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作為中國海拔最高的地區,為什麼從那裡流下來的淡水一直流不完呢?

刀鋒上的螞蟻2


西藏作為中國海拔最高的的地區,許多大江大河如黃河、長江、瀾滄江、怒江、雅魯藏布江等發源於青藏高原,那裡的冰川是河流的發源地。冰川的水從哪裡來的呢?來源於大氣降水,只有大氣降水補給冰川、河流,才能保證河水流淌,生生不息。

首先我們看看我國冰川分佈圖和冰儲量分佈圖(右側)


青藏高原的冰川主要分佈在兩座山脈,崑崙山和喜馬拉雅山,冰儲量分別居於第一位和第二位,儲量12857km3和10000km3 ,喀拉崑崙山 6114km3, 唐古拉山4522km3,羌塘高原3739km3,這些地區山脈基本上就是青藏高原的冰川儲存區,下面我們再看一張中國水系分佈圖

對照我國河流發育與冰川儲量分佈圖:

綠色區域是唐古拉山和橫斷山脈冰川儲存區,號稱“中華水塔”,幾乎我們國家所有河流如黃河、長江、瀾滄江、怒江等都源於此,冰川與河流發育表現為一致性。

粉紅色區域是喜馬拉雅山冰川存儲區,這裡發育著一條重要河流就是雅魯藏布江,還有恆河的許多支流也源於喜馬拉雅山冰川,從河網密度來看與冰川也表現出一致性。

褐紅色區域是崑崙山冰川分佈區,冰儲量很大,卻沒有大江大河的發育,水去了哪裡?

接下來我們看看青藏高原水汽源,看下圖:

結合這張圖,對比中國水系圖,我們發現綠色區域裡的唐古拉山和橫斷山脈冰川儲量一般,發育這麼多河流,與降水量有直接關係,冬季受南支槽影響,來自孟加拉灣和南海水汽,與南下的冷空氣相遇產生大量的降水。

夏季暖溼氣團活躍,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和太平洋的東南季風,攜帶著大量水汽,受到地形抬升作用,給這個區域帶來大量降水。其次這裡夏秋季,經常受颱風影響,也給這個地區帶來臺風雨。所以說本區域降水量非常豐富,是我國最密集的區域,一年四季皆有雨或雪,水汽源非常充足。這與印度洋和西太平洋位於赤道附近,終年太陽高度角高,獲得的太陽輻射能量多,水汽活躍,高空動力屬性好,可以深入唐古拉山山脈區域有關。

由此可見,之所以河水流不完,背後有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水汽做強有力支撐。 如果沒有這麼多降水補給冰川、河流,這些河水早就用盡,河道乾涸,成為古河道。

同樣的道理,源於喜馬拉雅山山脈的河流與冰川、大氣降水也有關係,因多涉及境外河流,這裡不再贅述。


青藏高原北部的喀喇崑崙山和崑崙山由於水汽來源的差異,冰川儲量出現了分化。

喀喇崑崙山位於我國和多國邊境(塔吉克、中國、巴基斯坦、阿富汗和印度)交界處,呈西北一東南走向,冰川作用非常明顯,發育著世界上最多、最長的山脈冰川。印度河發源於此,本區受印度洋季風影響較弱,水汽來源於大西洋和地中海,西風環流輸送帶來降水,維繫這裡冰川的發育,補給著河流。

崑崙山地處青藏高原北緣,相鄰塔里木盆地,綿延起伏上千公里,除東部有些冰川發育,作為長江、黃河冰川補給之外,山體主要部分雪線位置較高,並且上移,露出古冰川痕跡,冰川發育萎縮。本區是唯一沒有太平洋和印度洋水汽到達的地方,氣候非常乾燥,蒸發量極大,很多河流都靠冰川融水補給,河流水量季節性特徵明顯,夏季水量大,最後匯入並消失在沙漠中。

沒有充足的水汽源,冰川得不到很好的補給,春去秋來,斗轉星移,冰川萎縮,總有一天,崑崙山存在著河水乾枯,淡水資源枯竭的可能性,這個過程只不過對人類歷史來說太過漫長而已。另外本區是我國目前環境最惡劣地區,開發程度很低,基本上處於人煙罕至,最原始狀態,是我國最難利用的一塊土地。



地理縱橫


這個我就有發言權了,暑假的時候,我一個人開車,帶著三個乘客從佛山出發,到重慶、成都,入四川經瀘定進藏,沿318線一直到拉薩,然後從青海繞一個大彎再回來,計算了一下,可能接近9000-1萬公里。

