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20年代,英國在山東的租借地威海衛是如何回到中國懷抱的?

BeYourGuy


英國有個城市叫愛德華市,在英國地圖上卻找不到,因為愛德華市在咱們國家,當然是曾經在,這就是山東威海。

清廷無能,被列強瓜分。英國雖已佔香港島,但在北方還沒有立足點。只不過要佔地盤是需要藉口的,英國正愁沒借口,俄國就送給他們一個。俄國看中了不凍港旅順,1898年3月,俄國強霸旅順。

英國早就盯上旅順,“可惜”俄國先走一步棋。英國反對俄國佔旅順,說你們只會在旅順搞破壞,不如讓英國進行管理。俄國瞪英國一眼:出門右轉,哪涼快哪玩去!佔不了俄國的便宜,那就接著佔清朝的便宜。英國人指著渤海灣地圖說:佔不了北邊的旅順,那就佔南邊的威海衛。

英國打著“俄國威脅論”的旗號,嚇唬清朝說:俄國要獨佔渤海灣,你們就完了。為了阻止俄國欺負你們,你們不如把威海給我們。有英國在威海衛,俄國就不敢放肆了。不過,威海衛當時由剛獲得甲午戰爭勝利的日本控制。英國有的是交易本錢,和日本做互換交易。英國搞定日本,沒想到在清朝這裡卡了殼,清朝不同意英國控制威海衛。清朝的藉口是威海在日本手上,我們要不來。英國很有底氣的說:我們有辦法讓日本捲鋪蓋離開威海,如果日本敢不按時離開,英國會強佔威海。同時,英國和德國做交易,英國支持德國控制膠州灣,德國則支持英國佔有威海衛。

清朝還是不太情願,英國急了,說1898年4月2日是英國能容忍的最後日期,過了這一天,我們會以武力解決。

清朝很多大員都支持把威海給英國,比給日本更符合清朝的利益。清朝同意把威海給英國,但條件是給了威海,以後英國就不能再要清朝的任何一塊地盤。

英國當然不會答應:少扯閒篇,趕緊簽約。

1898年7月1日,趾高氣揚的英國駐清朝公使竇納樂坐在談判桌前。對面坐的是誰呢?慶親王奕劻,出了名的撈錢能手。兩國簽訂了《清英訂租威海衛專條》,英國正式獲得了威海衛周邊700平方公里地盤以及沿海10公里內的“租賃權”。租期倒不是很長,25年,1923年到期。

威海是“租”來的,所以英國對威海還算是比較“客氣”,兩條:一、威海衛十幾萬清朝人的民政管理,還屬於清朝;二、清朝破銅爛鐵式的艦船可以停靠威海進行補給。

站在英國的角度講,英國在清朝南有香港,北有威海,進可攻退可守。英國“租”到威海後,由海軍部管理威海,最後劃到了殖民地部的名下。一南一北兩塊“殖民地”,威海的地位反而要高於香港,畢竟威海距離北京太近。管香港的官員稱為港督,而管威海的官員,則是英吉利國欽命威海衛辦事大臣。清末帝溥儀有個著名的英文老師莊士敦,他就是英國最後一任欽命威海衛辦事大臣。

英國在清朝有兩個東方之珠,威海在英國的知名度,絲毫不遜於香港。威海是個典型的東方名字,英國不喜歡,就用英國國王愛德華的名字,改成了愛德華市(島)。

到了1904年,英國遇到一個麻煩。俄國在1904年日俄戰爭中輸了,日本佔領旅順。英國之前宣稱的“租”威海是為了對抗俄國的藉口,站不住腳了。兩年後,清朝希望英國歸還威海衛,畢竟威海是進入渤海灣的要塞。英國耍起無賴,說旅順又沒回歸清朝,日本對清朝的威脅比俄國更大。所以,為了對抗日本,我們有必要繼續在威海衛“保護”清朝利益。

