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願填報,怎樣才能做到“不浪費每1分”?

周智琛


高考填報志願當然應該追求分數利益最大化,尤其是大量浪費考分的情況是要避免的;但要“不浪費每1分”,在技術上有難度,在專業保障上有風險。

一、“一分不浪費”難度大

高校的投檔線、專業錄取線是由考生的填報行為所形成的,其波動性是較難準確預測的,要追求“一分不浪費”在技術上較難做到,無論線差、排位等任何方法都無法精準定位,尤其是高校專業,由於單個專業招生人數少,專業錄取線波動大的特徵更明顯。

壓高校的投檔線相對容易,但是調劑專業的風險高——除非目標院校內所有專業都是考生可以接受的,否則一般不建議衝著投檔線去選學校。而如果錄取的專業是自己所想的,並且剛好壓專業錄取線一分不多,這當然是最理想的錄取結果,但這是可遇不可求的。

比較注重專業的考生,不適宜按“不浪費每1分”的思想選學校(除非目標院校所有專業都是自己喜歡的),對於他們而言,被調劑專業的後果遠比浪費幾分更難接受!

二、如何實現分數利益最大化

實現分數利益最大化,是在保障錄取結果滿意的前提下,不出現大量浪費考分的情況——但並不是極端地追求“一分不浪費”。對於比較注重專業的考生,預留一些分數保專業也是正確和可取的。

要實現分數利益最大化,在實際填報中還常常涉及到高校的專業錄取規則。相對而言,分數優先的專業錄取規則下,考生更容易實現分數利益最大化。比較常見的做法是不衝學校、衝專業:

如在選學校的時候,選擇投檔線略低,自己有一定的分數餘量選專業的學校(如考生的成績達到院校往年的錄取平均分)。如果高校的專業錄取規則是分數優先,就很適宜衝專業,選擇1-2個自己很喜歡的高分專業衝一衝,當然也要有穩、保的專業形成梯度。這樣,無論高校今年的錄取線出現上升、與往年持平、下調,考生都能大概率地保障錄取結果落在自己所選專業上,也避免了大量浪費考分的情況。

衝專業的方法最適合錄取規則是分數優先的學校;設有專業級差的學校選擇衝專業時要慎重,衝高的幅度要小,且不建議連續衝高2個以上專業,專業志願間的梯度要考慮級差因素;專業優先的院校則應該穩妥為上,不宜簡單追求“一分不浪費”。

個人淺見,歡迎討論!我是梁老師,歡迎關注交流!


高考志願梁老師


我來廢話幾句吧。我關注高考已經20年了。

說我沒資格,其他人都沒資格。


因為我99年參加河南高考,考入電子科技大學。2006年考研進入上海交通大學。



算馬馬虎虎吧。對於分數的認知比較深刻。

參加過的更能體會那分數的重要性。

如果你不想浪費一分,那隻能是:



屬於完全靠蒙,蒙對了說自己牛叉,蒙錯了,

然後你老爹會說:

因為你可以在復讀。復讀費一年沒幾個錢。

高校每年的分數都是在變動的的。當然基本上變化不大。但是總歸是在變化,浪費20分是笨蛋,浪費10分是為自己買保險。浪費5分算你厲害。一分不浪費全是做夢。因為一個高校各個冷熱專業分數差距在50分的都很正常。

好了,咱們具體找一個例子來說這個事情。否則全是廢話。沒啥意義。

一個高校重要的不是錄取分數線,而是名次。千萬不要卡名次報考,因為冷熱專業分數差30分都是正常現象,要具體到專業。

咱就以電子科技大學為例子吧。一是我是電子科大畢業,而是電子科大的數據比較詳細。

2015年,河南。錄取線。

錄取專業:



全省最低名次

最高名次

2015年,電子科技大學在河南,錄取名次在4234-7132。最低分最高分差了13分。差了3000人的名次。

2016年,最低錄取分數線,626分。

錄取情況


錄取名次:




