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中世紀與中國東周時期有什麼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呢?

思庇屋


歐洲中世紀和中國東周時期都是諸侯林立,相互攻伐,戰爭不斷的時期,普通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但兩方不同與社會現狀的是在思想上,中國是為了結束這種混沌的世界而出現了思想上的大爆發,各種學說誕生並大規模傳播並且最終影響了歷史的走向,結束了戰亂,實現了中國的大一統。

而歐洲這進入了思想上的黑暗時代,基督教成為了世界的主流思想,他禁錮著人們的思想,使人們接受現狀,並且為歐洲諸侯獨立和戰爭提供神權的藉口,這也使得歐洲中世紀長達千年才結束,直到文藝復興時期仍是阻礙思想解放的巨大阻力。並且其結果讓歐洲從沒有形成統一的國家。


歷史小知


個人認為,將東周時期和歐洲中世紀拿來對比的意義不是很大,因為二者所處的維度,時間乃至背景都是差別巨大,很難總結出二者的異同之處,不過題主有興趣,我可以稍微對二者進行簡單闡述。

首先我們說一說我們比較不熟悉的中世紀,歐洲中世紀的說法是15世紀意大利人文主義者比昂多提出,這個時期缺乏一個強有力的政權來統治歐洲大陸,使得各地戰爭頻繁,同時神權禁錮人們思想控制言行,使得歐洲的科學技術,文化的發展接近停滯,所以中世紀被稱為黑暗時代。



中世紀以西羅馬帝國滅亡作為開端(公元476年),最終融入文藝復興時代和大探索時代。其實上面解釋那麼多可能有些不容易記住,其實我們只要瞭解中世紀為何被稱為黑暗中世紀就可以大概瞭解中世紀的性質了。

中世紀之所以被稱為黑暗中世紀最主要的根源便是文化上的黑暗,在西羅馬被日耳曼人滅亡之後,歐洲大陸成了日耳曼人的天下,這些人基本都是目不識丁的野蠻人,日耳曼人雖然佔領了歐洲大片的土地,但其並不是一個統一的政權,而是由許多分支組成,各自都有各自的國王,當時的教廷利用宗教信仰幫助日耳曼人管理平民,教廷是具有統一的機構,而日耳曼人卻是分散的,這就導致了教廷的勢力越來越大,最終凌駕於封建君權。



而日耳曼貴族本就目不識丁,所以當時整個歐洲的政權是不會用文字直接記載歷史,文化,藝術的,而平民本身就信仰耶穌,希望聽到神職人員講解經文,當然神職人員想如何講解就是他的事,所以也正是如此,整個歐洲的文化基本都是教廷做操縱,教會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不斷地限制和控制人民的思想,壓制科學以及文化的發展,而另一方面當時的真實歷史卻是十分缺少記載,當人們研究中世紀的歷史之時,往往會一片黑暗,難以去深入地研究那段歷史的真貌,所以中世紀被稱為黑暗中世紀。

而我們中國的東周時期也就是中國的春秋和戰國時期。若是要拿這段時期和歐洲的中世紀做對比的話,二者最大的共同之處便是此時的中國也是處於比較大的分裂時期,各地的封建割據勢力也是經常發生戰爭,但二者不同點非常多,多到基本上很難進行比較,比如中世紀的歐洲大陸之間缺乏強有力的政權去治理,而春秋戰國時代卻不是如此,戰國各自之間征伐嚴重,但春秋尚好,周天子無力管理,常常需要向強大的諸侯求助,也使得各諸侯之間常常通過會盟的方式來加強中原各地之間的聯繫。


在文化方面,春秋和戰國甚至出現了百家爭鳴的盛況,而且許多文字記載都能完好保存,乃至對歷史的重視也是達到了難以想象的地步,這一點也和歐洲中世紀的差別非常大。 簡單地說,歐洲的中世紀是分裂的時代,分裂的非常徹底,乃至現在的歐洲依舊是處於分裂的常態,而中國的春秋戰國時代卻是一個分而不裂的時代,文字由祭天的金文慢慢變成實用記載的小篆,各個諸侯之間相互聯繫也是不斷,明面上也是一直供奉周天子。 所以,兩個時代兩個地域完全不同的概念是難以進行比較的。


金道人


一是文明,二是原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