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是思考性很強的藝術嗎?你怎麼看?

柳侍墨


攝影是思考性很強的藝術嗎?你怎麼看?


攝影,思考或者不思考,都可以有一定藝術成就。但很多時候,思考後,更會拍出漂亮的照片。但很多攝影新手朋友,不知道在攝影中,如果思考,都需要思考什麼呢?該怎麼思考?

攝影自學班,歸納了4句口訣,幫助大家,在拍照時,知道思考哪些問題:

花瓣來把鏡頭蓋,虛化前景夢幻派。

變換角度美片來。光透葉片質感在。

看到美景上手拍,考慮時間和色彩。

通過例圖,為朋友們解說下,這4句口訣的意思和相關攝影技巧:

1、花瓣來把鏡頭蓋,虛化前景夢幻派。

春天來了,最近很多朋友都在拍花。這裡,就以花為例子,同樣的思路,在很多類型攝影中,都適用:

思考:怎麼能把普通的花,拍得不一般?


解決辦法:用所在環境中的花瓣,來營造前景。

(1)不用摘花,只需要在拍攝時,蹲下來,讓花瓣邊緣遮住一小部分鏡頭。

(2)對焦在後面的花上。手機對焦的方法是,想讓哪朵花清晰,那就在手機屏幕上,點擊一下哪朵花。當屏幕上的白色圈,變成橙色,表示對焦完畢,此時,按下快門,哦了。

(3)用大光圈,同樣可以拍出虛化效果。


手機設置大光圈的方法,見下圖:



2、變換角度美片來。

思考:拍花、拍樹、拍植物、拍建築等,怎麼拍會好看?而且這個方法還不難呢?


解決辦法:仰拍。

(1)先把攝影設備翻轉過來,鏡頭衝上。

(2)如果拍樹和建築,那就要把設備貼近樹幹或者貼近建築,順著線條,由下向上拍。

(3)如果拍花和其他植物,可以蹲下來,形成仰拍的角度,只取植物等局部,不要貪多。這樣拍出來的照片,天空做背景,很簡潔,只取局部,片不亂。


3、光透葉片質感在。

思考:怎麼讓所拍的景物,更有質感,調理更清晰?


解決辦法:用光。無論拍花,還是拍景,還是拍人等等。

(1)同樣建議,蹲下拍,不要站著俯拍。站著拍,角度太常見,觀者看到隨時可看到的景物,不會感覺新奇,興趣也不大。

(2)逆光:怎麼找逆光?繞著你要拍的花,轉一圈,就找到了。

(3)點測光,對角在花上,哦了。


手機設置測光模式的方法,見下圖:



手機對焦方法,見下圖:




4、看到美景上手拍,考慮時間和色彩。

思考:看到眼前的景色很漂亮,該怎麼拍下來呢?有哪些要注意的呢?


解決辦法:

(1)如果,看到美景的時間,是清晨或者傍晚,那就拍它。如果不是,那注意等待,等在清晨或者傍晚,光線會更柔和,而且有漂亮的色彩。

(2)注意:拍景的時候,所拍的景色,不要傾斜。要把設備的參考線調出來,在拍攝時,讓景色的水平線,與參考線平行。

手機上調出攝影參考線的方法:





同時,如果用手機拍景色,要把手機設置為遠景模式,而且不要用大光圈。

以上內容,為朋友們詳細介紹了一些,在拍攝時應該思考和注意的方向,以及解決辦法,參數設置。


字字乾貨,如果喜歡,請幫我點贊和轉發,感謝您的支持!

歡迎把您的作品,在評論裡留言,和大家交流探討。

更歡迎點擊我的頭像,來關注我,攝影自學班,更多實用教程,等你呦!


攝影自學班


攝影是思考性很強的藝術嗎?一開始我很納悶題主何以提出這樣的問題,後來我才弄明白這個問題原來是很有意義的。



一直有人認為,攝影是一個“技術活”,是“熟練工”。只要吃透玩轉了攝影器材,那就只管“拍拍了”。因為人們以為,攝影不像音樂那樣有跳動起伏的音符旋律,不像畫畫那樣有畫家一筆一劃的過程和畫面呈現的筆觸,不象文學作品那樣有扣人心絃的情節,攝影只是對客觀物象真實的還原記錄,因此攝影的思考性不是很強的。其實這樣想真的錯了!攝影不僅需要思考,而且它的思考性很強,攝影的思考貫穿於照片出來前的始終。不然攝影怎麼可以成為一門獨立的藝術呢?