名次:1714-6071名。分數:626-651。26分差了4300名。

2017年最低分603。

最高分633。

2017電子科大在河南招生分數:603-633,名次:1754-6409

2018年,最低分數,名次有,具體專業沒有出來。


2018年已經錄取到5342名。

2017年6409

2016年最低錄取到6071名。

2015年最低了回去到7172名。

你知道2019能錄取到多少名?我估計在5000名。

基本上每年都在家進步,誰敢保證一分不浪費,電子科大基本河南3000-4000名在2019年比較穩當,5000名危險。

就這樣。

歡迎討論。


高校專業那些事




填報志願想一分都不浪費,其實也不難。

想達到這樣的要求,按照最簡單的位次法和線差法就可以辦到。

按照衝一衝,穩一穩,保一保的志願填報基本原則是可以達到的。

幾率很大,即便是不能一分都不浪費,但可以保證在2到5分左右。



先說位次法。

假設,你2019高考,分數是550,找到你分數的位次是40000名。

按此位次上推5000名,找出三所大學,每所大學要有分數層次。然後在你位次左右找出三所大學,最後在低於你位次5000到一萬名的地方,找出三所。當然,找出兩所也可以,穩的分數再下拉一些也行。確保不滑檔,能錄取。



線差法同理。

如你是550分,超出一本線50很分,那麼,上5,下10.或15分,甚至20分都是你選擇的範圍。

位次法和線差法對於平行志願來說是非常靠譜的。經過這些年的填報,按照這兩個方法,基本上會實現分數最大化錄取。一般誤差不會超過五分,多數在2,3分以內。

當然,選擇學校的時候,最好看三年的數據,選擇三年都比較穩定的學校作為填報目標院校。

按這樣的方法操作,適合於對專業沒有什麼要求的同學,就是說,只需要進入某個大學就讀,學什麼專業無所謂的同學。

另外,也適合衝名校的同學,只衝985或211,就是衝著名牌大學畢業證而去的,至於什麼專業不重要。

或是低分壓本科線的同學,只能按此方法填報,不然就滑檔專科了。

當然,也有些同學對在某些城市上大學特別鍾愛,這樣的方法也是可以的,但專業不能保證。

如果對專業有要求,記住,最好不要抱著一分都不浪費的想法。


高考志願老馬


1.先查一下學生參加高考所在省當年一分一段。

2.在一分一段裡查一下自己的分數對應的全省排名,比如全省排名10000名。

3.自己分數加10分,查一下全省排名,假定為9000名;減10分,查一下全省排名,假定為11000名。

3.查全國院校各專業歷年錄取最高分,最低分,全省排名,選出錄取分數最高全省排名9000至最低分數全省排名11000的院校,將院校名+代碼,專業名+代碼。也可以將收費情況記錄。選15--20個院校。完成初選。

4.有些院校有中外合資,中外合資一般專業好,就業情況好,這幾年學生報考熱門。中外合資一般可降20分左右錄取,但是也不一定,有些學校中外合資太熱,不照顧分還錄不完呢。中外合資每年收費比標準高1.5萬左右。需參考河南招生之友。

5.初選後,根據學校所在地區,所招專業情況等等再進行綜合考慮,刷掉一些,本著衝、穩、保的原則,最後定哪些學校為衝,哪些為穩,哪些保底。

6.最後確定前告訴班主任,借鑑一下班主任意見,儘量避開同班同學都報一所院校等。

由於水平有限,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颶風6667


這個問題我還是比較有發言權的,從1997年開始,本人的研究方法主要就集中在數據分析上,20年來稱得上成果累累,獲獎頗豐。

高考每一分都浸潤著考生的心血,誰都不願意浪費,問題提得很有道理。

如何充分利用高考分數,又要保證命中率,不能脫檔。高考填志願,除了專業別選錯之外,就是這麼個問題。

常用方法

歷年錄取分數。參照過去幾年該專業的錄取線,估計自己的成績是否有戲,這個絕對不靠譜。

排名。根據一分一段表,看自己的排名,這個方面有很大的進步。但每年考生數量變化、招生計劃變化、招考政策變化、大家對大學和專業的看法也在變化。因此排名不可靠。

其他位次法,級差法等又有進步,但也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沿著這條思路,推薦一個“百分位”的方法給大家。

