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考上醫學院校的你或你的同學,現在從事什麼工作?學醫後悔了嗎?

唯美短句精選


一、一高二女同學.

上高二班上有一個個子矮矮的女生,她大學是在湖北中醫藥大學上的,後來又在那個學校上了研究生,研究生畢業以後他回到縣裡面的中醫院上班。

記得那時候大學畢業同學聚會的時候,她說那些患者見她矮矮的個子,還是學生一樣的裝扮,不是很信任她,聽起來挺搞笑的。


二、高一女生.

我有一個高一時候的女同學,這個女同學在上高一的時候本來進班成績挺好的,後來因為不適應高中的生活,最終把她的學籍轉到了家附近的一個高中。

也因為這個決定,最終導致她高考的時候考到一所專科院校,讓他在縣城裡面重點高中讀書的話將來可以考個本科院校。

在專科時候他學習的是臨床醫學,但是當時他考慮到專科臨床醫學,將來不容易就業,所以他努力的通過專升本考試,考入了一所二本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畢業以後,她又通過努力進入了縣醫院上班,現在工作方面還是挺不錯的。


三、小學班長.

我上小學時候的女班長,那時候她不僅學習好而且很有管理能力,然後老師就一直讓她做小學時候的班長。

不過這個一般長在高中的時候學習成績退步挺大的,最終是補習了一年考入了一所二本醫學院的藥學專業,大學畢業於後通過託關係進入了地級市中心醫院上班。


饕餮視聽


不請自來。本人2014年考入某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現在在某省立醫院實習中,實話實說,我是特別後悔的。說說我自己的感受吧。也許都是負能量。

後悔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當時高考報志願的時候是我爸讓我學醫的,還羅列了學醫當醫生的種種好處,什麼社會地位高,是個人都會得病,所以誰都會有用到你的時候,有面子,家長臉上也有光。學醫永不失業,鐵飯碗,工資也不會太低。家裡有個學醫的,家裡人看病也方便,不怕被庸醫忽悠。當時高中剛畢業,除了高考的知識外什麼也不懂,聽信了我爸的蠱惑,就報了醫學。

大一第一學期,兩門專業課,系統解剖學和組織胚胎學,由於我帶著對醫學殿堂的憧憬和高中學習的那股認真的盡頭,這兩門專業課都考了九十多分,但是後來我發現就不行了,最多的時候一學期學了13門專業課,雖然有些不是那麼重要。學醫真的是太累了。文末是四年來學的所有課程。

醫學培養週期特別長,5+3+X模式,當你能獨當一面的時候已經30歲了,別的專業的同學孩子都會打醬油了,也許你還得靠爸媽的接濟過日子。

這些倒不是我後悔的直接原因,直接原因是實習的時候深深感覺到現代醫學的無奈和侷限。沒學醫之前覺得什麼病都能治,學醫後才發現一本像磚頭一樣厚厚的內科學,羅列了幾百種病,能治癒的病屈指可數,其餘都是對症治療罷了。前幾天我爸幹活的時候被燒傷了,住在我家當地的市立醫院,期間我去探望,聊起醫學來,一個病房裡的患者都對醫院不滿意,包括我爸,抱怨醫院收費高,前兩天剛交了幾千塊錢,今天怎麼又欠費了,服務態度不好,護士扎針技術太差等等,當時我就非常後悔學醫,現代醫學既無法完全治癒疾病,又讓患者花費大筆的錢財,而且患者對你的工作還不滿意不理解,這種出力不討好的工作誰願意幹呢?

實習期間,在ICU,看到每個病人身上插滿各種管子,一點生活質量都沒有,這和當初醫學生誓言裡的“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大相徑庭,而且裡面費用特別貴,都是數以十萬計的,有多少家庭因病致貧。在燒傷整形科,經常有小孩子面部外傷來縫針的,因為是美容針,線比較細,精度也比較高,所以價格相對普通縫針貴一些,竟然要三千多,好多人都望而卻步。

此外,醫生沒有假期沒有周末,特別辛苦,而且常常不被患者理解,所以才有了“操著賣白粉的心,拿著賣白菜的錢”,“一隻腳在醫院,一隻腳在法庭”的說法。

本人現在正在準備跨專業考研,如果考研不成功,今後也不會從事臨床方面的工作。

以上是一個未畢業的醫學生的一些想法,肯定有不少漏洞和錯誤,希望各位前輩指正!!!








