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晃跟陳道明誰演的康熙比較像?他倆的特點分別是什麼?

維嘉大鯊魚


這得分幾個角度來分析和談一下:

從和歷史人物相貌氣質神情的相似性角度,談古論金覺得焦晃老師演的康熙帝更像一些,不廢話,上圖片。

《雍正王朝》中的康熙帝是配角,可是他是大一統帝國至高無上的九五之尊,也是為九子奪嫡各種花式撕逼困擾的父親,是享受天倫之樂鍾愛小孫兒弘曆的爺爺,焦晃老師生生把他演成了甚至超過唐國強飾演的男一號的出彩角色。

同樣是老年的康熙,焦晃的年齡和文化底蘊的優勢就逐漸凸顯出來,對於父親的理解,對於祖父的理解,對於皇帝的理解,焦晃老師似乎有著更為獨到深入的地方。此外,憑藉自己多年的話劇舞臺經驗,在細節上對於人物的處理非常細膩。

陳道明老師也是我喜愛和尊敬的老戲骨,但僅就康熙帝這個電視形象而言,他或許吃虧在需要塑造刻畫的人物年齡跨度太大。

年輕的康熙帝陳老師演來畢竟有點讓人出戏——有些鍋可能是化妝的,再加上高娃老師一口一個我孝莊,實在有點違和。

但隨著時間線的推移,陳老師的康熙帝像經過淬火的寶器,愈發顯示出成熟老到和深厚的內涵,就越來越看得舒服妥帖了。

不偏不倚,不吹不黑,個人觀感,大家探討,不喜勿噴。


談古論金


陳道明和焦晃都是我比較喜歡的兩位優秀的表演藝術家。

先來看兩個人所飾演的康熙,陳道明是在《康熙王朝》中,從康熙的青年時代一直演到了暮年。焦晃則是在《雍正王朝》中飾演了中年到晚年的康熙大帝。

從表演來看,其實兩人所表現的康熙,側重角度不同。陳道明的康熙,是更加側重表現康熙早期的文治武功,除鰲拜,平三蕃,收臺灣,北拒沙俄,平叛葛爾丹,建立不世之功,開創了康乾盛世。而焦晃在《雍正王朝》中飾演的康熙,是中年及晚年的康熙,更多的是對民生的關注,對子女的關心,對清王朝命運的憂慮,有對子孫的親情柔情,有對子女爭鬥的傷心,也有鐵腕的當機立斷,有血有肉,更加生動,讓人覺得這個康熙更加接近史實。

當然,評判某人表演的好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自己一點淺薄意見,僅供參考。





品讀落霞三部曲


個人認為陳道明演的康熙皇帝更像。

康熙皇帝在清朝歷史乃至中國歷史上都有著很高的評價。康熙,擒鰲拜、平三蕃、收復臺灣、親征葛爾丹,這放在古代可都不是小事情,這充分說明康熙是個有勇有謀,殺伐果斷的皇帝。陳道明飾演的康熙展現出來的睿智和霸氣應該是更切合一些的。沒有人見過康熙但我們可以從康熙做的事情來判斷這個人是什麼樣子。

歷史上康熙皇帝削蕃可是力排眾議敲定下來的,三蕃在當時的勢力是可以撼動清王朝根基的,電視劇裡這場仗就是帶過,歷史上削蕃康熙用去了八年時間,三蕃甚至最盛時期佔據了半個中國。這樣看康熙皇帝絕對是個有膽識的人,有骨氣的人,不可能軟綿綿的只會運籌帷幄。

我們再看康熙親征葛爾丹,瞭解歷史的都知道蒙古帝國在歷史上是怎麼的存在。而葛爾丹作為蒙古帝國最接近中原的部落,強盛是不言而喻的。康熙皇帝御駕親征葛爾丹,我們再想想這個皇帝應該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

最後再說一些題外話,有人拿雍正王朝跟康熙王朝比,我認為沒有可比性。雍正皇帝的生憑本身就沒有康熙的生憑吸引人,一個對外對內大開大合,一個對內仔細揣摩,根本就是兩種風格,很多人有個誤區,認為帝王就應該高高在上,一副高深莫測的樣子,故事應該講他如何玩弄權術。這個想法是不對的,康熙皇帝一生都是大開大合,歷史事實就是這樣。康熙被尊為清聖祖,細心一些的人就會發現,努爾哈赤為清太祖,皇太極為清太宗,順治為清世祖,按照道理康熙應該為清×宗,但是實際上並不是這樣。 一個"聖",一個"祖",兩個字是對康熙皇帝最終的評價。


