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學界天擎,提出中國數學界的世紀猜想,有些名字需要銘記

陳先生上課非常奇妙,簡直像變戲法一樣。他上課的板書簡直讓人驚訝。當他算一道題的時候,經常越算越長,寫滿了一黑板,而陳先生一點都不著急,依然有條理地算下去。算到最後,神奇的事情發生了,

長長的演算一項一項都相互消去了,最後剩下了一個極為簡潔的結果,我們都覺得他有一種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 --- 楊振寧

楊振寧口中的陳先生就是20世紀最偉大的幾何學家 - 陳省身。陳省身一生致力於推動中國數學發展,並提出著名的“陳省身猜想”:“我們的希望是在21世紀,中國將成為數學大國!”。

中國數學界天擎,提出中國數學界的世紀猜想,有些名字需要銘記

數學大師:陳省身

01 幸福的童年

1911年10月28日,陳省身出生在浙江嘉興秀水湖畔。父親陳寶楨常年在外工作,陳省身的童年基本是在母親、祖母、小姑和舅舅在照顧下度過的。

祖母對於陳省身的成長和教育觀的形成,影響很大。

小孩子不免會亂寫亂畫,陳省身也不例外。陳母韓梅是一位好雅靜的女子,自然會對亂寫亂畫的陳省身訓斥幾句。但是,祖母卻認為小孩子剛學寫字、畫畫,應鼓勵為主,讓他大膽創作,這樣才會有出息

陳省身小時候就展現出了極高的數學天賦。陳父有一年過年回家,給陳省身帶回一套《筆算數學》(共三冊)。在祖母和小姑的指導下,陳省身如飢似渴的讀完了這套書,並正確完成了所有的課後練習題。

中國數學界天擎,提出中國數學界的世紀猜想,有些名字需要銘記

小學的一日遊

在陳省身8歲那年,祖母將其送入秀水縣的一小學讀書。在目睹了教書先生用戒尺打上課講話的學生手心之後,害怕到不敢上學。祖母也不勉強,第二天就不讓陳省身去上學了。合著也就 上了一天小學。

02 舉家遷居天津

1922年,陳省身全家遷居天津。1923年陳省身進入了當地的扶輪中學讀書。校長顧贊庭及其看重數學,親自教幾何。而陳省身過人的數學天賦,很快引起了校長的注意,深得喜歡。

愉快的度過的中學,15歲的陳省身連跳兩級,以數學成績全校第二成功考入南開大學。

中國數學界天擎,提出中國數學界的世紀猜想,有些名字需要銘記

南開大學

高徒遇名師,寶駒需伯樂。姜立夫慧眼識珠,一眼相中陳省身。並大加器重,將陳省身真正帶進了數學的世界。

“我從事於幾何,大都虧了我的大學老師姜立夫博士。”陳省身追憶恩師姜立夫。

南開大學的生活充實而且自由。陳省身博覽群書,閱讀了大量數學書籍和外文文獻,為以後的研究打下了結實的基礎。大三的時候,陳省身被姜立夫拉去做了助教,每月10元的補助也讓大學的生活滋潤了起來。

中國數學界天擎,提出中國數學界的世紀猜想,有些名字需要銘記

姜立夫

大師也迷茫,嚇大的人生

生活學習一帆風順,陳省身應該算是人生贏家了吧。但,由於是連跳兩級,歲數較小。而且當時的人們對數理化生知之甚少,陳省身自然對自己的未來擔憂和迷茫起來。

但是,上天又來嚇唬陳省身了

當年的教學條件有限,很多化學實驗器械都是手工製作的,就連試管也都是自己燒製的。在大一的一次化學實驗課上,陳省身對著眼前的玻璃片一籌莫展。在老師的幫助下勉強吹成了試管。陳省身面對燙手的試管竟然直接選擇了冷水沖洗,導致玻璃試管炸裂。事後的陳省身,痛定思痛,認定自己缺乏動手能力,毅然投身數學研究,算是上天給陳老指了一條路。

03 求學之路

南開大學畢業之後,陳省身將目光投向了清華的孫光遠博士。“微分幾何”簡單來說就是微積分在幾何學上的應用,研究微分流形上的幾何性質。 陳省身在清華的日子裡,想要踏進“大型微分幾何”的大門,但是始終不窺門徑。

