

享受著漢文化帶來的舒適生活,大量女真人向內地遷移,金國都城先是從上京黑龍江遷到中都北京城,老家東北人數急劇減少,東北大部分地區處於真空地帶。

蒙古攻破金國後,金主子不顧大臣反對,又強行遷都到南京開封城。經濟中心地不斷南移,其結果就是不僅失去了河北,而且失去了東北老家的根本之地。

2.後院失火,東北已被別人佔領

金朝長期對百姓實施嚴酷的政策,對那些投降的原大遼子民,實施兩戶女真夾一戶契丹的政策,這讓契丹降將心中頗為不滿。

因為都城南遷,金國對東北地區的控制能力丟失,東北地區的契丹人不斷起義反金。1212年,原本隸屬金朝的契丹人千戶耶律留哥,在吉林隆安扯旗造反,當時聚集了十萬之眾,在金朝東北老家大打出手。

這支隊伍有蒙古人的支持,迅速發展壯大,一度在東北重建了“遼國”。可惜,由於內部混亂,終被蒙古人收入囊中。

可笑的是,金朝派去鎮壓契丹起義的金遼宣撫慰史蒲鮮萬奴,被耶律留哥打敗後自立為王,建立東真國,後來也被蒙古佔領。

可以說,金朝大後方基本淪於蒙古之手,徹底切斷了金人北歸之路。他回不去了。

3.蒙古兵壓境,他沒有退路

隨著金國的頹廢,蒙古人在蒙古草原不斷擴張,金國統治感到無力控制蒙古草原了。金國統治者想出一招十分殘忍手段,每三年進行一次清剿,以控制蒙古人口。

自然引起蒙古人的反抗,終於在成吉思汗的帶領下,在1211年,親率10萬大軍,發起野狐嶺之戰,以少勝多,攻破中都,從此開啟對金長達二十三年的反擊。

金朝士兵享樂日久,早年的血性勇猛已失,軍隊凝聚力差,面對蒙古的強大攻勢,只有被動防禦,處處捱打。

金都遷往南京,成吉思汗佔領中都,一把火讓繁華的都城變成了廢墟,隨後攻掠河北、山東等地,黃河以北大部分之地被蒙古軍佔領。

當金國滅亡時,蒙古國由北向南,控制了整個西北地區,金人已經無法向北方撤離了。

4.南宋聯蒙及各地起義,金出逃河南別無選擇

自建國之日起,金國就想吞併南宋,可是在長期戰爭中,消耗太大,無力組織對南宋的大規模的進攻,雙方握手言和。

而且,南宋為了保全,對金俯首稱臣,每年向金國上交銀兩,南宋和金國形成上下級關係。

面對蒙古軍的進攻,金國唯一可取的辦法就是聯盟南宋抗擊蒙古,南宋為了自保肯定會答應,畢竟唇亡齒寒的道理南宋還是懂的,但是金國習慣看不起南宋,認為南宋永遠都是他的手下。

金國與蒙古交戰二十三年,中間也出現過膠著狀態。

金國收復了大片土地。犯抽的金國,此時不僅不與南宋聯盟,反而抽出兵力攻打南宋,企圖佔領南宋土地來求生存。

面對如此低能應變能力的金朝,只能哀乎。這給了蒙古聯盟南宋的機會,奮起反抗的南宋終於不得不與蒙古聯手,金國處於兩面夾擊的地步。

更是在南京糧盡援絕時,南宋斷然拒絕金國借糧請求。

同時,山東、河北等地常年發生水患,民不聊生,終因不堪忍受金朝嚴酷統治,人民紛紛起義,硝煙四起。

此時的金朝可以說到了四面楚歌的地步,只有控制著的河南、淮北地區。面對蒙古軍的猛烈攻擊,金人只能逃向河南、淮北,除此之外,無路可走,最後金滅於河南蔡州(今河南汝南)。

所以說,金在最後的滅亡時,不是不想回到東北老家,而是歷代的遷都,讓金國的統治中心不斷南移,失去對東北地區的控制,並且蒙古大軍從北向南迫境,切斷了金國北去的歸路,金人無法回到他的東北老家;

