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作的年薪比現在工作的年薪多多少才值得跳槽?

孤獨的嗩吶


關於跳槽時薪酬漲幅,我認為除了看工資以外,還要看年金等保險繳納,工作加班情況、福利等條件。

1.比如有的單位雖然到手工資高,但是五險一金繳費低;

2.比如有的單位工資給的不高,但是逢年過節隱性福利高(車補,餐補,休假、旅遊等)

3.比如有的單位雖然工資很高,但是加班很多,雖然收入上去了,但生活質量下來了。而且折算成時薪其實變低了;

4.比如有的單位工資高,但是平臺不好,不夠專業,不利於進一步成長;

5.比如有的單位工資高,但是交通成本高,或者買房成本被動提高,不利於照顧家庭。

總而言之跳槽需要綜合考慮自身以及家庭等諸多因素

如果跳槽其他條件不變,光漲工資的話,我認為低於30%就不要跳了,混不下去的除外。

因為你跳槽了,就損失了在原公司的上層人脈和資歷,要麼跳槽提拔,要麼跳槽高薪,否則得不償失。


其實我覺得主要還是考慮兩個點:你自己的能力、所在的行業薪資水平

對自己的價值,對公司的需求有了充分的理解,

最後向公司要價時才顯得有底氣,畢竟薪資最後還是靠談判得來的嘛,

我有個朋友在魔都做程序員,工作四年了,年初跳槽,薪資漲幅百分之六十。


馮起升



年薪還是月薪

年薪還是月薪,這是個關鍵的問題,因為不是所有公司年薪等於月薪*12。

究竟可以乘以幾,不同性質的公司是不一樣的。


我一共就職於三家公司,前兩家公司性質是IT外包公司,年底會多發一個月的工資作為年終獎。現在的公司,年終獎會多一些。

所以在第二次跳槽的時候,月薪只象徵性的漲了幾百塊錢,我還是同意了,就是因為年薪算下來漲了不少。

另外還有很多其他的福利可以參考,年薪的組成還是很多的。



薪水不是跳槽的唯一原因

除了薪水,我還看重平臺和職位。

如果新單位的平臺更大更高,或者新的職位比現在高了一個級別,我會忽視薪水的變化。


當然,請注意我第一句話的措辭,我用的是【還看重】,並不是更看重。

我認為薪水、平臺、職位這些要素不是一成不變的,要看各自的提升程度。

假如年薪翻倍,那麼估計會毫不猶豫。

如果能讓我進BAT,就算薪水漲的不多,我也會接受。

如果我是個程序員,去新單位讓我做技術總監,我會考慮的。


年薪漲多少值得跳槽

我第一次跳槽,薪水上漲了60%;第二次跳槽上漲了50%。

當然我對於現在的工作還是比較滿意的,所以真的要跳槽,拋開一切其他因素,只看年薪的話,對於現在的我來說,估計至少得漲個40%吧。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

我會持續分享Java程序開發、架構設計、職業發展等方面的知識和見解,希望能得到你的關注今日頭條【會點代碼的大叔】,轉載請註明出處。

會點代碼的大叔


說年薪確實是一種高瞻遠矚的感覺。身邊的人在跳槽時都是拿月薪來說的,一般情況下比現在月薪高出3000-4000就值得跳槽了。當然因人而異,如果某個公司發展前途很不錯,平薪過去也有可能的。甚至我同事有些薪資降低了還是願意跳槽,因為他有自己的規劃。

上面的內容是我在公司碼的,現在回到了住的地方突然意識到3k-4k工資都是家鄉平均工資的兩倍了。但是我想,這個問題主要的目標應該是程序員。所以,我就從我們程序員一般的情況來說吧!

