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有些應聘人開口就問待遇呢?從不問工作具體內容,適不適合自己,你怎麼看?

靖gggg


我覺得存在這種現象是很正常的,只要仔細思考和分析一下,就不難發現:應聘人開口就問待遇的情況,通常發生在應聘基層崗位的時候;而在應聘中、高層崗位時,則很少有應聘人一開口就問待遇的情況發生。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差異呢,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 工作訴求不同

應聘基層崗位的人,工作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通過工作,從中獲取勞動報酬,來養活自己及家人,滿足基本的生存需求。而應聘中高層崗位的人,基本已經過上了小康生活,生存不再是第一需求,此時,他們更需要通過工作,來實現自身價值,或者實現在職場和事業上更進一步的發展,來滿足精神方面的需求、或是實現財務上的自由。

所以,正是因為存在著這種工作訴求方面的不同,才會出現有的人在應聘工作時,一開口就問待遇的情況,因為這是他們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他們最關心的內容,所以成為他們最先了解的問題也不足為奇。

  • 工作認知不同

因為動機、生活環境和知識水平存在差異,會使我們在對事物的認知上,產生較大的差異。比如說,90後在工作上,通常希望能夠先給錢再做事,而70後則認為應該先把事情做好再談錢,這就是一種認知上的不同。

同樣道理,應聘基層崗位的人,認為只有先談好工作待遇問題,再決定是否接受這份工作機會;而應聘中高層崗位的人,則認為只要自己跟崗位的匹配度高,便容易做出成績,就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而待遇和回報,都會隨之而來。

有了上面的分析,我們就可以明白,求職者開口就問待遇,這是相當正常的情況,作為招聘單位,首先要對自己招聘的各種崗位,有清醒的認識和精準的定位,針對不同的招聘崗位,要提供不同的崗位有關信息,便於應聘者進行自我匹配,這樣有利於提高招聘效率,節省彼此的時間。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

職享營


這個問題確實很尷尬,我前不久遇到一個單位,面試了三輪後通知我通過面試,讓我去他們公司談薪資,但是我去了後發現,哪裡是談啊,分明他們已經定好了,而且根本沒有迴旋的可能,因為工資待遇離預期的比較大,所以我放棄了,但是心裡還是蠻低落,說白了,面試是一個工作單位和麵試者互相面試的過程,待遇在彼此有意向的時候有必要提前明確,這樣確實可以少很多事,如果互相接受,再進入下一環節,避免浪費彼此的時間精力,


木寂lover




正常的很,沒什麼大驚小怪的。

文武哥一次和一個朋友聊天的時候,他給我講了一個這樣奇怪的事情。

他說,今年招聘普遍都是95後居多,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問的問題離不開這三個問題,

1、工資高不高

2、工作累不累

3、有假期嗎?

很現實的問題,你這些不滿足他們,人家就不幹了。

95後的個個問題是直戳領導的疼點,工資問題,公司不談我主動提,工作累不累,累老子不幹了,有假期嗎?想讓我加班沒門,我又不是傻子。

直接了當也好,本來工作就是為了賺錢,為了自己過上好的生活,要是你的價錢滿足不了我那我可以選擇不幹。

至於說員工能不能勝任這份工作。除了特殊的工作,大部分工作員工在入職後,經過一兩個月的磨合,基本上能夠上手的,這個不是問題。

--END--

如果您有更多好的建議和想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有用的話記得收藏、點贊、分享哦!

歡迎關注:文武閣主說職場,每天學點職場經驗,助你早日實現開掛的人生。


文武閣說職場


待遇,是我們在找工作時比較看重的問題之一。儘管我們非常想知道用人單位能給到的薪資情況,但最好也不要在面試前或第一輪面試時主動提及。而在應聘時張口就問待遇的人,基本沒戲。

職前菌印象比較深的,曾經有次面試市場專員,一個長的還挺清秀的應屆畢業生。本來第一眼對她還挺有好感的,但在自我介紹後,就主動詢問起工資待遇,而我對她的基本情況都還沒有做一個全面的瞭解,而且從簡歷和自我介紹中也沒覺得她有什麼過人之處,對於她的這一問,我想的是:“都還沒打算要你,就談待遇,是不是早點?!”接下來的面試,我內心是有些反感的,再加上她的確不怎麼樣的表現,對她之前的好感所剩無幾,可想而知她的面試結果了。

其實站在求職者的角度,也能理解。一般張口就問待遇的人,對薪資是比較在意的,如果用人單位給不到他的期望水平,他就懶得去面試或者也不想繼續面試下去了。

但在求職過程中,職前菌還是建議求職者們不要太著急,應聘是個雙向選擇的過程,雙方要彼此多瞭解一些,才能給出適當的薪酬待遇。打個不恰當的比喻,去買東西,我們怎麼都得先看看商品,先了解了有意向了,才會付款購買。而如果商品都還沒看,都還沒了解,就問多少錢,老闆一定會覺得你沒有購買的誠意,自然也不會慢慢和你談了,可能兩句話就打發走人了。

