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交社保,每月固定存1000,連續存滿15年,夠養老嗎?

苑秀雲


每月都能存款1000,還能連存15年,聽上去好像能攢下不少錢,但如果要用在養老上,這些錢遠遠不夠,或者說不能滿足我們正常的養老條件!為什麼呢?大概算算就能知道。


1、即便物價不漲,存款大概率不夠花

每月存1000元,連存15年,不考慮利息的情況下總共是18萬。由於錢是用來養老的,不可能把錢用來買風險高的理財產品,那麼最佳的存款方式就是放在銀行“錢生錢”,按照現在最高定存5年期的利率來計算,每月存1000元,15年後連本帶息是26萬左右。

在不考慮物價變動的情況下,假設每月只能花1000元,一年總共就需要12000元,經過計算,26萬大概只能夠你生活22年左右。如果壽命足夠長,那麼這筆錢不夠花。而且隨著我國健康醫療水平的提高、自然環境的改善,我國民眾的壽命還會越來越長。

據世界衛生組織去年5月發佈的《世界衛生統計2018》報告顯示,當前情況下,中國人口預期壽命約76.4歲,其中男性75歲,女性77.9歲。題主現在還沒到養老的年齡,15年過後,中國人均壽命應該就有80多歲,那麼存下來的錢肯定不夠花。

2、1000塊錢很難生活,15年後或喪失一半購買力

而且,光有1000塊錢,也不過上有質量的養老生活。現在,我們隨便吃個早餐要花幾塊錢,買個普通盒飯打底也要十塊錢上下,一天光是吃飯湊合著也要二三十塊,但說到底也是養老,吃的總不能隨意吧。另外,日常還要添置衣物、出門,可能還要進行精神、娛樂的消費,算下來1000塊錢絕對不夠用。

剛才也提到了,那些是在不考慮物價變動情況下做出的假設,如果可真過了15年,1000塊錢還有多少購買力,可不可能連現在一半的消費力都沒有呢?那麼,你存下來的錢,就真的在無形中“打水漂”,養老的事情根本不用想。

3、儲蓄難以支撐醫療開銷,養老金能隨工資、物價的上漲而上調

同時,我們也知道,老人最怕的不是生活費不夠,而是患病,一旦出現重大疾病,可能就會引發一系列的併發症,看病、治療免不了是一筆大花銷。現在,大多數老人的身體都或多或少會有健康問題,只有一小部分處於基本健康狀態,也就是說,存1000塊錢沒有任何保障。

如果有條件的話,儘量還是要去交養老保險,社保發放的養老金,基本每年都會根據社會平均工資增長水平以及物價上漲情況進行上調,從而避免養老質量下降,這至少是一項能確保未來基本生活需求的保障。

也許有人會說,萬一意外死亡,錢不是白交了嗎。但換個角度想想,養老保險是為了讓我們今後能相對較好地活著,如果連命都沒,還考慮那麼多幹嘛?錢本來就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更可況,如果真的死亡,個人社保賬戶還剩餘額的話,國家不僅會返還,還會補貼喪葬費和撫卹金,這筆款項在部分省市非常可觀。

除了養老,剛才提到了醫療就醫問題,而社保不僅有養老保險,還有醫療保險、大病保險,能夠給未來的健康,甚至家庭財產增添一份保障,較好避免大病返貧現象的發生。


金十數據


每月存1000,存夠15年夠養老嗎?我給你算一次!一年1萬2。15年才幾個錢?肯定不夠,就是給你算一個月2000都是不夠的。

錢是越來越不值錢的。說幾個真實案例,我爺7080年代以前工資才幾十元錢。後來退休養老金都2000多。退休金或者最低養老金是安當地的人均水平前提下的溫飽沒問題。

我當時出社會工作一個月工資才幾百元,然後一千元,現在21世紀哪有那麼少的工資?更何況以後。所以說錢越來越不值錢。交了社保等你老了按你當時所處的城市標準發的。

再說現在買房還房貸一個月2000,3000,4000。等以後指不定幾千都不是什麼大錢。國內人均收入是年年漲,你算10年後漲多少,就是十年前喝現在人均收入就差別很大了。


騎毛驢看天山看大海


我可以負責人的告訴你,如果把這筆錢放在銀行,絕對不可能夠你養老,但是把他放在保險公司,不僅能滿足你做養老,還可以有一筆不小的遺產留給你後代。

不知道你現在多大,按照三十歲男性來看,你一年存1000,存15年,也就是本金18萬。我現在給你的計劃是:不用存十五年,還是18萬本金,每年存6萬,存三年,也是18萬本金,我告訴你三十年以後你能得到什麼:

