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時光倒回到1950年。
那年夏天,一個22歲的小夥子,懷著激動的心情,匆匆忙忙地從天津,趕到了北京。
當他滿頭大汗地站在西城區石老孃衚衕4號院的大門前時,這個身材高大、器宇不凡的大小夥子,差點高興得掉下淚來。
因為,他等這一天,實在等得太久了。
而現在,他終於成為了剛剛成立的中央電影局表演藝術研究所中的一員了。
這是多麼令人高興,和值得慶賀的事情啊。
這個小夥子是誰呢?他就是印質明。
印質明從一開始的時候,並沒想過當演員。
他生在一個大富之家,人生的軌跡,似乎在出生那一刻起,就已經被設定好,那就是——長大後,能夠順利接管家裡的產業。
可偏偏,他接觸到了藝術。而且從此欲罷不能。
那是在他讀中學的時候。那時的中學都有話劇社。印質明所在的耀華高中,也不例外。
又恰好,他當時的一位老師,十分酷愛戲劇,經常在課堂上大談莎士比亞、莫里哀和斯坦尼。
這不僅讓印質明大開眼界,同時,也在他的心中,種下了一顆小小的種子。
在這位老師的帶領下,印質明經常參加學校話劇社的演出。
而他心中的那顆種子,在一年之後,也就悄悄地開始發芽了。
那時,印質明已經考入天津工商學院,並很快成為了學校話劇社的主力演員。
就在這時,他得到了一個消息,新中國成立之後的第一家專門培養演員的學校,開始招生了。
印質明心想:我為什麼不能去試試呢?
而且,這個想法一旦產生,就像水裡的皮球一樣,怎麼按也按不下去了。
於是,他向學校提出了轉學的申請。可是學校怎麼會放棄這麼好的一顆苗子呢?所以當然是不同意。
到後來,印質明就天天去找校領導磨,但無濟於事,得到的答覆,都是“不行”。這讓印質明很是沮喪。
可是印質明又是個倔脾氣,不達目的不罷休的。這時,他又想到一個辦法。
原來,他當時正在半工半讀,每天白天在大學讀書,到了晚上就會去一所夜校當老師。
這一來二去,就認識了許多工人兄弟。而這些工人兄弟最是豪爽的,一聽他們的小老師有了難事,自然都會出手相幫。於是,大家就聯名給印質明寫了介紹信。
當時“工人階級當家作主”,這介紹信就比啥都好使。
就這樣,印質明順利通過了各項專業考試,終於走進了中央電影局表演藝術研究所的大門,成為了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批表演系大學生。
那一刻,印質明險些喜極而泣。因為這一切,來得實在太不容易了。
印質明所在的班級,後來出了很多大明星。印質明也是其中之一。
那時,全國都在進行大發展,電影界也不例外。許多新電影陸續開拍,這就需要大量的年輕演員加入其中。
印質明他們,真是趕上了好時候。
趕上好時候的印質明,和他的同學們,格外珍惜每一次機會。
1955年,他畢業沒多久,就接到在《神秘的旅伴》中出演男主角馮廷貴的任務。
一出道,就演大男主,這個起點不可謂不高啊。
印質明十分努力——實際上,那個時代的演員,都非常努力。他通過大量的案頭工作以及對人物的剖析,十分成功地塑造了馮廷貴這個沉穩機智的偵察員形象。
這部電影,使他一炮而紅,成為50年代頗有影響力的銀幕小生之一。
其實,印質明的形象,並不屬於“第一眼帥哥”。但他勝在氣質穩重,讓觀眾看到他,便產生“心安”的感覺。
很快,他又搭檔另外一名帥氣的年輕演員趙聯,一起合演了《國慶十點鐘》和《虎穴追蹤》 ,分別扮演男主角顧群和陳惠遠。
巧的是,這兩部電影,他同樣扮演偵察員。
所以,他擁有了“銀幕偵察員專業戶”的美譽。
我們前面有說到,印質明出自一個富貴之家,其實從小是一名“公子哥兒”。但他在電影中所扮演的“工農兵形象”,無論是外形還是氣質,卻都很到位。
我想,這與他多年來始終堅持和廣大群眾在一起,是分不開的。
當然,他最令觀眾難忘的,還是偵察員的形象。
1960年,他又在《鐵道衛士》中成功扮演了高健這個人物。他通過含蓄內斂、耐人尋味的表演,將一個與敵特巧妙周旋的偵察員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
那時,在長影廠,最紅的青年男演員,也就是龐學勤、趙聯和他了吧?
