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到了深圳總感覺到了外省,是文化差異太大,還是什麼原因?

城市時評


這個提問不嚴謹,深圳人不也是廣東人麼?應該說非深圳的廣東人,主要是廣府文化圈的人(特別是廣州/佛山一帶)到了深圳感覺是到了外省。

深圳在建市之前,人口並不多,只是一個小市鎮,到深圳建市以後,大量外地人湧入,深圳逐漸成為一個說普通話的城市,這個城市文化也是由各地人帶來的,並沒有濃厚的廣府氛圍,大家基本上都說普通話,湘菜館、川茶館全市到處都是。

而且深圳是座年輕的城市,大家來去匆匆,都想著賺更多的錢,當然你不能賺錢,也生存不下來,所以整座城市顯得沒有煙火氣,沒有像廣州和佛山那樣的市井文化。

總的來說,深圳目前還處於各種文化融合之中,沒有形成自己的城市文化,這與深圳建市太短,戶籍人口不足有很大關係,等再過十幾年,深圳戶籍人口再增加幾百萬的時候,應該會有自己的城市文化了吧,但也不會是廣府文化,甚至與其他城市都不同的一種文化。


小羅說深圳


由於地理因素,改革開放前及初期,寶安縣還很窮,所以,寶安縣大多數人巳經偷渡香港去了,餘下的人都是老少病殘。深圳其實是一個寶安縣的縣城,開放前寶安縣才29萬人,而深圳作為寶安的縣城才2萬人左右,這個縣雖然靠近香港,但可以說是偏闢平靜的農業窮縣,沒有什麼工業,與當年的東莞一樣的窮,70年代曾經到過東莞,很多的坭房,很窮。當然,自開放後,東莞縣寶安縣(今叫縣城名深圳)開始富起來了。


藍天白雲crc


深圳本來就只是一個小漁村,更因為歷史和地理位置的原因,解決後基本屬於敏感地區,本地人口少,外來的更少。改革開放後,隨著特區的設立,快速吸引並彙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人來發展,變成了一個新興的城市,並迅速擴展,一直到現在做為一線城市還在吸引著外來人口。原來的文化被新的文化覆蓋並淡化,要不是比鄰香港,還有珠三角粵文化在影響,在文化方面根本就脫離粵文化區。所以身處深圳,給人的感覺就是在一個新城市。


驕陽下的夜航者


因為深圳人大都來自神車各地,所以都說普通話。


哪是剎車


那是個人的怪感好吧


老林數學


我去東莞松山湖市民中心辦事,直接說深圳就是外省,我有點懵😡


我在這裡啊640


我這幾年經常往深圳工作,住廣州,感覺廣州親切,深圳還是以廣東人居多的,地鐵公交車也是三種語言報站名,粵語,普通話,英語,深圳本土人還是講粵語和客家話多,即使講客話,他們一定會講粵語的。廣東人絕大部份人都會講粵語


手機用戶62249809117


我是廣東人,沒有你說的那種來了深圳像去外省的感覺,在深圳比廣州有歸屬感,在深圳定居了。在深圳論省份人數最多的還是廣東省的人,廣東人佔差不多一半左右,深圳總人口1000萬多一點,潮汕人400多萬客家人100多萬左右,因為我們不習慣講粵語還是覺得深圳比廣州好,在廣州不講粵語覺得自己是個外地人👀

樓主這種話題好像是外地人在深圳尋找安慰一樣,側面提現你的自卑心,在深圳只有你勤奮拼搏,不管你來自哪裡你就是深圳人,不勤奮就會被淘汰。❗


天天探視界


又是一些外地人在意淫,廣東人到深圳從來都沒覺得是到了外省,只不過會發覺深圳的外省人特別多,但是總體來說廣東的風土民情還是很濃的,同樣,東南西北各省的風俗也參雜在其中,而且深圳還是廣東人最多,歡迎有能力有夢想的外地人都來深圳,我們廣東人是非常包容的,只要你有才,廣東就是你的家,同時,也希望你們來了要安分守己,不要一看到深圳這麼優秀,就意淫深圳脫離廣東,我們知道,外地人來深圳了,沒有根,就恨不得深圳脫離出去,你們外地人就可以正兒八經的說深圳是你們故鄉了,其實沒必要,廣東是非常開明的,你們來了,是適者生存,而不是該反客為主,大家好好一起耕耘這片熱土,不然,麻煩你們收拾包裹哪兒來就回哪兒吧!


青春旋風99


八九年去深圳做酒店裝修木工,八十元一日,做三日人工等於廣州做一個月工資,什麼都比廣州貴一倍,有錢大曬,我們一班廣州技工一落班食完飯就沖涼打扮去國貿免稅店買香港時裝日用品,回酒店房打麻將,生活很單調,也就去過沙頭角游水世界大觀玩吧!每晚就是聽香港電臺流行曲看香港電視,我們廣州人同那時的廣東客家人潮洲人格格不入,同三角洲講鄉下音的東莞人羅定人湛江人也不老友,反而同各個省的撈頭說得來,但始終各自為政,現在想想都幾可笑可怕,人類的孤獨排異感是天生俱來的,你看我不順眼,我看你土包笨蛋,人類相互的避忌是永恆的,因為我們每個人本質上都是最孤獨最自私自傲的,所以深圳各個地方的人自成一派沒什麼奇怪的。

現在深圳物價房產什么都跟風香港,香港文化富貴博大,在深圳影響最大,香港文化跟廣州文化完全無區別,廣州文化佔大頭吧!哈哈呵!木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