1:三十年以後,你六十歲,基本退休,每個月從這張保險單領取四千作為養老金,直到105歲。到105歲,你所能領到的錢4000×12×45=216萬。這個時間以後,賬戶還有36萬(本金的一倍)可以留給你的子女。

2:可能你還覺得這繳費期的這三年,每年存6萬壓力有點大,或者你目前只有兩三萬,沒關係,只要你能借來兩三萬湊夠六萬,交上第一期,20天以後直接將這個保單交的錢貸出來4萬(年利息5%)還錢或者用來再次投資理財產品,注意,這個四萬是不用還本的,只需要半年還一次利息就可以。

或許你該擔心貸的款是帶著利息的。放心,我讓你拿四萬塊錢出來做信託,信託利率8%——10%,就是為了中和這5%的利息。而且還有小賺。

到第二年了,把這4萬加利息全部提出來。再借2萬交第二年保費。然後直接從賬戶價值貸出來8萬。按照上述步驟來操作來中和第二年的保單貸款利息。等到第二年年末的時候,你就會發現 這張保單給你帶來的不僅僅是養老這麼簡單

以上就是給你推薦的,全部手打,如果有不懂的可以直接加我頭條號諮詢我。


張位武


每月存1000,存滿15年,共18萬。加上利息不到30萬吧。退休之後假如你活20年,差不多平攤下來也就1200元。如果存社保,就算個人繳費百分之六十,沒有單位繳那部分,連續繳15年,雖然基數年年上漲,平攤下來,每月繳費也不會超過1500,15年後(很可能20-25年後才領取,到時基數更高)開始領取也不會低於1500,而且年年上漲,你領20年,絕對分攤下來不會每月低於3000元。如果你多活10年,你自己存錢養老,20年後喝風去。我父母93年退休時只有300多元的退休工資,現在接近4000,20多年增長了10倍,他們交的社保就算加上單位交的部分加上利息總額才多少?恐怕早就在10年前就領完了。社保具有福利性質,不買就是自願放棄福利,到時哭去吧!


大山214298854


如題所述,每月存款1000元,這個金額與每月社保費用大致相當。於是,我們就要比較一下,繳納社保和固定儲蓄哪種方式更適合養老。我認為,答案取決於你退休後還能活多長。

如果每月固定存款1000元,那麼15年後就能儲蓄18萬元本金。按照年利率4%計算,本息總共能有25萬元左右。25萬元看起來是個不小的數目,在當前的生活水平下應該夠用七八年吧。

但是,我們要考慮到未來可能的通貨膨脹,十五年後的25萬元,其購買力也就相當於現在十幾萬的購買力吧。更何況,十五年後的生活成本肯定會水漲船高,到時候的二十五萬元能不能撐過五年都很難說了。

相反,如果這筆錢用來繳納社保,十五年剛好達到最低繳費年限。等達到了退休年齡就能按月領取養老金了,並且領取養老金沒有期限限制,你可以一直領下去直到撒手人寰的那一天。



更何況,社保養老的好處是,養老金會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而相應上調,領取時間越長領取金額反而越高。只要你能活足夠長的時間,不光能連本帶利地把錢領回來,還能大賺一筆年輕人的社保費用。

因此,如果你退休後只能活幾年,那麼當然是儲蓄養老更划算。如果你退休後老當益壯,那麼當然是社保養老更划算。


冰焰


每月固定存1000元,是一筆不小的儲蓄了。15年要存18萬元,如果通過定投理財方式,能夠實現4%的收益,再加上利息的話,15年之後能有二十五六萬元。

如果是15年就達到60歲退休的老人,收益就是這麼多。如果是還沒有到達60歲退休的老人,可能未來的收益還會膨脹。

二十五六萬元的資產,如果仍然能夠維持1年4%的收益,實際上每年光利息就能夠拿到1萬元左右。

這樣每月可以領取養老金800元,本金不會被動搖。

當然這是一切在理想的情況下,可是我們通貨在膨脹,生活成本在提高。過去十年消費者價格指數增長了27%,15年物價能上漲40%到50%左右。

我們每月領取800元,實際相當於現在530元左右的養老金。而且,未來還在持續貶值。


那你1月存1000元,退休後每月領530元,而且還有風險,你幹嗎?反正我是不幹。

而參加社會保險就不同了,他是跟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掛鉤的。我們經濟在發展,大家收入在提高,社會平均工資都在變化。