跳槽是對能力的一種提升,是對個人價值的一次重新評估,一種新的環境更是對人知識寬度的一種拓展。在一個公司一直待著未必不好,但是如果你能加薪又能學到東西豈不是更好的選擇?所以,談論跳槽的時候大家不要帶有鄙夷的眼光,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這是正常的現象。

工資加多少值得跳槽,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衡量標準。我在我現在的公司馬上三年了,身邊的同事走了一波又一波,最厲害的一個跳槽同事,工資直接從8k漲到16k。還有一個android framework方面的同事一年跳槽兩次,工資從10k漲到20k。當然,每次他都是做了充分的準備,學習了framework方面相關知識,理論加實踐。大多數的同事只要漲薪到3k就會走的,一方面是自己能力受限,一方面是行業環境影響。還有一個特別的同事,為了來我們公司,工資從16k減到13k,他有他的規劃,以前他是做android app的,現在轉做os了,目的就是想把安卓系統從上到下全部搞清楚。我最佩服的就是對自己的職業有清晰規劃並付諸實施的人。


還有一些人因為工作環境或者個人原因跳槽的,薪資不變或者降低的也很多。比如加班太多,或者因為買房了,離公司太遠。還有人因為要改行,所以,薪資會出現大幅度降低都有可能。

所以,對於年薪加多少值得跳槽這個問題要根據自己的情況而定,無論如何要把握住一點:你是為了提升自己,而不完全是為了加薪而跳槽!


星辰小娟


作為一名獵頭,對於跳槽後的薪資漲幅,我有不同的看法:

一般候選人跳槽後,期望的薪資有所漲幅,但是否一定是漲,這不一定。

我們一般分為三種情況:


第一種:

跳槽後薪資上漲:

這種情況在整體跳槽中佔比中最高。一般情況下,跳槽後薪資漲幅在20%-30%屬於正常水平,當然也有高的,40%、50%等,但這類漲幅高的職位,一般都是高級管理職位,中下層職位,一般不會漲幅超過30%。

另外每個公司的薪資架構不一樣。例如:高層管理職位,年薪60W,一般人會認為月薪就是5W/月。其實是錯的。公司一般會將年薪分解,例如37開,平時發放年薪的70%,年末或是季度考核通過後,再發放另外的30%。所以年薪有漲幅,實際到手薪資是否也是有漲幅,這不一定。


第二種:

跳槽後平薪:

這種情況,也會出現。有人會說,如果薪資沒有漲幅,我為什麼要跳。那是因為你只看中薪資,而忽略了職業發展和平臺成長的重要性,或許你跳槽到另一家公司,薪資沒有漲幅,但公司的成長速度,市場佔有率等因素,會很快讓你在薪資上有很大的漲幅,薪資很可能是你之前的幾倍。另外,一些公司可能會有期權、股票的激勵,這也是可能成為你薪資上漲的另一個點。


第三種:

跳槽後降薪:

這種情況很少,但真存在。最真實的例子就是1999年,年薪70W美元的蔡崇信加入一個月薪只有500元的阿里巴巴。或許你說,現在蔡崇信身價上百億,不虧。你說的很對,難道現在就沒有蔡崇信這樣的人了嗎?說到底還是平臺和未來發展前景!


結語:

在職場,薪資的多少可以衡量一個人在職場是否成功,但不是衡量的唯一標準!


我是獵頭行者,歡迎點贊、評論、關注,有關必回!


獵頭行者


業界有個說法,叫做“非三十,不跳槽”;也就是說,通常新工作的薪資要比目前薪資增長大約30%,才是值得跳槽的,否則的話,就要慎重考慮。以我二十年的職場經驗,大多數人跳槽基本都是符合這個說法的。


因為跳槽最大的風險來自於“陌生環境”,這個陌生環境是個綜合概念,指的是陌生的領導、陌生的下屬、陌生的企業文化和相對陌生的工作內容。所以,只要跳槽,就相當於從自己的舒適區到了一個陌生區,這會對自己帶來很大的挑戰和風險。


所謂高風險,高收益,既然有風險,那麼必然要給與相應的高收益,所以跳槽時,新工作的薪資都是要比目前薪資要高的,不然就幾乎沒人去願意去承受這個風險。如果太高,比如翻倍,人家企業可選擇的人就太多了,一般人是沒這個能力直接跳槽翻倍的。


所以,折中一下,就取了30%作為談判線。注意,30%指的是平均增長,也就是說一個如果談判能力強的,可能會高一點,比如到40%甚至50%,而談判力弱的,可能低一點,比如只有20%。


