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不交社保每年在銀行存1萬,到退休後存下的錢會比社保多嗎?

鹽荒子孫V


30歲開始不交社保,每年在銀行存一萬,60歲退休後得到的錢是不是能超過社保?

每年存款

我們來計算一下。第一種情況,只做存款:

每年一萬本金三十年,也就是累計30萬。再來看利息,假設都存三年期(年息2.75%),在計算複利後大約是17萬。本息合計有47萬。

如果退休後再活20年,到80歲的話,每月可用的錢為1958元。

第二種情況,購買一年期理財:

目前銀行理財利率一年期在4%左右。計算複利之後,本息合計58萬元。這樣到80歲之前每月可得2430元。



領取社保

我們再來看看社保:以浙江省為例,基礎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我們難以預計30年後,就用現在的數據代替。浙江省2018年這個數字是5090元。月繳費工資更難確定,我們假設年收入6萬元,月繳費工資5000元。這樣得出的基礎養老退休金為1513元。

第二塊是個人賬戶的養老金,按工資8%提取,累計繳納14.4萬元。計算方法:個人賬戶累計存儲額/本人退休年齡對應計發月數。60歲退休,計發月數為139。這樣按照公式計算,每月可得1036元。上述兩項合計,可得退休金每月2548元。


結論

這樣,我們在還沒考慮通貨膨脹以及養老金調整的情況下,就已經能得出結論了:自己每年存一萬,退休時每月只能領到1958或2430元;而如果繳納社保,每月能領2548元。首先是社保每月要領的多,其次,如果活過80歲,存的錢就花完了。

我是空谷寒潭,與您分享我的觀點。


空谷寒潭


不要社保,存30年,算利息算高一點50萬。交社保,按今年退休成都的實際情況交15年的算,成都最高繳費比例是100%最開始交是346一月,今年是1606(含醫保)到手是1086(我一個親戚的實際情況)。

15年每個月平均交800多。社保的養老計算方式幾個關鍵點1.退休時上一年的當地社平工資,2繳費年限3繳費係數4個人賬戶。

30年後成都社保月交突破1萬5是很可能的,如果政策不變30年的繳費每個月會養老1萬6以上,還有醫保。一年將近20萬,當然30年繳費在120萬左右。養老金每年上漲4%,6年回本。存銀行的50萬,30年後買點什麼,不知道


大卡鬱金香


不管你是60歲退休,還是65歲退休,自己存錢或投資理財,只要年收益率超不過8~10%的水平,是無法跟社保的保障力度相提並論的。

這個結論經顏開財經多次反覆論證過,不僅使用歷史的數據可以驗證,而且進行未來測算也是一樣的結果。在此,我們不妨按照題目的設定,再次重複測算一次。

一、投資理財。

從30歲開始每年投入1萬,持續到60歲(或65歲),共計投入本金30(35)萬元。

假如理財年收益率有4%、6%兩檔,則到60歲退休時本利和為56萬、79萬;如果是65歲退休,這到時候本利和為74萬、111萬。

二、參加養老保險。

(一)投保30年投入30萬,60歲退休。

設定現在社平工資是5000元/月。根據歷史數據,1979~2017年以來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長速度為8.5%。而且中國的發展目標是,到2050年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基本實現共同富裕。因此工資增速不會太低了,我們採用保守數據6%。

計算30年後的社平工資會達到28000元/月。

個人30年投保繳費30萬元,進入統籌賬戶18萬、計入個人賬戶12萬。計算個人投保指數為0.405;個人賬戶記賬利率按照3%,個人賬戶金額為190302元。按照養老金計算辦法,60歲退休養老金為89071元/年(7423元/月,為社平工資的25.85%)。

(二)投保35年投入35萬,65歲退休。

與(一)同樣條件,計算35年後社平工資為38000元/月。65歲退休養老金為131113元/年(10926元/月,為社平工資的28.43%)。

三,投資理財與社保的比較

下面比較①個人理財收益率4%、退休時有錢560849元與②領取養老金89071元/年(考慮年增長5%),看看到底是哪個更好。

根據以下計算表格,①的理財賬戶只能支撐6年,之後就趕不上②的水平了。因為,養老金可以領到去世,而①的賬戶已經虧空成了負數。

同樣的計算辦法,結論是——投資理財只能保證退休後前9年可與養老金相比,之後就只能甘拜下風。還必須有前提——投資理財要做到幾十年穩賺不賠、收益率6%;而養老保險由國家和政府做後盾,與國同呼吸共命運,肯定是越來越好。


