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新疆地處中國西北,卻沒有燒炕的習慣?

天山奇老


其實,燒炕不是中國西北人的專屬,你看東北,內蒙有些地方也燒炕,東北人不還說盤坐在炕上嘮嗑嗎,新疆那麼大,也是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還是有燒炕的人,只不過是以前的事情了,而且就是在以前,燒炕的也是很少一部分人,比如你問現在新疆人,我想相當一部分人都沒經歷過

燒炕可以簡單理解為農村裡用土盤的炕,炕裡面加上秸稈,草皮一類的可燃物,通過這些東西慢慢燃燒產生熱量,讓炕溫度上升,實際上這是一個非常慢的燃燒過程,並且也不是很好控制,有時候溫度太高燙的沒法睡,所以說燒炕是個技術活,並且炕的原理聽起來簡單,實際上你要做一個炕考慮也是非常全面,佈局要合理,內部構造挺複雜

新疆相對於西北其他地方,遊牧民族多,燒炕顯然不方便,而燒炕是需要大量材料類似於秸稈一類的,新疆比較少,並且我瞭解到,新疆人似乎燒火牆更多一點,燒火牆就可以簡單理解為在牆的中間燃燒產生熱量,進而讓整個房子變熱,燒炕個燒火牆絕對是中華民族祖先智慧的發明,在條件艱苦,物資匱乏的年代,這種取暖方式可謂是廉價又高效

我小的時候在蘭州農村還有燒炕的,我都睡過,而現在幾乎沒有了,整個西北也幾乎沒有了,原因很簡單,科技在發展,時代在進步,農村裡有錢人家裝雙層玻璃,請人設計暖氣管道,自己家燒暖氣,家裡到處都熱,沒必要燒炕,家裡條件一般的生爐子,碳又不是很貴,再窮,也不至於燒不起煤炭,嫌冷,買個電褥子,那麼便宜,鋪床上,還能保持恆溫,你要是燒炕,現在連原料都沒有,幾乎所有家裡都把炕拆了換成床,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你可能體會不到以前那種無奈

以前的時候,沒有電褥子,沒有雙層玻璃保暖,沒有水泥牆保暖,沒有錢買煤炭燒爐子,可不就只能燒炕燒火牆


遊客視覺


看到這個問題,也瀏覽了大家的回答,似乎都不是一個可靠的回答。分享一下我的回答:

新疆南北跨度太大,從北邊的阿爾金山到南邊的喀喇崑崙山中間夾著一個天山,三山之間夾著兩個狹長的地域。

新疆冬季從10月份至來年的4月份,這個地域雨水充沛,冬季降雪厚度達到500毫米以上,部分地區更是達到1000毫米,氣溫在零下35度左右,這麼冷,不凍死也扒層皮吧?

事實上不是這樣的,為什麼這麼多年大家都活下來了,而且越來越好,,我們仔細觀察一個現象就明白了,這個地域內主要住著哈薩克族、回族、維族、蒙古族,他們的生活習慣,遊牧而生,隨草遷徙,大部分住氈房子,很少定居,現在很多老百姓還保留著氈房子,到北疆旅遊很常見,這就是他們過冬的必備佳品之一,他們還有一個過冬的秘密武器叫羊毛毯,羊毛毯的妙用,這裡講一下,你就知道了它有多牛,真正的羊毛毯是隔熱隔溼保暖,現在大家知道為什麼有羊毛的製品都比較貴的原因了吧。他們這些民族都有一個共同的愛好,攢羊毛地毯,一個家庭可以窮的吃不上飯,但是一家必須有羊毛地毯,這個是必需品,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他們在任何地方,任何情況下都帶著羊毛地毯,毛驢車上,電動車上,坐火車,趕集或者叫趕巴扎、下地幹活都帶著羊毛地毯,鋪開就睡,有一個人專門做過統計,維族人很少得風溼骨病,原因就在羊毛地毯上,這裡探討炕的原因,怎麼扯到羊毛地毯了呢?

一是他們遊牧民族不具備炕的條件;

二是他們過冬的單品中有秘密武器,羊毛地毯;

三是他們人種是西西伯利亞人種,本身高大,抗凍。

四是他們飲食習慣決定了他們耐寒,他們吃的奶豆腐、奶疙瘩、酸奶子、牛羊肉都是高熱量的東西,比較抗寒。

五是炕這個東西是定居人民的抗拒寒冷的單品,新疆人從馬背上走下來幾天?仔細想想也沒有多少年,大概是從巴依老爺那個時候開始,到現在也不過80年,這麼古老的生活習慣被他們發展和發明呢?


