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雅博士“顛覆”教育,iTutorGroup如何把毛利率做到82%?


儒雅博士“顛覆”教育,iTutorGroup如何把毛利率做到82%?

本文共4961字,閱讀約10分鐘

作者✎ 張乘輔


從1998年線下培訓幹起,iTutorGroup已經度過了20年。前十年,iTutorGroup低調發展,以至於競爭對手沒有察覺這頭深海巨鯨,任其在藍海里暢遊。

直到2014年,iTutorGroup宣佈獲得阿里、淡馬錫、啟明合投的1億美元B輪融資。緊接著,2015年又宣佈拿到2億美元C輪融資,估值首超10億美元。

中國首個在線教育獨角獸,橫空出世。

這是所有在線教育項目夢寐以求的融資和估值。要知道,彼時中國在線語言教育的人數還不到2000萬人,整個市場規模也不過200億人民幣左右。如今的在線教育巨頭,那會也剛剛拿到融資,甚至還為如何找到變現模式而犯愁。

儒雅博士“顛覆”教育,iTutorGroup如何把毛利率做到82%?


要選擇“離錢近”的商業模式

5月21日,在iTutorGroup上海金融街海倫中心的辦公室裡,楊正大接受記者的群訪。期間,他起身在白板上畫出他的“教育圖譜”和“業務版圖”。

儒雅博士“顛覆”教育,iTutorGroup如何把毛利率做到82%?


儒雅博士“顛覆”教育,iTutorGroup如何把毛利率做到82%?

首先可以建一個座標軸,橫軸分為“自學”和“跟老師學”,縱軸分為“線下”和“線上”,以此產生四個象限,便是我們可以見到的四種不同的教育形態。

線下跟老師學是傳統學校,線下自學是出版社。線上自學在過去幾年非常火,即MOOC(幕課、線上公開課),比較有代表性的企業有Coursera、Khan Academy、TEDx等等。線上跟老師學,即線上真人教育,比較有代表性的企業有iTutorGroup、51Talk、VIPKID等等。

楊正大認為,“是否有老師”讓兩邊具有巨大的差異。

甚至左半邊都可以稱為出版業,這也就是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會認為幕課、公眾號等就是“線上出版業”,因為其沒有真人互動,完全是出版業思維。

“線上出版業”可以有很多流量,但無論是通過內容產生流量還是通過工具產生流量,都很難形成一個閉環的商業模式。

客戶不願意為很輕的內容或工具來付費,甚至在大多數人的意識裡,互聯網上的內容和工具都應該是免費的。“因為它的邊際成本是零,邊際成本是零的東西在互聯網上很難有邊際收入。”

“但是用戶願意為服務付費,不論這個老師是在線上還是線下。”“市場還在普遍使用傳統錄播課件教材的時候,我們已經堅信真人在線教育是未來。”所以iTutorGroup在十幾年前涉足線上時,便篤定做在線真人英語培訓,而不是“線上自學”的社區、內容、工具。

線上區別於線下傳統學校最主要的便是“技術”。具體到iTutorGroup,從最基本的VoIP(Video/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互聯網影音傳輸)

到24h Real-Time OP(24小時實時服務),從“數據積累”到“智能匹配”再到“24h服務使用者”,則是20年積累的體現。

一家教育企業如此重視技術肯定是有原因的。

其實創業初期,iTutorGroup也曾採用技術外包,開始用第三方視訊平臺時,楊正大曾提出要在老師的界面上增加一個透明的時鐘的功能,但第三方平臺直接開價60萬美元。

“不能把公司最關鍵的技術押在一個第三方技術平臺身上。我不知道這家公司未來發展如何,會不會倒閉。更何況,除了計費標準,幾乎所有的數據我都拿不到。”

2005年,楊正大在硅谷找到一家公司做底層技術,之後將其併購。“任何想要高利率的商品活動必須要有獨門的技術,而獨門的技術必須要投入研發。”

儒雅博士“顛覆”教育,iTutorGroup如何把毛利率做到82%?

如今,iTutorGroup旗下包括成人在線英語教育品牌TutorABC、青少兒在線教育品牌vipJr、以及在線漢語教育品牌TutorMing等,vipJr提供英語、數學、語文、編程等真人在線互動課程。教學模式上,不僅提供一對一教學,也提供一對多個性化教學服務。

楊正大還提到,基於底層技術iTutorGroup甚至可以擴展英語學習以外的H2H(Human to Human service)人對人在線互動服務。

比如利用共享經濟推出“隨選專家”平臺,用戶可以通過該平臺對專家進行財富管理、金融法律、醫療健康等專業諮詢。

截至目前,iTutorGroup擁有5000多名員工和2萬多名外籍顧問,每年提供超過3000萬堂在線課程,服務人次超過1.8億,教師遍佈80多個國家,用戶覆蓋全球135個國家和地區。


憑什麼毛利率高達82%?