幾乎每一個熟悉印質明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個像“戲痴”一般的存在。
無論什麼樣的角色交給他,他都能出色地完成好。
哪怕這個角色再小,他也照樣能演出光彩來。
在他眼裡,只要是角色,就沒有大小之分,也沒有好壞之別。
記得他在拍《神秘的旅伴》的時候,旁邊的劇組也正在拍《平原游擊隊》。有一天,導演蘇里突然跑來找他,說:老印,我這邊有一個龍套,急需人來演,你看能行不?印質明二話沒說,就趕了過來。
於是,就有了我們在《平原游擊隊》中所看到的由他扮演的拉吊橋的偽軍。
短短的一場戲,卻演得像模像樣,十分認真。
他說:他很享受這樣創作的狀態。
到後來,這個一向在銀幕上演慣正面形象的大男主,甚至主動要求去演反派。
因為,他覺得,一個真正的演員,就應該演啥像啥,拓展自己的戲路和挑戰自己,而不應該只侷限於某種戲路。
所以,我們很快就在《自有後來人》這部電影中,看到了他所塑造的王巡長這個可恥的叛徒形象。
這是他和趙聯的又一次合作。不過這一次,兩人在銀幕上,不再是並肩作戰的兄弟,而是成為了對立面——趙聯扮演的李玉和令人記憶猶新,而印質明扮演的王巡長同樣令人難以忘記。
後來,他還在《山鄉風雲》中又再次出演了一個反派,也同樣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然而就是這樣的一位好演員,他卻直到36歲才結婚。
因為這麼多年以來,他幾乎把所有精力,都投放到了自己所鍾愛的電影表演中。
他當初參演第一部電影的時候,已經26歲,他想爭分奪秒地把失去的時間給搶回來。
1964年,印質明離開了長影廠,回到了他的出生地天津,在天津人藝當起了一名編導。
也正是在這裡,他遇見了陪伴自己一生的那個人——在天津一家出版社做編輯的蔣新苓。
兩人結婚後,非常恩愛,並生下一兒一女。
1980年,闊別銀幕已久的印質明再次出現在了電影中,在於洋執導和主演的《戴手銬的旅客》中出演了魏子恆這個角色。
印質明和於洋,在影片中呈現最為感人的一個橋段——曾經一起出生入死的劉傑和魏子恆兩兄弟,在真假莫辨的年代,只能“默默無語兩眼淚,耳邊響起駝鈴聲”。此時《駝鈴》那動人的歌聲恰到好處地響起,不知感動了多少人的心。
1981年,印質明又拍攝了電影《大虎》,從此,他就慢慢淡出了觀眾視線。
1997年,印質明的妻子去世,他非常傷心難過。隨後他帶著自己的孫子,過著平靜而安穩的生活。
2008年,印質明因病去世,享年80歲。
今年是我國建國70週年大慶的日子,作為新中國培養起來的第一代電影演員,印質明通過自己的努力,為新中國的電影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對於這樣的一位老藝術家,我們是不應該輕易忘記的。
而今天,當我們再次談起這位當年氣宇不凡演技佳的大明星時,我們的眼前又浮現出了他在《神秘的旅伴》、《鐵道衛士》、《國慶十點鐘》等電影中的光輝形象。
每一個,都是那麼令人難忘。
那麼,在各位的記憶裡,對印質明所扮演的哪個角色印象最深呢?歡迎大家通過留言區告訴我們吧。我是雅清,再次感謝您的關注和打賞。咱們明天同一時間,再會。
本文由DJ雅清原創,未經允許請勿抄襲!違者必究!
閱讀更多 DJ雅清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