再加上四面楚歌,南有南宋的抵制,他只能逃向還在控制區的河南,別無他路,實屬無奈之舉。昏庸腐敗,滅亡成為必然。

有書君語 :有書送書季開始啦~每週會免費贈送1000本實體書給大家作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讀之書《無聲告白》。私信回覆:福利,即可免費包郵領取書藉,本次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估計完顏阿古打起義滅遼的時候從來沒想到有朝一日,自己的後代會被蒙古打的七零八落。歷史何其相似,女真當初受遼壓迫,聯合北宋十年滅遼建金,兩年後又對北宋發起了靖康之難。三十年後,蒙古聯合南宋消滅了金。金國為什麼往河南跑而不回東北大本營呢?


女真在被遼壓迫的時候,也是極具血性的遊牧民族,被稱讚“人一滿萬,天下無敵”,分佈東北地區以及俄羅斯的遠東地區,但是兩次遷都入主中原以後,施行女真、契丹、漢等混居雜處,失去了遊牧民族的馬背精神,逐漸腐化。到金章宗時,朝政荒廢,又有黃河氾濫等天災。



這時的一直被金壓迫的蒙古,成吉思汗卻正在統一各部,並且滅了西夏。長期遭受金“減丁”(蒙古高於車輪的男子被殺掉)壓迫與金有不共戴天之仇的蒙古把矛頭對準了金,金雖節節敗退,但領土還是很大的,可是外患有遇上東北契丹千戶耶律留哥、女真蒲鮮萬奴的叛亂,山東河北到處是民變的紅襖軍,沒有北部屏障的金天時地利人和皆失。逃!往哪逃?東北不敢,華北叛亂,南邊南宋也是塊不好啃的硬骨頭,只能去河南了!


要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金當初縱橫天下,不可一世的時候,欺小凌弱,兩宋就不說了,成吉思汗的俺巴孩都被釘死在木驢上!真真一個盟友也不要光幹些樹敵的事,沒有一顆寬容大度的大國情懷,對自己的子民都不信任,民族雜居腐化了精銳騎兵,結果被盤也只是個時間問題。


墨梅逸清寒


公元1114年一直被遼國統治的女真族無法忍受契丹族的壓迫,在首領完顏阿骨打的帶領下率領女真諸部起兵造反,接連擊敗遼軍,並在第二年在上京會寧府(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建立大金政權,並且在1125年滅亡了遼國,在1127年又滅亡了北宋。

公元1211年,成吉思汗六年,親率大軍伐金,開始了為時24年的蒙金戰爭。首戰烏沙堡(今河北張北西北)獲捷;再戰野狐嶺(今河北萬全西北)、會河堡(今懷安東南),殲滅金軍大量精銳;又戰懷來(今屬河北)、縉山(今北京延慶),大敗金軍十餘萬;重創金軍於東京(今遼寧遼陽)、西京(今山西大同)、居庸關等地。後不斷改變戰法,分兵三路攻掠中原腹地及遼西地區。 公元1214年,成吉思汗九年三月,蒙古集兵於大都(今北京)城下。金國一時無法抵禦,遂遣使求和,奉獻岐國公主、金帛和馬匹無數,成吉思汗大軍同意了金國的乞和,引兵退出了居庸關。金宣宗完顏珣顯然是嚇破了膽,不顧左相徒單鎰反對執意將首都由中都遷往汴京,成吉思汗非常生氣,六月以金朝遷都南京(今河南開封)而“違約”為藉口,發兵攻打金國。

終於在公元1234年,在蒙古大軍的重重包圍之下的蔡州城中,金宣宗的兒子金哀宗完顏傳位於東面元帥完顏承麟,自己則自縊於幽蘭軒,時年三十七歲。至此,立國一百二十年的金朝宣告滅亡。而他的死也為我們留下了一個疑問,在蒙古大軍咄咄逼人的攻勢下,起兵於白山黑水之間的女真人,為什麼不像西遼一樣去回東北去建立割據政權,而是在蒙古與南宋之間狹長地帶苟延殘喘呢?