少華聊史


火炕也叫做炕,在東北叫做東北大炕。火炕內部構造比較複雜,建造特別講究。先是預留進口,排煙口,炕內部有燃燒室,燃燒室下部獨立,上部相互串通。燃燒室內的多個小柱子支撐著火炕炕面。


火炕是一種慢熱型燒法,用能夠慢熱燃燒的麥皮,碎稻草,樹葉等燜火燃燒。產生的熱量盤旋在火炕室內被炕體吸收,傳遞到炕表面。它是早年從內蒙及東北傳到西北的。東北人特將火炕帶入皇宮。後在西北地區用於冬季採暖及睡覺,吃飯迎客用。喜歡將一個自制的小桌子放在炕上,親朋好友來了,上炕盤腿而坐相互嘮嗑。

火牆最早出現在陝西,是西北被迫取暖的一種設備。它是通過燃燒爐子,將熱量流通到空體的牆內,被牆吸收熱量散發到室內的一種採暖設備。火牆一牆可以用於兩個房一子採暖,後來這種採暖被新疆用於冬天房子取暖。



火牆和火炕有區別的,

第一火炕是慢熱型取暖設施,散發的熱量有限。火牆是一種節能型,取暖效果好的取暖設施。

第二火炕可以燒一些雜碎的可燃燒的東西,火牆只能燒木頭,煤炭。

由於西北好多用火炕的比較多,也有用火炕和火牆兩個一起用的。新疆這邊用火牆的多,火炕比較少。


南疆北疆


炕的發明地因該不在高寒地區。炕的功能較多不能燒的太熱否則床上被褥輕則烤糊重則著火,再者太熱人也無法入睡,所以炕只能是一個低溫取暖設備。火牆只用於取暖功能單一所以它可以是一種高溫取暖設備。新疆的北疆冬天低溫可達攝氏零下四十度左右,如果用炕取暖屋裡的溫度不會太高甚至可能在零下,而火牆可以燒的很熱取暖效果高於火炕,人們自然會選用火牆而捨棄火炕。另外新疆的大部分少數民族長期生活在那裡,他們有一套自己的生活方式,你讓他們換一種沒有明顯優勢的取暖方式基本沒有可能。新疆的漢族和其他內地少數民族,絕大部分是很年輕的時候來到新疆的,他可能知道炕但多半不會製做自然也就不用了。當然新疆也不是絕對沒有炕,使用的人多半屬於漢文化圈的土著人群(在新疆生活了很多代),另外有人因為身體有疾或喜歡炕的愜意而使用炕,但也大多是二種取暖方式共同使用。


18011084084


誰說新疆不燒炕的?新疆維族就冬天睡火炕,夏天就不燒火。南疆各地幾十年前,都是那種乾打壘的房子,牆很厚實,底矮有很小的窗戶,光線不好,白天進去也是黑暗的。但這種房子適應南疆風沙天氣,冬暖夏涼。進入房子,就能看到房子一大半都是炕,炕上鋪地毯或者毛氈。一切室內活動都是圍繞著炕上進行的,客人來了先請上炕,炕桌上端上饢,每人一碗磚茶,饢泡茶水是標準的吃法。





老虎是老大


我就是生在新疆長在新疆,從小睡床,家家戶戶都睡床。


我個人觀點。

1.新疆的少數民族以遊牧為主,穿戴毛皮禦寒保暖,居所不固定,燒炕不方便。少數民族不知炕為何物。燒炕的省份有青海、甘肅、寧夏、東三省。這是地理氣侯的原因,燒炕是前人的智彗。

2、新疆的漢族來自五湖四海,多數還是孩子,沒有生活經驗,只知道炕暖和,但是不會盤炕,也不知道炕可以燒熱的原理。最重要的是,物質匱乏,沒有盤炕的原料。



3、父輩的家鄉有燒炕習慣的,在新疆時間長了,有時會取經,怎樣盤炕。我父親在他工作的地方盤過炕,我睡過,還睡了個洞。


為人以誠


華北地區也用土炕,做飯的同時把炕也燒熱了,90年後蓋的新房也就不做火炕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家都用上了鐵爐子,家用小鍋爐暖氣。條件再優越的裝上了空調,農村的電也不貴四毛多錢。


綠水青山4944361902802


八十年代有,因為爐子燒的是牛糞塊,涼得特快,沒辦法,只有把土炕下面塞一些碎草,羊糞等燒著,炕熱就行了。現在有土鍋爐,煤塊,耐燒。房子特熱,二三間房子都熱。炕是木板做的,好著,乾淨。像席夢思一樣,裡面塞一個暖氣包。你說燒炕有意義嗎?況且汙染大,容易被煤煙打,不安全,不衛生,還麻煩。故新疆不燒啦


偉人善山


我認為新疆有沒有火炕這個問題是時代的問題,六十年代新疆民漢都是火炕,隨著農村富民房建設,多數住上了三室二廳一衛的新居,經過裝修和城市住房沒有什麼區別,同樣是地暖空調,所以多數農村人家不用燒火炕了,這個問題就和北京為什麼沒有火炕是一樣的道理。


用戶5888371519


不是沒有,而是淘汰了,取暖設備多樣化逐漸取代了火炕和火牆,我最後一次看見火炕是在庫爾勒,去朋友家玩,大概在99年的樣子,後來再去就改成了暖氣片了。但是火牆現在依然普遍,即使不用有些人家都會在蓋房時預留火牆,或是封閉待用,或是改做壁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