從拍什麼題材表現什麼主題到選景構圖造型採光色彩運用背景設置後期處理等等,攝影過程中的哪一項不需要攝影師全面縝密的思考呢?而且攝影師還須有相應的文化素養美學知識和審美眼光做基礎才行。當我們看到一幅幅或令人震撼或催人淚下或美侖美奐的優秀攝影作品時,我們不禁感嘆攝影師拍的好,而卻很少想到這幅照片的來之不易,攝影師為之付出了多少思考和心血。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一幅《大眼睛》的黑白照片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對正在興起的“希望工程”產生了積極影響和作用。這幅照片是著名攝影記者解海龍深入西南地區採風兩個多月才拍攝完成的。當年的東西德合併柏林牆拆除,上千名記者湧入現場,用攝影機記錄下這舉世矚目的歷史性時刻,雖然抓拍的只是一瞬間,但每個攝影師在拍前都要千想百想拍什麼,用什麼角度拍,怎麼突出主題,包括一些攝影技術層面的問題。而最後傳世的照片可能也就幾張。


有個“侶行270”很多人都知道,這對夫妻旅行世界很多地方,拍下不少珍貴的照片,每一張都是經過反覆斟酌思考甚至需要膽識和勇氣才拍出的。


燈影書畫


攝影是思考性很強的藝術嗎?你怎麼看?

我覺得這句話很在理。具體原因有:

1.對比拍照。攝影不等同於拍照。拍照是隨機的,或者是不假思索,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拍攝,隨意性、隨心行、隨便性很強,像我們出去遊玩一樣,選擇某個景點,隨便拍攝幾張就萬事大吉。而攝影則是用專業相機,專業人才,針對某個主題,對所拍物品或人物進行深度拍攝,來把攝影者的思想、感受、體會等集中展現。

2.作者造詣。攝影如同繪畫或作詩,都是經過作者深思熟慮後拍攝出來的,它往往融入了作者的思考、思想、知識、智慧等。一個成功的攝影師,一定是一個有一定文化造詣、有對生活生產的深入體會、有對社會價值的準確把握、有對世界的獨特看法。像當代我國著名攝影師唐師曾,就是一位有著社會責任和社會良心的優秀攝影師,很多作品都是對一個時代的銘記。

3.美學範疇。攝影作品,無論拍攝景色還是人物,這也涉及到美學範疇。涉及作者對所拍人或物的整體把握與局部處理,外部環境與內在表現,視角高低與節點把握,光線明暗與環境溼熱,以及黃金分割點等比例的處理,總之,學問很深、道行很深,不是非專業者能夠把握和處理好的。

所以這句話很在理,也符合所有藝術的特性,深入、獨特、彰顯等。



山若棋


攝影是一門思考性很強的視覺藝術,因為攝影藝術是通過拍攝圖像的方式,來表達攝影者的思考內容和思考活動。

為什麼說攝影是思考性很強的視覺藝術呢?個人理解有以下原因:

原因一:在學攝影之前要思考自己合不合適

我想所以攝影者都有這體會吧,在學攝影之前,都會想自己學攝影的目的,有沒有藝術天賦,經濟狀況允不允許等,即使用手機拍也得考慮買一部拍攝效果好的手機。

原因二:學習攝影相關的文化知識也是在思考

用大腦學習攝影相關的知識,包括美術基礎知識、拍攝工具使用知識、光影的運用知識等,這些都是在思考。

原因三:攝影創作之前得要思考拍攝內容

我們在拍攝任何一張照片之前,肯定要思考:要拍出什麼樣的效果,運用什麼方式拍攝,尋找什麼環境來呈現,如果拍攝人像題材還得與拍攝對象深入溝通,這也是一個思考的過程。

原因四:拍攝時不停的在思考

為什麼說,在拍攝照片的時候,恐高症都消失了。因為這個時候,一心想著怎麼把照片拍好。思考怎麼構圖,怎麼調整光圈、快門,怎麼取景,怎麼虛化,怎麼找到特別的角度等等。包括按下快門以後都還在思考,這一張照片有哪些沒拍好,下一個鏡頭應該怎麼拍攝更好。

原因五:拍攝完成在後期修圖還得要思考

愛好攝影的朋友都知道,攝影后期也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境,很多攝影師都是晚上熬夜修照片。在後期處理的時候,思考怎麼彌補前期拍攝的不足,比如構圖、色調、雜點的處理等等,都要周密的思考。

攝影之路,思考無處不在,以上我只是大概列舉一下,每一幅攝影作品都是創作者的思考結晶和汗水,的確是一門思考性很強的視覺藝術。


“腦攝狼圖事界”是一名攝影愛好者,喜歡與大家一起聊攝影,敬請關注。


腦攝狼圖事界


我們大多數人玩攝影、瞭解攝影,並不是為了成為蘇珊桑塔格,對於寫出名著《論攝影》的桑塔格來說,攝影的確是一們思考性很強的藝術。

但對於絕大多數不打算哲學方面深究攝影,而只想拍出優秀作品的人來說。攝影當然需要思考,思考如果取景、構圖、用光,當你能圓熟使用機器,具備豐富經驗之後,捕捉決定性瞬間更多變成了一種本能,無需過多思考。


鄒澤江的光陰故事


攝影思考的意義不用那麼刻意去想,不光是攝影需要思考,很多藝術都需要思考。繪畫需要畫面感,攝影需要構圖等等。

當然,思考內容的深度很重要。太淺觀賞者一目瞭然,單純沒意義。太深,浮躁者看不進去,旁觀者無法理解,也會缺少觀眾。把握適中的深度或厚度,讓觀賞者冥冥中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是作者需要不斷深思的一個問題。

