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鮮魚糊湯粉,燉出武漢最江湖的滋味


一碗鮮魚糊湯粉,燉出武漢最江湖的滋味


文 | 魏水華


魚湯是個好東西:寧波菜“大湯黃魚”,用雪菜滾大黃魚,滾出白湯,鹹鮮味美;杭州菜“木郎豆腐”,用嫩白豆腐和鱅魚頭文火慢燉,一直燉到魚頭碎散豆腐入味;揚州菜蘿蔔絲汆魚湯,蘿蔔香軟,魚湯濃儼,又是一番滋味;鄭州菜黃河鯉魚焙面,酸甜的鯉魚湯汁浸透了筋道的手工麵條,飽腹、開胃,足夠讓人滿足。

一碗鮮魚糊湯粉,燉出武漢最江湖的滋味


雖然各地都有美味的魚湯,但要說其中具煙火氣息者,我認為是武漢的鮮魚糊湯粉。

知道這道小吃是在十幾年前,當初風靡一時的水木清華BBS出現過一個流傳甚廣的校園愛情故事:大三的學長帶著純純的學妹吃了一碗鮮魚糊湯粉,倆人就此變成男女朋友。後來一起畢業、一起去上海打拼、一起接受職場的歷練和上升,直到分手。小說的結尾很煽情,女主說:“上海沒有糊湯粉,武漢有,我們大三那年的武漢有。”

那時候我沒有吃過糊湯粉,讀了故事以後很奇怪,在武漢這種有著蔡林記和周黑鴨的圍追堵截的城市裡,終日無所事事而又嘴刁的大學生們,為何偏偏對糊湯粉情有獨鍾。


一碗鮮魚糊湯粉,燉出武漢最江湖的滋味


後來去武漢出公差,點名了要嘗糊湯粉。做東的地主很熱情,忙了半天,幫我從月湖附近的酒店裡打包來一份精緻的糊湯粉來:湯色雪白,是用鱔魚熬的,飄著小段的鱔片;湯裡似乎加了皮凍骨膠之類的東西,勺子攪動稠稠的;米粉煮的不生不散,浸在湯裡,非常鮮爽的樣子;湯麵上還飄著香菜,賞心悅目。我嚐了一口,向主人豎起大拇指:“好吃。”心裡卻在暗自打鼓:這麼精緻的吃食,還是路邊攤頭的味道麼?

一碗鮮魚糊湯粉,燉出武漢最江湖的滋味


直到後來在戶部巷吃到那種大鍋的糊湯粉,我才恍然大悟:哦,原來如此:

魚湯也很白,但有點特殊的魚腥味,是被白胡椒刻意掩蓋的;湯頭原本不夠濃,所以加勾了芡汁;沒有香菜,但加了辣蘿蔔,紅油浮在白湯湯麵上,也分外好看;米粉很細,看似不夠管飽,但身材壯碩的老闆娘給了我一根炸得金黃的油條,掰開來丟在湯裡。柔軟的米粉和香脆的油條塊形成一種粗暴而又絕妙的立體口感,實在是很奇妙的體驗。


一碗鮮魚糊湯粉,燉出武漢最江湖的滋味


武漢人告訴我,糊湯粉的主料用的是喂貓吃的,很腥的小鯽魚,當地人稱為“貓魚”,通常人是不吃的。但是小吃攤卻蒐集來,燉熬隔夜到酥爛無形,然後用調料和醬菜掩蓋腥味,再加米粉油條炮製而成。


一碗鮮魚糊湯粉,燉出武漢最江湖的滋味



武漢是港口城市,碼頭上的工人們能有這樣一碗填飽肚子的湯粉就很滿足,而這種看似粗放,實則滋味綿長的小吃,代表的正是武漢一地的碼頭文化。

其實,油條泡湯吃,並不只是武漢人的獨家發明,在我家鄉江浙一帶,就有油條泡紫菜湯的風俗。雖然它沒有被列入“有關部門”彙編的傳統名菜名目,但一定是很多人“小時候”的味道。油條要用炸過夜的老油條,否則不夠韌,切成小段,加入鹽巴、紫菜碎、蝦皮和榨菜丁,開水一衝,一碗好湯。比之武漢糊湯粉,欠了濃郁,但勝在清新,這又是另一種靠近大海的文化了。


一碗鮮魚糊湯粉,燉出武漢最江湖的滋味


周星馳在《情聖》裡說:”江湖險惡,我從來不會輕易留下我的姓名。“這話仔細推敲後來,可以類比那碗用鱔魚熬煮的精緻的、不加油條的湯粉,做得再好,終歸差點意思;唯有寂寂無名的街邊店裡,才能做的出充滿江湖氣息的美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