雖然是個雙向選擇的過程,但其實求職者還是相對處於弱勢的,在面試前或初面時,就開門見山主動談待遇,基本是“自尋死路”,如果不是特別優秀,能力超強的人不要用這招。當然如果真是的牛人,也不用自己出馬找工作了,大多是獵頭的目標。

在求職過程中,如果面試官主動問起你的期望薪資,那麼恭喜你,他對你可能“有意思”。職前菌也提醒求職者們在面試前可以多瞭解下所應聘單位的情況,大概的薪資範圍是多少,一般在招聘簡介中會有體現,同時也瞭解下同行業的水平,並結合自己的實際能力,合理的提出期望薪資。


更多詳情敬請關注微信公眾號【51職前訂閱號】~ (zhiqian51)


應屆生求職網


開口不問待遇問什麼?我現在就正在找工作,我是今年的應屆畢業生,我所在的城市是一個一線城市,家裡沒什麼錢,所以我不打算也不指望找家裡要錢。我每月都要花800多租房子不包水電氣物業費而且還是6間房的合租離城區二三十公里,平時門都不敢出,進一趟城坐公交2元,地鐵少說6元,一個來回就是20幾接近30。我不說城裡就是我租的房子樓下一碗小碗麵9元,大碗13元,一個包子3元;有喜歡的女孩還不敢追,還不說其他的就這些一個月下來都要好幾千。我就想說作為一個應屆大學生談工資怎麼了,不談工資難道你給我出這些錢嗎?別說什麼情懷,文化什麼的,早說也可以,但你看是不是先把我下個月的生活費解決了。


永飛自追


謝謝!我就是說兩點吧

1.我們出來打工的就是為了錢,沒有錢我們怎麼養活自己,孩子,家庭。薪資本質是什麼:讓我們先滿意了,我們乾的活能讓公司滿意了,這就是薪資。人性的本質就是希望自己的生活越來越好,希望自己的工資越來越高。公司幫我們解決了主要矛盾,我們就能幫公司解決大部分矛盾。我們大部分都是農村出來的多個幾百真的是不一樣的。試想一個月3.5k,每天的時間都想著哪裡有打折哪裡比較便宜然後去買。要是給個3.8k或者4k,員工沒有選擇的煩惱就有更多時間考慮工作上事情,

2.工作內容這一塊我們投遞的簡歷或者公司選擇的方向都是有相關的,有誤差也相差不大,如果不瞭解我們幹嘛要來應聘。有一點可能是新的方向,這個就算是問了也不懂,要看的就是應聘者有沒有學習的心態,應聘者有學習的心態,那麼做哪一方面都是可行的。


小狐狸的作品


我求職意向10000,去貴公司一二三面問薪資都跟我談我的價值提現,準備入職你跟我說給我5000,這幾趟時間和路費成本說小也不小,你們HR有沒有考慮過?

我覺得吧,是不是你們就認為90後,年輕人還沒有開始創造價值就要求薪資,是“垮掉的一代”?

要不要和部分甲方的“你們先做出來,看看效果我們再籤合同”一樣,也說“想讓我看到你創造的價值,我再給你發工資”???

說白了,你們感覺抓不準面試者,或者就再直白點,你們想了解面試者能力情況,再逐個擊破降低薪資成本唄,但凡事要講道理吧

,你花錢招人,我為錢去應聘,先問錢還錯了?

直接提錢的面試者最起碼的,直接地提高面試雙方的效率,節省了大家的時間:錢合適,繼續談,錢不合適,祝好不送。

那麼話說回來,HR為何會覺得直接談錢心裡不爽?是覺得沒能展示自己麵人能力,心裡有些打擊,還是官僚思想作祟?

“我掌握這個職位的生殺大權,你個求職的居然這麼不尊重我,走你!”

請不要過度放大“求職”裡的“求”,在職場上,大家都是為了一個目標奮鬥,那就是錢。


中原一點槽


沒眼光,沒遠見的人,都會這麼問的。

他能樣的就是找個工作,掙錢。

完全沒有考慮過,自己想幹什麼,以後想幹什麼,想過什麼樣的生活,為了達到這些我應該做什麼,應該取捨什麼。

找工作,如果只問這個,如果我是HR,我想,會扣分吧。如果你只問待遇,哪天別的公司出更好的待遇,你100%會跟著就走了。

找工作,除了待遇,我們更應該瞭解這家公司的歷史,企業文化,這家公司除了薪水,能帶給我什麼,能幫我提升多少,從這裡出去後,我能得到什麼。更應該考慮的是這些。

如果因為一些原因,你從這家公司離職了,細想之後發現,現在的你,除了一些相應的工作經驗外,和來這家公司就職前。。。沒什麼更好的變化。。。只能說,工作的這段時間,你浪費了。

細想,哪怕你去一家餐廳做了服務員,你工作期間學到了餐廳的管理模式,餐廳裝修的方式,人員管理的方法。那,當你離開這裡的時候,你就擁有了做一個餐廳經理的能力。而且,如果你去的是一家高檔餐廳,那你應該能學到更多,眼界寬了,見識也多了。

所以,同樣的,如果讓你去這樣子一家高檔餐廳,但是工資2500,和另一家普通些的,但是工資3500的,怎麼選?

