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山西的方言這麼多?

念-836


方言是一種文化,各個地方的方言不盡相同,話說回來山西的方言最有特點,在山西十個地方有八個地方方言不同音,山西方言非常複雜,各個地方的音調區別太大。



人們常說山西方言跟山西煤炭一樣豐富就是這個道理,在山西的西北地區,流傳著很多古老而又優雅的方言,比如“居舍”的意思就是屋子、家裡的意思,還有山西方言“惡水”指的是髒水、汙水,這不是“窮山惡水”的“惡水”,說“惡”而不說“髒”也是很文雅。

還有“巡田”意思就是秋天看護莊稼,其他地方叫看護莊稼叫“看秋”,“護秋”,但是這些都不如“巡田”富有韻味,語言是傳承文化的載體,而方言像是一張隨身名片和身份證,方言讓人與人之間瞬間拉近距離,不同地方獨具特色的方言,它承載著當地濃郁的民俗風情和深厚的地方文化。
只要有地域文化存在就有方言生存的空間,各地的方言凝結了人們樸素智慧,而山西方言講究優美豐富的修辭手法,山西方言多采用押韻、兒化、諧音、平仄等形式,一方水土養一方言,在我大學時一個宿舍共六個人,我們總會圍繞方言為話題探討,你們當地的方言有哪些有趣的故事,歡迎留言!


文化指路人


我是呂梁中陽人,方言五花八門,不過有地域觀念,鄰縣方言也在邊界滲透進來,其他縣有代表語音,中陽各鎮鄉都有方言,比如中陽水峪村就是兩部方言北部為金羅話,南部是中陽話,實際上中陽話就是城區話,各縣毗鄰話也佔地不少,因此不能以縣劃分,但我們可以聽出那裡話,也可交流通話。彈唱會親戚可學說各地話,在當兵期我感覺江浙話和四川話相近,湖北向南一路變化,我可以分說,部隊五湖四海,交往中學說一些簡單日常用語,各地用客家話可以懂一些,認識到方言多姿多彩,是門很深學問,學不盡,只是皮毛而已,但知那裡話,理解不深,山西話最複雜,歷史上叫胡話,一點見解,見笑了!


用戶4468410491802


中國哪個省的方言都不少,各市縣之間講話總是有一點差異的。區別在差異的大小,有一些區域差異比較小,只是發音和聲調上的區別,可咬字還是一樣的,一聽就能猜出來是哪個大區域的,例如東北地區、廣東地區、河南地區。但有一些省內的方言差異就非常大了,山西省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村之間的語言經常都不一樣,最關鍵的相鄰幾里地的村,互相聽不懂對方說啥,交流都需要慢慢理解。主要原因是咬字不一樣,同一件物品,同一個動作,所發音使用的根本不是同一個詞。比如繩子,有的叫繩子,有的叫“擔山”、“捆條”;將東西拿過來的“拿”字,有的叫“hou”、“kuai”、“nou”等等,五花八門什麼詞都有。將這些拼成一句話的時候,由於整個詞都變了所以外人根本聽不懂說啥。(不好意思,有些詞實在是不知道怎麼寫,只能用漢語拼音代替)😜


夏日之避暑聖地


作為一個山西呂梁人,我來給說一下情況,在呂梁有很多縣城,我是汾陽人,聽不懂離石,柳林那邊的話,文水的方言有的能聽懂,有的聽不懂。很納悶距離不過幾十公里,就聽不懂啥意思了,在學校給家人打電話,南方的舍友說我說的話和日語一樣…


仰望星辰的那隻羊


山西方言再多,有咱湖南多?


光頭佬180525786


山西方言多,是有原因的。

第一山西處在黃河中游,是在上古東西交流重要位置上。而黃河流域又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在秦完成統一後,山西又成為南北交流的前沿。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因為山西山多。山多了也造成一定的閉塞。這樣在民族衝突交流興起的時候,來的人很多。而民族衝突過後,因為大山閉塞,固定下來不離開的也很多。比如說。有學者研究說大山中的樓煩縣的樓煩人是原來的樓蘭人輾轉遷來的。

其實如臨縣人,陽曲縣人,清徐人,五臺人,大同人,都很有特點。無論是長像語言等等。這些都值得研究。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來自於包溶。除了一些人外,很多很多人的民族成份一欄裡寫的都是漢族。這一點,中華文化很厲害。









飛揚46644226


晉中祁縣,一個縣就有五種口音。剛上高中,全縣同學一起上學。很多話都聽不懂。巷子,東觀說ge,la,er。縣城說ha,ha。

簸萁,西砲村說bo,ji。東白圭說que.que。我們兩個村就離著5里路。

上午,我們說jian,a。城裡說da,zao.

下午,我們說hou,a。城裡說,wan,si。

而且我們一個縣風俗還不同。大年初二我們上墳,城裡回孃家。


旺哈哈haha


山西是匈奴,鮮卑等古代少數民族聚集地,特別是祁縣,離石一帶。


木子哲學


山西不是說西南官話的嗎?


佛山順德仔


中國有六大方言,唯一代表北方方言只有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