楊正大透露了iTutorGroup去年的營收、毛利率以及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2017年,我們的營收是3.5億美金,毛利率是82%,毛利率高於行業水平一倍(行業毛利率一般在35%至45%之間)。”

這樣的成績主要得益於採取一對多模式、使用AI技術和重視用戶體驗三個方面。

第一,用一對多打破規模不經濟“怪圈”。

當前,一對一模式受到在線語言教育機構青睞,但這類機構大多都陷入規模不經濟“怪圈”,原因在於營銷成本和師資成本居高不下。數據顯示,不論線上或線下教育機構,只要是一對一的商業模式,毛利率一般在35%至45%之間。此外,營銷成本和師資成本過高也決定了在線一對一模式客單價較高,更偏向於中高端市場。

創業家&i黑馬也曾在文章中分析過“一對一”和“一對多”。

從教學效果來看,一對多更符合語言教育產品的特性。有業內人士稱一對一屬於“銷售導向”,而一對多則是“產品導向”,一對多可以讓學生之間互動交流,同時也能保證學生開口次數和學習效果。

從商業模式來看,

一對多解決了一對一規模不經濟的問題。現在一對一模式裡,效率低,成本高。提高平臺利潤率,只能通過提高學生客單價或降低教師成本兩種方法,前者會增加家長的負擔,後者會降低課程的質量。所以,一對多更易實現高毛利。

第二,用AI構建核心競爭壁壘。

既然一對多比一對一有很明顯的優勢,為什麼仍有公司“堅持”一對一?首先企業不願意失去一對一當下龐大且成熟的家長市場,其次一對多對技術也有更高的要求。

如何做好前期獲取種子用戶,中期排課、滿班率、學生調班、請假、換老師等,後期續班率等都將考驗著機構的能力。同時,用戶對於老師、教材、同學等的偏好都各有不同,如何保證精準匹配,實現⼀對多和個性化教學的技術門檻比想象中難度更高。

“透過智能匹配,一整年的退費率大概在2%-3%之間,而整個行業的退費率大概在12%-15%。”

楊正大稱,通過減少退費率也能增加營收和提高毛利率。

一個公司比較健康的成長軌跡是:從規模尚小的時候便開始不斷地做運營方面的研發投入。否則,當規模達到一定程度之後,“在空中換引擎”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楊正大還表示,經過20年的發展,公司已經累積了超過1.8億人次的教學經驗和數據,同時,公司將持續加強AI在教育場景的應用,藉助AI不斷深化標籤的精細度,以達到更好的匹配效果。

第三,偏袒用戶,保護用戶。

在參訪iTutorGroup公司時,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特殊的部門叫“客戶保護部”, 行業裡通用的名稱叫 “客戶服務部”。一詞之差,但卻明顯提升了用戶服務的等級。並且,員工工位上方懸掛著眾多條幅,上面寫著“偏袒客戶是我們的職責”

從臺灣到上海,作為一家南方企業,iTutorGroup向來重視服務。楊正大曾在之前採訪時說:“我們從來不跟客戶談判,如果某個客戶的電腦存在問題,我們就免費寄一個iPad給他,如果是寬帶問題,我們會免費寄一張4G卡。”

“我們發現一個人如果每個月上課超過16節,他的續約率就超過90%。這個給了我們很大的參考,在客戶加入的第一天起,我們就知道他的退費幾率是多少,我們應該如何服務他。所以,我們所有的系統設置都圍繞於此,最終達到很高的續約率。”

偏袒用戶,最終用戶也將忠於企業。


又一個因非典爆發的企業

很長一段時間,iTutorGroup並不為人熟知,人們比較熟悉地或許是它旗下的兩個品牌:姚明代言的TutorABC(原vipabc)和vipJr。

但如果想了解這家企業的來龍去脈,我們就不得不從楊正大本人的經歷說起。

臺灣出生,美國深造,日本執教,上海創業,楊正大的自身經歷讓他擁有全球化的視角和“創業DNA”,也讓iTutorGroup從創辦開始就向全球化、在線化、平臺化等方向延伸生長。