錄取概率

更靠譜的方法還是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基於大數據的科學分析,計算出某個成績對應某高校特定專業的錄取概率。

本人組織的研發團隊歷經4年研發的七星導學平臺基於過去5年400萬條招生計劃、錄取信息,在對政策進行系統分析的基礎上,從影響高考錄取分數線的各種變量中,抽取出關鍵變量,建立數學模型,利用大數據分析,計算出不同成績對應的各學校各專業的錄取概率。

如果某成績對應某高校某專業的錄取概率為81.24%,意味著這個成績能考上這所高校這個專業的可能性超過8成。按照大家慣常的思路,基本可以參照下面的建議:

根據對各不同省份歷年的錄取概率測試及20餘萬用戶實際使用狀況的分析,錄取概率在50%左右很可能會對應實際錄取最低分上下1分左右;錄取概率在80%左右很可能會對應實際錄取分低分以上2分左右。

該系統使用起來非常方便,只需要設定好生源地、分數、目標區域信息:

就可以得到學校層面的錄取概率:


在上圖中,點擊任何一所高校對應的“查看專業詳情”,則:

上圖中點擊學校或具體的專業名稱,就可以顯示該學校或專業的詳情信息,再結合招生計劃和錄取概率,就可以很容易判斷這個專業是否值得報考了。

有了錄取概率,還要講究策略

在目前的志願填報規則下,在平行志願的高校及專業選擇上形成科學的錄取概率分佈才能夠保證衝頂(最理想學校最心儀專業)的同時能夠託底(絕對不脫檔)。這需要根據錄取概率科學選擇目標學校、專業,並對學校和每個學校中的專業進行科學排序。具體操作流程請參照七星導學平臺中錄取概率預測的使用說明和操作流程。

按照上述流程,假設志願填報9個學校,每個學校6個專業,在這54個專業中,你只要保證錄取概率超過90%的專業的個數在5-6個,脫檔的可能性就會被控制在百萬分之一。而實際結果很可能你會被錄取概率大約在50%左右的心儀專業錄取。

特別提醒

七星導學平臺所有高校及專業的詳情信息、招生計劃、錄取信息等均來自於教育部、考試院、各高校的官方網站,沒有任何特殊渠道或小道消息。

更多高校及專業詳情、招生計劃、錄取信息等內容,歡迎到七星導學平臺進行查詢,請注意正確填寫生源地及科別信息



1. 為更好地服務廣大學生及家長,本答案所涉觀點歡迎大家評論和商榷!

2. 所涉信息、圖表等內容歡迎大家轉載,但須註明出處,並明示原答主。

3. 答主保留對篡改本文內容及圖片,或對文中觀點進行歪曲性解讀等行為的法律訴訟權利。


孫文祥:雙博士後,教授,學術帶頭人,先後在國內外9所著名高校學習、從教,獲國家、省部級科研獎勵12項,七星導學新高考選課、高考志願填報平臺創始人。


孫文祥教授說高考


高考填報志願,做到不浪費一分,必須要有豐富的長期的高考志願填報的經驗積累,還必須要有非常高超的專業技能,才能達到。我是陝西省目前唯一正規註冊的,經國家有關行政機關審批的專業權威機構一一西安市戶縣金牌高考志願填報諮詢服務中心的首席專家張老師,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在我填報高考志願的,40年時間裡,沒有出現過一例滑檔,沒有出現過屈分填報,在每年的高考志願的填報過程中,我有90%的學生,以壓線分,壓線位次被目標誌願院校錄取;有20%的學生比目標誌願院校在陝西省錄取的最低分高一分或者兩分,成功錄取。