題外話不說,南方40度高溫的情況下,我們就在3000-5000米的高山上,高原晚上不敢在3500米以上海拔的地方過夜,一般選在低海拔的地方住宿,但晚上也冷到7度,在高原上面你根本就不到大江大河,不明白吧,就算是長潦草源頭的地方,也只是淺灘,根本就無法形成深的江河,最讓我們驚歎的是到了崑崙山脈和可可西里無人區,你才知道什麼叫天大地大。

所謂的天大地大你低海拔地區是感受不到的,所有山脈在你面前是那麼的巨大,無人機在南方低海拔的地區無論山有多大,無人機都可以四處拍攝,越過一個個山頭,回來製作的視頻非常的壯觀,因為飛機永遠是上帝的視角,就算在張家界,拍出來的視頻仍然是那麼的震撼。可是到西藏拍的視頻,同學說不行,說我為什麼要原地轉圈,這樣不專業。我告訴他,我不可能不這樣做,因為到了西藏,所有山脈都象是如來佛祖,明明山脈就在上方頭頂,大得很,你感覺走幾步就會到,但你想走近的候,走過一個山坡又一個,山脈仍然在你前面,還是那麼遙遠,你把無人機放上去,以為這樣會快很多,雪山就在前面,以前不到兩分鐘就會到,但這時飛了十幾分鍾,電用了近半,你還是沒有到達雪山,還是沒找到最近最佳的距離和角度,山仍然是那麼遠那麼小。

好了,南方40度,巍巍崑崙連綿雪山,雪邊就是雪,這些雪會少量少量融化,然後匯成小水流,再成小溪,再往低一點會匯成大溪,到了3000米海拔就會慢慢變成小河、大江和大河,長江黃河就是這樣來的吧。

這就是我一個人開車,帶三個乘客走西藏24天的心得。


我自橫刀向天笑1992


西藏作為我國海拔最高的地區,為什麼那裡流下來的淡水一直流不完?


本人一直是個地理控,這些年來多次自駕車進藏,涉足大部分藏區,包括甘肅、青海等區域,也可以說是有青藏情結的自駕愛好者。現嘗試以我有限的認識及一些自駕經歷體驗回答這個問題。

怎樣的一個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形成於6500萬年前?的喜瑪拉雅造山運動,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地球最大最高最年輕的高原。面積超160萬平方公里,大多數山脈大致呈東西走向,主要山脈高度均在6500~8500之間,大部分地區遠離海洋,只有少部分地區受印度洋、太平洋兩大洋流的影響,從而在高原區內形成了兩大類河流區域:外流區域與內流區域。


從而形成青藏高原氣候特徵也基本是我國區域內,季風區與高原高山高寒氣候區的過渡帶——青藏高原的河流外流區。

兩大河流區域確立了青藏高原中國水塔的地位

受北印度洋流北上,西太平洋流西進運動影響,在青藏高原的東南部橫斷山脈至東北部的崑崙山脈這一南北走向為主的區域形成了外流區,發育了長江、黃河等太平洋流域的大河,以及怒江(眉公河)、雅魯藏布江(恆河)等的印度洋流域的大河。且在外流區的大大小小高海拔山脈之上形成了大量的海洋性冰川。

而受西風乾燥氣流東進,高大的喜瑪拉雅山脈阻擋了西北印度洋流北上,於是在青藏高原中西大部、北部等廣大區域形成了青藏高原河流的內流區。這區域高寒、少雨,因此河流均為流徑少的季節性河流,流向區域內相對低位的盆地,從而形成大量的湖泊,如納木錯、當惹雍錯、色林錯、瑪旁雍錯(拉昂錯)、羊卓雍錯、青海的青海湖等等。

而我國的位於青海玉樹地區的三江源地區,正是處於這兩大內外流區域的結合帶上。

青藏高原的水從哪來?

黃河之水天上來,這“天上”應該就是指青藏高原。由於青藏高原平均海撥極高,在形式過程中構成了一個屬於青藏高原獨有的區域氣候體系,在這個區域體系內,常年高寒低溫的氣候特徵,在地球冰川期形成的大量冰川,在此區域的高海拔雪線以上範圍大量保存。正如上述提到洋流與西風的影響,在青藏高原上形成了兩大類冰川:以如我們非常熟悉的貢嘎海螺溝冰川、玉龍、梅里冰川、來古、米堆冰川等的海洋性冰川,以及廣泛分佈於內流區域內的大陸性冰川如40冰川、卡諾拉冰川而其中雙湖縣內的普若崗日冰川最為著名,其為地球除南北極外最大的冰原區。



