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往事《劉巧兒》勇爭自主婚戀 新鳳霞走進千家萬戶

電影往事《劉巧兒》勇爭自主婚戀  新鳳霞走進千家萬戶

新中國建立初期,隨著評劇電影《劉巧兒》在全國上映,反對封建婚姻、追求愛情自由的劉巧兒一時間家喻戶曉,男女老少都會唱上一句----“這一回我可要自己找婆家呀!”

最初曾是“活戲詞”

電影往事《劉巧兒》勇爭自主婚戀  新鳳霞走進千家萬戶

《劉巧兒》源自1943年陝甘寧邊區發生的一則反對包辦買賣、爭取婚姻自由的真人真事。18歲的華池縣女青年封棒兒自幼與張柏結親,—直常來常往感情深厚,豈料臨到準備結婚,封父卻嫌張家貧寒變卦,不顧女兒反對又將其賣給他人。無奈之下,張柏與家人將封棒兒搶到家中,因此華池縣政府宣佈兩人婚姻無效。痛苦至極的封棒兒為討還公道,毅然獨自翻山越嶺80餘里,去找聽說“斷案公平”的隴東專署馬錫五專員告狀申冤。馬專員經走村串戶深入調查弄清實情,召開群眾大會公開審理,當眾宣佈封棒兒與張柏的婚姻合理合法,還表揚這是邊區婚姻自主的新鮮事要大力提倡,受到群眾熱烈擁護。延安的《解放日報》報道此事後,時為保安處秧歌隊的編劇袁靜將其編成秦腔演出,因覺得“棒兒”之名像男性,戲中遂改為“巧兒”,劇名亦稱《劉巧兒告狀》,後來陝西著名盲藝人韓起祥又編成琴書《劉巧兒團圓》廣為傳唱,從此“劉巧兒”與現實中的封棒兒融為一體,成為爭取自由婚姻的象徵。

電影往事《劉巧兒》勇爭自主婚戀  新鳳霞走進千家萬戶

著名戲曲表演藝術家新鳳霞著手將《劉巧兒》改成評劇演出,已是1949年底,其時她來到北京僅四個月,以其端莊俊美的扮相和甜美清脆的唱腔,在天橋的萬盛軒戲園迅速唱紅。此時新鳳霞在條件很差的集體所有制劇團,沒有專門編劇、導演來寫劇本排戲,仍習慣按“幕表制”演出,由演員根據提綱式的大概分場內容,在臺上即興發揮自編自唱,也叫”活詞戲”。最初問世的評劇《劉巧兒》,就是由一位名叫楊星星的丑角老演員,負責擬定分場提綱並分配角色,利用夜戲散場以後空餘時間,在臺上試走了兩遍就對外演出了,包括主人公劉巧兒在內的所有對白和唱詞,都是演員各自臨場現編的,唱腔也使用單一哭調。按照對“解放戲”要做到“真實”的理解,大家都穿破破爛爛的舊衣服以顯示是窮人,只有演王財主的演員才穿得好一點,觀眾看了並不喜歡。雖然旋即作了修改,按照又拿到袁靜的《劉巧兒告狀》本子,對劇情作了補充,增添一些場子,衣服變得漂亮起來,加上了舞蹈動作,像演古裝戲一樣塗脂抹粉,巧兒就身穿紅褲,綠襖,腳蹬一雙花鞋,腿上扎著黑腿帶子配著小鑼碎步上場,其他演員也都像演老戲一樣扮相走臺步演巧兒父親的還抹上了紅鼻子臺上變得熱鬧起來,觀眾看得很開心,但也是取樂而已,並不能從中受益。

“馬專員”來到劇場

電影往事《劉巧兒》勇爭自主婚戀  新鳳霞走進千家萬戶

1950年初,北京市文化局文藝處副處長張夢庚看了戲後覺得基礎不錯,建議進行加工整理,由此促使該劇面貌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在徵得主演兼團長新鳳霞的同意和支持後,由市文化局文藝處負責劇團藝術領導的王雁,結合演員條件親自執筆修改劇本,專門聘請北京人藝著名導演夏淳精心重排,還邀約中央美術學院的張堯、蘇丹負責服裝、美術、燈光設計,首開戲曲工作者與新文藝工作者聯手創作先河,為戲曲藝術的革新與發展做出了示範。

電影往事《劉巧兒》勇爭自主婚戀  新鳳霞走進千家萬戶

至此,該戲定名為《劉巧兒》,每個演員原來自己編的唱詞對話也都重新整理,改變了“活詞就在肚子裡”的現象,受到廣大觀眾熱情歡迎,春節應邀到中南海演出,毛主席看完戲接見時說:“看到延安的窯洞很高興!”周總理親自盤腿坐在紡車前教新鳳霞紡線,朱老總親切地說:“你好好學,周總理在延安可是紡線能手。”三八婦女節《劉巧兒》劇團又應北京市婦聯之邀,在中山公園慶祝大會上露天演出,各界婦女都來看戲。戲演了一半忽然下起雨來,正是巧兒在桑園向馬專員訴說父親貪財賣女一場唱工戲,長達四、五十分鐘,舞臺後半部有頂蓋演員淋不著雨,鄧穎超、蔡暢、康克清、李伯釗等大姐們與觀眾都淋在雨裡仍一動不動,新鳳霞深受感動有意移到舞臺前半邊接近觀眾的地方,同樣淋在雨裡堅持把戲唱完。鄧大姐還提出,”《劉巧兒》的唱段要能灌唱片就會起到廣泛宣傳了。”後來有關部門落實了這一建議,果然取得很好效果,農村女孩兒紛紛以“自己找婆家”當作結婚的條件。這一年5月1日公佈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劉巧兒》演遍了農村、工廠,“學巧兒婚姻要自主”、“不做包辦婚姻的劉彥貴”蔚然成風。