說的天花墮落,牛皮亂飛,就是賴著不走。

江湖講的是誰拳頭硬誰就有公理,清朝打不過英國,只好忍氣吞聲。

十幾年後,已是民國時期的1919年。民國在名義上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北洋決定收回各國以各種名義強佔的地盤。很多國家都不想還,但面子上還是好說話的,最多是咱們再商量。只有英國,認定了民國比清朝更好欺負,強硬表示一寸都不還。北洋怒了,威海衛事關京津安全,不惜代價也要收回來。

由於各種原因,北洋沒能收回威海。到了1928年,臺上又換了一撥人。這撥人和英美是比較好說話的,美國也同意為民國說話。看在美國的面子上,英國就不好說什麼了。還有就是威海人反感英國的無恥統治,經常抗議。英國在威海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呆不下去了。被亂棍打跑,不如體面離開。

1930年4月18日,英國和民國簽訂了《中英交收威海衛條約》後。半年後的10月1日,在威海的英國人,捲起鋪蓋,鍋碗瓢盆,帶人帶狗一溜煙回去了。

更多歷史地理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地圖帝


國際方面,英國著力準備一戰,無暇顧忌,一戰後,英國很長一段時間才回復過來,國力也大不如前。十月革命的號角吹響了共產主義,使得英國將重點轉回國內防止共產主義滲透。日本的崛起,一定程度上擠壓了英國在華的利益。

國內方面,大革命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一定程度震懾帝國主義囂張氣焰。清政府被推翻,五四運動後,愛國主義空前高漲。


獅城小不點


上世紀20年代,愛國詩人聞一多目睹祖國滿目瘡痍,懷著悲憤的心情創作了一個詩組作品—七子之歌,我們最為了解的當屬1999年澳門迴歸時唱響大江南北的《七子之歌·澳門》,除了澳門之外其他六子分別是香港、臺灣、九龍、威海衛、廣州灣和旅大,威海衛就是其中之一。

威海衛設立於明朝洪武年間,與天津衛,金山衛,鎮海衛並稱為明朝四大衛,最初是用於抵禦倭寇犯境,清朝後期因威海衛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而成為了北洋水師的海軍基地,中日甲午戰爭時曾爆發過慘烈的“威海衛保衛戰”最終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日軍強佔了威海衛。

雖然日本在甲午戰爭獲勝,但是和傳統的老牌帝國主義國家還有很大差距,當時在遠東地區英、俄是主要競爭對手,俄國早有佔據遠東地區不凍港的需求,1898年3月3日沙俄正式向清朝提交租借旅順、大連的要求,迫於沙俄淫威,僅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簽訂了《中俄會訂條約》,出租旅順、大連及附近水域給俄國,為期25年。

英國政府始終關注此事,中俄簽約第二天英國政府即照會清政府提出租界威海衛的事宜,隨後英國又同日本和德國達成了一致,1898年7月1日簽訂《訂租威海衛專條》日軍撤出威海衛,英國獲得了25年的租期。

1905年日俄戰爭結束後,根據《朴茨茅斯條約》旅順、大連被轉交日本,當時清政府就提出既然俄國勢力退出遠東地區,那麼英國租借威海衛已經失去了戰略意義,理應歸還中國,但是為了對抗德國在膠州灣的勢力,威海衛迴歸一事一直懸而未決。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在巴黎和會上中國政府再次提出收回威海衛的要求,但是英國態度強硬問題再度被擱置,1924年隨著租借期的臨近中英雙方終於達成了《中英交收威海衛專約草案》,但突然爆發的”北京政變“讓英國政府接口中國政局不穩而拒絕簽字,威海衛迴歸一事再度擱淺。

北伐戰爭勝利後,南京國民政府完成了對中國的形式上的統一,與此同時由於租期已超,而且英國經濟陷入衰退,國際地位也大不如前,歸還威海衛只是時間問題,1930年初中英雙發達成《中英威海衛交收專約》,約定當年10月1日威海衛交還中國政府,但同時中國政府也做出了讓步允許英國繼續租借劉公島十年。

1930年10月1日威海衛迴歸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