雲淡風輕267976116


我沒看過雍正王朝,所以不評價焦晃老爺子,但剛重溫過康熙王朝,免不了對某些人持不同看法。

那些噴陳道明先生用力過猛,演技靠吼的人恐怕沒細看過康熙王朝,或者沒看懂,純來抬槓的。

陳道明先生拿的是康熙王朝的劇本來演主角的,要演出劇本要求的銳意進取,宏圖偉志,建立不世之功的康熙一生。劇中康熙從年輕時鋒芒畢露,個性鮮明到老年沉穩持重,成熟內斂,從除鰲拜,平三藩,收臺灣,剿滅葛爾丹的殺伐果斷,到對明珠,索額圖等人恩威並施,用心良苦,對周培公,李光地等人的惺惺相惜,刻意培養,對姚啟聖的猶豫,嫌棄,又惜其才,對藍齊兒,容妃,兒子們的溫柔都表現的很好,並沒有突兀。如果只盯著一處就來評價,有失公允


環狀星雲


兩位演員老師是各有各的風格,陳道明的康熙瀟灑隨意,氣度不凡,這是他一貫的表演風格,屬於人格魅力。

而焦老爺子的康熙帝正是古稀之年,從雍正王朝裡的表現來看,完全可以算作是陳道明康熙帝的老年,上了歲數之後鋒芒內斂,不怒自威,一言一行散發出的帝王風度是恰到好處。

既然是表演,演員對角色的理解以及個人自帶的氣質是一個角色的成功與否,無疑,這二位可以稱的上是藝術家,他們對康熙這個角色的理解居然出奇的一致,恐怕後來人很難超越了。


迷人的安哥拉


我覺得,他倆各有特點焦晃是有點內斂憂思,的感覺,霸氣內斂,但處理的很好,屬於哪種拿捏的很到位的感覺,,用酒比喻就像是醬香白酒,要慢慢品,陳道明的康熙演的也很到位不過他的是霸氣十足外爆型的感覺,不過他的霸氣外露又用內在的沉穩氣質壓制,霸氣不失深沉,演技很多樣性,有年少輕狂,又有深沉憂思,有慷慨激昂,又有悲傷,善感多愁,用酒表示就是酒鬼的馥郁香,前濃中清後醬,,,哈哈😄,,他們兩個都非常好,,,我記著還有一個人也是演皇上,不過是乾隆皇帝的扮演者,,,他也寫書法,和玩收藏,演的也很好不過他的是喜劇型的乾隆,處理的也很好 ,像乾紅葡萄酒,,,,不錯,聽說他喜歡女色哈哈😄,這就是和葡萄酒喝的哈哈😄


北京大哥007


焦晃的康熙演的最好,沉穩、睿智、人性!不光演出了王者之氣,也演出了一個父親的形象!





陳道明演的最好的是:《圍城》裡的方鴻漸,《末代皇帝》裡的溥儀。但康熙他確實演的有點過,從頭吼到尾!


尋桂子


肯 定是焦晃。

焦晃老師是中國話劇真正的"大腕"。是胡玫導演"三顧茅廬"焦晃老師才走出山林,老師塑造"千古一帝"入木三分。是部很多的歷史劇,《雍正王朝》大腕雲集,杜雨露(張廷玉),杜志國(年羹堯),唐國強(雍正),王繪春(八爺)。

陳道明版《康熙王朝》,也有很多亮點,陳道明也是老戲骨,他把康熙的帝王之術演得淋漓盡致。

焦晃老師演康熙第一,陳道明演康熙第二。


十四當家


一個是不怒自威,一個是歇斯底里。

一個是沉穩內斂,一個是歇斯底里。

一個是收放自如,一個是歇斯底里。

一個是含蓄飽滿,一個是歇斯底里。

陳道明的表演和《康熙王朝》一樣是失敗的。或許是有了焦晃的珠玉在前,所以也影響了陳道明。畢竟誰都不一樣自己飾演的角色都是別人的影子。只能另闢蹊徑也未可知。但是康熙畢竟是中國曆代皇帝裡的佼佼者,本身也能稱得上學貫中西了。焦晃的演繹或許更像本人。而陳道明的表演或許更接近雍正皇帝,歷史上的雍正確實是容易大喜大怒真性情的人。或許陳道明演繹出的那種忽高忽低,忽喜忽怒的樣子更接近雍正。


隨便123840952


這兩位演員的演技堪稱一流,如果要比較的話,我的感覺是,一個在演,一個在不演。焦晃的康熙追求的是不演,以一個平常的父親來關心子女,以一個國家的當家人關心瑣事,就這樣,一個有血有肉的康熙便呈現在觀眾的心中了。陳道明的康熙尚在追求怎麼演得象康熙,而這正是陳道明要改善的地方,演得再象都是在演,稍有不到位就給人以做假的感覺,那麼這對觀眾的感染力就會大大降低了。我個人也很敬重陳道明,假以時日,我想他會演得更好,讓人們感覺到,他沒有在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