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的“國慶節”

古人早先是不慶祝生日的,因為他們認為,每個人的生日其實都是母親受難之日,生日之時應該向母親盡孝,不宜接受祝福。


古代中國的“國慶節”


古代第一個“國慶節”是唐玄宗生日 】

從唐朝初年開始,颳起慶生祝壽之風,生日那天的悲傷氣氛一掃而空,代之以休閒宴樂與開懷暢飲。唐玄宗在位時,慶生之風更加興盛。開元十七年(729年)八月初五,唐玄宗過生日,不但接受群臣祝賀,還親自宴請,與大臣同醉。

百官當即上表請旨,提議將每年八月初五都定為“千秋節”,每年千秋節放假三天,全國臣民同祝。唐玄宗欣然應允,並將千秋節寫進法令中,古代中國第一個“國慶節”就此產生。

唐肅宗的生日是農曆九月,定為“天成地平節”,與玄宗“千秋節”一樣,也是每年都要慶祝。之後,朝廷將二節合併,同為八月十五。

此後唐德宗、唐順宗、唐憲宗生日,都不再設立節日,仍把慶祝唐玄宗生日當作國慶。唐文宗在位時,將生日十月初十定為“慶成節”,成為唐朝的第三個國慶節,放假時間與玄宗千秋節一樣,仍是三天。


古代中國的“國慶節”


【 遼國的大小“國慶”】

五代十國以及由契丹人建立的遼國,都像唐朝一樣以君主誕辰為國慶。遼太宗生日是十月廿三,這天定為“天授節”;遼景宗生日是七月廿五,這天定為“天清節”;遼聖宗生日是臘月廿七,這天定為“千齡節”;遼興宗生日是二月廿三,這天定為“永壽節”。

遼國君主訂立了一個新規矩:新皇帝即位,必然設立新的國慶節,而前任皇帝的國慶節則自然取消,不再慶祝。

遼國的國慶節還有大小之分,一年一度的國慶是小國慶,12年一度的國慶是大國慶。大國慶一般在皇帝本命年的前一年舉行,假期不延長,仍為三天,但皇帝必須參加一個別開生面的“再生儀式”。


古代中國的“國慶節”


【 宋朝的新“國慶”】

差不多與遼國和金國並存的政權,是文化昌盛、經濟繁榮的北宋和南宋。兩宋持續300多年,歷經十幾個皇帝,每個皇帝都有自己的誕辰,當然也都有自己的國慶節。

和遼國一樣,宋朝新皇登基,設立新國慶,舊的國慶日與老皇帝一起廢除。但也有例外,如宋太宗即位後,為了表達對亡兄宋太祖的思念之情,仍然號召臣民繼續慶祝太祖誕辰;宋欽宗在位時,太上皇宋徽宗還活得好好的,他作為兒子,雖然有了自己的國慶節,但卻不敢慶祝(當時兵兇戰危,大宋政權即將不保,即使沒有太上皇,他也未必有機會慶祝誕辰)。


古代中國的“國慶節”


同樣道理,宋孝宗即位時,上面有太上皇宋高宗;宋光宗即位時,上面有太上皇宋孝宗。南宋這兩位皇帝都是在太上皇駕崩之後,才敢風風光光地接受天下臣民的祝賀。

宋朝出現過幾位垂簾聽政的老太后,如宋仁宗時太后劉娥把持朝政,宋哲宗時太皇太后高滔滔把持朝政,劉太后和高太后都是非常精明非常戀權也非常有威信的女人,大臣和小皇帝畏懼她們,一些大臣為了討她們歡心,也將她們的生日定為國慶節。劉娥劉太后正月初八生日,被定為“長寧節”;高滔滔高太后七月十六生日,被定為“坤成節”。 ( 據《羊城晚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