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綜的高階思維是什麼?如何培養?

繞太空走一圈


首先,在縱向梳理一五到一七的高考題時,個人感覺現在的理綜越來越注重於學科思維的考察,搞題海戰術效果是有的,但是會遇到難以打破的瓶頸,要想突破必須要有自己的學科思維。

其次,對自己定位很重要,現在的理綜如果沒有競賽底子的話,能做到270分就相當不錯了(2016年及以前不是這樣,題目都是一個套路,思維含量不高,靠計算量壓低分數)。並不是說剩下的題沒法用高中知識做,而是你的方法限制了你的速度。(本人學過化競,物理入了個門,但受限於窮鄉僻壤的客觀條件和不夠突出的智商都學藝不精,但是應對高考還是夠用的,比如物理最後一個大題最後一問基本就是秒殺)。

第三,準確率的重要性大大超過速度,(高二作死跟著去高考,理綜物理二卷一點沒碰,包括極其簡單的選做,但是做上的扣不過五分,到最後全校理綜前五,不過那年一群學霸因為放不下結果炸的很慘)也就是說你不會題的不碰根本不會拉低你的總排名。

第四,必要的刷題是提升成績的良方,但是一定要有總結,一定要有總結,一定要有總結!不僅要總結不會的知識點,還要思考物理有沒有更快的解題方法,化學各種計算的套路流程,生物的固定術語答案。目標就是生物全做完用時二十五分鐘之內(包括選擇,二卷比做和選做),總分超過83(這個真不靠智商,但我到最後有點迷,沒有做到)。化學總分92以上拿到手。總之,你如果能留給物理一小時多個三五分鐘,化學生物扣分不超過15(這是扣分最高限度,可以延長時間,但不能降準確率),基本上260就穩了。理綜時間分配很重要,每個人強弱點都不一樣,分配也有區別,做成套的題是掌握時間分配的好方法(做題要有適當難度,一直做太簡單的題到最後會坑人,太難的會打擊自信心,推薦原題(時間越近越好,三年以上的題可以單個好好研究,但成套刷意義就不很大了)和試卷相同的教育發達地區的模擬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