在實際的跳槽中,薪資只是考慮的一個方面,除了薪資,還應該考慮到職位,這是老職場跳槽第一考慮的因素,比如說你在A公司是一線員工,到了B公司就成為經理,帶團隊,這是很有誘惑力的。還要考慮到文化,這個很關鍵,就是公司的員工關係如何,文化氛圍是否適合;當然還有一些細節,比如是否加班、離家遠近等等。


但就薪資而言,一般跳槽的參考線就是30%,能力強的談判力好的,可能會高一些,能力弱談判力弱的,就會低一些。但是如果你在公司多年薪資不漲,其實可以考慮活動一下了,樹挪死,人挪活,是有道理的。

500強經理,20年老職場,只講升職加薪的實在話,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點擊【關注】,謝謝!

職場再出發


這個具體還得是因人而異,但就目前而言應該有個下限,如果目前月薪低於3萬,應該至少不少於25%,也就是四分之一;如果在3-10萬的區間,應該不少於15%;年薪百萬以上的,應該不少於8%。當然實際情況下,反而一般是年薪越高的人,跳槽後的漲薪幅度越大。


以大多數工薪階層舉例子,在北京如果月薪是1萬元,按照新稅法計算,五險一金及個稅情況應該如下。

也就是五險一金後實際到手7696.6元。

經歷一次跳槽,假設工資上浮25%,漲至12500元每月,按照很多公司規定,試用期3-6個月,工資80%。那麼12500元的80%就剛好是10000元,也就是在很多公司而言,試用期工資根本就相比上一家公司沒有上漲。在結束試用期後,按照12500元的工資計算五險一金情況如下。

實際比較稅後收益的漲幅也就不到2000元,但為了這2000元/月,實際要面對非常高的風險。要重新適應環境,面對試用期淘汰的風險,面對新公司的制度和管理,如果在試用期被淘汰,肯定是極不划算的選擇,如果順利通過試用期。也是至少面臨三個月與之前收入相當的情況。


這就是每月10000元的稅前收入,薪水提高25%的實際情況。可以說跳槽的收益真的不大,25%的漲幅,在低於3萬元月薪的人群來說,真的算是個底線了。而有人提到頻繁跳槽的問題,那邊際收益幾乎就是負數了好嗎?


未泯雙瞳


你好,我的觀點是:不要單純為了工資跳槽,要看平臺和發展前景。有時候,年薪只是暫時的,也許你為了比之前工作年薪高個兩三萬就跳槽,可能你未來的工資就定在那了。如果你對自己未來發展沒什麼信心,非要說一個數字的話,我覺得至少是現在年薪的1.8倍以上。

我身邊有不少為了每個月多兩三千塊工資跳槽的朋友,但是大多數都在一兩年後就後悔了。阿華就是其中的例子,大學畢業後阿華進入一家500強快消公司當管培生,年薪十一萬左右。但是一年沒到,一家國內的手機研發公司給他年薪十五萬,挖他去當研發工程師。結果幾年過去了,他的職位沒怎麼升,中間雖然加了幾次薪,可是年薪也只是十六七萬而已。而跟他同期的其他同學,現在基本都是經理和總監級別了,年薪也早遠遠超過他了。

當時為了每年多那四萬多,導致現在的職業窘境,現在對工作沒有激情,升不上去,離開現在的崗位又不知道能做什麼,現在腸子都悔青了。

如果行業好,平臺發展空間大,就算降薪也是值得跳槽的。畢竟,未來的發展前景可以給你更多可能性。大家都知道曾經中國著名職業經理人,打工皇帝——唐駿,當初他自己一個人創業開公司,當他職業遇到瓶頸是,主動賣掉公司,到微軟當一個拿著低薪的小程序員。如果沒有他當時的“放下身段”,也就沒有後來的十億“打工皇帝”了。

因此,到底多少年薪值得跳槽,我覺得不能單純看眼前的薪資多少,更要看未來的職業發展和平臺有多大。如果你目前的平臺已經夠好了,為了所謂的高薪往沒有更大發展的平臺跳是很不明智的。


