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蔣介石貌合神離,“雲南王”終於爆發,一句口頭禪道出最終歸處

文| 楊津濤

龍雲是民國地方實力派中比較特別的一類人——他既不是出身北洋系的舊軍閥,也不是在與國民黨合作中壯大的新勢力,而全憑自己一身本事,在中國的南部邊疆拼殺出一片天地。

與蔣介石貌合神離,“雲南王”終於爆發,一句口頭禪道出最終歸處

抗戰勝利時,蔣介石命令盧漢率滇軍主力前往越南受降,同時為數眾多的中央軍被留在了昆明。龍雲不知道,此時重慶方面早已部署好一切,只待一聲令下,就能讓龍雲無家可歸。1945年10月2日,國民政府發佈命令,免去龍雲所任一切職務,當晚杜聿明就出動軍隊控制了昆明。

午夜時分,龍雲接到電話:“龍主席,事情不對,不知有什麼意外,市區已戒嚴幾分鐘了,是防守司令部戒嚴的,電話怕中斷……”這人話音未落,電話就真的被切斷了。隨後杜聿明派人送來信件,言明發生的一切。龍雲知道大事不好,當即從公館後門出逃,穿過幾條街巷,在杜聿明大軍的眼皮底下,躲入了五華山上的省政府。其子龍繩祖和親信張衝也隨後趕來,龍雲宣佈拒不接受解職令,他要像十八年前受困突圍那樣,堅守等待盧漢回師救援。為拆散龍雲與盧漢的聯盟,蔣介石任命盧漢為新的雲南省主席。

滇軍遲遲不回,龍雲心下焦急。此時他的結義兄弟胡瑛攜蔣介石手書上山,龍雲見信大怒:“媽的,老蔣說老子擁兵自固,日本投降後叫我派龍永衡(盧漢)去越南接收……等我的人調空後,他便叫杜光庭(杜聿明)對我下手。好嘛!老子今天就是不走,五華山是他老蔣的昆明行營,我是行營主任,要死,我也死在這個崗位上……”胡瑛給他講明情況,雲南早在中央軍的掌控之中,他們已沒有力量與之一搏。最後還是宋子文親自上山勸降,答應了龍雲的一些條件,才讓龍雲死了頑抗到底的心。

10月6日晨,龍雲將與宋子文、何應欽飛往重慶前,他還忍不住大罵杜聿明:“杜聿明你這個濫狗,我是委員長的行營主任嘛,他不要我幹,只需一個電報就行了。你半夜三更率領部隊包圍昆明,進攻行營,以下犯上,形同造反,你搞啥子?”杜聿明奉命而為,對此自是不便回答。這次,杜聿明固然是立了大功一件,但畢竟是以非常手段解決龍雲,外界對此多有非議。蔣介石順勢讓杜聿明背了黑鍋,名義上將其撤職查辦,其實卻是派往東北,予以重任,為即將開打的內戰做準備。

龍雲離開雲南後,出任軍事參議院院長,位高而無權,且處於被軟禁的狀態中。為了削弱雲南地方勢力,龍雲的嫡系部隊都被從越南派往東北參加內戰,但後來雲南軍在戰場上也大都投降了共產黨。

與蔣介石貌合神離,“雲南王”終於爆發,一句口頭禪道出最終歸處

龍雲與蔣介石原本就是貌合神離,他被政變趕下臺後,對蔣介石自然更是憎惡,終於倒向中共。國共和談期間,龍雲每天命人把《新華日報》讀給他聽。當從《新華日報》上得知共產黨對蔣的批評後,龍雲就忍不住連聲叫好:“獨裁者最愚蠢、最卑鄙、最無好下場。”當然,龍雲站在“民主”立場上反對蔣介石,也僅僅是借用那樣一套話語而已。按理說,中央政府要恢復在雲南的地方行政,本無可厚非;而且,龍雲終究是將個人權力放在首位的地方軍閥,其實際行動同民主還有相當距離。在重慶那一陣,龍雲一見著老朋友,首先就問:“看了《新華日報》沒有?”接著說:“你們必須多看新華社的消息,新華社的報道正確、可信,不像中央社是個造謠社。”龍雲在重慶還有一句口頭禪:“此路走不通,去找毛澤東!”

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還都,龍雲也隨之來到南京,但行動依舊不得自由,就連送女兒到火車站都不被允許。他每天只能讀《資治通鑑》,試圖對歷代政治得失做一點研究。1949年初,龍雲得知蔣介石有意挾持他去臺灣時,他知道南京已不可久留,否則就要落得同張學良一樣的下場。

為逃離南京,龍雲求助於在昆明時多有合作的老朋友陳納德。陳納德對龍雲的要求並沒有懷疑,只是問:“蔣總統有無命令不準龍將軍離開南京?”在得到否定的答案後,陳納德隨即派飛機將龍雲送往廣州。龍雲再從廣州乘船赴香港,脫離了蔣介石的控制。同年8月13日,龍雲與黃紹竑、劉斐等四十四人在香港聯名發表《我們對現階段中國革命的認識與主張》,公開宣佈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與蔣介石貌合神離,“雲南王”終於爆發,一句口頭禪道出最終歸處

在龍雲看來,共產黨在內戰中把國民黨打得丟盔棄甲,相當於給自己報了仇,加之他與共產黨早有淵源,因而立意要幫助中共,推翻蔣介石的統治。龍雲最直接的舉動就是催促盧漢響應中共,他曾對身邊親信說:“你回去應該告訴他(盧漢)積極準備起義,才能自救雲南……在外面找共產黨的組織關係和各黨派聯繫,我(龍雲)負完全責任。起義時間愈早愈好,總以解放軍渡江以前為好,太遲了搞成馬後炮,政治意義就談不上了。”後來又多次去信,希望盧漢“醒悟”。

但云南早不是龍雲的雲南,他那位昔日下屬當然也有自己的打算。盧漢既不相信共產黨能那麼快席捲西南,也不願看到龍雲回來奪自己的權。一直到1949年12月,雲南註定守無可守的情況下,盧漢才宣佈起義。所以後來,龍雲對雲南起義很不滿,認為盧漢錯過了最好的時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