顏開財經


30歲開始存錢,每年在銀行存1萬塊錢,到期後你的錢肯定會比社保的少,而且如果把通貨膨脹率考慮在內,你存下的的錢基本上是虧損的。

要計算哪個錢更多並不難,我們來對比一下兩者的收益就知道。

先來說下30歲開始存錢,每年存1萬塊錢,60歲能拿到多少錢。

每年存1萬塊錢想要獲得最高的收益,最好的辦法就是每年存1萬塊錢到期之後連本帶息取出來,然後再重新存入,可以獲得最大限度的複利利息,假如未來30年平均每年的利率可以達到2.5%左右,那你第1年存了1萬塊錢,30年之後就會變成20975元,第2年存入的1萬塊錢29年之後會變成20464元,依次類推,那30年之後你所有的錢加起來大概是43萬左右。

假如按照一個人90歲的壽命來計算,也就是說有30年的時間可以養老,60歲以後的30年時間通過反覆的把錢存在銀行,最後總共連本帶息60萬左右,平均到每年的養老金就是2萬塊錢,一個月就是1666.6元。這個錢如果按照每年5%的通貨膨脹率計算,就只相當於現在的350元左右。

我們再來看一下,從30歲開始買社保,連續繳存30年,每年1萬塊錢能拿到多少錢?

如果你是單位交的社保,那除了你自己那部分錢之外,單位還要出另一部分錢,具體比例如下:

個人承擔的部分:養老保險8%、失業保險1%、醫療保險2%;第二,單位承擔的部分:養老保險20%、工傷保險0.6%、生育保險0.8%、失業保險2%、醫療保險8%。

如果按照每年的繳費1萬塊錢那平均每個月就是833元,由此推算出你一個月的社保繳費基礎工資是7500塊錢左右,假如你是在北京工作,而且把未來工資上漲水平以及社保繳費基數上升都考慮在內,那你在退休的時候每個月可以領到了養老金,大概是7900塊錢。


通過對比之後,我們可以明顯的發現,繳存社保獲得的養老金明顯要比自己存在銀行多出好幾倍,所以同樣是1萬塊錢購買社保肯定是更划算的。因為購買社保除了你自己繳納的錢之外,還有單位繳納的錢以及社會統籌的那部分,所以最終拿到手的錢要比自己交的錢多很多。

可能有的朋友擔心,自己存在銀行不管出現什麼意外至少可以把錢留給自己的親屬,而萬一交了幾十年的社保,退休之後沒幾年自己就掛了,那社保的錢豈不是白交了?

其實這個擔心完全沒有必要,對於這種特殊情況,我國法律已經有明確的規定。按《社會保險法》第十七條的規定,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遺屬可以領取喪葬補助金和撫卹金;在未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因病或者非因工緻殘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可以領取病殘津貼。所需資金從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支付。個人死亡的,個人賬戶餘額可以繼承,具體結算方式和金額同當地社保經辦部門來確定。


貸款教授


三十歲時每年在銀行,存一萬定期;與三十歲時每年繳一萬“靈活就業”社保,二十五年後,55歲算算那種投入划算?

先算每年存一萬定期,看看二十五年後有多少?按一年定期1.75%計算。(假如25年未調整的利率)

(10000×25)+(10000×25)×1.75%×25÷2

=250000+54687.5

共:304687.5元


假如投入“靈活就業”社保,初始投入為月均工資4000元,指數為1,因社保每年基數都在增長,垵5%調整二十五年後,基數月工資增長1倍,就是8000元月均工資。

同樣25年投入了250000元,繳費率為20%,12%劃入統籌賬戶,25年後個人賬戶餘額是100000元。

利息:(1600+6400)×25×3.3%÷2

=16500元

個人餘額÷170=個人養老金

116500÷170=685元

基礎養老金

[8000×(1+1)÷2]×25×1%=2000元

二十五年退休金:2685元/月

一年可領取32220元,約8年收回投入。

以後一直領到終老,就是人掛了,還有社保中心還發10個月的養老金(撫慰金標準,約3萬餘元,加安葬費幾千元)

不錯,你有本金,可以投入定期,有30多萬元,就按理財4%計算,一年利息才一萬二、三千元,而社保養老金每年收入達到三萬四千元;比較一下,誰划算?當然了,你的本息仍然在你卡中,但是養老金的八年已領回投入,也就是說她63歲時已保本,按中國女性人均壽命79歲計算,後16年養老金都是賺的,還有死後的撫慰金和安葬費,有子女繼承。

以上數字是按5%增長率推算,以及社會人均月工資也是按5%遞增算,基本數字只供參考。


樹下酒仙


個人覺得比保險拿的多,首先萬一活不到拿退休金的年齡或者拿了一年就去世的,這些都拿不回本了,但是存銀行就不一樣了這些錢始終是你的。按照杭州現在五險的繳費額度,個人每月需要繳納1000左右一年就是一萬二,按提問所說30歲開始繳納那到60歲退休需要繳納30年,那一共就是36萬,就按活到70歲算每月領取3000退休金,十年就是36萬。現在算存銀行,一年1萬加利息一共是10270左右然後利滾利,同樣活到70歲本息一共40萬左右,但如果繳納社保的人在60歲就去世了,那前面繳納的30萬保費就一分都沒有了,存銀行就算60歲去世了至少那30年的本金和利息30多萬絕對少不了。


