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裡,不去解決這個問題,就研究其他問題,這本身是大問題!

您好,我是君山,一名站在中國教育最底層看教育、發聲音的一線教師,感謝您的關注,期待與您交流,真誠與您做朋友!

學校裡,不去解決這個問題,就研究其他問題,這本身是大問題!

在學校問題裡,有一個問題很多人不敢研究,視為禁忌。君山認為,這個問題不研究就想著去解決其他問題,這本身就是一個大問題!

這個問題是:行政很少上課,高級教師很少願意上課。

這是不正常的!

行政之所以不上課,歸結一下原因有兩個:

1、學校各類行政事務繁多,過去各個部門、各個單位都要和學校搞“手拉手”,很多校領導感慨,“上面千根線,底下一根針”,忙不過來、疲於應付,是很多學校裡行政工作的常態。網上有人就感慨,一個60多個人的小學校,光行政就有10多個,這正不正常?

可以說不正常,但也可以說正常。如果一個學校,只是想“安全第一”,那10多個行政領導確實多了;但是如果校長有“雄才大略”,各類獎項都要爭,這種評比都要過,那10個行政確實不多。

學校裡,不去解決這個問題,就研究其他問題,這本身是大問題!

2、行政領導之所以不上課的第二個原因,也是比較現實的原因,當上行政之後,學科業務也就荒廢了大半。所以我們會發現,很多行政一般兼職的是副科,教語文的改行教思政、教數學的改行教思政、教科學的改行教思政····總之吧,哪個學科不考試、哪個學科在學校裡不受重視,領導一般都往哪裡走!這樣走倒也有一個好處!至少不會因為行政事務繁忙而誤人子弟了,但是,壞處也很明顯,“行政不幹活、行政就知道偷懶”,這種思想會很消極地影響到部分老師的工作積極性!

針對學校行政事務繁忙的問題。2019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首次為中小學教師制定了減負政策:

會議提出,要專門出臺中小學教師減負政策,全面清理和規範進學校的各類檢查、考核、評比活動,實行目錄清單制度,未列入清單或未經批准的不準開展,要把教師從“表叔”“表哥”中解脫出來,更不能隨意給學校和教師搞攤派。要把時間和精力還給教師,讓他們靜下心來研究教學、備課充電、提高專業化水平。

這個政策,與其說是給普通老師減負,其實更大程度上也是給學校行政減負。

學校裡,不去解決這個問題,就研究其他問題,這本身是大問題!

那麼,減負之後,問題又來了:閒出來的行政,現在該幹什麼?

君山認為,這需要分類討論:

1、對於學校的校級領導,難免還是會有一些其他事務要處理,比如學校規劃、比如校園安全問題、比如各類會議,等等,但是,為了校長的身體健康,也是為了學校能夠更加和諧穩定,君山還是建議校長們“少上一點酒桌,多上一點課堂”,利用現在風清氣正的好環境,認真研究研究教育藝術,這絕對是中國教育之福。

校長除了“進課堂”以外,也要真正進入校園的日常管理。現實中,我們還是會看到一些校長,校園活動抓得很花哨、上面關係跑得很勤快,教育之於他們,就是晉升的政治資本。這樣搞出來的教育,肯定是華而不實、傷教育的筋骨的。

學校裡,不去解決這個問題,就研究其他問題,這本身是大問題!

真正的校長應該怎麼樣呢?也不用“俯首甘為孺子牛”吧!但起碼有一點,像“校長陪餐”這樣的事情,可以多瞭解、多做做!

教育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衛健委共同發佈《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規定》中小學幼兒園應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每餐均應有學校相關負責人與學生共同用餐,做好陪餐記錄,有條件的中小學幼兒園還應建立家長陪餐制度;中小學幼兒園一般不得在校內設置小賣部、超市等食品經營場所。《規定》將從4月1日開始執行。

陪餐當然只是其中的一項!校長為什麼要去做這樣的事情?不是為了作秀,而是讓“校長負責制”真正負責起來!