從以上的綜合分析來看,我覺得基本可以說明了青藏高原水環境的一個大概了。

總結

由於青藏高原地區一直以來相對處於極為封閉的狀態、且人煙稀少,因此極之缺乏長期的氣候記錄,亦缺少地面監測站,但這些年以來,隨著我國遙感氣象衛星的技術進步,逐漸對青藏高原氣候的研究深入,更說明了青藏高原氣候生態的脆弱,對人類提出了更高的環保意識要求。

地球有青藏高原甚幸,青藏高原屬於中國更甚幸!若干年後,我們人類到底是象《2012》電影般到珠峰腳下的絨布寺白塔下乘諾亞方舟生存,還是象《流浪地球》般星際穿越求生呢?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如某些大咖所言:原創不易,請多多指教點贊。謝謝。


百威天地BRAVEWORLD


提問者怕是沒聽說過“山有多高,水有多長”這句話吧。

首先,從水的性質分析,青藏高原的水不是流不完,而是山下其他地方的水會不斷的往上滲透,加上大量的冰川,可以說青藏高原儲存了世界上相當部分的淡水資源。

其次,從氣候角度分析,青藏高原屬於比較特殊的高山高原氣候區,垂直變化差距大,山麓溫和溼潤多雨(其中“雨極”乞拉朋齊降水量是世界之最),山頂寒冷多冰雪,為青藏高原的儲水提供了大量的條件。

最後,從地裡位置上分析,青藏高原南麓正處於印度洋季風氣候區,作為世界上最溼潤的氣候區,這裡的淡水資源可以說是非常豐富,每當印度洋吹來溼熱的空氣,總會被青藏高原阻擋在南麓,在這裡形成大量的降水。

多的不說了,自己查資料自己分析。


呼愣三逗


我的回答只是個人猜測。

中學時代學過地理,可能是由於水汽的循環吧,流淌在地球表面的水,被太陽照射,蒸發形成了水汽,上升到高空。在遇到冷空氣,當冷熱相遇的時候可能是要下雨了,再通過降雨將水從天空降到陸地。

如果淡水降落到海里怎麼辦,是不是要減少了呢。當然不是,海水被蒸發之後,也是形成水汽的。在天空歲氣流的作用運動。可能形成雨水,也可能形成雪把。西藏那邊海拔比較高,常年積雪,高原氣候的緣故,應該降雪量也比較大把。

所以一邊雪融化為水,被蒸發,另一方面,通過雨雪在降落在海波較高的地區,這樣就達到了一種平衡。

地理知識掌握的不是牢固,如有不當,歡迎指正。


曬腳丫的月亮


水基本分地下水地表水天上水這三種,水的基本特徵有液態氣態和固態這三種,由於青藏高原海拔高氣溫低,造成大面積高原凍土層,儘管下少量的雨或雪,都會凍起來形成冰或雪不會流走,凍土層也保證了水不會滲漏地面以下,所以會一年四季冷暖變化,或儲存或釋放水資源,從而獲得中華水塔之美稱。

近年來,隨著地球氣溫升高,高原冰川退化,河流增多,湖面增大,凍土層消融,對高原局部生態有好處,但是將來一旦高原地表層存不住水了,可能會完成高原冬季乾旱無比,夏季洪水氾濫,最終對中下游農業地區的氣候環境水環境造成災難性的影響。

所以,保護高原環境保護高原水塔刻不容緩。


小六子21070586


一是面積廣大!

二是降水比較豐富!

三是中國人民的水塔!

四是應該發揚人定勝天的精神,全部節約下來,調往西北華北,新增旱澇保收的機械化耕地面積二十億畝,降低農產品成本價,每年節約進口糧食資金五千億,根治黃河,恢復渤海灣到西安的航運!


綜改1


這問題問的……,其實回答起來也很簡單:因為大氣環流的原因,不斷有太平洋印度洋的潮溼空氣,通過大氣環流給送上西藏高原,這些富含水蒸氣的大氣環流在西藏高原通過降雨和降雪,回到地表。

其中的降雨直接往下流,流到各江河。而降雪就留在高原,等待環境溫度升高以後,雪融化成水,再流向各江河。


林肯149931219


哪裡是陸地最高的雪域高原,人少高山湖泊多,


13521704703伍鼎志


謝謝,在我的記憶裡應該是來自印度洋的暖溼氣流,受到季風的影響向北運動,過程中遇到高海拔的青藏高原,海拔越高氣溫越低,溼熱氣流逐漸凝結成降水,降水以雨雪形式源源不斷的補充到青藏高原,形成很多的雪山,冰川,而雪水的融化也正是,中國著名大河的源頭,長江,黃河,雅魯藏布江,怒江,瀾滄江,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