按照1000元繳費檔次,差不多是100%的社平繳費基數了,這種情況下繳費15年,退休能領取18%到20%的社會平均工資的養老金。

按照5000元社平工資的情況下,也就是說900到1000元左右。

這個900到1000元是實打實的,未來通貨膨脹的話,國家也會調整養老金水平。

國家在調整養老金水平的時候,會重點照顧低收入人群,他們的增長比例會略微高一些,肯定超過CPI和社會平均養老金的增長速度。

除了這個優勢之外,還會對老年人進行額外的養老金增加,這叫傾斜調整。

一般來講,繳費15年低養老金的人員會增加8%到10%左右,這是2018年按照5%的養老金平均水平增加時的調整幅度。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大家忽視的地方,那就是喪葬費和撫卹金。這事之後國家還會發放一定的喪葬費和撫卹金,青島市喪葬費標準是1000元,撫卹金標準是十個月社會平均工資是53090元。

所以,明顯繳納養老金合算。當然,繳納養老保險唯一的一個缺點,那就是繳的錢不一定全退回來,我們自己儲蓄養老,所有的錢萬一去世都會留給繼承人。而參加社會保險,只會拿回個人賬戶和國家規定的喪葬費、撫卹金待遇,有虧本的可能。不過,說實話,自己死了之後還關心那麼多幹什麼?人這一輩子不就是為了好好活著嗎?是為了自己活著還是要瞎擔心這些不確定風險呢?我覺得還是為自己活的好一點,至少沒有那麼累。


暖心人社


15年後有多少錢?

每個月固定存1000元,連續存夠15年後會有多少錢,這得根據你的投資收益率才能計算得出。

如果你是放銀行定期,最高的是三年期存款年利率,為2.75%,而按照往年的存款利率變化來看,未來利率上調的可能性不大,那我們就直接以2.75%來計算。

結果是15年後有22.25萬元。

以此類推,

如果是放4%的銀行理財,則15年後有24.61萬元;

如果是放5%的保險理財的話,則15年後有26.73萬元;

如果是基金定投,平均年複合收益率為10%的話,則15年後有41.45萬元......


每個月可以領到多少生活費?

與交社保不一樣,社保是不論你活多少年,只要符合條件每個月都會給你發養老金,但靠自己儲蓄/退休後自己給自己發錢的話,每個月可以領多少錢得根據個人餘壽來計算。

假設退休後還有25年餘壽,那麼存銀行定期的話,每個月可以領到1026.38元,這點錢放在今年都不夠用,更別說退休後了,所以不交社保,每月固定存1000到銀行定期,連續存滿15年,是不夠養老的!

以此類推,

如果是放4%的銀行理財,則15年後每個月可以領1299元,也不夠養老的;

如果是放5%的保險理財的話,則15年每個月可以領1562元,也是不夠養老的;

如果是基金定投,平均年複合收益率為10%的話,則15年每個月可以領3767元,這個金額放在眼下不多不少,但未來還是蠻少的,重點是誰能保證自己的年收益率能達到10%?所以也是有大風險的。


通過社保養老會更好

很多人不知道,我們的社保養老金是分兩個賬戶的,統籌賬戶與個人賬戶。

  • 統籌賬戶:是單位交的錢,如果你選擇不交社保,那單位也省了這筆錢,倒是自己沒賺到。

  • 個人賬戶:我們自己交的錢是劃分到自己的個人賬戶中的,這些錢別人也拿不走,所以不用擔心說交了養老金以後拿不回來這樣的說法,最大的風險就是拿不到企業交的/統籌賬戶裡的錢而已。更重要的是,個人賬戶裡的錢是計息的,利息高達8.5%,近年來還有上升計劃!8.5%是什麼概念?比自己理財找定期存款/銀行理財/保險理財等高的多,比基金定投/買股票安全得多,這收益其實是很可觀的。

此外,只要交夠15年,退休後即可領取養老金至身故為止,不用擔心因為長壽導致存的錢不夠花這樣的風險(養老基金短缺的問題國家會想辦法,至少你的個人賬戶裡的收益是比自己去理財強的多的!)。

而每個月可領取的錢是根據當地年平均工資、個人繳費基數和繳費年限來計算的,也不用擔心因為存的錢不夠多而每個月領得少的風險。

當然,靠社保養老管飽不管好,如果有大病什麼的,養老金是夠不著的,這就得在年輕的時候學會好好理財或者買商業保險了。


多多說錢


這種想法很愚蠢,現在網上有些輿論一些在說現在交社保不合算,不如自己存錢以及做理財,看似很有道理的樣子,但其實這種言論在我看來非常愚蠢,發表這種言論的人不是蠢就是壞,估計題主就是被這些言論給忽悠。