在攝影界,大家會發現很多照片可能就是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個微笑、一滴眼淚。光從畫面來看,大家思考它背後的故事,或許為攝影作品加上一個標題或這個作品背後的故事,讓大家產生共鳴,會更容易被稱上一個成功的作品。

還有一種攝影師,不需要一個多麼多麼動人的故事,不需要刻意切換角度去拍攝重點。對他們來說,真實,可能比他們任何思維都重要。戰地記者、紀錄片導演、跟拍作家,他們不需要過分裝飾畫面感,真實的記錄那一剎那,任何故事任何意義都在他們按下快門的那一刻征服觀看的人。

所以,攝影師是一個令人尊敬的職業。不用刻意去思考,那一剎那,沒有時間思考,只有按下快門的那一瞬間,才是他們需要做的。

攝影師的偉大毋庸置疑,不一定是藝術,不一定是工作,不一定是展示,但一定具有意義。我們可以不需要從藝術角度出發看待攝影的思考感,靜靜地觀賞,默默的聽著它們背後的故事,足以。

我是藝術圈的一名小學生,淺淺的經驗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牽牛來自未來


首先攝這兩個字而言,攝即使拍拍照,影,影像照片固定的某一個瞬間留下的美好的記憶!攝影的意義在於你用不一樣的眼光去看待人或者事物!

平常我們說的攝影是拍一些照片,把一些人或者事物讓他靜止,通過我們的技巧讓靜止的畫面構成我們所需要呈現的,理想的!但是攝影除了拍攝技巧以外也是需要用心的,成功的攝影師不僅僅是為了拍照片,而是為了通過一張或者一組照片,來表達真實的情感所在!








三石美育


我倒是覺得攝影是一門依靠經驗累積的藝術。


一個拍了多年風景的老司機,可以依靠經驗找到最佳的拍攝位置,再結合不同光線下景色的變化,拍出讓人驚豔的作品來。


人像攝影主要關注光線和人物之間的關係。光線的掌控結合人物的肢體語言,在無數次的咔咔咔咔聲裡,才能學會布光和人物動作、表情的塑造,這些都是靠多年的練習來掌握的。


紀實攝影需要的是敏銳的洞察力。事件的發生發展、不同人物在事件中的行為和他們的情緒等等,都交織在現場,如何從嘈雜紛亂的線索中抓住主要矛盾,需要長時間的練習。


綜合來看,攝影更像是一門依靠經驗的藝術,經驗有了,技術到了,自然會想在作品裡加上攝影師的思想和情緒。


派小星愛畫畫


擺拍

隨手拍

攝影是不是思考性很強的藝術呢?

是精心擺佈也好,還是即興隨手拈來也罷,在你按下快門之前,一定是某種表達的慾望,某些觸動了你的事物,促使你使用攝影的手段去表達。

誠然,我們不排除有一些完全隨性的隨手拍,卻能拍出精妙的作品,甚至不假思索的隨手拍。但是這種能力只是靈光乍現,不能長時間的保持這種高標準。

攝影也是藝術的創作,一樣要經歷大量的實踐,刪繁就簡,去滓存精,不斷的打磨技藝,深入的思考,才能有好的呈現。

朋友的兩張隨手拍。




一方書畫


攝影當然是思考性很強的藝術!

整個攝影作品拍攝的過程就是一個完整的思考過程,到最終攝影作品完成的時候,整個思考過程也就幻化成為了藝術作品。

一副好的攝影作品,往往承載著過往的經歷,拍照瞬間的故事、甚至拍攝者對未來的憧憬,要思考的內容數不盡數,涉及到拍攝者本人的方方面面,當時社會及自然環境的方方面面,這都是拍攝者要思考的,所以說,攝影當然是思考性很強的藝術。


攝影本身兼具藝術創作和技術知識等的支撐,一個好的攝影作品,就是一副很優秀的藝術作品。

攝影本身是一門觀察的藝術,有觀察故而有了思考,同一張照片,每個攝影師的觀察角度都是不同的,故而同一個物體、景觀甚至是瞬間產生的就是不同的藝術效果。他們從不同的觀察角度去確定不同的構圖、不同的用光,不同的色彩,不同的主體 、以及不同的畫面。 從而產生了不同的思考過程和不同的藝術作品。


攝影也是一種減法與加法的藝術,就和人生一樣,要有取捨。攝影從主體方面來說,不能主次不分,立意不清晰,這就讓拍攝者要明確考慮清楚到底什麼才是主體,什麼才是他想表達的。


攝影其實就是一種說話的工具,他的目的在於傳達圖片背後的故事;一副優秀的攝影作品背後,需要拍攝者自身從內心深層次的思考這張圖片他想用來表達什麼,列維·海因說過;“倘若我能用言語來講故事,我就不必拽上照相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