學校裡,不去解決這個問題,就研究其他問題,這本身是大問題!

2、對於學校的中層領導,在上面的減負政策真正落實,學校教育教學以外的事情減少之後,個人認為還是應該儘可能多的迴歸到課堂;起碼有2利:

A、減輕一線教師課業負擔;

B、有利於在校園內形成更加和諧的教育教學環境;

所以,在學校領導要不要上課的問題上:

君山認為,在教育部為學校、為教師減負之後,只要是屬於學校中的教師,不論處於什麼樣的職務上,都應該將為學生上課作為自己的主要工作任務,履行教師承擔的使命與職責,並不是說升到中層幹部就可以高高在上,不用繼續為學生上課,尤其是各類教導、主任,做好模範帶頭作用,才能引導學校教師積極參與教學,提高學校教師在本職工作上做出突出成績的積極性。

學校裡,不去解決這個問題,就研究其他問題,這本身是大問題!

學校裡還有另一類人,也漸漸離教學一線,就是“高級”教師!

這些教師遠離一線,主要有兩個原因:

1、部分老師,評上高級之後,年紀已經很大,很多都已經臨近退休了。

像這樣的教師,因為年紀原因,精力有限,學校對其有特殊照顧,這無可厚非。我們現實中也發現,反而很多這些年級大的高級老師,因為一輩子奮戰在教學一線,臨老評上了高級,早就有了“老死”講臺的決心,所以,這些老師是真愛教育。就算你想給這些老師減負,他們很多也願意承擔更多的教學任務。他們中,甚至一些人,就是退休之後,也願意響應國家的“銀齡計劃”,支援國家落後地區的教育發展;應該說,他們曾經是國家教育的脊樑,現在起碼也是精神上的脊樑。

學校裡,不去解決這個問題,就研究其他問題,這本身是大問題!

2、但是,另外一部分評上高級之後,不願意上講臺的“年輕”老師,就顯得不是特別光彩。

這些老師,一輩子為“榮譽生、為榮譽死”,朝著利益,義無反顧前行。拼論文、拼公開課、拼課題,在評上高級之前,這些老師,愛上課、愛當班主任,打了雞血一樣積極向上。但是,一旦評上高級,感覺整個人生就覺得圓滿了,一夜之間就人生觀坍塌了。我們會看到,這些老師,年富力強,卻經常和學校推諉扯皮,不願意上課、不願意當班主任,有一些甚至要求管圖書室、看實驗室,理由就是:想清閒一點。

像第二種情況的老師,就不得不讓我反思一下職稱制度的弊端了:

職稱制度,初衷是為了提高老師們的工作積極性,但是發展到現在,卻成了學校裡的“最大不公”。在職稱面前,多勞不一定多得,不勞也不是一種可恥;很多年輕力壯的高級老師,理所當然地躺在“高級”線上,拿高工資,笑看人家勞動!

學校裡,不去解決這個問題,就研究其他問題,這本身是大問題!

國家花大力氣培養的“高級”人才,但是在用人階段,卻體現不出高級老師的價值,這對於中國的教育,是不是一場極大的浪費呢?

個人認為,職稱制度必須改,也斗膽提2個建議:

1、

職稱應該與工資脫鉤,僅僅與榮譽掛鉤,讓真正熱愛教育的人,想要獲得學術上認可的人去為職稱而努力;

2、做不到第一點,那職稱起碼要與工作量掛鉤!打個比方:高級教師1節課20塊,一級教師15塊;二級教師10塊;上多少拿多少,不上不拿。這樣既體現職稱的價值,又體現多勞多得、不勞不得,相信一定能夠充分調動高級教師的上課積極性!


最後君山想說:

學校有很多問題,但研究這兩類人應該如何動起來,並且是動在中國的教育上,這是我們當前非常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各位網友,針對君山今天分享的內容,你又有什麼樣的看法?歡迎發表你的觀點,君山期待與你進行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