在高考志願者填報過程中,千萬不能屈分填報高考志願,因為每一分都是考生12年含辛茹苦,血戰的結果;都是考生在考場上用血汗和拼搏贏得的;而且在填報高考志願的過程中,對院校的選擇和專業的選擇,一分之差,院校的層次和專業的高度,就差別巨大;可以說,一分之差,在關鍵時刻,決定著考生的人生層次和前途命運。因此,絕對不能屈分填報高考志願。要做到在填報高考志願的過程中,不浪費考生的一分高考成績,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首先,要有長期的經驗,積累和豐富的高考志願填報的閱歷。

因為填報高考志願是一個專業知識非常強的工作,如果沒有長期的大量的豐富的填報高考志願的經驗積累,就不可能輕鬆自如,成功應對,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

因為每年高考的政策不同,高考考生的結構不同,高考試題的難度係數不同,高考的招生計劃不同,高考考生一分一檔表人數的分佈規律不同,你沒有長期的經驗積累,墨守成規,或者魯莽填報,盲目跟風,必然要出問題。

其二,必須認真研究目標誌願院校的招生章程;研究目標誌願院校的錄取規律;研究目標誌願院校專業連續10年的錄取數據,並形成精準的曲線圖;研究考生,所在地的招生政策,投檔原則;研究當年考生所在地高考試題的難度係數;研究考生普遍的答題的心理狀態和主觀自願的分佈規律;才能科學的精準的找出院校錄取的趨勢和專業錄取的趨勢,精準把握高考志願的簡報規律,做到戰無不勝,絕對成功。

第三,千萬不能被人誤導誤判,造成終身遺憾。你在查閱這個問題的回答的過程中,你可以看到不少的外行,在論述什麼用所謂的"線差法","位次法",在填報高考志願,真是荒誕至極,貽笑大方。

在每年的高考志願的填報過程中,因為每年和每一年高考試題的難度係數都存在著差異;高考招生計劃報名人數也存在著變數;考生一分一檔表人數的分佈規律也不盡相同;也就是說考生主觀志願的分佈圖也不可能全部重合和吻合;利用"線差法"和"位次法"填報高考志願,僅僅只能作為參考,千萬不能作為決定的標準和依據。

因為越來越多的省份參加了全國卷的命題行列,全國卷命題的特點就是重視基礎知識,因此,在每年的高考的過程中,考生和考生出現了扎堆的現象,就是考生和考生的高考成績沒有拉開一定的檔次,學習狀況差不多的考生出現了扎堆的高考成績的現象,這樣就導致了在填報高考志願的過程中,也必然出現扎堆填報志願的現象,因為任何考生都不可能願意屈分降分段,去選擇目標院校。這樣就必然導致和加劇了填報高考志願的風險,也拉昇了目標誌願院校的錄取分數。譬如;北京理工大學,在陝西省從2015年,2016年,2017年,2017年,2018年連續4年投檔的最低分以20分到30分的幅度在不斷上漲;這個時候,你用"線差法"和"位次法",在選擇院校,顯得是多麼的蒼白和無力,也是多麼的滑稽和危險。而且根據近年來高考投檔的規律來看,越是頂端院校,投檔最低分,提升的幅度越大;越是中間院校最低分上漲的幅度變化不大;低端的院校基本沒有變化。

每年都有高於一本線80分90分,甚至130多分的考生,被外行誤導誤判,重新進入了高中補習階段。這些慘痛的教訓,家長一定要銘記心間,在填報高考志願的過程中一定要仔細甄別高考志願填報機構的真偽,要審核及是否具有國家行政機關頒發的許可證或相關的從業資質,千萬不能上當受騙。所以,在填報高考志願的過程中,要綜合各種因素全面分析,精準把握,才能做到既不屈分填報,又保證不滑檔,成功錄取。

第四,要科學的合理的選擇,目標誌願院校,並結合考生的興趣,愛好,特長,潛力和能力。

在選擇目標誌願院校時一定要做到,使目標誌願院校的所有專業,儘量的能夠滿足考生的興趣和愛好,又符合考生的潛力和能力,或者做到最差的專業,考生都能勉強接受。

因為你要做到不屈一分填報高考志願,考生肯定是以最低分最低位次,被目標誌願院校投檔。這樣在專業的錄取時,就存在著調劑的風險,所以必須選擇的目標誌願院校的最差的專業,最冷門的專業,都是考生稍微能接受的專業。

