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灣”聯動,推動港產城灣一體化發展

“三灣”聯動,推動港產城灣一體化發展

推進現代化灣區建設,這是區域轉型發展的大勢,也是台州決勝未來的大計。

未來,台州的灣區經濟將從何處崛起?

2016年末,我市發佈的《關於建設灣區經濟發展試驗區的實施意見》就指出,以台州灣、三門灣、樂清灣等省級灣區統籌發展規劃確定的灣區陸海空間範圍為主體,聯動發展台州全域。

港和灣是台州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推進“三灣”聯動發展,有利於發揮台州“港灣+產業”的比較優勢,推動生產力向海灣佈局和城市依港而興、擁灣發展,對加快建設灣區經濟發展試驗區意義重大。

“三灣”各自有何特點?

台州境內由北向南依次分佈三門灣、台州灣、樂清灣三個海灣,那麼這三個海灣各有什麼特點呢?

“縱觀三門灣、台州灣、樂清灣的發展條件,地理區位比較突出,資源組合優勢明顯,發展基礎相對較好,在浙江海洋經濟發展和開發大格局中佔有重要地位。”台州市港航管理局副局長周祥壽說。

從地理區位看,三個海灣分別位於浙江省東部、中部和東南部沿海,緊鄰國際主航道,腹地廣闊,是浙江乃至全國對外開放的前沿地帶。

三門灣位於環杭州灣產業帶和溫臺沿海產業帶的聯結點,也是我市連接寧波的橋頭堡;台州灣地處三灣地理中心,是台州中心城區所在地;樂清灣位於溫州與台州沿海產業帶的聯結點,又屬於長三角經濟區和海西經濟區的交界地帶,灣內大麥嶼港距臺灣基隆港163海里,是華東地區到臺灣最舒適便捷的海上通道,具有獨特的對臺區位優勢。

從資源組合條件看,三個海灣擁有豐富多樣的灘塗、岸線、海島、漁業等自然資源和海洋能源。

從發展基礎來看,台州全域具有基礎紮實、發展態勢良好的民營製造業,擁有境內外上市公司53家,數量位居全國地級城市第四位,而三個海灣區域的工業區塊大體構成台州沿海產業帶的版圖。

台州灣區域是中心城區所在地,近年來,台州灣循環經濟產業集聚區、頭門港新區、一江兩岸等城市戰略性發展地區,正在集中有效發展資源,全力建設高能級開放平臺,成為新一輪臺州城市發展的核心動力區的潛力無窮。其中,產業高度集中、產業資本要素不斷匯聚的台州灣循環經濟產業集聚區,正在打造我市“港產城融合”的新樣板。

樂清灣區域是開發建設起步較早的沿海發達地區,樂清、溫嶺、玉環均是全國經濟百強縣,也是浙江省擴權縣。

三門灣區域的寧海和象山均為全國經濟百強縣,三門縣綠色能源和空間資源豐富,通過多年開發建設,能源產業不斷髮展,發展基礎和投資環境大為改觀,為區域開發打下了良好基礎。

“基於現有條件,三個灣區發展各有側重,台州灣是產業集聚的製造之灣,樂清灣是我市融入海西經濟區的開放之灣,三門灣是台州接軌寧波的合作之灣。”周祥壽說。

“三灣”之間是何關係?

作為我市主動融入寧波都市圈,聯動建設甬臺溫臨港產業帶,深度接軌大上海,積極參與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建設的重要載體,台州的灣區建設引人關注。

三門灣、台州灣、樂清灣各有特點,應如何優化佈局,實現優勢互補,促進協同發展?