職知一二的區閱


新工作的年薪與現在工作的年薪相比是否高,並不能作為跳槽的唯一的條件。

現在跳槽的原因千奇百怪,有的因為職業發展平臺、有的因為與上級不和、有的因為家庭因素,當然確實有因為薪酬問題。而每一個原因,則產生跳槽的動機不同。

記得曾有關係比較好的哥們,家與公司相隔兩個城市,每次回去開始來回都要4-5個小時,再加上剛結婚要孩子,每週回去一次的生活方式已經影響到這個哥們的正常生活,最後,他決定離開自己工作多年的工作。之後他在家的附近找了一份工作,雖然工資比較之前降了很多,但是最起碼回去後能解決當時家裡存在的問題。

而我年輕時與這哥們不一樣,我多看重工資水平和平臺,自然每次跳槽,年薪一定在原來年薪的基礎上上漲50%。因為我感覺從一份待遇不錯的公司跳槽到其他公司一定要有足夠的誘因,當然除了公司的發展前景和業績出於增長趨勢外,薪酬應屬於最主要的,否則也不會從一個駕輕就熟的工作環境換到一個從頭開始的環境,畢竟這裡面存在很大的變數,而高工資會讓這種因變數產生的損失降到最低。

綜上所述,在跳槽時,公司給於的年薪的高低,並不一定作為跳槽的唯一要素,還是要根據實際背景和個人動機來定。

奮鬥的小強2018專注於職場疑惑解答,歡迎大家關注。


奮鬥的小強2018


想跳槽,首先得考慮到跳槽後能在工資待遇上漲多少,還要是自己專業範圍內,最好是原來的行業。上班路程也是越近越好。這幾個條件滿意了,那工資應該是多出原來工資數的三分之一以上。少了不值得。

比如在北京互聯網行業工作的碼農。剛畢業,自己要求不高,公司給應屆畢業生不會有多少年薪。幹了一年後,嫌錢太少,公司也沒什麼發展前景。如果原來年薪十二萬,那有合適的公司能給到十六至十八萬,立馬就走。



還要看家庭情況,北京的小兩口一個在南二環上班,房子租住在附近。自己原來公司在西三環南段。要是跳槽到北五環外的後廠村路,那年薪就得多漲出一點。租房不能動啊,得依著另一半近哪。跳槽了不就多付出時間精力,和交通方面費用嗎。要是跳槽改行幹別的工作,那就得工資翻一倍差不多。但最好不要輕易轉行,寧可年薪少點。


還有一點,年輕人也不能光看到年薪多少,要多方面考慮。如果在原來公司覺得沒幹頭,既便跳槽後工資變動不大,但工作環境好了,或是專業銜接的合適了,離家更近了等有利條件。那就該走就走。所以說跳槽後年薪多多少,還是要綜合考慮的。


如煙歲月


如果,薪、隨我動!當然越多越好,應該不會有人認為錢多了燙手吧(非法收入不在此處考慮)。畢竟這是自己的價值,或者是說自己能夠創造的價值的最直接體現。

但是,薪,能隨我動嗎?大多時候我們都只能在限定區間內被動選擇,有時甚至是無從選擇。

也正是因此,新工作年薪比現在工作的年薪多多少才值得跳槽?這問題得因人而異、因境而異。正如馬斯諾需求理論一樣,個人所處的層次不一樣,追求的需求也就不一樣了:

那麼,我個人認為:

同一地方、相同崗位,工資要比現在高出20%~30%才值得跳槽;

同一地方、不同崗位,如果是職位提升,責任也會提升,工資更要提升,通常得在50%以上(這個得看各地行情);

如果不同地方,那麼工資的漲幅你必須先比較兩地的生活成本後,再考慮增漲幅度。就如原來有位同事,在家上班每月工資只有5000活的很瀟灑,前不久讓親戚抓壯丁弄到上海幫忙去了,工資是加到每月10000,但結果卻是鬧著要回來,為啥?上海生活成本太高,最後到手的工資還沒在家的多。。。

如果你是熱門專業、緊缺人才,那是企業搶著給你開工資,就不是咱們這種小打小鬧,5%、10%的往上加了。

如果你看重家庭、看重發展前景,即使下“嫁”又有何妨?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