希波克拉底的杏樹


學醫沒有後悔,我的高中算省裡面不錯的中學。我所在的班又是所謂的火箭班,都是學習成績比較優秀的同學,因此高考之後,有好幾個都考上了國內比較好的醫學院。比如華西、協和、中山醫、第三軍醫大學等醫學院。

目前,華西、協和畢業的同學,有的留在了附屬醫院,目前還處在主治醫生這一級別,收入高於當地平均水平,比較累,科研和臨床工作壓力比較大。雖然壓力大,但是平臺好,起點高,接觸到的都是國內、國際最先進的知識。其中有兩名同學已經被選送到國外做博士後。


而有的同學在畢業後,選擇了去二線城市的醫院就業,由於學校牌子硬,現在基本上都提了副高職稱,開始自己帶著自己的小組在臨床上打拼。由於這些醫院科研任務輕,主要精力就在臨床上,因此活得比較滋潤,收入也並不比前面的幾位同學低。而且由於小城市,很容易出名氣,在當地人脈極廣。但是相較於前者,可能以後的發展沒有那麼大,但是輕鬆自在。


可以說,基本上,我的這些醫生同學們,現在都三十多歲,有車有房,衣食無憂,社會地位也比較高,基本上算是中產了。

還有兩個同學,報考了軍醫大學,畢業後直接分配到了基層,在衛生隊工作,每天處理的就是腳氣、感冒之類的疾病。收入大概只有前面兩類同學的五分之一左右。他們基本上和醫生這個行業說再見了。他們兩個人很後悔,從來沒有參加過一次高中同學會,本來曾經都是班裡面成績數一數二的,現在混得不是很好,自己覺得沒有面子。不過,雖然他們收入低、工作辛苦,但是我覺他們很偉大,為了祖國的國防事業貢獻了自己的青春。


學醫,真的不像網上說的那麼差,但是一定要進一流的醫學院,這樣,你的眼界才高,起點才高。如果真的想要當醫生,在醫學上有所建樹,我建議還是不要考定向衛生院的專業,或者是軍醫大學。


人體探索者


高中同學讀醫科的有五個,一個消化內科,一個骨外科,一個腫瘤外科,一個超聲,一個急診的就是我了。兩個在山東,三個在廣州,大家都是副高甚至正高,都算是老醫生了。

大學的同學自然都是臨床醫學,當年在山東的一個醫學院讀書,同班同學50個人,畢業那一年去讀研究生的37人,後來沒讀研究生的應該不超過5人吧。反正我們宿舍7個人,全都去讀研了。


研究生畢業之後,大概一半做了臨床醫生,一半做了基礎研究,基本還在醫療圈。目前好像還沒有去做醫療器械的。有幾個同學科研做的好,出國就沒回來,也是繼續做基礎研究,有一個還讀了曹雪濤院士的博士。


總體來看,當年醫科畢業後,改行的不多,醫療領域可以選擇的職業也不多,大家還是願意做一個醫生的,畢竟研究生畢業去的醫院不差,收入也能滿足家庭生活需要。


對於我本人來說,學醫並不後悔。自己選擇的路,好好走,哪個行業不辛苦不累呢。幫助病患恢復健康,工作就是直接幫助他人,這樣的行業也不多見呢。


急診夜鷹


2012年高考完,一本線過了10來分,當時也不知道怎麼填志願,家裡人親戚都說學醫好是個鐵飯碗,給人看病治病救人也是大好事。但是分數很尷尬,一本的醫學院校上不了,後來報了個外省的二本,後來發現還是個2B,也是很尷尬了,報了個臨床專業因為是外省分數線更高,後面被調劑到了醫學檢驗,學了五年,從13年檢驗醫技類的變成了四年制,16年意外股骨頸骨折,實習的一年基本沒有,17年畢業找了個私立醫院,一個月休息兩天國家規定節假日也不放假,就這樣實用了半年,主任才同意轉正,一個月3000多到4000多,從早上7:40到下午5:00,工作了一年多,感覺很迷茫,年前重新找了個工作,正在跳槽中,可能是我太弱了吧,所以我有些後悔,不喜歡在醫院的工作,覺得職業發展很有限。


