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放鬆就打破了規矩,之前的努力白費了嗎?

她打破規矩吃了冰淇淋、薯條、漢堡、炸雞,第二天她又叫著要吃冰淇淋。給孩子做規矩有多難?

咬牙切齒定規矩

比如不讓孩子喝可樂,可爸爸的揹包裡、樓下的超市裡、鄰居的家裡可樂隨處可見,那麼禁止孩子喝可樂,就相當於只讓女人看著燙了頭髮、塗了口紅、做了指甲,穿著性感熱褲的20幾歲女生在老公面前晃盪,而自己卻什麼都不能做一樣。

所以,堵不如疏,處在某個環境裡,有些東西就得妥協。

除了夏天,其它季節我是禁止小七吃冰棍、冰淇淋的。但架不住她有個東北老爹啊,人東北人大雪天啃冰棍是著名一景啊,我這個南方人只能乾瞪眼。所以我們家孩子能不能吃冰棍這事,不是我說了算,而是他爸說了算。

逛商場的時候爺倆抱著羽絨服坐在馬迭爾專櫃前一人一根一口一口舔得特歡,留我抱著大包小包在一旁咬碎大鋼牙;或者買盒八喜冰淇淋抱回家,抓緊時間在暖氣烤化之前大口大口挖出來。

不過爸爸心裡也有數,除了夏天,一般是一週到幾周才吃一次。

但生活,總會給我們很多意外之“喜”。

一次放鬆就打破了規矩,之前的努力白費了嗎?

糟糕,決堤了!

週五晚上我帶小七吃了她心心念唸的披薩自助,在那裡她吃了三塊披薩、半碟薯條、N串烤串、取了兩次冰淇淋,最後人家頑強地頂著圓滾滾的肚子去打了半杯可樂。

週末我不想做飯,懶上天的爸爸一看時機到了,和小妞咬著耳朵悄摸摸商量了一會兒,一刻鐘後外賣小哥送來了個KFC的全家桶。小妞吃著漢堡啃著炸雞喝著可樂,哎呀媽呀快樂似神仙。

“神仙”週一放學回家,路上就一直喊:“我要吃冰淇淋!”喊得那叫一個理直氣壯!竟然完全沒有之前的猶猶豫豫,遮遮掩掩。

我下意識對她說:NO!

第一,我不是你爸,在這個季節,我是絕對不可能給你買冰淇淋的。

第二,上週五剛吃過。太頻繁,不可能。

誰知小妞居然直接定在那不走了!“我就要吃冰淇淋,哼!”

一次放鬆就打破了規矩,之前的努力白費了嗎?

那架勢,好像她在跟我要個包子當晚飯一樣正義凜然,我不給她就屬於虐童,不給孩子吃飯。

怎麼和平時不一樣了?我也停了下來,覺得現在的狀況可不是執行規矩那麼簡單,堅持平時的方法肯定不對症。

明白了!

“之前‘少吃不健康的食品’是我們的規矩,但最近幾天爸爸媽媽卻打破規矩讓你隨心所欲地吃,所以你覺得這條規矩已經變成‘不健康食品可以經常吃’了對嗎?”

小妞停止了敵視的哼哼,點了點頭。

對不起,是我們的做法讓你對規矩產生了誤解。”

“現在媽媽給你解釋一遍:因為我們很久沒吃披薩了,而你一直唸叨著要吃,所以週五媽媽滿足了你一個小小的心願。但近期我就不打算再讓你吃不健康食品了。”

“誰知道週末媽媽身體不舒服沒做飯,而你爸雖然點了全家桶,但週五他沒和我們一起吃披薩,所以對他來說,也是偶爾吃一次不健康食品。”

“爸爸媽媽偶爾破壞一次規則,是有原因的,並不代表從此規則就改變了。”

小七靜靜地聽完了我的解釋,吸了口氣。

“媽媽,晚上你陪我玩貓貓牌好嗎?”

“沒問題!”

我知道,我補救了一次因為意外產生的誤解,而小妞也確實是個講道理的孩子。

一次放鬆就打破了規矩,之前的努力白費了嗎?

為什麼那麼難?

因為它的制定和執行兩部分每一關都得理智+靈活。

天下沒有現成的規則。

比如“不能多吃不健康食品”這條普遍給孩子制定的規則,東北人民可不覺得冬天吃冰棍有啥不好,而有位朋友卻經常給孩子吃火腿腸——因為從小母親不在身邊,母親回來後帶她去買零食,她每次都選火腿腸。對於她來說,火腿腸承載著母愛。

夫妻雙方的成長經歷不同,每個人對每件事的定義也不同。所以如果一個孩子的爸爸從小就愛吃巧克力,因為他爺爺就愛吃,那麼對於這個孩子,媽媽就不要在巧克力這個零食上費力阻止了——因為你無法改變孩子的父親,所以孩子肯定會跟著爸爸做。與其在這個項目上兩人爭得你死我活,不如每次在孩子吃完巧克力後監督他漱口。

一次放鬆就打破了規矩,之前的努力白費了嗎?

而規矩的執行,就像跨欄運動一樣,過了一關又一關,倒一個欄,做規矩的結果就大打折扣。

生活中總有倒個欄的小意外,這時就不用糾結規矩了。如果週末我一邊甩著大鼻涕一邊阻止七爸買全家桶,那麼七爸很可能說:“算了,還是你來管孩子吧”。這不硬生生把隊友變成了敵人嗎?

這時如果還有餘力,可以當下就給孩子解釋:“這次破壞規矩是個例外,下次可不能這樣了。”

不過這種時候往往我們都自身難保,所以記不住也是正常的。接下來孩子很可能光明正大地單方面篡改了規則,那麼我們就要在孩子理直氣壯喊出“我就要這個,哼!”時,平靜、理智地告訴孩子“前幾天沒有堅持規則是有特殊原因,現在恢復正常了,規則也要繼續執行。”

一次放鬆就打破了規矩,之前的努力白費了嗎?

唉,現在想想,什麼叫做給孩子做規則,這完全就是在給我們自己玩智力遊戲嘛,夠理智、懂靈活,才能不斷得分升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