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僅僅是一個割據政權之主,為何死後被尊為大帝?

用戶4474641449


”此處的“大”字,其含義不是通常所理解的大小的大,而是諡號之一。據蘇洵《諡法》卷二:“則天法堯曰大。”意思是能夠遵循上天的準則並效法唐堯的行事。顯然,這是對君主極高極高的評價了。

宋代以前的諡號,大多帶有對死者的蓋棺論定,比如文、武、明、睿、康、景、莊……等等,是歌頌(代表人物是漢武帝、漢景帝、鄭莊公),批判類的有厲、靈、煬……(代表人物是周厲王、晉靈公、隋煬帝),諷刺類的有順、獻……(代表人物是漢獻帝),同情類的有哀、懷……然而孫權的諡號卻不屬於以上任何一種,這才是特別奇怪的。

我個人覺得可能是江東人認為孫權對開發江南有功,再加上他還是第一個江東地區的帝王,所以就諡號為“大”吧。

既然孫權大本營在江南,自然要對江南進行開發,漢以前的政治經濟文化重心都在中原地區,對江南的開發很少。孫權在公元200年成為一方諸侯,到252年去世,掌權52年。他統治期間,對江南地區大力開發,江南的經濟進一步發展,從比較蠻荒到經濟逐漸發達,是經濟中心南移的發端者。

並且在230年,孫權派遣衛溫、諸葛直等到達臺灣,並進行了移民。孫權一生最輝煌的時候,應該是與劉備聯合,在赤壁一戰中獲得勝利,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之後奪取荊州,並在夷陵之戰中擊敗劉備,孫權更是走向巔峰,穩定鞏固了吳國的疆域。

不過孫權執政後期比較昏聵,逼迫大臣、太子之爭,埋下了吳國後期國力大損的隱患。


叨說歷史


孫權生於公元182年,死於公元252年,字仲謀,要是以為孫權只是一位割據政權之主就大錯特錯了,三國鼎立時期,孫權憑著自己的實力開創了東吳,儘管只是一方土地的霸主,但是孫權的勢力完全是可以與其他兩位霸主抗衡的。



孫權並不是白手起家,中平六年時(189年),孫權之父孫堅發兵響應討伐董卓的聯軍開始了孫家戰爭的歷史長河,兩年後孫堅在討伐劉表時戰亡,孫堅的部隊指揮權就落到了長子孫策的手裡。此時孫權才滿九歲,興平二年(195年),孫策打敗劉繇後,為了母親和弟弟孫權的安全,把家人接到了曲啊,從此之後孫權就跟隨長兄孫策的身邊幫助處理部隊內務的決策。



建安元年(196年),這一年對孫權來說特別重要,孫權被任命為陽羨縣長,隨後孫權開始跟隨長兄孫策征戰四方,為日後孫權一人能夠建立東吳奠定了基礎。建安五年(200年)孫策亡,孫權接管孫策的地位,此時孫權年滿十八週歲,被東漢命為討虜將軍以及會稽太守,駐守吳郡,隨後孫權開啟了稱霸的道路,先後斬殺不少不服作亂人士,穩固了江南局勢。



在建安八年(203年)開始,孫權在五年的時間裡對江夏郡進行有三次的攻擊,最終斬殺黃祖統一了江夏郡,建安十三年(208年),面對老奸巨猾曹操的挑釁,孫權並沒有懼怕,他聯合劉備的軍隊,巧妙的布兵把囂張的曹軍擊退回了老窩。隨後孫權又命大將周瑜奪得曹操領地南郡,並命周瑜為南郡太守。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再次派兵攻打濡須塢,孫權派出精銳的舟師與曹操的水軍對持,此戰役曹軍損失幾千名士兵敗落而逃,面對曹操的多次攻擊和挑釁,孫權並沒有做縮頭烏龜,而是沉穩的布兵、派兵,連連打的曹軍落荒而逃,特別在赤壁之戰後孫權的勢力和實力快速成長起來。孫權是個有政治頭腦的人,面對曹軍大軍襲來,他並沒有一味的自負而是採取了諸葛亮的聯合討曹的政策讓自己的軍隊逐漸壯大。



作為一方首領,不僅要有頭腦也要有胸襟和遠見,想當初為了抵抗曹軍,孫權割捨了荊州與劉備軍隊聯合,多年之後東吳穩定的孫權想要奪回荊州,此刻孫權一面派呂蒙練兵備戰,另一面則派出徐詳與曹操講和,兩軍結為姻親。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權利用關羽發動的襄樊戰役,命心腹大將呂蒙為前部偷襲荊州,成功奪取蜀國領土南郡、零陵、武陵等地,並在這次大戰中斬殺了劉備大將關羽。



經過長年戰爭的爾虞我詐造就了孫權老狐狸的一面,為了鞏固軍隊實力,在曹丕繼位後,孫權主動向曹軍投降,希望成為魏國的藩屬,為了表達自己的真實情義,把降將於禁送還給了魏國。不得不說孫權這一舉動是多麼的正確,不僅讓自己的軍隊得到了喘息的機會,還有更多的實力與蜀軍戰鬥,延康二年(221年)孫權在夷陵之戰中大破蜀軍,打的劉備逃到了白帝城,穩固了東吳在荊州的領地。