蘇蘇or書書


醫學院的學生大學畢業後大體有這麼幾個去向:

1.絕大多數進入醫院。醫學也是有很多的專業分類,有臨床醫學,護理,檢驗,影像,藥學等等。我個人是臨床醫學,畢業之後還是繼續做了醫生,大學期間是不分科的,無論是內科、婦科、外科或兒科,都是學的臨床醫學。這個專業也是可以轉其他的專業的,比如說影像檢驗。那麼就會有人可能還是繼續當醫生,或者是轉到影像、心電圖、b超等等。

2.繼續學習,讀研讀博。我是在山東,山東這一塊兒的醫學院比較多,除了山大青大有醫學院之外,還有濰坊醫學院,泰山醫學院,濟寧醫學院,濱州醫學院,有山東省中醫藥大學,還有很多的專科醫學院,所以競爭壓力是非常大,就業壓力也比較大。很多縣級醫院都已經開始要求研究生學歷了,本科生會越來越難,所以不少學生都會選擇繼續的上學。

3.做醫藥代表,推銷醫藥公司產品。我國大部分的醫院,購買設備和藥品都採用招標,那麼醫藥企業就會需要比較懂行的去跑業務,做推銷,這些人就被稱為醫藥代表,簡稱“藥代”。這個行業的規模還是比較大的,也是成了一個比較系統,要好的話也是非常掙錢的,利潤非常大。

4,除了藥代之外,還有一部分學生會進入企業,他們參與一些藥品的研發設備的研發之類的。尤其是藥學這個專業,醫藥企業的需求量非常大,而且給的工資比醫院還要高。

5.開診所或藥店。不少醫學生的,家裡是醫藥世家,因為父母的緣故,所以才會去學醫,繼承父母的事業。

6,從事與專業無關的工作。醫學這個行業還是比較累的,教材多厚,如果真去醫院的話,大概就是要終身學習,還要應對各種各樣的文件,應對患者各種各樣的矛盾,也有一少部分人會放棄這個專業而去做別的東西。





大概就是有這麼幾個去向吧,當然還有其他的很多。

對於我個人來說,高中的時候我是非常不喜歡學醫的,當初高考報考的時候,也是家裡要求報的,一個人就是說自己的高考分數也比較尷尬,另一個就是除了醫學想想也沒有什麼太好的專業,所以當初就選擇了醫學。大多數的醫學生、醫生會抱怨“學醫太累”,大家通常說的一個口頭禪就是“絕對不會讓我的孩子學醫”,但是實際上真後悔的應該沒有幾個,如果再選擇的話我還是會選擇學醫。


兒科醫生孔凱



當年我們班共有56名同學,其中有一些已經失聯了。

就我所知的同學之中,大多是依舊還在做著醫生的工作。

但,也有一些人已經轉身離開。

其中一位同學畢業後直接幹起了物流,現在開著一家物流公司。

有一位同學同樣是畢業後直接轉身離開,投身到互聯網行業,目前在行業內做的風生水起。

有一位同學在臨床上工作不到三年,便辭職下海,目前在上海經營著幾家連鎖餐飲企業。

還有一位同學因為受不了臨床每日每夜的夜班,後來考入了當地的公共衛生部門(CDC)。

其它留下來的都還堅持在臨床工作崗位上,依舊承受著現實的悲與喜。

總的來說,絕大多數人並沒有改行,雖然大家總是喜歡抱怨。

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呢?