這就要追尋到金剛剛滅亡北宋之後,將戰略目標轉移為攻打南宋,1129年,完顏兀朮僅率領兩萬金兵,搜山檢海”捉趙構,過長江後勢如破竹,直至臨安城。素不習水戰的金軍甚至追上大海。但終因不熟悉海戰被迫而還,在退軍回去的路上遭到了南宋名將韓世忠、岳飛的頑強阻擊,被困黃天蕩48日才得脫身。金兀朮回到金上京後仍心有餘悸,說:“南人使船,好像我們北人使馬,怎麼了的!”自此金國雖有心攻伐,但因自身實力及國力一直未能如願。但這樣的願望一直在金國的統治階級蠢蠢欲動。終於在1161年金海陵王時,金國再一次南征,雖然以失敗為結果,但是為了南征及更好的統治中原地區,1153年海陵王把都城從上京會寧,遷到中都燕京,第一次離開了東北地區。

隨後就是在我們上文中提到的,在1214年金宣宗把都城從燕京遷到了南京汴梁,原本是為了躲避蒙古軍的鋒芒,並且這時的金宣宗腦子大概短路了,竟然荒唐的認為金還是強於南宋的,試圖通過南遷進行南征企圖通過消滅南宋來給自己獲取生存空間,但是計劃失敗,南宋一時難以攻克,反而使金國腹背受敵,另外因為都城的南遷,金國對東北地區的控制被徹底切斷,東北地區的契丹遺族不斷起義反金,而派去鎮壓契丹族起義的金遼東宣撫慰史蒲鮮萬奴,在兵敗之後反叛自立,徹底切斷了金人北歸的路,給了金國沉重打擊。

所以說金在最後的時期不是不想回到東北起源地,而是歷代的遷都,和對南滅南宋的設想,讓金國的統治中心不斷南移,並且蒙古大軍從戰略上切斷了金國北去的路,而金東北地區的反叛又讓金徹底沒了希望。


倫語說歷史


第一,從經濟角度講,當時遼東屬於蠻荒之地,自古以來東北地區的少數民族從東胡、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契丹直至女真,都無法依靠東北地區自給自足,需要到漢地進行掠奪或者貿易來維繫自身生存,真正得到開發還要等到清末闖關東時期。從經濟基礎來說,東北地區完全無法支撐金王朝的軍費官僚的日常開支。

第二,從政治角度講,當時東北地區並不太平,內有蒲鮮萬奴叛金自立,建國東夏。外有耶律留哥帶領契丹餘部起義,自稱遼王。金國留在東北的上京,東京在內的全部地盤已全部被蒲鮮萬奴和耶律留哥瓜分。

第三,從文化角度講,東北地區雖然女真人的老家,但金國滅宋進入漢地後,迅速漢化,女真貴族都以科舉考試為榮,以世襲猛安謀克為恥。金國中期的金章宗被確立為皇太孫時以女真語答謝金世宗,世宗竟大為感動,且皇宮內宮人侍衛也多說漢語,金章宗本人也寫的一手瘦金體。金國早在金廢帝完顏亮時期帝王的衣冠文物也與漢家天子無疑。

第四,從地形角度講,蒙古人弓馬嫻熟,陸戰天下無敵,金國於全盛時期的野狐嶺之戰,集40萬大軍,依託長城天險尚且敗於成吉思汗。現在在東北地區還想戰勝蒙古,無疑痴人說夢。因此蒲鮮萬奴的東夏國於金宣宗貞佑四年1216年10月間就向蒙古遞出降表,以其子帖哥為人質入侍御營。而反觀河南則不同,開封北靠黃河天險(當時蒙古還沒有海軍,黃河對蒙古來說只能望河興嘆),西有潼關險關,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因此,成吉思汗終其一生都未攻入河南滅亡金國,最後還是借到宋境,從金宋邊境繞道才攻入金國河南地界。

綜上所述,金國當時遷都河南遠勝於東北地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