市五屆三次黨代會報告指出,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灣區,根本路徑是“全域聯動”——把全市域作為灣區進行整體謀劃,堅持港產城灣一體發展理念,形成“三灣聯動、山海呼應”的市域發展新格局。

從全域來看,要把台州全市作為灣區整體謀劃。曾任市發改委海經辦主任、現為市港航口岸和漁業管理局副局長的徐海蓉認為,灣區不只是沿海,整個台州都是灣區,九個縣(市、區)都是台州灣區經濟的重要組成。同時,灣區經濟是“經濟區”,不是“行政區”,是打破行政區劃限制,依託生產力佈局,優化資源配置形成的城市群和港口群。

比如,頭門港不但是臨海的頭門港,也是全市的頭門港,要立足輻射全市域來謀劃,發揮好以港聚產、以港興城的作用,台州港也要加快融入省海港集團,實現“一港六區”一體化發展。

因此,全市各地要從灣區經濟的特徵和路徑出發,特別是原來不靠海的縣(市、區),要跳出原來的思維定式,以灣區視野重新審視縣域發展,打造灣區腹地,拓展灣區縱深。

從佈局來看,灣區不是一座城,而是一個城市群。比如粵港澳大灣區由11座城市組成,既有香港這樣的國際大都市,也有廣州、深圳這樣的國內一線城市,還有佛山、東莞等製造業城市,每個城市在灣區中都有不同的特色和分工。

結合我市現狀,長期以來,台州發展的經濟重心過低,縣域經濟存在資源要素配置碎片化的侷限性。近年來,我市先後設立台州灣集聚區、南部灣區和北部灣區,就是要突出“沿灣佈局、向海發展”,對要素資源進行重組,加強區域協同,促進灣區內全要素流通,重塑台州發展格局。

“按照‘一體兩翼、三帶四區’空間佈局,南部灣區和北部灣區要進一步向兩端打開發展空間,跨市域集聚和配置資源,實現和長三角地區的深度一體化。”徐海蓉說。

“三灣”相互怎麼聯動?

“三灣聯動、山海呼應”的市域發展新格局如何推進?徐海蓉介紹,針對灣區的發展現狀與存在問題,我市將按照“規劃共繪、產業共興、設施共建、生態共保、資源共享”的思路架構,堅持以港聚產、以產興城、以城促港,推動港產城灣一體化發展。

“規劃共繪上,我們強化頂層設計,系統謀劃沿海空間佈局和產業發展,高水平編制了我市第一個‘多規合一’的灣區規劃。你看,灣區的現代產業體系、基礎設施體系、生態空間體系、公共服務體系都繪製在這一張圖上,戰略性和實操性體現得一目瞭然。”徐海蓉指著規劃圖紙說。

在產業共興上,我市依託沿灣港口和山海生態資源優勢,梳理出臺州灣區經濟圈戰略性優勢產業,著力培育臨港和濱海產業集群,支撐港口和灣區經濟發展,打造台州“製造之都”名片。

“一方面,要發揮台州製造業發達、外向型經濟活躍的優勢,注重市區產業之間的互相協作、互相配套、互相鏈接,錯位發展,重點建設一批‘萬畝千億’製造業大平臺,並做強重點產業領域,突出主導產業,推進產業聯動發展、集群發展。”徐海蓉說,另一方面,要著力發展以數字經濟為引領的七大千億級產業,以高能級創新平臺來促進人才和資源的共享,帶動台州灣區全面發展。

台州灣是我市三大灣區之一,作為我市重點打造的“6+X”高能級平臺之一,台州灣循環經濟產業集聚區是我市目前具有較大發展活力和潛力的區塊之一。集聚區管委會主任黃繼滿表示,集聚區將把自身融入浙江大灣區戰略的發展平臺,立足自身優勢,重新審視發展定位,認真梳理與其他灣區之間關係,抓好聯動發展、錯位發展。

“基礎設施建設上,沿海高速的建成通車對灣區發展意義重大,接下去我們在加快推進台州機場改擴建工程的同時,全面加快台州灣通用機場建設。”黃繼滿說,目前機場選址和臨時空域已分別獲得華東民航局和東部戰區批覆,集聚區管委會將在用海審批取得突破的基礎上,高水平建好機場跑道及相關配套設施,滿足A類及以下固定翼飛機和直升機起降要求。此外,在縱向貫通沿海高速公路的基礎上,爭取集聚區列入蘇嘉甬臺高鐵的重要節點,跨入上海一小時交通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