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景帝削蕃失敗,為什麼漢武帝削蕃成功了?

古梁鏞


個人覺得,不能說是漢景帝削藩失敗。一個朝代的政治舉措,也不是短時期內就可以完成的。簡單的說,就是兩位皇帝共同完成了一項政治舉措。

漢景帝即位後,加強中央集權,重用御史大夫晁錯,大力推行削藩。平定七國之亂後,絕大多數諸侯國僅領有一郡之地,其實際地位已經降為郡級,國與郡基本上趨於一致。漢景帝抑貶諸侯王地位,剝奪和削弱諸侯國的權力,收回王國的官吏任免權,僅保留其“食租稅”之權,並且收奪鹽鐵銅等資源及有關租稅。但諸侯王勢力並未徹底解決,以至於後來漢武帝繼續採取相應措施,來完成消藩舉措。

漢武帝即位後,頒佈推恩令,即允許諸侯王將自己的土地分給子弟,建立較小的諸侯國。新的諸侯國就脫離了原來王國的限制,地域獨立,而且政治權力也基本被剝奪,受當地郡縣官吏的管轄。這樣,就使原來獨立的地方王國自動將權力上交給了國家。此後,地方的王與侯僅僅享受物質上的特權,沒有了以前的政治特權。漢武帝還找藉口,一次就削去當時一半的侯國。這些措施奠定了中國大一統的政治格局,代表消蕃舉措的完成。


飄零列車T


我不同意漢景帝削蕃失敗這種說法。個人觀點是漢景帝削蕃是比較成功的,原因如下:平定七國之亂後,藩王實力和控制地盤已經大幅下降,特別是吳楚倆巨頭已經完全無力和中央對抗。中央的財力和軍力也大大加強,政令頒發更能直達全國,可以調配更多資源應對匈奴。

但漢景帝削蕃也並不徹底,其親弟梁王劉武勢力更為龐大,成為隱患,而其他藩王仍然有一定實力。加上當時治國思想是黃老道教,講究無為治國,所以在漢景帝時代不可能將藩鎮這顆毒瘤完全根除。

而漢武帝削蕃是非常成功的,針對削蕃頒佈的推恩令和酌金律是天才創舉。個人可以試想一下,藩王眾多的庶子本來一輩子都是混吃等死,突然有機會可以得到土地和大量金錢,還不殫精竭慮,主動將推恩令進行到底。

而且漢武帝時代,中央的力量已經遠遠大於地方,削蕃的阻力遠遠小於漢景帝時代,這也是漢武帝能完全成功的主要原因。

個人拙見,敬請指正!


雷LY雨


第一,首先漢武帝削蕃成功,跟漢景帝削蕃有直接關係,漢景帝憑藉著中央實力,硬著削蕃,結果引起諸侯不滿,這些諸侯有的很強大,如吳王與楚王,諸侯聯合起來造反,結果被中央軍隊打敗。最牛的諸侯國已經被漢景帝給收拾掉了,漢武帝削蕃時,剩下的諸侯王自己心裡也清楚,以前強大的吳楚都不是中央的對手,他們造反根本打不贏,所以不好反抗!



第二點,漢武帝削蕃是軟著來,推行推恩令,不是強制硬的來削蕃,而是從中央規定,諸侯王的子孫,不論是嫡長子,還是庶出,都可以分的一塊地,這樣,諸侯國的土地都分散了,勢力自然就更小了。諸侯王的庶出子弟從沒有土地繼承權,到有土地繼承權,也可以分的一小塊當然非要擁護這個政策。漢武帝巧妙的將中央政府與地方諸侯的矛盾,化為中央政府與地方諸侯和諸侯國庶出勢力與嫡出勢力的矛盾,進一步的削弱了諸侯王對抗中央政令的力量,所以很成功!


竹杖芒鞋181851981


形勢不同了。

漢武帝的推恩令的前提是中央政府對地方諸侯王有了碾壓的實力,諸侯王一起上,都不是中央的對手。所以即便諸侯王認識到推恩令裡的套路,也沒辦法,實力差距太大了。

漢景帝時期,諸侯王的實力相對較強,像吳王劉濞這種當年跟著高祖打天下的猛人還活著呢,有錢有兵有膽子,怎麼可能被皇帝輕易套路。七國之亂雖然短時間內就被平定了,但是從過程來看,沒有梁王劉武這個盟友的苦苦堅守,周亞夫的戰果不能取得的那麼快。可見,漢景帝時,中央和地方諸侯王聯盟的實力差距不算特別大。

漢景帝時的諸侯們聯合起來,實力尚可與中央一搏。到了漢武帝時,他們已經被打殘,實力差距太大,無力迴天。

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任務,漢景帝一戰打殘打怕了諸侯,兒子漢武帝在這個基礎上拿出推恩令,實現集權。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另外說一下,七國之亂這種局勢是不可避免的,在雙方實力差距不大的情況下,是不可能指望諸侯國老老實實聽話的,漢景帝的問題不在削藩,而在沒有做足夠的準備,既然要削藩,就必須考慮到諸侯們可能會起兵造反,不至於在吳楚起兵後,一時間束手無策,殺晁錯無效後,才決心武力平叛。

千餘年以後,清康熙撤三藩,犯了漢景帝一樣的錯誤,他在沒有做任何軍事準備部署的情況下開始撤藩,吳三桂起兵三個月後就拿下雲貴川湘四省,殺到了長江邊,加上另外兩王,半壁江山淪陷……


寂寞空虛的空巢老人


個人覺得並不是景帝削藩失敗,而是在武帝手裡,大漢王朝進入了一個盛世,當時糧倉已經爆滿,拴錢的繩子都腐化了,天下蒼生都團結一致,這才有了武帝去打匈奴的資本以及徹底的削藩。漢初的天下很窮,經歷文景之治之後進入盛世,在景帝手中走的也是“無為而治,與民休息”政策。所以在景帝手中削藩不妥可能會導致天下蒼生再次陷入戰爭之中。


blade14


景帝是來硬的,武帝是推恩令,讓他們內部分化。


新159359790


漢景帝時期藩王軍事實力強大,經過七國叛亂。藩王實力大減,到了漢武帝時期就比漢景帝時期容易多了


流浪街頭de小王子


首先,漢景帝採用晁錯的建議“削藩策”。首先將諸侯王們的封地減小。使諸王們的利益受到嚴重的損害,而漢武帝的推恩令,使諸侯王的權利越分越小,未採取暴力奪權 其次,漢景帝的削藩策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比較有實力的諸侯王在漢武帝時期也幾乎沒有了,同意四樓的說法,漢景帝也沒有失敗,只是暫時沒有看到成果罷了。


瀟瀟影視分享


我個人覺得第一還是時機未成熟,得考慮藩王的實力,司馬懿為什麼要把諸葛亮熬死後再奪位,武帝時藩王更替,思想變更也大大促進了他能削藩成功。

第二個原因是景帝給漢武帝打下了漢朝堅實基礎。武帝才能更好地稱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