主要是因為除了治病救人之外,大家身無長處;沒有創業的啟動資金;安土重遷;難以放下心中關於醫學的理想。

事實上,改行做物流的那位同學是因為家中原本就經營著物流公司;在上海開連鎖餐飲企業的那位同學是因為繼承了岳父的產業。

只有投生進入互聯網那位同學是憑藉著自己的努力和特長來打拼的。

關於學醫後有沒有後悔?

這個問題,我曾經多次提及過。

要說沒有後悔是假的,事實上,大多數醫務人員都曾經後悔過。

但,這也僅僅只是身心俱疲之後的抱怨罷了。

絕大多數人還堅持在工作崗位中,因為我們生是白衣天使,就算死後也忘記不了自己曾今發下的醫學生誓言。


最後一支多巴胺


我自己不是學醫的,初中的同桌大學上的一個二本醫學院。

本科學的是臨床,大學畢業後,去一個市醫院實習了兩年,今年考到了我們鄉衛生院。

過年的時候聽同學說,家裡找關係把他弄到市裡衛生院了。

這也基本上就意味著他以後不會在一線從事醫學工作,相當於一個公務員了。

身邊的另一個同學,女生,大學上的是衛校,大學畢業後去各地實習,最後回到了家鄉,現在在我們市裡一家醫院做護士。每天都是很累,經常看到她在朋友圈裡發的很多負面的狀態。

學醫很累,如果不是出於熱愛,我想很難有人能堅持下來,並做出成就。


師兄說教育


不後悔

最初的最初,是因為我最愛的人在我面前離開,而我卻無能無力,應該很多人都有那種感受吧!醫院的ICU,真的很涼很涼,涼透人心!

我曾天真的認為,只要到了醫院,就一定有活的機會,可是那一次,我才發現自己真的好傻好天真!

ICU病房裡,儀器的滴答聲,深夜的ICU更顯得沉寂冰涼,無論怎樣的呼喚,都得不到回應,躺在面前的人,是那樣讓人心疼,讓人不捨,那時候我就發誓,我要當醫生,我要去攻克這些不治之病,年少時期的赤子之心,是那樣真誠而又堅定。

我在這條路上,一直慢慢地前行,我不知道我會不會有一天實現,但是我在路上,我在前行,我在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即便大小考試,熬夜熬得脫髮,可我依舊不曾後悔。為何會後悔?????因為工資少,因為醫患,因為夜班嗎?????哪一行沒有特別的苦呢!哪一行又是簡簡單單,輕輕鬆鬆的呢?幹一行夠一行,可能更多是因為生活的枯燥,為了治病而治病,為了賺錢而賺錢,生活的瑣事磨光了一顆年輕而雀躍的心,不是行業問題,是我們自己心的問題。

不會後悔,每一條路,都是那時那刻那人,內心最想走的路,沒有白走的路,都是人生的譜寫,一張白白的人生,每一次的決策都是人生的第一次,從一無所知的到來,到有一天的不懼歸去,坦然淡然,都是一場特別的歷練!


小朋醫生


不是一般的後悔!

勸人學醫,天打雷劈,不是隨便說說的。

後悔原因:

1、學習比高三還苦得多,每個學期都有人複習到請救護車。

2、醫生沒日沒夜地加班,還沒假期,雖說工資不低,但也不高,試問問,有那個既要求技術又無底限地加班的工作工資低?

3、最主要的是,很多病是現代醫學無法治癒的,而且每個人的體質又不一樣,同一個病不同的人會有千差萬別的後果,但病人花錢了就要治癒,否則醫鬧官司你等著。行外人對此是難以理解的,可屋漏偏逢連夜雨,現如今真的是世風日下,這樣的情況正合適他們醫鬧賺錢,律師都有不少是其同夥,有些醫生醫德人品也確實差,這更是雪上加霜。所以學醫能不後悔?

可我已經無別條路可走!以後有點資本和人脈的時候,希望能跳槽!

可能這是負能量,但現實就是這樣,信不信由你,後悔別怪我沒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