劉備以及曹丕死後,孫權開始了稱帝,或許勁敵一個個不復存在,孫權的心態也在發生改變,孫權不顧大臣的反對執意立公孫淵為燕王,誰知公孫淵是個膽小怕事之人,面對孫權財寶的誘惑心動但又怕魏國討伐,無奈公孫淵斬落東吳使者,並將其首級獻給魏明帝一表忠心,這讓孫權又氣又惱,最終在大臣們的勸阻下才沒有發兵討伐公孫淵。



東吳在孫權的建立和穩固下,百姓安居樂業,應該有大好的前程,無奈孫權長子孫登去世後,東吳朝廷就被儲君之事鬧得烏煙瘴氣,嚴重的折損了東吳的實力。孫權在心累疲憊之下得了風疾,在神鳳元年(252年)孫權駕崩,諡號大皇帝,孫權稱帝是完全有實力的,至於沒有統一還是和他晚年的政策以及子嗣的不努力有關。


番茄仙子說歷史


諸侯,是中央政權分封的各國國君的統稱。

孫權,江東猛虎孫堅的兒子,小霸王孫策的弟弟,他是在孫策遭遇暗殺以後繼承哥哥的位置,而帶領東吳集團穩固江東,開發江東,進而和魏國,蜀國三分天下的。

孫權當政的時候,漢朝已經名存實亡,漢朝的天子已經淪為魏王曹操的傀儡,當家不主意。沒有實權,只是名義上的漢家皇帝,所以他也就沒有權利去對他人進行分封。即使他有心分封各地諸侯,恐怕曹操也不會答應?再說了,他也無心去管,也管不了這些各地的自封為王的軍閥!

既然孫權沒有得到漢朝天下的分封,他算那一門子的諸侯?曹操更不可能去封他吧?歷史上也沒有這樣的記載!孫權的地盤是繼承父兄的。天下是他們孫家打下來的,所以孫權是割據江東的地方政權!後來又是吳國的開國皇帝而已!

大帝,是對歷史上一些政績斐然的偉大君主的讚美稱號。

中國歷史上被稱作大帝的有漢武大帝,永樂大帝,康熙大帝,但是說起孫權大帝,很多人不知道。

既然孫權佔據江東,當然要對江東人民負責,他得開發江東,讓人民擁護他。三國時期的江東那就是蠻荒之地,漢朝以前的統治中心都在中原地區,對哪裡不重視,開發很少。孫權對江東開發有做出了很大貢獻。使江南成為富庶之鄉。

孫權也敢用也不愧於大帝稱號!





草堂夜語


諡號,多以生平事蹟為依據。但孫權的這個不要過分解讀。

孫權僅僅是江東各儒門大族因利益推舉出的人物,本身孫氏僅僅是二等豪族。縱觀孫吳政權,內耗牽扯了政權的極大精力,僅僅在孫權在位時能夠壓制。

其本意也是向北發展,奈何打不過曹魏,向西又礙於戰略需求,無法伐蜀,只能依靠土著家族向南發展,如交州。

至於大帝這個諡號,子孫封的,看看就行。


愛歷史的小鵬友


孫權已經稱帝了,所以他和曹丕、劉備一樣,都是開國皇帝,地位是平等的。現在看東吳是一個割據政權,但當時魏蜀吳就是三個獨立國家。皇帝死後,繼任者都要給其上廟號和諡號,孫權的諡號是“大”。諡號不能亂起,要以《諡法》為依據的。“大”這個諡號,一是為了紀念孫權是第一個在江南建國稱帝的人,二是為了表彰孫權對江南的開發建設,對穩定社會,發展經濟做出的貢獻。


手機用戶12175003233


孫權雖然19歲繼位,壽命也很長,但東吳江東政權,所控制的地盤廠與曹操劉備相比無法相比的,從後期三國相爭鬥來分析,也從未見他本人有打入對方的作為,而到後期失去陸遜死去,不能很到陸家等幾大家族支持後國勢下降,他的子孫一代不如一代,使東吳快速滅亡(他在執政期未見他本人的什麼作為)。而在關羽打曹操時,採用陽謀手段偷偷用兵從背後進入荊卅,殺死關羽父子為世人所恨。因此他不配大帝稱呼(也不能與劉備和曹操相比),至今國人多不知道有孫權大帝亊。


happy1747943


孫權本身來說就稱帝了,當時魏國蜀國吳國三分天下。並且互相牽制,割據政權之主。曾經曹操也很欣賞,生子當如孫仲謀。為吳國貢獻一輩子,整個吳國都是在孫權的手上的建立的。所以在死後依然會被吳國人記住,大帝也只是欣賞此人,紀念為吳國做出的貢獻,這個時候吳國的君王一個比一個差,甚至是暴虐。尤其是最後一個君王孫皓更是無恥,相比之下更加懷念曾經的最好君王。


堂前舊事


自己後人給的,給再大也沒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