雖然例子不是太合適,理是這個理,無論做什麼選擇,都應該從讓自己能學到更多東西,讓自己更完善為出發點去選擇。

個人覺得,這個選擇就和健身一樣,我健身是為了讓身體更健康,瘦下來,身材更好那只是堅持健身帶來的副產品。和選工作一樣,首先我們應該更注重長遠,先好好磨礪自己,工資薪水只是附帶的選項,不應該是核心選項。

這些話,希望初入社會和不明方向的人能想明白。


艾莫心


我覺得這個很正常,特別是有兩三年工作經驗以後,雙方都有實力坐在談判桌,但雙方也應有挑選談判對象的權利。

比如招聘方,他談判的對象是有3-4年工作經驗的人,那就淘汰了畢業生和只有1-2年工作經驗的。

比如應聘者,他談判的對象是出得起10000薪資的企業,那給不起的企業就被out了。

這樣做就可以節約雙方的時間,企業既可以找到合適的人才,員工又可以找到喜歡的工作。

現在正是金三銀四跳槽季,一個HR平均一天要面試五六個,一個應聘者平均一天要面四次。

企業可以通過招聘要求,選擇面試者,而面試者並不能篩選企業,他需要清楚招聘要求裡的薪資構成是怎樣的,是基本工資+績效呢?還是工資+年終獎?還有企業會不會買五險一金呢?

面試者問清楚這些,Hr也只需花一兩分鐘時間解答,簡單的一步就篩選出雙方可不可以上談判桌。

這樣總比花一兩個小時,雙方談判後,有合作意願,但企業又開不出面試者需要的薪資,這豈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浪費時間精力。

你是寧願浪費2分鐘,還是浪費2小時?這麼簡單的選擇題,誰都會做吧。


海格職言


這都是很正常的是呀,從應聘者的角度來看,首先,我們來工作,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掙錢,當然要知道這份工作的薪水大約是多少。

而對於招聘單位,每個崗位的薪水也確實有一個範圍的,公司都有規定的。

所以應聘者一開始就會問這份工作的薪水是在什麼範圍內,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在改革開放初期,那時候是工作崗位少,是很多人面試一個崗位,是招聘單位在挑選人,而現在工作崗位多了,是人在挑選崗位。

大家選擇機會也多了,都希望自己能找一份

待遇好一點的工作,畢竟工作的目的是為了掙錢。

而對於招聘的是普通工人的話,他們的工作崗位本來就簡單,不需要有過多的要求,一般人都能做的,所以對於面試人員來說,他們也不會考慮這工作適不適合自己,這工作能不能勝任?

而對於要求要有一定工作經驗和技能的那些工作,如果沒從事過這方面工作的人,他也不會來應聘。

既然他過來應聘了,那他就知道要做這份工作,需要具備什麼樣的技能和工作經歷。

所以對於應聘者來說,其實他早已心中有數了,如果他拿不下那份工作,那他也不會來應該了。

而大多數招聘單位,談到薪水這一塊時,都喜歡談些理想,夢想,目標,前景等,而談到薪水這一塊,就會說,你有多大的能力,就會給你多大的舞臺,薪水按個人的能力而定,只要你做的好,薪水肯定是沒有問題的。但更多的招聘單位都是希望你能力強,但薪水就少拿點。

以前人民的思想比較單純,心中還有夢,很容易被這些所謂的“前景,夢想,理想,”所說服,而現在的人民老百姓都很現實,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

記得我早幾年去廣東東莞一家名為生產機器人的公司面試,我當然是看著他的廠名中有機器人,所以就面試一個技術人員,想進去提升一下自己,當時我沒問工資薪水。

結果那個現場面試我的人,面試了我的裝配鉗工,銑床工,車床工,電焊工,等幾個崗位的工作,恨不得我什麼都會給他們做,他們需要的也是全能工,花了我一下午時間,一切面試完成後,談到工資時,竟然加班加點到晚上十點甚至十一點,只能給到四千來塊工資。

並且我還發現他們也沒有製造什麼機器人,只是生產一些機器設備而已,根本就沒有什麼值得我留下去的理由,所以就離開了。

大家都在忙於賺錢,希望多賺點錢,所以先問好工資在哪個範圍較好點,免得白跑一趟,這也是理所當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