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期望薪資是多少?”跳槽時答錯這個問題,少掙很多錢!

今天我們來聊一個職場面試中常見的問題“你的期望薪資是多少”。只不過我們要把這個問題討論的範疇壓縮一下。

今天我們討論的只是當你擁有一定的工作經歷後,跳槽時與HR談論期望薪資的方法。

為什麼這樣?因為應屆畢業生更多考慮的是“我能否順利拿到這個offer”,而且通常校招過程中,工資水平往往是以公司標準為主導水平的“行情價”,所以下面說的這些對於應屆生的第一份工作其實並沒有太大意義。

●談價的前提:清晰瞭解公司的收入構成

當HR向你問出“你期望薪酬是多少時”,你第一反應應該做的不是報出一個數字,而是先確認你對公司有了清晰的瞭解。

這裡的瞭解主要是:收入構成(保險計劃)、工作時長、福利待遇、薪酬調整規劃。

按理來說,一個優秀的HR會在面試過程中就將這些信息明確的告訴你,因為只有瞭解了以上這些信息後,才能夠有效的評估自己該拿多少錢。

舉個例子:

通常,我們收入的構成是:基礎工資+績效工資+年終獎+福利補貼(餐、車、加班)

一般來說,年終獎是其中的重頭戲。一般來說年終獎少的一般會有1~2個月。而越來越多公司會把年終獎設置在6個月甚至更多的範圍上。

僅此一項,如果你選擇一份月薪12K,沒有年終獎的工作,那麼你的收入就是:144K。

如果你選擇了一份10K,但是有3個月年終獎的工作,全年收入就是:150K。

既然選擇入職一家公司,想必不是抱著幹半年就走的心態來的,那麼薪資構成一定要問清楚。

這裡額外多說一句的是:工資構成與計算方式一定要寫入勞動合同,沒有寫入勞動合同的年終獎在你計算時就要大打折扣。

千萬不要高估老闆與公司的良心,我個人親身的慘痛教訓就是入職一家公司後,從一季度到四季度,一直在用“年終獎”作為藉口忽悠大家加班幹活,但是真到年底的時候,任務也完成了,指標也超額了。但是集團一句“因公司發展需要,本年度各公司年終獎一律取消。”這種情況下找誰說理去?反正公司賭的就是沒有幾個人會為了這仨月工資而辭職(這也是事實)。

你還真別覺得這是個例,就連大名鼎鼎的羅輯思維不也幹出了趕到年底四季度末才公佈“沒有年終獎”的事情麼,你真確定自己面試的公司比羅輯思維更優秀?

除了到手的收入水平外,我還建議您多問一句:公司的薪酬調整制度是怎樣的。因為很多時候,穩定的薪酬提升體系,要比到手的一次性收入提升更加重要。

所以,搞清楚薪資構成是給出期望薪資的第一步,好的HR一定會在問你這個問題之前把相關的內容告訴你,如果沒有說明的,那就一定要問清楚。

假設,你的HR不肯告訴你,或者總是說不清楚,那麼聽我一句勸,

直接放棄這個崗位。這家公司的管理顯然混亂到令人髮指,跳槽到這有極大的可能是在跳坑。

●期望工資的報價原則:就高不就低

很多人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喜歡報一個偏低的價格。其實心理動機很簡單“怕自己報價太高,失去這個職位。”

但是!給自己報個低價,其實是一件非常不划算的事情。主要有兩個原因:

●薪資期望在是否錄用的考慮中佔比極低。

●你的報價偏高時,對方可以向下砍價。但是報價偏低時就再沒有迴旋的餘地。

公司錄用一個員工,更重要的是看他是否能夠勝任目前這個崗位,而不是看他打算要多少錢。

我用1000塊錢的月薪,聘用來一個不能幹活的人,那又有什麼意義?

所以,只要你的個人能力與應聘崗位相符,那麼你的薪資要求即使超出了企業的預期,對方也會試著同您進行談判。

也許有人會問:

如果存在競爭者的情況下,難道不會有影響麼

會有影響,但遠沒有你想象的那麼大。首先,競爭不會那麼激烈。一般公司面試到反饋信息中間最多也就3天左右的時間。在此期間公司能夠面試的人員相當有限,很難產生激烈競爭。

其次,在這些應聘者中,首先考量的也還是工作能力,而每個應聘者的工作能力多少會有些差距,很少會真的到拼“期望薪資”的時候。

而且,既然是跳槽,越是高等級的職位,能力差異的重要性就越是大於薪酬要求的重要性

●期望工資的報價原則:給出明確的數字與計算方法

與HR談論期望工資是,最糟糕的做法就是給出一個“範圍”。

比如你說我的期望工資是4000~8000,這不就是明擺著告訴對方“你只要給我4000塊錢,我就能入職了!”

要知道,HR也擔當著為公司節約人力資源的任務。所以,告訴對方一個期望薪酬範圍=透露你能接受的底線。你連底線都告訴對方了,這件事情還有什麼可以談的麼?

這裡再多說一句,為什麼我們的簡歷上期望薪酬會寫一個範圍值

因為簡歷投遞的過程中,公司與應聘者都是處於互相不瞭解的狀態。正如一開始所說的那樣,你不瞭解一家工資時,當然也無法拿出自己準確的要價。

而給出一個範圍值,只是為了雙方在正式溝通前先大概確認一下互相是否有談判的基礎而已

給出一個儘量大的,具體的數值,當然也不是讓你瞎要,具體如何計算這個數值,主要參考以下幾點:

●你的上一份薪水+原本可能加薪的幅度

●你期望通過跳槽得到的加薪的幅度

●行業目前的平均薪酬(通過招聘網站就能得知)

●該崗位招聘時給出的薪酬上限。

得出結論後,將具體的數值告訴對方,並且最好連同自己如何得出這個數值的過程也一起告訴對方,這樣做的好處一來是增加你自己報價的可信度,二來是向對方展示你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

如果通過以上一系列計算得出的結果,結果超出了對方招聘網站上的薪酬上限也沒有關係,只是說明自己理由的時候,一定要從對方的角度來說明一下自己的獨特優勢。

示例:

HR:請問您的預期薪資是多少呢?

小張:好的,我剛剛大概計算了一下,因為您這裡的薪資構成與我目前這份工作的構成有所不同,更偏重於基礎工資,而年終獎數額偏低,所以我說的主要就是我期望的基礎薪資(對比薪資構成)。

目前我所在的公司每月到手收入大概是12K,年終獎通常是3~5個月。而我個人則希望能夠獲得20%左右的收入提升(給出計算方法)。所以我對咱們這邊的薪資期望大概是19K左右(給出具體數值)。

我知道咱們招聘的範圍上限是17K,但是因為我在過去的工作中有帶隊項目的經驗,剛才您聊過後期要上一個新項目,我的經驗和人脈可以為工作帶來更大的便利(

從對方角度展示獨特價值),所以我認為自己要求19K的薪資是比較合理的。

當然,我也比較看好咱們公司,如果您這邊確實比較為難的,如果在年終獎與薪資提升的方面能夠獲得更多保障的話,我也可以考慮降低一些底薪方面的要求(透露出可以談判的信號)。

以上,就是今天關於“你的期望薪資”是多少的討論,希望對您能夠有所幫助,也祝願您拿到更高的工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