陳省身描述當時的心境說:“像是遠望著一座美麗的高山,還不知如何可以攀登。”

天道酬勤

1932年春,德國漢堡大學數學教授 -布拉施克來到北京大學講學《微分幾何的拓撲問題》。猶如醍醐灌頂,陳省身如同頓悟一般,確立了自己研究的方向並堅定了德國求學的道路。

清華的資助使得陳省身德國求學之路得以成行。1934年夏,陳省身公費留學德國。隨布拉施克教授研究微分幾何。在布拉施克教授的悉心教導下,完成了《關於網的計算》和《2r維空間中r維流形的三重網的不變理論》的論文。布拉施克教授對陳省身學習工作非常滿意,主動要求校方破格給予陳省身博士資格考試。1936年2月,陳省身以“優秀”的成績被授予博士學位。

1936年9月,在得到中華文化基金會的資助,陳省身以“法國巴黎索邦中國基金會博士後研究員”身份,到巴黎大學從事研究工作,師從國際幾何大師埃利·嘉當。在此期間,他一共完成3篇論文,深得嘉當微分幾何的精髓。

中國數學界天擎,提出中國數學界的世紀猜想,有些名字需要銘記

埃利·嘉當

04 苦行僧般的研究生涯

1937年,清華大學向陳省身拋出了橄欖枝,聘請陳省身回校擔任數學系教授。當時,正值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但是陳省身不顧動亂的時局,依然假道美國、加拿大回國。在長沙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南開大學聯合成立的臨時大學中,教授“微積分”和“高等數學”。並於當年12月,與清華大學數學教授鄭桐蓀的女兒鄭士寧喜結連理。

1938年1月,長沙臨時大學遷往昆明,改名國立西南聯合大學。陳省身堅持教學研究。陳省身的課程講的生動,吸引了大量外系的學生。而西南聯大物理系的楊振寧也在其列,選修過陳省身的微分幾何學。

“‘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是我一生的幸運。尤其幸運的是這些好學生對我的要求和督促,使我對課程有更深的瞭解。” - 陳省身

1938年到1945年,是陳省身高產的時間,先後發表是十餘篇論文。美國著名雜誌《數學紀事》先後發表了陳省身的論文:《關於投影正規座標》、《關於克萊因空間的積分幾何》和《迷相曲面幾何》。

中國數學界天擎,提出中國數學界的世紀猜想,有些名字需要銘記

1943年7月15日,陳省身應邀前往普利斯頓高級研究所。並於當年10月完成了一生中最得意的成果《關於閉黎曼流形高斯--博內公式的一個簡單證明》。

首創通過在切向量叢的球面叢上的運算獲得證明的內蘊方法。

1945年10月,陳省身在《埃爾米特流形的示性類》提出“陳類”的不變量,為整體微分幾何奠定了基礎。

中國數學界天擎,提出中國數學界的世紀猜想,有些名字需要銘記

陳省身故居

20世紀50年代,陳省身在美國、歐洲進行了廣泛的學術交流。並於1960年受聘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他在該校任職約20年,使其成為幾何和拓撲研究的中心。1961年加入美國籍,一月後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1963年當選為美國人文與自然科學院院士。1981年任美國國家數學研究所首任所長,1984年任名譽所長。1983年,獲美國數學會斯蒂爾獎,以表彰他的“整個數學工作所產生的長期影響”。1984年,因為他“對整體微分幾何的深遠貢獻,影響了整個數學”而獲國際沃爾夫數學獎。

05 總結

陳省身一生心繫國家,他稱“我的最後事業也在祖國”。陳省身在1980年提出“我們的希望是在21世紀看見中國成為數學大國”,並在1988年提出“陳省身猜想”:“中國應該成為21世紀數學大國”。

陳省身對整體微分幾何的卓越貢獻,影響了整個數學的發展,被公認為“20世紀偉大的幾何學家”2004年,國際小行星中心將1998CS2號小行星命名為“陳省身星”。

這位大師值得我們銘記。

《回國》- 陳省身

飄零紙筆過一生,

世譽猶如春夢痕。

喜看家園成樂土,

廿一世紀國無倫。

喜歡我的文章,請點擊關注“逃學博士”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