電影往事《劉巧兒》勇爭自主婚戀  新鳳霞走進千家萬戶

當年親自調查處理“劉巧兒告狀案”的邊區政府專員馬錫五,也來北京民主劇場觀看《劉巧兒》演出,併到後臺熱情看望大家。這位因創造流動法庭替人民辦案而受到群眾愛戴擁護的“馬青天”,解放後已擔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仍身穿老區粗布灰制服、頭戴八角帽,滿面笑容、和藹可親,一進後臺就被圍住。看大家都坐在臺毯上,他也很自然地盤腿坐下,—下子就和大家打成一片了。他說:“劉巧兒這個角色演得好,很真實,唱得也好。趙柱兒演得也樸實,和真的柱兒很像。”在被問及當年邊區的生活習慣和穿著打扮,他說生活中的劉巧兒是個勇敢樸素的姑娘,戲中巧兒辮子上扎紅絲繩不對,應當用紅絨線繩扎辮子,這在當時邊區姑娘中很普遍,還應當戴上耳環,又指出趙柱兒頭上扎毛巾很好,但扎法不對,結子應打在前頭,打在後頭是河北農民的扎法,另外毛巾最好有點黃土泥。他還對馬專員的演員留八字鬍提了意見,說:“為什麼演幹部留著個八字鬍?成了老地主了,哪像個幹部哇!”大家都笑了。

搬上銀幕再提高

《劉巧兒》這出戏上演後所產生的轟動效 應和熱烈反響,特別是對配合宣傳新中國第一 部婚姻大法所起到的有力作用,引起長春電影 製片廠的關注,決定將其攝製成戲曲藝術片,並 為之配備了頗強的主創人員。導演伊琳早年在 魯藝學習、工作過,熟悉陝北生活民情,曾編導 過人民電影事業的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 老蔣》,攝影韓仲良從業資深,擅長新聞紀錄 片、故事片拍攝,此時又專攻戲曲片,已接連拍出 《拾玉鐲》《小姑賢》《打金枝》等作品。

電影往事《劉巧兒》勇爭自主婚戀  新鳳霞走進千家萬戶

如何從題材和劇種特點出發,充分運用電 影藝術獨具條件,對原有舞臺演出風格在力求 保持完整的同時,又注意彌補某些不足,是拍 攝中始終強調和遵循的。由此對劇本又進一步 作了修改加工,比如原劇中王財主用彩禮買巧 兒,只是由媒婆拿了一包彩禮在二道幕前一轉,就算是對此事作了交代。影片中則作了正面表現,讓媒婆將彩禮送到劉家,逼著次日就要迎娶新娘,與劉父剛一談妥,巧兒就撞回來了。此前巧兒剛在小橋上碰見王財主,從其口中知道媒婆已來做媒,接著又在高梁地與柱兒會見,知道了父親退親是欺詐自己,怒氣衝衝跑回家來找父親論理,一進門碰到媒婆看見彩禮火上加油,父女倆就吵開了。經過這樣處理形成正面尖銳衝突,不僅更富於戲劇性,而且有助巧兒的性格更臻鮮明。

電影往事《劉巧兒》勇爭自主婚戀  新鳳霞走進千家萬戶

在鏡頭的選取和運用上,以中景和特寫居多,這固然由於戲曲藝術片性質所決定,擔任主角演員的表演成就,往往是整部影片的靈魂所在,該劇最具魅力之處,就是新鳳霞以其樸素而真摯。自然而富於變化的表演,成功塑造了心靈手巧、極有主見的農村姑娘劉巧兒的形象,這類景別鏡頭可以集中突出其表演特點和成就;同時也因為這是個現代題材的戲,演員化裝不同於古典戲的扮演方法,近景、特寫都能充分地保持視覺上的美感而又不至於造成不舒服的反面效果。

對於唱腔的運用也有發展,新鳳霞原認為評劇講究的就是“字正腔圓”,不大注意情感的表達,就是戲中傷心時所唱也與正常一樣,為拍攝電影先期錄音時即為伊琳導演發現,提示她在演唱中應注意感情的成分,即使哭時情緒也應體現出來。新鳳霞感到很有道理並加以改進,演唱時對巧兒的思想感情變化把握得非常到位,達到了外形和內心的和諧一致。

電影往事《劉巧兒》勇爭自主婚戀  新鳳霞走進千家萬戶

影片拍成在全國放映後,產生了更為巨大的社會影響力。人們通過《劉巧兒》瞭解了評劇,新鳳霞的名字也與《劉巧兒》一起走進了千家萬戶。遠在家鄉甘肅省華池縣的封棒兒看到電影后十分激動,她已起了個大名封芝琴,加入了共產黨,當選為華池縣人民代表。她輾轉與新鳳霞取得了聯繫,期待著能夠早日見面。由於多種原因直到1986年3月,封芝琴和丈夫張柏才有機會千里迢迢來到京城,走進新鳳霞的家中。經歷了風風雨雨的兩個“劉巧兒”像久別重逢的親人一樣,緊緊擁抱在一起,拉著手有說不完的話。封芝琴特意帶來了隴東的紅棗、黃花、木耳、白瓜籽和小米,讓在“文革”中遭受迫害不幸癱瘓的新鳳霞補補身子。新鳳霞把天津“泥人張”的後代所塑的“劉巧兒”泥塑,轉送給了封芝琴,由衷地說:“這個勇敢的‘劉巧兒’形象,應當回到你們農村,它永遠是為爭取婚姻自由的力量!”

文章選自《大眾電影2010年第二期》文/朱安平 /配圖梧桐老片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