1994年,楊正大取得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藥物化學博士學位。讀博期間,楊正大還賺到了創業第一桶金。他曾和同學在網絡上建立供應鏈的管理系統,四個學生每人投了500美元,之後每個人賺了一萬美元。

博士畢業後,楊正大去到東京大學執教。“我的那位大老闆是很有名的教授,但因為他不擅長講英文,就從美國聘請我過去用英文教學,所以那時候,我就埋下了做一個英文平臺的想法。”在《波士堂》的採訪中,楊正大回憶稱。

到了1998年,他辭去東京大學教授的工作,創辦了歌倫比亞英語顧問服務公司,用個性化的教學方式(創業家&i黑馬注:一對三到一對六的模式)做線下成人英語培訓。次年,公司便開始獲利,一直延續到現在。

做過線下培訓的都會遇到“擴張瓶頸”,楊正大也不例外。

“當開到100個點的時候,怎麼管理外教?怎麼兼顧品質?我們的客戶都是商業人士,他們在全世界旅行、談判,這種狀態下與他們的合約如何繼續?” “1999年我們全部數字化,給每個教材打上128個標籤。遇到相同背景的學員,只需調取同一份教材,在其基礎上修正使用。這為我們2002年轉型線上提供了基礎。當時,我們很多的客戶來自於國際大廠,他們因為工作需要兩岸三地來回跑。我們想,有沒有辦法讓這些人在出差的同時也能使用我們的服務,於是成立了線上服務部門。” “非典期間(創業家&i黑馬注:2002年疫情首發,於2003年中期結束),雖然遇到了很多技術方面的問題,但我們依然沒有停課——老師在家教,學員在家學。我當時就認定,在線教育會取代傳統教育,互聯網的使命就是改變教育。”

在之前的採訪中,楊正大向創業家&i黑馬記者介紹iTutorGroup的過去。某種意義上,非典增加了傳統經濟互聯網化的信心,比如電子商務,比如在線教育。


做大還是做強?

顯然,在線教育要比電子商務“慢”得多。

但楊正大反覆提到“三年之後會有一個大爆發”,這是深耕教育行業20年的他對在線教育的預判。

今天,每年有200億美元的資金湧入在線教育領域。但是,中國在線教育的所有產值還不到教育產業總體收入的3%,這意味著仍有97%的荒野尚未開墾。

在20週年慶的晚會上,楊正大向現場的4000多位嘉賓介紹了iTutorGroup的三大方向。

第一個方向,持續加大對未來教育的技術投入。未來教育的變革需要技術不斷地創新來引領這個行業發展,推動下一代教育的改變。 第二個方向,要加速平臺化的建設。iTutorGroup不僅要做英語教育,幾年前就開始推動在線數學教育,去年也花了非常多的資源在編程領域,今年語文領域也做了大量工作,未來將打造成綜合性的在線教育平臺。 第三個方向,將持續推動教育公平。把優質的教育資源推廣到薄弱教育的地區,讓教育公平更早實現。

經過接觸iTutorGroup,創業家&i黑馬也有自己一些想法。

首先要管理好規模龐大的外教團隊。一家企業的發展,尤其是一家在線教育企業,在幾年時間內快速地累積到2萬名外教的體量是喜人的,但這也給公司帶來很大的管理挑戰。 其次,教育內容質量要再次迴歸主位。在線英語教育的重心從成人英語教育偏移到少兒英語教育,必然引發眾多企業哄搶而上,“先做大還是先做強”的問題再次降臨。因為市場和競爭,企業之前肯定會重視前線運營招生,但教育拼到底還是要看內容質量。 最後,一家獨角獸企業,擁有四五千名員工,且有上市的打算。需要在企業內部建立起更為嚴格規範的管理、晉升、賞罰等制度,以此確保企業這艘船能夠愈行愈遠。

採訪期間,針對在線教育,楊正大還提到了兩個詞,“網絡效應”和“轉移成本”。

在線教育企業很容易通過燒錢找到很多師生,做成很大體量,但在線教育行業並不具備贏者通吃的網絡效應。相反,即便做到最大,只要有一丁點不好,客戶隨時可以更換到下一家,幾乎沒有任何轉移成本。

值得所有在線教育企業思考。

*本文由火柴盒原創,作者張乘輔(微信:zhangchengfu2018)。如需轉載或尋求報道,可聯繫作者及火柴盒(ID:huochaihejiaoyu)。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