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閥李純的葬禮:宦海表演與廟堂角力

北洋大時代道德篇(一百九十九):是事境之塵氛未掃,而心境之芥蒂未忘。此處拔除不淨,恐石去而草復生矣。

民國九年十月十二日,李純不明不白地自戕,儘管頭戴著“江蘇督軍”、“蘇皖贛巡閱使”以及“南北議和總代表”的光環。時值直皖戰爭的硝煙剛散盡,直奉兩系軍閥坐地分贓還沒談攏,皖系軍閥叫囂著捲土重來,畢竟還有浙江這塊自留地,老成持重的盧永祥也算是“段芝老”最後的本錢。不過各地“廢督”風聲四起,北洋中樞不得不接招,如李純死後盛大的追悼會,以及堪稱是國葬規格的儀式,這場波瀾詭譎的葬禮,不僅使李純“為國捐軀”的形象獲得了肯定,也在某種程度上,成了各方宦海過招的儀式表演。北洋中樞和地方軍閥,都想借李純的葬禮達到自己的廟堂訴求。

軍閥李純的葬禮:宦海表演與廟堂角力

段祺瑞

其後,各界人士也通過參加葬禮,表達著自身訴求。通過葬禮的舉行,李純之死成了言說時局、宦海角力的象徵符號。就在李純自戕後的第二天,江蘇“二齊”就向北洋中樞打了報告,其中就有李純遺書的彙報,“現在蘇省治安,暫由耀琳、燮元負責”,也算是為兩人在江蘇地盤的地位定了調子,最重要的是軍事安排,“江蘇督軍職務,以齊幫辦燮元代理”,這樣就形成了李純有遺命,中樞在考慮蘇督人選時,不得不有所忌憚。為了江蘇局勢的穩定,齊燮元如願以償,成為代理江蘇督軍。不過這把交椅卻有點扎腚,畢竟北洋各方陣營對江蘇督軍職位的爭奪,並沒有止息。

軍閥李純的葬禮:宦海表演與廟堂角力

軍閥李純葬禮

緊接著,各方的表演由齊燮元一邊請江蘇名士張謇發電力保,一邊利用為李純舉行葬禮,撈取廟堂資本作為開端。由於李純遺書說是“以身謝國家,謝蘇人”,這也為齊燮元給李純舉行盛大的追悼活動和葬禮提供了充足理由。是年十月十三日下午二時,江蘇方面為李純舉行大殮儀式,各界人士均到署弔唁。李純身著藍色軍禮服,嘉禾、文虎等勳章懸滿胸前,神色如生。入殮時,江蘇地方的“齊代督”、“齊省長”、“王憲兵司令”等均撫棺大哭,在各大陣營對江蘇督軍之位虎視眈眈的情況下,作為李純遺書中指定的督軍繼承人齊燮元,這一手被稱為“哭故督李純以攝群官”

軍閥李純的葬禮:宦海表演與廟堂角力

齊燮元

面對江蘇方面積極利用李純之死,撈取廟堂籌碼,北洋中樞以“發令任齊燮元代蘇督”的形式先將局勢穩住,而對於李純葬禮的規格控制,只是依據上將特例優恤,發給治喪費,並沒有考慮舉行國葬,畢竟尾大不掉的地方草頭王,藉助這些表演擴大影響與中樞叫板算是老橋段。而江蘇“二齊”卻把李純的自殺,作了一個詞語的轉換,說李純是“以尸諫國”,是“殉國”,這也就把自己變成了正義的化身。當時徐世昌是名義上的“北洋大總統”,皖系軍閥老人之一靳雲鵬是“閣臣之首”。李純的葬禮之爭,也就成了直係軍閥增加己方在中樞影響力的一個契機與手段。

軍閥李純的葬禮:宦海表演與廟堂角力

右二為徐世昌

在李純桑梓之鄉的天津,作為總統代表的“直魯豫巡閱使”曹錕領銜的迎柩的活動,表面上看是對李純關懷桑梓發展的一種儀式上的回應,但作為新直係軍閥掌門,實際上是想利用李純的葬禮,穩定他在直係軍閥頭把交椅的地位。不過坐鎮中樞者,也不是沒有表演,李純遺書成了用來警示各地督軍、傳達宦海風向的一種資源,徐世昌親書的“國之柱石”匾額,廢督與文治才是徐世昌等人的願望。圍繞李純葬禮的表演,只是扮演了各方角力時局的象徵符號,通過各種儀式的表演,達到言說各自利益的目的。

參考資料:《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菜根譚》、《以北洋軍閥李純葬禮為中心的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