十年寒窗苦,讀成敗在此一舉。成績僅供參考,贏在志願填好。考場沒有戰勝對手,填報高考志願一定要超越一切對手,考的好不如填的好。所以要做到一分不屈填報高考志願,必須要有大量的填報高考志願的經驗積累,還要有相當熟練的專業知識和高超的填報技能,才能達到這個目標。



金牌高考志願填報專家


我是2017年參加的高考,對填報志願有幾點心得,希望對你有幫助。

1.我所在地區採取的是平行志願。平行志願分為很多個批次,比如:自主招生批、本科一批(一本)、本科二批(二本)、高職高專批(專科)等。

在平行志願中,每個批次可填六所高校,每所高校可填六個專業。

每一個批次都不影響下一個批次的錄取。

但受很多高考志願書籍“衝一衝、穩一穩、保一保”的影響,很多人都會有把“衝、穩、保”的三所高校填在同一個批次的情況。

其實這是一個誤區!同一個批次下,“衝”可能會白白浪費掉一個批次的錄取!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投檔線會比錄取線低,而且擇優錄取,一旦投檔將不再退檔,錄取則喜,沒有錄取的話同批次下的“穩、保”將作廢。

當然,如果同批次下的“衝”沒有投檔,“穩”還有機會,怕就怕投檔了卻沒有錄取。

我建議你一定搞清批次之間,投檔線和錄取線的關係,不然理解會片面。

2.要考慮“專業級差”。什麼是專業級差?這是很多所謂專家都不知道的名詞!

因為某些高校有,某些高校又沒有,某些高校是1分,某些高校是2分,還可能是3分、4分、5分......

那麼什麼是專業級差?

我們都知道一所高校可填六個專業,對於500分和505分的兩個考生說來說,如果他們都填了同一所高校,前者填的專業一:會計;而後者填的專業一:審計,專業二:會計,如果該校設有5分的專業級差,正好審計要506分才能被錄取,那麼505分的考生要降5分去和別人競爭會計了。

這樣說還不能理解專業級差的重要性的話,我們加上招生人數2人,以兩個500分和一個504分考生為例再分析。

同樣,如果他們都填了同一所高校,兩位500分考生填的專業一:會計;而504分考生填的專業一:審計,專業二:會計,該校仍設有5分的專業級差,也正好審計要506分才能被錄取,那麼504分的考生要降5分成499分去和別人競爭會計了,而此時,有兩位500分考生專業一就是會計,她們正好被錄取且剛好錄滿2人,504分的考生卻因為專業級差降5分成499分而沒了優勢。

所以說,要想不浪費分數,必須要考慮“專業級差”。

關於平行志願的更詳細解釋,可以關注私聊我。


遊戲王者心


是不浪費1分還是不浪費一生!分數定院校,興趣是未來——平行志願衝一衝,衝上了不一定歡喜,衝不上可能就是“退檔”!

平行志願不是順序志願,很多說法那都是過去遺留的!

“不浪費1分”、“衝一衝”真的是磚家說的那樣嗎?首先要對國家教育趨勢有一個瞭解!

  • 新高考改革為什麼要不分文理自主選科?

  • 為什麼要把院校平行志願改為“專業平行志願”?

  • 2019年預計834萬高校畢業生,2018年是820萬,2001年至今累計超過了1個億!

  • 這麼多大學生在待業,或者“跨專業就業”“跨專業考研”!

衝一衝,衝上了那是“後悔一生”!

為什麼大家想衝一衝?因為前面的學校分數高啊。可是實際情況是每一所高校都是自己的重點學科,請問你能衝到“重點學科”嗎?

其次,大多數考生高分分數附近10-20分的院校可以說是屬於同一個層級的,你是選一個高分的差專業還是一個夠分的好專業?

再次,院校平行志願“一輪一次/多次”投檔。萬一衝上了被退檔了,這個批次可能就沒機會了!等待徵集或者降檔。

不浪費一分是眼前的,不後悔一生才是未來的!