杭州張君


社保其實是一個年輕人養老年人的機制,與存款是兩個概念。你現在交的社保並不是存到未來才用的,而是用於發放已退休人員的養老金。關於社保養老金,有一個最低保障的概念,也就是說每個月至少可以領取到當地最低保障工資。而最低保障工資是一個動態工資,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整體上,一個社會的最低工資是逐步增長的,經濟發展狀況較好的時候,差不多一兩年調整一下,差的時候三四年也要調整一下的,因為社會物價水平始終是在增長的。

所以你明白了這個道理,哪明顯的交社保比存銀行就划算了,比如今年你是按照當前最低工資標準繳納社保的,假如是1820元。但等你30年後退休了,當時的社會最低工資恐怕已經是3620了。所以哪個時候你就該領取3620元的退休金,雖然可能當時的平均工資已經是6820了,但總體上不至於餓肚子,吃飯還是可以的。





龍首精裝科技


繳納社保是公司的強制性義務,所以如果你是在公司上班簽訂了勞動合同,那麼公司是必須要給你上社保的,如果公司沒給你上社保那麼公司就屬於違法行為需要為你補繳社保。

如果你是屬於自由職業,看到大家的回覆還是繳納社保合算一點點,所以這裡就不聊有關純粹的計算哪個能拿得多了,這裡說說社保其實不光只有養老保險,還包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就算是自己存錢划算一點,但是你能保證你不生病嗎?你能保證你可以一直工作嗎?你能保證你不會出現工傷嗎?這些都不能保證,如果你不繳納社保,那麼生病全部自費(現在的醫療費用你懂得),失業了也沒有失業金可以領,發生工傷了拿不到補償,就連生孩子都要全部自費(現在生孩子費用也不低)這些情況你都不能享受到社保帶來的福利,所以哪個賺哪個虧其實一眼就能看出來。


東友律師事務所


應該說,肯定沒有社保多。

你這個問題,缺的條件太多了,要想較為客觀、準確的比較,至少需要知道這三十年的存款利率都是多少,社會平均工資是多少,繳費基數是多少等等,這些都是未知的,我們只能假設一些條件。

養老金是多少

我們先來看一下養老金是如何計算的   

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基礎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儲蓄額÷計發月數

計發月數50歲195、55歲170、60歲139,我們假設你繳費30年也就是60歲退休,計發月數就是139。   

基礎賬戶養老金=(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由於你想問的是不繳社保每年自己存1萬元,那麼我們就假設你自己原本每年應該繳納社保1萬元,也就是每月10000/12=833.33元,而個人社保繳費比例是月工資的8%,833.33/8%=10416元,那我們就假設這30年的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就是10416元,從2019年開始繳納社保,到2049年退休時60歲整,假定前一年社會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是20000元。 當你30年後退休時,  個人賬戶養老金=10416×8%×12×30÷139=2158.27元; 基礎賬戶養老金=(20000+10416)÷2×30×1%=4562.4元

那麼你退休後每月能領取的養老金就是2158.27+4562.4=6720.67元。

存銀行又有多少?

未來三十年,銀行存款利率實在無法預估,也就無法預估具體的利息,,但我們可以做一個相對的比較。

2015年之後,一年期定期存款基準利率為1.5%,各家銀行雖然都在這個基礎上上浮,但也很少超過3%的。

而每年養老金個人賬戶記賬利率,2016年是8.31%,2017年是7.12%,2018年是8.29%,遠遠高於銀行存款利率。

也就是說你每年存1萬在銀行的收益,不用算就知道,遠遠比不上每年繳納1萬元的社保剛在個人養老賬戶內的收益。

更何況,養老金除了個人賬戶養老金還有額外的基礎賬戶養老金呢。

所以我覺得,有條件的話還是繳納社保更合適。


鑫財經


這個完全沒有可比性,要算帳以只能是推算,誰都算不準,怎麼精確比較。大概率講,社保養老金與社平工資掛鉤可以共享社會發展成果,收益是不斷增值趨勢,投入的資金只會增值,沒有風險。投入銀行(等額存入)不會增值,還要承擔因物價上漲、貨幣貶值的風險,保值都做不到。存入銀行是依靠自己養老,不能共享社會發展成果,進入社保是依靠社會養老,有共濟互濟功能,共享社會發展成果。社保領取的養老金一般來講比自己存入銀行能領取的資金要高得多、多得多。在早就建立社保制度的國家這個問題根本就不存在,而參予社保是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