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雞育雛期幾大養殖技巧,養殖戶要多瞭解!

土雞育雛期幾大養殖技巧,養殖戶要多瞭解!

土雞養殖過程中,育雛是最重要的,特別是育雛前期的管理,育雛前期管理得好,在後期其發病率低、免疫力強、死亡率也低。所以我們土雞養殖戶在育雛前期要注重做好以下四項工作:

土雞育雛期幾大養殖技巧,養殖戶要多瞭解!

1】溫度要適合,雛雞對溫度敏感,溫度在一週內保持在約35°C,隨著年齡增長,然後每週下降2-3°C。冬季減少1至2度,其他季節減少2至3度。我們養殖戶育雛室有的條件不好,溫度升得太高,靠近爐子邊緣或者鍋爐邊緣溫度高出雛雞需要的溫度,過高的溫度,暖黃吸收速度過快,對後期抗病性能和自身免疫不是很好。

育雛前7天一般建議不要超過36度,37度以上,會造成脫水加重,具體溫度要根據雞群狀況,雛雞狀態來施溫,不盲目去照搬標準和看溫度計定溫度!溫度合適,籠內雛雞散佈均勻,日齡較小種土孵化雞雛或者較弱一點雞雛,適度調高1-2度,壯雛正常管理即可。

土雞育雛期幾大養殖技巧,養殖戶要多瞭解!

2】雛雞出殼24小時後,小雞體內水分失去8%,48小時內可能會失去15%的體內水分。必須教小雞在進入雛雞舍後學會喝水,避免因水分流失影響雛雞正常的生理活動。雛雞的飲水量大致為採食量1.5至1.8倍,注意不要缺水。為了儘快讓小雞飲上水,輕輕地握在小雞的頭,將喙部按入水中1秒左右,每100只雛雞有5只會飲水,則全群能很快學會。

飲水應及時,特別是小雞遠程運輸,必須及時喝水,否則會造成脫水,飲水的方法,給雛雞開口飲水,給予5%的葡萄糖飲用1天就可以,不可過多,長時間飲用葡萄糖或者電解多維超量,雛雞早期易造成腹瀉,採食量不高等。

還需要注意水溫和水質,水溫不用太高,最好是在30度以內溫水,添加一次水最好2個小時以內喝完,過高水溫,很容易損傷雞雛消化道或者造成應激性腎腫。水質鹼性的地區,會對疫苗或某些藥物造成損失,長時間飲用這樣的水,造成肝腎,腸道機能損傷,造成對機體損傷。

土雞育雛期幾大養殖技巧,養殖戶要多瞭解!

3】育雛密度,若密度過大在育雛時,這樣不易控制雞舍內環境,有害氣體會產生較多,啄癖現象會出現,體重就不達標,育雛後期控制不住呼吸道,若育雛密度過小,育雛面積和設備利用不充分,造成浪費等等損失,育雛育的好的前提是寧可少育不可貪多,這需要引起注意!有很多案例,特別是在秋冬季節,育雛密度大,外界氣溫較低時,不好控制雞舍內環境,到中後期,極易出現問題。

土雞育雛期幾大養殖技巧,養殖戶要多瞭解!

4】光照管理,光照可促進雛雞的採食、飲水和活動,雛雞出殼後進入育雛室,3日內應給予24小時光照,以後逐步減少,直至8-10個小時自然光照。標準根據大群雞體各個階段體重,脛長髮育情況和大群實際情況而定,如果發育正常,可以按照正常情況減少光照,如果發育情況未達指標,可以適度延長光照時間,以達到日齡內能承受極限光照為主,不啄肛,不叨雞為主,大小分群,延長前一階段飼料餵養時間,不可盲目照搬!

土雞育雛期幾大養殖技巧,養殖戶要多瞭解!

綜上所述,養好雞,育雛階段很關鍵,育雛好壞影響以後雞群生產性能,所以各個細節各個環節都不能忽視,我們要千方百計地加強雛雞日常管理,以提高育雛期間的成活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