  • 高招錄取批次合併是趨勢,很多省份已經是本科、專科兩個批次了。

  • 不浪費1分往往是一些家長的主意,而這些考生往往自己也沒有主意

  • 高考志願填報是系統工程沒有捷徑,第一步就是把規則搞清楚!

  • 分數是對於過去12年的總結,專業是對於未來40年的選擇!


如果你還想“不浪費1分”,請再考慮考慮,因為幫你報了志願也不用負多大的責任!

如果你想“不後悔1生”,請關注我再留言,再接下來的日子我們一起成長。

關注我!

後期“高考志願填報”直播課程、高考志願填報視頻課程一起來學習!我是今日頭條/悟空問答五一生涯張老師,有問題請留言!


張老師生涯課堂


高考志願填報非常關鍵的,高校志願填報的終極目標就是把考生分數與考生目標院校(專業)最大匹配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踩著線考上大學,1分都沒有浪費”,這是眾多考生和家長的最大希望,在實際操作中很難實現,且很危險的一種志願填報心態。


前年我班有個孩子家長可以說為了不讓她孩子浪費一分,填報天津大學的王牌專業,按照往年成績推算壓線考取的可能性很大,於是乎放在了第一高校志願,當查詢檔案狀態“已投檔”時,她母親高興的直流淚,到處誇自己的志願填報的好,只可惜她孩子的專業志願沒有區分度,都是王牌專業,在分級差錄取原則下“層層坐電梯”,雖然填寫了服從調劑,最終被退檔,只好在徵集志願時報取了一所普通本科院校,原本不想浪費一分,結果浪費100分。所以,我們在填報高校志願時,千萬不要心存僥倖心理和“冒險精神”,要留好合適餘量,實現分數的最大價值化,我有以下建議:

一是蒐集資料做好自我培訓

志願填報不能臨時抱佛腳,要提前準備特別在三模成績出來後,根據排名和往年報錄情況,能報考的院校大致範圍就可定了,比如是想報考省內高校還是省外高校,是讀重本還是普通高校;本省高校有哪些,排名如何,各有哪些王牌專業,條件允許的話在高校開招生諮詢會時實地查看;此外,對於志願填報環節、投檔原則、錄取原則要自習研究,我們要研究透,這是基本功,否則吃虧。



二是合理佈設志願填報梯度

高校志願填報區分院校梯度和志願梯度,奔著“衝一衝、墊一墊、穩一穩、保一保”的原則,每年都有很多考生因盲目選擇衝,而栽倒。如何把握好度就看你篩選出的這些高校,你是重大學還是重專業,這就是看自己的選擇了,本來是壓線的分卻想讀個王牌專業,大概率被退檔的,我們少則填寫六個平行志願,多則填報十六個平行志願,若是沒有區分度,不瞭解錄取規則,是很難實現分數最優化。



三是及時關注電子投檔狀態

電子閱檔階段,確保手機二十四小時開機,因為不少高校在錄取環節,若您的專業志願填報過高,而選擇服從調劑志願,高校也是非常惜才的,會想法設法從機動指標中想法留取,這個時候會徵求您的意見,不輕易退檔,此外若檔案顯示錄取,這是金榜題名,若顯示退檔則要儘快準備徵集志願填報。


清爽自然高考和考研


學生的高考成績減去分差,按照這個分數找喜歡想去的大學2-3所,每個學校5-8個專業,把去年的專業分查出來寫好按照專業分從高到低排列,最後研究決定出2 所大學,專業按照高到低選擇喜歡的5個。然後再把分數減去分差再減去10,根據這個分數再去選2-3所喜歡想去的大學,每個大學選出5-8個專業並把去年的專業分查出來寫好,最終選擇2所大學,每個大學5個專業,專業分數從高到低,這樣以此類推就能完成5 個大學的報考。當然也要研究一下每所大學近三年分數線波動情況,如果波動比較大,就要回避,如果波動不大甚至平穩那就沒問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