現在退休給的養老金是抗通脹的,等你退休時計算出來的養老金是按照當地的平均工資水平,然後再根據個人繳納的社保費用來計算的,基本上隨著通脹水漲船高。不管怎麼樣,至少能保證你最基本的生活,同時按時繳納社保的話,等退休了還能享受醫保。

如果題主自己存錢,每月1000元,一年也就1.2萬元,15年之後本金也就18萬。然後這些資金我就算你理財,每年能有5%的收益,一年600元,不算各種複利啥的,也就撐死1萬元,我就算你本金+收益就20萬(實際可能再多點,細算太麻煩了)。

15年後,拿20多萬你真的能養老?

不繳納社保,首先你要面對的就是醫療問題。沒有社保也就沒有醫保,現在沒有,退休後更沒有了。你只能每年自己買城鄉居民醫療保險,而且享受的報銷比例和醫保是有差距的。一旦發生重疾,20萬錢隨隨便便就沒了,所以為了應對退休後的醫療問題,你還得給自己買一份重疾險來應對。

當然,題主你未來也可能福氣好,身體健康不生病,可以躲過醫療這一問題。但是隨著壽命的延長,退休後一下活到了80歲。這期間有20年的時間,20萬元你覺得夠養老嗎?每年花1萬養老?最重要的是,你存的錢根本跑不贏通脹,15年後的20萬其價值也就可能是現在的10萬,縮水一半,請問你又如何來應對?

如果題主你每月存1萬,每年存12萬,連續15年,在加上期間有效的理財,那到時候養老倒還有點可能性。前提還得是不在一線城市,200萬就想在一線養老,並過的相對舒適點也是比較困難的。

所以,對於普通工薪階層而言,能交社保就交社保,同時有富裕的話再給自己多存點錢,有能力的情況下再搞下風險較小的理財,高風險的就不要碰了,這不是我們大多數人能玩的。



羅氏蟲社


首先,靈活職業自繳社保包含醫保和養老保險。醫保可以自行終身制繳居民醫保,這個費用不高,屬於交強險必須交。

這裡送給大家,愛因斯坦說過複利是第八大奇蹟。

我們來算一下每月定存1000,要知道社保雖然規定交夠15年到退休年齡可以領退休金,但如果你只交15年,退休金少得可憐。假設你今年30歲,60歲退休,活到80歲。30歲至60歲之間每月定投1000元。我們選擇國債,年複利5%。收益如下圖。

60歲時本息你可以拿到83w多,接下來每年按照5%固定收益,活到80歲,每月可拿7000元左右。看上去挺多,但是通貨膨脹購買力下降,7000元相當於今天2800,越往後越不值錢。平均可能購買力就是2500左右。而60歲到80歲的商業醫保很貴,你的存款是不夠你看病的。所以定存1000是不可以養老的。交社保就更慘,還不如這,如果運氣不好,沒有到80歲,也沒人給你退錢。買債權至少還可以留給子孫。

如果你比較會理財。定投指數基金,按照指數平均每年收益10來算。收益如下

收益228w,60歲到80歲每月可支出1.9w,按照購買力折算,相當於現在的8000左右基本上可以過一個還算過得去的晚年。


但是如果你現在和我一樣26歲,

那就更厲害了。如果你害怕風險,可以選擇保險一點的理財方案5%的國債。如果60歲到80歲每月可支出要想現在這樣達到7000左右。活得瀟灑,還能出國旅遊這樣的晚年生活需要從30歲開始每月定存多少錢呢?



答案是2700。

加油吧,30而立的你,為了還湊合的晚年生活,每個月定存2700的國債基金。

如果你現在25歲,那麼你每月存2000就好了。很多人堅持不下去,堅持不下去你還是交社保吧。


萬能的小波


忽略了現金價值,通俗來說,15年前說月薪1000元就還算是不錯的收入了,放到現在來講,一個月1000塊錢的收入能養活自己嗎? 同理,現在每個月存1000,放在現在來說18萬是筆不小的數目,15年後的這些錢還值錢嗎?這其中還不包括物價的飛漲、通貨膨脹等因素的影響。

說些題外話,其實一些家庭收入很豐腴的人買年金型的商業保險多半是為了避稅避債,甚至說存私房錢,家庭關係本就複雜,很多是為了給自己留後路。

還是跟著國家的腳步走吧,每個月1000的社保不算少,估計是個好單位吧,很多老一輩人在事業單位,退休後的養老金不比上班的工資少,能夠做到老有所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